魁星閣

魁星閣

南昌魁星閣位於安義縣解放大街南側,緊臨夢娘娘廟。為兩層四方塔形樓閣。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古樸端莊。原來是一幢佛堂與僧房,後來成了私塾學館。傳說清乾隆時大學士胡中藻(夢山附近人)曾在這裡讀書,但“讀了三年書,讀不清‘人之初’”。後突然昏倒在地,口吐鮮血,甦醒過來,學業猛進,得中進士,成為有名的大學士,由此人們就把這個房子稱為“魁星閣”。後改建成一座四重檐歇的山式建築,也就是現在的魁星閣。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魁星閣位於新余市二中南側,是一座四重檐歇的山式建築,閣基由灰白色麻條石鋪砌,四周高0.7米、寬1.8米。底層,即第一層,除四根大柱頂著柱礎石外,還有八根檐柱與梁、枋穿插扣緊,圍成方形里外“明間”、“次間”。四圍砌以青磚、磚牆表麵粉以紫紅,拱門西向,東、南、北三面各開琉璃九鳳窗兩扇,室內面積110.25平方米。閣身包括第二至第四層,按相應比例依次縮小,其結構與底層稍異,為井框式木架結構,僅四柱與梁、枋相扣,起承重作用。樓梯、樓面採用杉木企口接縫,四面圍以花格隔扇窗,窗外四檐皆覆以琉璃瓦,其中,每個翹挺的角檐之下都垂懸銅鈴,清風拂來,響鈴陣陣,別有一番雅趣。閣蓋飛檐鳳吻,為飾有貼金圖案的牡丹鑲花屋脊,兩端鰲魚翹尾,中間聳立黃色瓷質葫蘆寶瓶

景點歷史

魁星閣魁星閣

據文獻記載:魁星閣,初名采芹閣。相傳該閣創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為臨江軍教授葉師中所創,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縣劉堯誨重建,亦有劉堯誨即閣創建者的說法。該閣明末傾圮。清康熙十年(1671年)七月,知府王撫、知縣符執桓、訓導蔡幼倡率重建,同年十月竣工。閣之頂層塑有(三點水加辛)潼真君神像,以供文人祭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縣張景花重修,上下三層,重阿飛檐,高38尺,改名“在茲閣”意為文運昌盛,全在此閣。道光元年(1821年)狂風傾圮。次年,知縣詳安率全縣士民捐資按原貌修復,紳士周作義胡拱辰羅亭玉自備行旅費用監造,改名“魁星閣”,沿襲至今。閣之頂層設魁星術雕像,右執(石加朱)筆,左端木斗,以為點斗之勢,意謂用點定中試者的姓名。在科舉時代,當地應試者均攜香燭、供果前來,以求靈驗。清末瀛州書院山長趙輝有“魁星閣聯”:攬勝賦長吟,每當曉來江氣,雨後山光,憑斯樓坐收諸景;凌虛聊縱步,若要手抉雲章,胸羅宿海,與群英更上一層。

魁星

魁星閣魁星閣
魁星原為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稱,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樞(天樞/天樞 α Ursa MaJORIS,亦稱:北斗一、紐星、天魁、 貪狼、正星、秦、樞星、天蓬、陽明、陽明貪狼太星君)、天璇(天璇 β Ursa Majoris,亦稱:北斗二、從魁、巨門、法星、楚、鏇星、天芮、陰精、隔角煞、陰精巨門元星君)、天璣(天璣/天璣 γ Ursa Majoris,亦稱:北斗三、祿存、令星、梁、機星、天沖、天沖、軍市西北星、真人、囚宿、次桃花、真人祿存真星君)、天權(天權/天權 δ Ursa Majoris,亦稱:權星、文曲星、北斗四、伐星、吳、天輔、玄冥、玄武、真武、玄冥文曲紐星君)。此四星除合稱“魁星”外,亦被並稱為“斗魁”。後道教尊其為主宰文運的神,作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於代,從此經久不衰,成為封建社讀書人於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為魁星誕
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沒見過魁星像的人也許會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舉的,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隻,整個仿佛是鬼的造型。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見圖如見字。

