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黎勒丸

訶黎勒丸用於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訶黎勒皮、川烏頭(炮,去皮、臍)、縮砂仁、白礬(煅)各1.2千克,肉豆蔻(去皮,炮)、木香、乾薑(炮)各600克,龍骨(洗)、赤石脂各2.5千克。
【製法】上為末,用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粟米飲下,甚者可倍加丸數。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

【處方】訶子(去核、梢)15克,椿根白皮30克,母丁香30個。
【製法】上為細末,醋調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休息痢晝夜無度,糞便腥臭難聞,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五更時用陳米飯湯入醋少許送下。三日三服效。
【摘錄】《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訶黎勒(面裹,煨)、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面襄,煨)、木香(不見火)、吳茱萸(湯泡,炒)、龍骨(生用)、白茯苓(去皮)、蓽茇各15克。
【製法】上為細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腸虛冷,腸嗚泄瀉,腹脅氣痛,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1兩,大黃(銼,炒)1兩,芍藥1兩,防葵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烏梅1兩,鱉甲(去裙襴,醋炙)2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氣,胸臆多滿,大腸常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生薑湯送下,日午、臨臥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聖惠》卷二十六

【處方】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乾薑1兩(炮裂,銼),桂心1兩,桔梗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1兩,五味子1兩,白朮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沉香2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極,呼吸短氣,髒虛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二十六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1兩,鹿茸(酥炙,去毛)1兩,桑根白皮(銼)1兩,地榆1兩,赤石脂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龍骨1兩半,白芷1兩,黃連(去須)1兩,桂(去粗皮)1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1兩,白茅根1兩,當歸(切,焙)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乾薑(炮裂)半兩,肉豆蔻(去殼)4枚。
【製法】上為末,爛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吐噦,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訶黎勒(半生半煨,並去核)3分,肉豆蔻(去殼)3分,木香3分,乾薑(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製法】上為末,煮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臟泄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聖惠》卷八十六

【處方】訶黎勒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白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白茯苓半兩,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氣疳,腹內有積惡滯結之物。
【用法用量】1-2歲,每服3丸;3-4歲,每服5丸,先服搜病青黛丸取下惡物後,以粥 飲送下,空心、午後各1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半兩,地榆(去苗,微炙)半兩,酸石榴皮(炙焦)半兩,高良姜半兩,赤石脂半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1分,黃連(去須)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里急後重。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溫米飲送下,空心、午後各1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聖惠》卷六十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槐子仁2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乾薑1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痔下血,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枳殼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六十

《聖惠》卷五十九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1兩(去殼),當歸1兩(銼,微炒),乾薑1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白芍藥1兩,縮砂1兩(去皮),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朮1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為末,煮棗瓤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後虛羸,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姜、棗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五十九

《聖惠》卷五十九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乾薑3分(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白朮1兩,木香3分(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谷痢,腹脅虛脹,時復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粥飲送下。
【摘錄】《聖惠》卷五十九

《聖惠》卷五十一

【處方】訶黎勒皮1兩,前胡1兩(去蘆頭),白朮1兩,草豆蔻3分(去皮),人參3分(去蘆頭),神曲3分(炒微黃),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桂心1兩,木香1兩,檳榔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飲,心胸積滯,氣不宣通,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訶黎勒皮丸”。
【摘錄】《聖惠》卷五十一

《聖惠》卷五

【處方】訶黎勒3分(煨,用皮),白朮半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半兩(泡裂,銼),芎3分,當歸3分(銼,微炒),縮砂半兩(去皮)。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姜、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

