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奎文閣
奎文閣
始名藏書樓,孔廟三大主體建築之一。始建於宋天禧二年。金明昌二年(1191
年)擴建,當時閣為5間,3檐。明弘治十二年擴建為7間,3檐。乾隆十三年高宗弘曆題匾。古代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為名之。奎文閣為歷代帝王賜書、墨跡收藏之處,它獨特的建築結構,又是中國古代著名樓閣之一。
獨山奎文閣由山門、閣樓、西廂房、一耳房組成兩進院落,內設觀世音、孔子、關羽、魁星牌位,是專供讀書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個用途是“私塾學館”,專門培育鄉間學子,占地850多平方米,通高25米。樓閣建築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築雕鏤藝術特色,其古建築是黔南的唯一。
現存建築高24.35米,長30.10米,寬17.62米,歇山黃琉璃瓦頂。結構合理,堅固異常。
歷史來源
奎文閣
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
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稱“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首。後代封建帝王為讚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檐,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中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閣西碑亭中記載康熙年間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閣堅固的旁證。閣前廊下石碑二幢,東為“奎文閣賦”,系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為“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著明代正德間皇帝命禮部重修賜書庋藏的情況。
主要建築
奎文閣
奎文閣是全國有名樓閣之一,前身為文昌宮。據了解,2003年5月,獨山縣文物保
護單位在維修奎文閣時在配殿牆外出土 “善緣但首”碑。該碑為修建文昌宮之記事功德碑,原應為奎文閣所在地。據“善緣但首”碑文上記載,當地紳士於嘉慶十年(1805)開始籌劃,嘉慶二十一年(1816)建成,前後11年時間。碑文上說:“文昌宮位列三台,左布禪房,右安客舍,前庭門閭三間,後有花徑一幅”。可見當時的建築規模和現今的奎文閣面積大相逕庭。史學家推測,文昌宮建築毀於鹹豐戰亂時期(1855-1861)之後。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在當地鄉賢楊維藩(字價臣)倡導下,方在原處建奎文閣。可以斷定,奎文閣之前身應為文昌宮。
以奎文冠閣名,是依據古書記載的“魁星”,它是天上28宿之一,最初在漢代《孝經援神契》緯書中有“奎主文章”之說;東漢宋均註:“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劃。”因而“奎星”逐漸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所以奎文閣也稱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
奎文閣高25米,由山門、閣樓、兩廂房、一耳房兩進院組成,占地850多平方米。奎文閣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築雕鏤藝術的特色。
奎文閣
閣樓坐西北向東南,主體部分為山門及閣樓。山門正中高懸“奎文閣”楷書匾額,門
後橫框上懸 “雲霞輝映”模式行書匾額,可謂匠心獨具。底層四翹角,闊三間,深二間,中央設佛龕,奉南海觀世音塑像,兩側銅鐘皮鼓。龕後是木扶梯,由此上至二、三層,以上兩層搖身變為九面開窗,均為九翹角,這種款式的木結構樓在我國古建築中並不多見,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二層名為“神文聖武殿”,內設孔子和關羽的神位,供人瞻仰和祈禱。三層名為“大魁殿”,塑魁星金身。魁星是古代神話中的神,“奎星”的俗稱。奎文閣翼角鰲尾向天,風動欲飛上九天之勢令人注目,其上懸掛的銅鈴木魚,一有風吹響動四方。窗欞格扇,精工雕鏤,頗具特色,風風雨雨,完好如初。有趣的是,神州處處的廟宇、道觀、書院,所建的閣樓都是重檐八角或六角,講究對稱和諧。而奎文閣卻三檐九角,其正殿就是閣底。垂花門、龍門、牆垣以及相鄰的配殿,無不為漢文化風格。佇立在閣頂,透過窗欞一團團綠雲在四周飄浮,霞光又在綠雲上鑲一道金邊,其變幻莫測的雲靄,其實都是奎文閣後面那層層迭翠的山巒賜予。奎文閣座落在這青山綠水裡,更顯出“萬綠叢中一點紅”的亮麗。九角奎文顯然是布依人為子弟們就讀的書院,證明獨山布依人並非中原大漢族主義者眼中的南蠻。晚清的莫與儔,莫友芝父子便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名揚四海的莫友芝這位“西南巨儒”光耀著貴州的文化。