魁星故事

魁星閣魁星閣
魁星的故事是這樣的:古代有一個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醜無比,所以屢屢面試時落第。長相醜陋,滿臉麻子,一隻腳瘸了,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但是文章寫得太好了,終於被鄉試、會試步步錄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試時,皇帝親自面試文才,看到容貌和畫著圈上殿的走路姿勢,心中不悅,皇帝問:“你那臉是怎么搞的?”回答:“回聖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覺得這人怪有趣的,又問:“那么你的瘸腿呢?”又回答:“回聖上,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皇帝很高興,又問:“那問一個問題,要如實回答: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閱讀完文章後,更是拍案叫絕:“不愧天下第一!”於是欽點他為
這個醜文人的才學、智慧和發奮,後來升天成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半是“鬼”,應魁星的面目醜陋,一半是“斗”,應魁星才高八斗、也應北斗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朱筆批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文人中傳“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筆不點頭”就來源於此。
據說從此開始,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龍和鰲圖案,一隻魁斗放在旁邊,殿試完畢發榜時,應試者都聚到皇宮門前,進士們站在台階下迎榜,狀元則一手持魁斗,一腳站在鰲頭上亮相,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鰲頭”。

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就是出於“魁”與“奎”的同音,並有“首”之意的緣故。如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取士”。所謂“五經”,就是《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家崇奉的五部經書。每經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為“經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鄉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義。

竹元魁星閣

竹元魁星閣位於彌勒縣竹元鎮西隅,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竹元魁星閣坐南向北,高14.5米,三重檐六角攢尖頂磚木結構。魁星閣東有甸惠渠,西有甸溪河,中有地龍溝,北臨蓮花池,遙映起伏連綿的東西山崗,景點特色別具一格。

靖江魁星閣

魁星閣魁星閣
魁星閣位於靖江城東南隅文昌廟舊基。始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又叫巽閣。相傳當時建造的目的一是興文運,二是鎮風水。後因坍江而廢,光緒十七年(1891)擇地重建,現位於靖江市迎賓東路靖城中學東側。

靖江現存古蹟中,魁星閣年代不是最久,但卻最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層,坐落在約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約14米,與周圍的平房比起來,確似鶴立雞群,閣的底層較大,向上逐漸縮小,形似寶塔。閣呈六角形,18隻飛檐高高翹起。

底層的外圍有一圈石欄,上面沒有複雜的花紋圖案,飽經風霜後,顯得更為古樸端莊。石欄裡面是高高的木柵欄,視覺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穩感,正是這些木柵欄造成的,設計者的匠心由此可見一斑。二層和三層沒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層的六隻角上,還分別雕有一隻惟妙惟肖的龍頭,那些細小的龍鬚至今仍清晰可見。

上海魁星閣

魁星閣魁星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何士祁又在古城牆東南角上建造了魁星閣,期望魁宿能光顧川沙,接受人間香火,保佑書院世代學子,人人學有所成。

魁星閣是高三層的寶塔型建築,六面飛檐翹角,可謂當時川沙之最高建築。魁星閣有個葫蘆型塔頂,據傳,為保一方平安,建塔時在葫蘆里放置了一顆寶珠,名曰定火珠。自魁星閣建成後,川沙這個地方從無火警發生。雖是歷史巧合,但也為魁星閣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1925年,川沙古城牆拆除,僅保留東南角觀瀾書院中200餘米一段,魁星閣作為文物亦得以保存。1947年邑人文魁出資重建。1966年“文革”中,魁星閣毀於一旦。1987年,旅居香港的同胞陶伯育先生回故里,慷慨解囊重建,於次年建成。

