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魁星閣

松林魁星閣

松林魁星閣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盤江鄉松林村,於1999年12月5日被沾溢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松林村

松林魁星閣松林魁星閣
松林位於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城北邊的320國道旁邊3公里左右處,距離霑益縣城17公里。松林村是霑益縣盤江鄉轄的一個自然村,且是雲南省內最大的一個自然村。村中有一百多個姓氏,這一個村中有“百家姓”的村,在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村中街道都以姓氏命名為“祿家街”、“劉家街”等等,因此,松林村有著“神秘村”之稱謂。
松林在清代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的《霑益州志》里有記載:“松林驛城在州二里,明天啟五年建,周三百丈,高二丈”。又載:“城牆外側用磚石砌築,內側用泥土夯城,外側垂直狀,下寬上窄,內側呈斜城狀。驛城有四門,南北門為古驛道通道”。

魁星閣 

史籍中記述的建築物大都蕩然無存,惟有始建於明代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的古建築——魁星閣現仍矗立在松林村中引人注目,它在清代嘉慶年間重修,民國年間又修葺,1998年3月維修時將屋面的青灰色陶瓦全部換為陶製黃色琉璃瓦。魁星閣高14.5米,東西長10.4米,南北寬9.8米。底層是東、西、南、北都交匯貫通於此的過街樓形式,此建築形式的三開間又具有門洞式牌樓建築的特點(見照片),東邊底層中間有一樓梯直達頂層。魁星閣內是供奉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的神像。此魁星神像多為文人所崇祀,建此魁星閣在松林村中是希望當地多出文人學士此文化理想而創建。

門洞

魁星閣底層的門洞是古松林村人出進的必經之處,南北走向的古驛道從魁星閣下通過,東西走向的道路也從閣樓下面通過,紅軍當年曾從閣樓下面的門洞通過。閣樓底層及四周現在是一個商貿市場,該閣樓是松林村的中心和標誌性建築物,如此造型優美獨特和多用途的魁星閣,雲南省內都罕見。

結構

松林魁星閣的木結構技術為抬梁式穿斗式和移柱法及減柱法相結合的古建築,柱網排列為柱上建屋的乾欄式建築,四角三重檐歇山頂;底層為十六棵柱子支撐,二層也是,但採用移柱法把、東西兩側的八根柱子向內移了二分之一,下面用橫穿的梁枋抬著內移的八根柱子;三層是八根柱子,此八根柱子是魁星閣中間從底層直達屋頂的,但在三層採用減柱法減去了東西兩側邊上的八根柱子;魁星閣的屋頂為歇山頂;屋頂的正脊中央有陶製黃色琉璃寶頂,兩端有陶製黃色琉璃吻獸和翹角,連線正脊的四條垂脊下端有陶製黃色琉璃獸頭,連線四條垂脊的四條岔脊中間都有一護衛屋頂的陶製黃色琉璃走獸(亦叫小跑和小獸);一、二層的八條屋脊中央也都有一護衛屋頂的的陶製黃色琉璃神獸,整個屋頂共有十二個陶製黃色琉璃神獸護衛並裝飾屋頂;每層四角都有一個翹角,加上屋頂正脊兩端的翹角,整個屋頂共有十四個翹角;三層屋面上都鋪有黃色琉璃瓦。
魁星閣屋頂上的三重飛檐和翹角及各種黃色琉璃獸類裝飾藝術陶構件,和整個屋頂的優美優美造型藝術是其獨特之處,呈現著輕巧活潑、美麗動人的藝術形象而令人讚嘆不已。該建築所採用的移柱、減柱法使飛檐和翹角逐層收縮成寶塔的式造型,顯得古樸典雅且美觀大方,它的建築技術精巧,整體造型藝術獨特,用途多,文化內涵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築佳作。加之其梁架上各銜接處所套用的榫、卯技術,使魁星閣古建築具有牆倒屋不塌的良好抗震功能。至今仍站立著,給人多方位的昭示,魁星閣古建築藝術還能夠為現在和將來所用。現已修復完好,等待人們去欣賞它獨特優美的造型藝術和挖掘它豐富的人文思想文化藝術內涵及探究“神秘村”中“百家姓”的歷史之秘。魁星閣於1999年12月5日被沾溢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曲靖旅遊百科

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距省會昆明市135公里,地區面積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樣,民族風情各異。來這裡可領略到彝、壯、苗、瑤等各民族獨特的語言、服裝、風俗和信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