《聖惠》卷五

【處方】訶黎勒2兩(煨,用皮),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白茯苓1兩,木香半兩,肉豆蔻3枚(去殼),胡椒半兩,京三棱半兩(炮,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桔梗1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檳榔1兩,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能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半兩,木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胡椒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白朮半兩,蓬莪術(煨,銼)半兩,乾薑(炮 裂)半兩,人參1兩,蓽撥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年冷勞瀉痢,眼黃面黑,漸漸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生薑、大棗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1兩,檳榔(銼)1兩,海藻(洗去鹹,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1兩,熊膽1兩,桂(去粗皮)1兩,昆布(洗去鹹,焙)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酸棗大。
【功能主治】年深癭氣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普濟方》卷三九八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當歸1兩(銼,微炒),白朮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水谷痢不止,羸瘦腹脹,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八

《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訶黎勒皮2錢(炮),青橘皮(去白,焙)1分,乾薑1分(炮),白豆蔻(去皮)1錢,烏頭(炮裂,去皮臍)1錢,木香1錢,蓽澄茄1錢。
【製法】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洞泄注下,腹脹,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普濟方》卷二一二

【處方】訶子半兩,肉豆蔻1兩,木香3錢,乾薑半兩,阿膠3錢。
【製法】上為細末,糯米粥濃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陳粟米飲送下,與和氣飲子相間服。痢減則減,痢止則勿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二

《濟生》卷四

【處方】訶黎勒(面裹煨)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吳茱萸(炒)半兩,龍骨(生用)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蓽撥半兩。
【製法】上為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虛寒,腸鳴泄瀉,腹脅氣痛,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濟生》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1兩半,大黃(銼,炒)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大麻仁(別研如膏)1兩半,人參1兩半。
【製法】前五味為末,與大麻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後大便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楊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草豆蔻(去殼)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高良姜3兩,乾薑3兩(以上二姜用好醋1升,同煮醋盡,曬乾,入余藥),赤石脂2兩。
【製法】上為細末,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損,泄瀉不止,臍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七

《聖惠》卷五

【處方】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吳茱萸半兩(浸7遍,焙乾,微炒),白朮1兩,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紅豆蔻1兩(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冷氣,腹內虛鳴,胸膈氣滯,不能飲食,雖食不消,又頻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

《奇效良方》卷十四

【處方】訶黎勒(面裹煨)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吳茱萸1兩,龍骨(生用)1兩,白茯苓(去皮)1兩,細辛(洗)1兩,桂心(不見火)1兩,蓽茇1兩。
【製法】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虛冷,泄瀉不止,腹脅引痛,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四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訶黎勒不拘多少。
【製法】上以面裹,灰火內炮令赤黃,剝去面,取訶黎勒為末,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瀉。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腹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處方】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別研,取膏入)1兩,陳皮(湯浸,去白,焙)1兩,桔梗(炒)1兩,澤瀉(銼)1兩,五味子1兩,檳榔(生,銼)1兩。
【製法】上八味,搗羅六味為末,入杏仁和勻,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多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淡生薑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訶黎勒(炮,去核)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當歸(切,焙)3分,木香3分,白芷3分,牡丹皮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後膿血痢,下部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訶黎勒皮(微炒)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乾生薑(切)3分,甘草(炙)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吐逆,腹痛,或便利數多,冷熱不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薑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訶黎勒皮4兩,五倍子4兩,黃連(去須)4兩,鍾乳粉4兩,白礬(熬令汁枯)4兩,縮砂蜜(去皮)2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半,當歸(切,焙)2兩半,酸石榴皮(銼,炒)2兩半,胡椒2兩半,樗根皮(銼)2兩半,乾薑(炮)1兩半,乾木瓜(銼)5兩,烏梅肉(炒)5兩,橡實(微炒)5兩,肉豆蔻(煨,去殼)5枚,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
【製法】上為末,醋並艾葉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嘔逆霍亂,瀉痢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以大棗湯送下,1日2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處方】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夏(湯洗7遍,焙乾,炒)1兩,白朮1兩,檳榔(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人參3分,芍藥3分,桂(去粗皮)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後脾胃氣不和,食飲無味,上氣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後以生薑湯送下,1日2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吳茱萸(湯洗,焙炒)1兩,莨菪子(湯洗,焙炒)1兩,草豆蔻(去皮,微炒)1兩,乾薑(炮)半兩。
【製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臟虛冷,腹脹泄痢,米谷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聖惠》卷五十