奎文閣院四周有松柏、梧桐、紫荊、桂花等古樹二十餘侏,一待輕風弄樹,颯颯作響如語如歌,八月桂花盛開的時候,香飄十里,沁人肺腑。
湖南奎文閣
奎文閣位於芷江東北隅(現人民醫院內),原不昭忠祠。為全城的至高點,號"奎文",始建於清乾隆十八年至二十八年期間(公元1653年-1763年)。原址在城東南隅水東門頂,為當時文人學士祭祀文曲星及休閒之場所,因嫌其地狹,於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由芷江簡師移遷至昭宗祠。
此閣為三檐八角亭木結構閣樓式建築。共三層,通高10.13米,徑長9.2米,頂層4.05米,逐層收山,八背翹角,無寶頂攢尖,蓋小青瓦,閣頂雙重飛檐,內斗拱,梁架彩繪龍飛鳳舞。任欄豎柱由朱紅盡梁,每層疏牖洞達,上奉"奎星"神位,中置"文昌帝"座,閣四周被大樹環抱,花草爭妍。登閣憑欄回顧,芷水如帶。明山似屏,城區棟棟新樓,聳秀染壁,銀光輝煌,盡收眼底。解放後,照忠祠內創建人民醫院,幾次撥款對閣樓進行維修,增添新彩,人僅為療病者提供閒暇之所,也是遊覽者必往之處。
芷江縣內唯此一亭,因其具有較濃的地方建築特色,而成為一處風景名勝,1989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奎文閣,高20米,三層翹檐斗拱,每層均為八角卷檐結構。八根巨大的朱紅立柱和八根朱紅卷檐支柱,托著三重八角頂蓬,頂蓬上掛著鈴當,微風吹過叮噹作響,閣頂端托出一個明晃晃的金頂。飛檐斗角下,姚黃魏紫,雕樑畫棟。閣樓上每層木板木枋縱橫交錯,枋板相扣,卯栓相銜,不用一顆鐵釘,立柱、檐柱、扶梯、扶欄、飛檐斗拱渾然一體,堅固異常。該閣落成那天,周邊數省的文人學士都潮湧而來,會集於此,百姓人家也無不來此觀光祈祝禱。香火十分盛行,晝夜不息,半月有餘。為紀念此閣落成和當時的盛況,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美好的詩篇,其中尤以知府唐珠的為佳:
熙朝郡縣古江山,勢踞西周第一天。
共說地高三楚盡,須知天近五星環。
樓台氣象千如許,城廓周遭坐等閒。
指點靈區逢此日,漸鴻無數碧雲間。
此閣修好後,不僅是文人學士要前來祭拜,就是那些參加科考的生員們,往往考前都要來祭典一番。考中者事後,更是要隆重朝拜。沅州這塊土地上確實也走出了不少的文人學士,如進士翰林熊希齡、拔貢張學濟,以及李永翰、張伯良、沈從文等。
為了此閣不受戰亂之苦,1945 年遷至縣人民醫院現在這個地方,一直按原樣保護得很好。如今這裡四周長滿了槐樹、女貞、松柏和枝葉繁茂的樟樹、鬱鬱蔥蔥的銀杏。葉片相擁,樹枝相抱,緊緊地護衛著奎文閣。四周的花壇里長著各式各樣的鮮花,把這個小山丘點綴得十分美麗,是一個很好的遊覽去處。
貴州奎文閣
又名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始建於清同治二十年(1873)。此樓以奎文冠閣名,是依據古書記載的“魁星”而來,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奎文閣是貴州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塾,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城關鎮)兔場鎮翁奇村,距縣城北21公里處。“西南巨儒”莫友芝少年遊玩、踏青、成長於此地。
獨山奎文閣
奎文閣
由山門、閣樓、 西廂房、一耳房組成兩進院落,內設觀世音、孔子、關羽、魁星牌位,是專供讀書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個用途是“私塾學館”,專門培育鄉間學子,占地850多平方米,通高25米。樓閣建築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雕刻精細,保留了清代建築雕鏤藝術特色,其古建築是黔南的唯一。
進入奎文閣不僅要了解古代的考棚、當地鄉賢的故事,讓學子真切體會到“游文閣,中
狀元榜”的喜悅,還應徜徉到那山水田園風光或去品位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
郭沫若、田漢、徐悲鴻等文人墨客曾經吟詩作畫、觀光旅遊於此,是隱士、高僧百里挑一的隱居勝地。
曲阜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東方聖城”曲阜由於是先秦時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誕生、講學、墓葬和後人祭祀之地,也是孔子的學生,中國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出生地,因此被列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景點
大成殿 | 二堂內景 | 觀水園 | 後堂樓內景 | 金碑亭 | 九龍山摩崖墓群 | 孔府 | 孔林 | 孔廟 | 奎文閣 | 梁公林 | 魯國故城 | 論語碑苑 | 孟廟 | 孟母林 | 孟子故里 | 尼山 | 曲阜孔子六藝城 | 三堂內景 | 少昊陵 | 聖府大門 | 十三碑亭 | 石門山 | 壽丘 | 顏子林 |顏子廟 | 洙泗書院 | 周公廟 | 漢魯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