重建後的魁星閣,再現當年雄姿,與古城牆上的岳碑亭、文筆塔及城牆下的敬業堂渾然一體,構成了川沙著名的文物景點,成為浦東新區重要的文化遺蹟

安徽魁星閣

魁星閣績溪魁星閣
位於績溪縣旺川鄉石家村。建於1715年。該閣布局獨具匠心,蘊含“反清復明”的深意。閣樓基高0.7米,閣高2.5米,寓明在上,清在下,明強清弱之意。樓頂採用七分水法,四面落檐,顯示明朝最盛時期。落地檐水17尺,象徵明代17朝皇權。樓台四角離地19尺,每方用椽50根,加起來正合明朝270年之數。閣正面上方,原有一塊橫匾,上題“魁星閣”三字。匾的上方還有一尊魁星像。閣左側有一長6.6米,寬、高3.3米的土石平台,傳說象徵石家村始祖,北宋。開國元勛石守鈉帥印。平台中間栽一楓樹,猶如“印柄”。 1983年重新修葺魁星閣,新添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愷帆所書“勝攬溪山”四字橫匾和“十里西流,溪水繞清襟翠帶;一村北向,山峰環鳳閣龍樓”的檻聯

明代萬曆34年(公元1605年),州牧張邦貴在文廟復建古雅壯觀的魁星閣,又名“文昌閣”。據傳說:為當地多出才子,本州本縣能出文武狀元,是古代赴京考生的心愿。所以文廟均有文昌閣古建築,象徵著當地文化昌盛。

文廟魁星閣

魁星閣文廟魁星閣
魁星閣又名奎星閣、奎文閣,為文廟的配套建築。在古代,文廟不僅是祭祀中國儒學大師孔子的廟宇,還是一縣中的最高學府,是培養秀才進而參加鄉試考舉人的學宮。魁星閣正是文廟中學宮的象徵之一。清乾隆皇帝曾為曲阜孔廟題寫“奎文閣”匾額,可見奎文閣在文廟建制中的地位是頗高的。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奎星神,魁星是其俗稱。奎星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28宿之一,稱為奎宿。漢緯書《孝經援神契》記載:“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將孔子比作天上的魁星,遂在文廟建立魁星閣以崇祀之。明清之際學者顧炎武《日知錄·魁》中認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後蹺起,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間的“斗”字;一手執筆,意謂用筆點定中式人的姓名。從前,文廟魁星閣內掛有如上形象的魁星神像,如今早已沒有了。

文廟魁星閣,在文廟東南隅,天光雲影池南岸。每當晴日中午,閣影池中,遊子若於池北岸觀之,此閣倒影清晰,一實一虛,發人遐想。此閣平面呈六角形,共三層,高約20米,深約8米,每邊闊約3米,各層飛檐起翹較大,逐層收進,整體上小下大,比例勻稱。外貌小巧玲瓏,精緻婀娜。這在上海寺廟古建築中是絕為罕見的。閣為磚木結構,6根約一人合抱粗的楠木柱直通閣頂,每層四周有迴廊,外有木欄,供人眺望。整個閣體全用木榫固定,不用一根鐵釘。其獨特的建築工藝為古建築專家所矚目。底層門朝北,走廊闊約1.5米,可容3人並行。底層牆上開有八扇八角橄欖形的漏窗。樓梯設在南面壁旁,盤鏇而上即達第二層。這一層門朝南,樓梯靠北牆。再上去可抵達最高層——第三層,這一層門又是朝北開的。第二、三層壁間也開有八扇小方格子漏窗,但比底層樸素些。

閣頂為葫蘆形,頂頸是荷花形,荷花瓣用水泥、石炭和煤合成,呈灰色,遠望十分莊重。每層脊上用紅、綠、黃和黑等顏色畫有花草、果木。檐翼角嘴上用黑、黃和鮮紅三色上下分塗,看上去頗為醒目。每層檐翼角上,還擺上各不相同的泥塑小玩意,如灰色猴子、紅嘴白色鴿子、灰褐色的洋花等。為避雷擊,閣頂上還安裝了避雷針。如若走上此閣最高層迴廊,憑欄遠眺,過去老上海說的滬城八景在這裡也能領略一二,令人心曠神怡。

南昌旅遊景點

南昌是江西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昌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通過以下詳細景點的介紹,可以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南昌,特別是對到南昌旅遊的朋友們更有幫助。  

南昌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