【處方】訶黎勒皮2兩,檳榔1兩,木香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1兩,川芒消1兩。
【製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 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心腹妨悶,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薑、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十

《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處方】訶黎勒皮1兩,蓽撥1兩,桂(去粗皮)1兩,胡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沉香1兩,木香1兩,人參1兩,草豆蔻(去皮)1兩,檳榔(銼)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胃,思飲食。主治下焦虛冷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魏氏家藏方》卷五

【處方】吳茱萸(去枝,湯泡7次),艾葉1兩,厚朴(去粗皮,姜制,炙)1兩,乾薑(炮,洗)1兩,良姜(去須,炒)1兩,白朮1兩(炒),大附子2兩(炮,去皮臍,切作骰子塊)。
【製法】上藥加好肉棗30枚,酒、米醋、生薑自然汁各1碗,煮前藥乾,為末;加肉豆蔻5兩,訶子(炮熟,取皮)2兩,丁香半兩,胡椒半兩,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寬利胸膈,消谷快氣,進美飲食。主治胃寒,一切冷氣。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醫方類聚》卷六引《五臟六腑圖》

【處方】訶黎勒8分,乾地黃10分,薯蕷8分,牡丹7分,山茱萸9分,澤瀉8分,茯苓8分,蓽撥4分,乾薑5分,川芎8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有病,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逆氣,小腸急痛,下泄,足重脛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用地黃湯送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六引《五臟六腑圖》

《外台》卷七引《近效方》

【處方】訶黎勒、青木香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篩,融沙糖和,眾手一時捻為丸。
【功能主治】除惡氣。主治氣脹不下食。
【用法用量】隨意服之。氣甚者,每服80丸,1日2次;稍輕者,每服40-50丸;性熱者,以生牛乳送下;性冷者,以酒送下,不問食之前後。
【摘錄】《外台》卷七引《近效方》

《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

【處方】訶黎勒皮8分,檳榔8分,人參3分,橘皮6分,茯苓4分,芒消4分,狗脊3分,豉4分,大黃8分,乾薑12分,桃仁8分,牽牛子13兩,桂心8分。
【製法】上(口父)咀,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風痹塊,大便不通,體枯乾燥,面及遍身黃;痔,赤白利,下部疼痛,久壯熱;一切心痛,頭鏇悶,耳痛重聽;身體癰疽,積年不瘳;痢不思食;痰冷在胸中,咳嗽,唇色白乾燥;僻,小便稠數,腹脹痃氣,初患水病;聲破無,無顏色,色黃,腹內蟲,腳氣,上吐無力,肢節疼痛,血脈不通,心上似有物涌,健忘心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或薄粥汁服。平旦得下利良。
【摘錄】《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

《聖惠》卷七十五

【處方】訶黎勒皮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白朮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葛根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心煩,頭目眩悶,聞食氣即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五

《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處方】訶黎勒皮(焙)3兩,大黃(銼,炒)3兩,檳榔(銼)3兩,木香2兩,大麻仁(別研)3兩,甘草(炙)2兩半,枳殼(去瓤,麩炒)2兩半,朴消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乳石,補養過度,復酒肉熱面不絕,腳氣發。
【用法用量】每服40丸。漸加至50-60丸,以溫熟水送 下,日3次,常令通利。
【摘錄】《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聖惠》卷五十

【處方】訶黎勒皮1兩半,檳榔2兩,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香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白朮1兩,前胡1兩半(去蘆頭),五味子1兩。
【製法】上為末,棗瓤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心胸妨悶,不能下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十

《雞峰》卷十四

【處方】訶子皮1分,黃連1分,乾薑1分,當歸1分,枳殼1分,肉豆蔻仁1分,地榆1分。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癖下痢,日夜不止,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烏梅湯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四

