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藥物名稱:雙氯芬酸
分子式: C14H11Cl2NO2
外觀: 白色結晶性粉末。
執行標準: EP
含 量: ≥99%
產品用途: 用作消炎鎮痛藥。
別名: 雙氯芬酸鈉, 雙氯滅痛、服他靈、阿米雷爾、迪弗納;奧爾芬;奧濕克;扶他林;凱扶蘭;諾福丁;天新力德;英太青膠囊; 雙氯芬酸
外文名:Diclofenac, Diclofenac Sodium, Cataflam, Dichronic, Kriplex,VOLTAREN
成分: 雙氯芬酸鈉50mg,米縈前列醇200ug
藥理作用: 為一種新型的強效消炎鎮痛藥,其鎮痛、消炎及解熱作用比吲哚美辛強2~2.5倍,比阿司匹林強26~50倍。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受阻。特點為藥效強,不良反應少,劑量小,個體差異小,個體差異小。
適應症: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粘連性脊椎炎、非炎性關節痛、關節炎、非關節性風濕病、非關節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各種神經痛、癌症疼痛、創傷後疼痛及各種炎症所致發熱等。
用量用法:口服:25~50mg/次,3次/d。兒童:每日2~3mg/kg,分次服用。肛門栓劑:50~100mg/次。肌內注射:75mg/次,1次/d,嚴重情況可以2次/d,應深部臀肌注射。
禁忌:胃腸道出血者,妊娠婦女和計畫懷孕的婦女。
不良反應:腹痛,腹瀉,噁心,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胃炎,便秘,皮疹,頭暈,頭痛,月經過多。肝病患者可出現S-GPT、S-GOT和膽紅素增高。偶見腎臟損害。
注意事項: 哺乳婦女慎用。
性狀
常用其鈉鹽,為無色結晶性粉末。可溶於水,水溶液呈鹼性(pH8.7)。熔點189—192℃。
藥學原理
藥效學
雙氯芬酸為異丁芬酸類的衍生物,不易溶於水。
藥動學
口服吸收快,吸收完全。與食物同服降低吸收率。血藥濃度空腹服藥(緩釋劑)時,0.25~4小時(平均1~2小時)達峰值,與食物同服時6小時達峰值,直腸服給藥時0.5~2小時達峰值。與食物同服時血漿濃度降低。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9%。大約50%在肝臟代謝,40~65%從腎排出,35%從膽汁、糞便排出,1.2~2小時排泄完。長期套用無蓄積作用。
藥理作用
雙氯芬酸為非甾體類化合物,它通過抑制前列腺合成而發揮其藥理作用。具有抗風濕、消炎、鎮痛及解熱作用。其特點是明顯地緩解臨床體徵和症狀、如多種疼痛、關節腫脹、創傷和術後炎症等。外用乳膠劑局部套用可使其活性成分穿透皮膚,聚集於皮下組織,抗禦急慢性炎症反應。
口服腸溶衣片,吸收迅速而完全。服用50mg,平均達峰時間為2h,峰濃度為1.5fμg/ml.血藥濃度與劑量呈線性關係。雙氯芬酸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為99.7%,其中主要是與白蛋白結合。血漿半減期為1~2h.雙氯芬酸可進入滑液,血漿濃度達峰後約2~4h內測得滑液中濃度最高。藥物在滑液中的表觀消除半減期為3~6h.用藥後僅4~6h,滑液中雙氯芬酸的濃度就已經高於它在血漿中的膿度,並可維持12h。雙氯芬酸在肝臟中代謝,約60%的藥物以葡糖醛酸化物及羥化物的形式從尿中排泄。局部套用乳膠劑,其活性成分通過皮膚吸收,吸收量約為套用劑量的6%。然後再經皮膚穿透到炎症區域。
適應症
用於急慢性風濕性或類內濕性關節炎、急慢性骨關節炎、急慢性強直性脊椎炎等,也可用於痛經。
腸溶衣片用於治療:
①炎性和退行性風濕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青少年型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病和脊椎關節炎。
②非關節性風濕病。
③痛風急性發作。
④創傷及術後炎症性疼痛和腫脹、婦科疼痛或炎症。
⑤輔助治療耳、鼻、喉的嚴重痛性感染。
乳膠劑用於下列疾病的局部治療:
①肌腱、韌帶、肌肉和關節的創傷性炎症,如扭傷、勞損和挫傷。
②局限性軟組織炎,如腱鞘炎、滑囊炎。
③局限性風濕性疾病,如四肢與脊柱的骨關節病,關節周圍病變。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常用量:
①類風濕性關節炎,每日160~200mg,分2~4次服,達滿意療效後逐漸減至最小有效量,通常為每日75~100mg,分3次服用;
②骨關節炎,開始每日100~150mg,分2~3次服,達滿意療效後逐漸減至最小有效量;
③強直性脊椎炎,開始每日100~125mg,分4~5次服,達滿意療效後逐漸減至最小有效量。
2.栓劑成人每次50mg
3.小兒常用量本品各種製劑的小兒用量尚未建立。
[製劑與規格]雙氯芬酸緩釋片(1)25mg(2)50mg(3)75mg
雙氯芬酸栓50mg
口服,一次25mg,一日3次。肌注,一次75mg,一日1次。栓劑一次50mg,一日2次。
成人:通常首劑每日100~150mg,以後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對原發性痛經,每日劑量為50~150mg,劑量應個體化,依據臨床症狀決定。