《聖惠》卷五十

【處方】訶黎勒皮2兩,乾薑1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氣,久不下食,心胸妨悶,多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日不問早、晚,常含1丸,咽津;如患甚,即將1丸嚼破,以煎湯送服。
【摘錄】《聖惠》卷五十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桔梗3分(去蘆頭),赤芍藥半兩,桔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朮1兩,赤茯苓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桂心3分,木香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氣攻兩脅脹滿,心腦不利,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九

《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訶黎勒皮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烏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木香1兩,白朮3分,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檳榔1兩,蓬莪術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神曲1兩(微炒令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麥糵1兩(微炒令黃)。
【製法】上為末,後將硼砂3兩,用醋2升煎,濾去滓,入前藥末4兩納硼砂醋中攪和勻,於銀鍋內煎成膏,和余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相引疼痛,胸膈氣滯,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四十八

方出《聖惠》卷四十六

【處方】訶黎勒皮1兩,黃連1兩(去須),露蜂房1兩(炙微黃)。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喉中呀呷作聲,無問年月遠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方出《聖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六○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半兩,桂(去粗皮)1分,赤石脂半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痢。
【用法用量】1-2歲兒每服3丸,4-5歲兒每服5丸,以米飲送下,空心、午後各1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聖惠》卷十一

【別名】大腹皮丸
【處方】訶黎勒皮1兩,大腹皮1兩(銼),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桑根白皮1兩(銼),前胡1兩(去蘆頭),枳實1兩(麩炒令微黃),漢防己半兩,紫苑3分(洗去苗土),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別研如膏)。
【製法】上為末,加杏仁、葶藶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氣壅,心腹不利,上氣咳嗽,腹脅妨悶。
【用法用量】大腹皮丸(《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摘錄】《聖惠》卷十一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訶黎勒皮(煨,去核)2枚,丁香1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半夏(湯洗去滑,炮)1分,人參1分。
【製法】上為末,生薑計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不和,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乳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醫方類聚》卷一四二引《澹寮》

【處方】訶子(煨,去核)、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赤石脂、龍骨(不煅)、白礬(枯)、木香、乾薑、烏頭(炮)。
【製法】上為末,粟米粥為丸。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臟腑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一四二引《澹寮》

《聖惠》卷七十

【處方】訶黎勒皮1兩,貝母3分,射干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桂心3分,紫蘇子3分(微炒),前胡3分(去蘆頭),桔梗3分(去蘆頭),木通3分(銼),皂莢子仁1兩(微炒),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別研入)。
【製法】上為細末,研入郁李仁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咳嗽不止,痰毒壅滯,心胸不利,咽喉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

《聖惠》卷九十三

【處方】訶黎勒半兩(煨,用皮),黃連3分(去須,微炒),地榆半兩(微炙,銼),赤石脂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5遍,焙乾,微炒)。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瘦弱腹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九十三

《聖惠》卷九十二

【處方】訶黎勒2兩(煨,用皮),白朮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1分,當歸1分(銼,微炒),白芍藥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內冷,腹脅妨悶,大便青色,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3歲兒每服5丸,以粥飲研下,日3次。
【摘錄】《聖惠》卷九十二

《聖惠》卷八十八

【處方】訶黎勒皮半兩,大麥糵1分(炒令微黃),柴胡半兩(去苗),芎1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茯苓1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桂心1分,赤芍藥半兩,乾薑1分(炮裂,銼),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癖氣,壯熱瘦瘁,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八

《聖惠》卷八十六

【處方】訶黎勒皮3分,肉豆蔻1枚(去殼),青黛(細研)1分,麝香(細研)1分,蘆薈(細研)1分,熊膽(研入)1分,硃砂(細研)1分。
【製法】上為末,酒煮粳米飯為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小兒食疳,水谷不消,心腹脹滿,好吃泥土,肌體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六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處方】訶黎勒(炮,去核)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白礬(熬令汁枯)1兩,木香半兩,龍骨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
【製法】上為末,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痛虛滑,里急後重,心胸痞悶逆滿;或傷冷暴瀉,手足厥冷,
脈息沉伏。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聖濟總錄》卷四十