兒童:對1歲或1歲以上的兒童,根據病情,每日服0.5~2mg/kg,分2~3次服用。對青少年型類風濕關節炎,每日劑量最高可達3mg/kg,分次服用。
局部用藥則按需要治療的痛處大小,施用2~3g乳膠劑,輕輕揉擦,每日3~4次。
用藥期間若出現消化性潰瘍或胃腸道出血,應及時停藥。乳膠劑只適用於無破損的皮膚表面,忌用於皮膚損傷或開放性創口處。
[劑型與規格]腸溶衣片:鈉鹽25mg/片,50mg/片。乳膠劑:二乙胺鹽20g/管。
臨床套用特點
雙氯芬酸消炎、鎮痛、解熱效果明顯,臨床套用特點為:藥效強,其鎮痛、消炎、解熱作用比阿司匹林強 26-50倍,比吲哚美辛強2-2.5倍;效果好,雙氯芬酸口吸收迅速,服後1-2小時內血藥濃度即達到峰值,消除快;套用劑量小,雙氯芬酸口服一般每日三次,每次 25mg,肌注為一日一次,75mg;使用方便,雙氯芬酸是消炎、鎮痛、解熱藥中為數不多的既能口服,又能注射的藥物;不良反應較小,目前雙氯芬酸已成為抗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
注意
(1)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腹瀉、噁心及腹痛等。其他尚有胃灼熱感、厭食、氣脹、嘔吐、便秘、口炎及胃潰瘍,故不宜作為首選藥。此外尚可引起頭痛、頭昏、皮疹、水腫、蕁麻疹、瘙癢、耳鳴、心悸、疲勞、感覺異常、失眠、抑鬱、夜尿及味覺紊亂等。
(2)與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間可能存在交叉過敏性,故對因上述藥物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過敏性鼻炎或蕁麻疹的患者不宜使用。
(3)孕婦、授乳婦女及兒童不宜用。(4)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
(5)可增強華法林的作用,因此,合用時應減少華法林的劑量。
禁用慎用
(1)交叉過敏:同布洛芬。
(2)雙氯芬酸可通過胎盤。動物試驗對胎鼠有毒性,但不致畸。一般主張妊娠期應避免使用。
(3)有肝、腎功能損害或潰瘍病史者慎用,尤其是老年人。用藥期間應常規隨訪檢查肝腎功能。
(4)雙氯芬酸因含鈉,對限制鈉鹽攝入量的病人應慎用。
(5)給藥禁忌證基本同布洛芬,此外,有肛門炎者,禁用直腸給藥。
紫癜。有過敏性哮喘或有哮喘病史者不宜用本品,肝腎功能不全及孕婦慎用。孕婦頭三個月避免使用。
對胃腸功能失調、有胃腸潰瘍史、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及嚴重肝功能損害患者,應進行嚴密監測;用藥期間若出現消化性潰瘍或胃腸道出血,應及時停藥。乳膠劑只適用於無破損的皮膚表面,忌用於皮膚損傷或開放性創口處。 消化性潰瘍、已知對雙氯芬酸鉀、乙醯水楊酸或其它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過敏者禁用。 胃腸道潰瘍史以及肝功能損害者慎用。有心、腎功能損害的症狀/病史,老年人,服用利尿劑以及由於任何原因細胞外液丟失的患者慎用。有眩暈史或其它中樞神經疾病史的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間,應禁止駕車或操縱機器。
給藥說明
雙氯芬酸須整片吞服,勿嚼碎。套用栓劑時先將藥用少量溫水濕潤,然後輕輕塞人直腸內2cm處。其餘同布洛芬。
不良反應
(1)可引起頭痛以及腹痛、便秘、腹瀉、胃燒灼感、噁心、消化不良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皮疹不常見。
(2)少見的有腎功能下降,可導致水鈉瀦留,表現為尿量減少、面部水腫、體重驟增等。極少數可引起心律不齊、耳鳴等。
(3)本品有導致骨髓抑制或使之加重的可能。
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頭暈,頭痛,皮疹,可有胃腸潰瘍,肌壞死,過敏反應。
偶見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頭痛、頭暈、皮膚紅斑或皮疹,罕見胃腸道出血、消化性潰瘍、嗜睡、蕁麻疹、肝功能異常和過敏性反應。個別患者還可出現感覺或視覺障礙、耳鳴、失眠、皰疹、濕疹、光敏反應、急性腎功能不全和暴發性肝炎。
偶見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頭痛、頭昏、眩暈、皮疹及血清轉氨酶升高等。罕見消化道潰瘍,出血,肝炎及過敏反應。個別病例出現胰腺炎,膈樣腸狹窄,無菌性腦膜炎,肺炎,Steven-Johnson綜合症,Lyell‘s綜合症,紅皮病,心血管異常,視覺或感覺障礙,多形性紅斑,紫癜,血液系統異常。
相互作用
基本同布洛芬,此外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2)與保鉀利尿藥同用時可引起高鉀血症。
(3)阿司匹林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與鋰劑或地高辛合用,雙氯芬酸可能會提高它們的血漿濃度;與保鉀利尿藥合用,可能會使血鉀水平升高;與非甾體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類藥合用,可能會增加副作用的發生。未見有乳膠劑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