【處方】訶黎勒2兩(以面裹煨,取皮,並面為末),乾薑(炮)1兩,龍骨1兩,赤石脂1兩。
【製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水瀉,腸胃冷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

《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附子(切作片,用生薑汁煮令汁盡)、蕪荑仁(瓦上炒熟)、黃連(吳茱萸少許同炒令焦,去吳茱萸不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米醋浸1宿,焙)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用漿水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生薑湯送下,1日2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檳榔1兩,白朮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1兩,當歸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心腹痞滿,脅下時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訶黎勒皮2兩(以少酥緩火令黃),檳榔2兩。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乾腳氣上攻,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聖惠》卷十二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姜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朮1兩,木香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霍亂,心腹(疒丂)痛,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二

《聖惠》卷八十四

【處方】訶黎勒皮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桂心半兩,柴胡3分(去苗),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寒熱往來,頭痛嘔吐;及乳癖。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薄荷、生薑湯送下,1日3-4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四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2兩,檳榔(銼)3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防葵(銼)1兩半,生薑(切,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3兩半,木通(銼)1兩1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憂積,伏梁氣。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漸加至30丸,空腹以米飲送下,1日2次。以利為度。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訶黎勒1兩(煨,去皮),木香半兩,白朮1兩,檳榔3分,當歸3分(銼,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草豆蔻1兩(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神曲1兩(搗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相引痛,大腸不調,水谷難化,少思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三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乾薑半兩(炮裂,銼),神曲1兩(微炒),木香半兩,桂心半兩,檳榔3分,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腑虛寒,腹脹腸鳴,時有切痛,吃食減少。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附子用量原缺,據《醫方類聚》補。
【摘錄】《聖惠》卷四十三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訶黎勒皮1兩半,肉豆蔻3分(去皮),白朮1兩,乾薑半兩(炮),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
【製法】上為末,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虛冷,乏氣拘急,腸鳴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熱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聖惠》卷四十二

【處方】訶黎勒皮1兩,沉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五味子1兩,白朮1兩,草豆蔻1兩(去皮),人參1兩(去蘆頭),當歸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乾薑半兩(炮裂,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逆氣,胸中痞塞,呼吸短氣,腹內虛寒,食即嘔逆,羸瘦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二

《聖惠》卷二十八

【處方】訶黎勒3分(煨,用皮),地榆1兩(銼),木香半兩,乳香1兩,當歸3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白龍骨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氣不和,大腸泄痢,水谷難化,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聖惠》卷二十八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半兩,桂心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製法】上為末,釅酷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種心痛,腹脅氣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三

《聖惠》卷二十八

【處方】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2分,丁香半兩,高良姜半兩(銼),草豆蔻1兩(去皮),神曲1兩(炒微黃),麥1兩(炒微黃),白朮1兩,人參1兩(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脾胃虛冷,飲食不消,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棗湯送下。
【摘錄】《聖惠》卷二十八

《局方》卷六

【處方】訶黎勒皮40兩,川烏頭(炮,去皮臍)40兩,縮砂仁40兩,白礬(煅)40兩,肉豆蔻(去皮,炮)20兩,木香20兩,乾薑(炮)20兩,龍骨(洗)80兩,赤石脂80兩。
【製法】上為末,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胃虛弱,內受風冷,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脾胃傷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以溫粟米飲送下;甚者可倍加丸數。
【摘錄】《局方》卷六

《聖惠》卷八十三

【處方】訶黎勒半兩(煨,用皮),木香1分,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1分(去蘆頭) ,白朮1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薑1分(炮裂,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虛腹脹,不能乳。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聖惠》卷八十三

《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訶黎勒3分(煨,用皮),赤芍藥3分,桔梗3分(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防葵3分(去蘆頭),芎3分。
【製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痃癖,氣攻腹脅,四肢疼痛,少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中藥方劑之訶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