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藥注釋
紫金散(新藥品名)
【處方】
山慈菇 200g 紅大戟 150g 千金子霜 100g五倍子 100g 麝香 30g 硃砂 40g雄黃 20g
【製法】
以上七味,除麝香、千金子霜外,硃砂、雄黃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另取糯米粉320g,與山慈菇等三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研細,與上述粉末及千金子霜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
本品為紫褐色的粉末;氣特異,味辛、苦。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約至128μm,直徑約2μm。
色素細胞紅棕色或黃棕色,長圓形或延長成管狀。
非腺毛1至數細胞,有的項端稍彎曲。
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
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
不規則碎塊金黃色或橙黃色,有光澤。
(2)取本品0.5g,置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試液1~2ml和鋅粉少量,管口覆蓋以硝酸銀試液濕潤的濾紙,將試管置水浴中加熱,硝酸銀試紙由黃轉棕,最後變成黑色
【檢查】
應符合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0頁)
【功能與主治】
辟瘟解毒,消腫止痛。
用於中暑,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痢疾泄瀉,小兒痰厥;外治疔瘡癤腫,痄腮,丹毒,喉風。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外用醋調敷患處。
【注意】
按量服用,不宜多服。
孕婦忌服。
【規格】
每瓶裝3g
【貯藏】
密封,防潮。
中醫古方註解
紫金散『1』
【藥物組成】紫金粉1兩半(名赤烏腳),麻黃3分(去根節),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寒水石1兩,地骨皮1兩,赤石脂1兩,秦艽半兩(去苗),牛黃半兩(細研),烏蛇肉半兩(炙令黃),虎睛1對(微炙),防風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牡蠣粉3分,赤芍藥半兩,葛粉半兩,羌活1分半,當歸1分(銼,微炒),朴消1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1兩半。
【處方來源】《聖惠》卷八十五。
【方劑主治】小兒諸癇復發。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
【相似配方】紫金錠
紫金散『2』
【藥物組成】紫草半兩,蛇蛻皮(炒焦)半兩,牛李子(炒)半兩。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四○三。
【方劑主治】小兒瘡疹不快,倒靨。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7分,煎至4分,去滓溫服。
紫金散『3』
【藥物組成】荊三棱(銼,炒黑色)、連翹半兩,黃耆3錢,甘草(炙)3錢,羌活半兩。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一一。
【方劑主治】傷折疼痛。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作1服。
【用法用量】水1盞煎,去滓,食後服。
紫金散『4』
【藥物組成】麻(米凡)、地黃、青鹽、皂莢、東引、桃枝、柳枝、桑枝、馬齒各等分。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七十。
【方劑主治】牙病。
【方劑功效】烏髭鬢,除口氣,香潔。
【製備方法】取盛3升瓦罐1隻,將上藥分作三處,隨一味一重,下於罐內,蓋覆新瓦,先穿一小竅,外以紙筋泥固濟,候乾,炭火燒通赤,候竅子煙出,去火,塞竅子,用冷黃土焙1-2宿取出,更用升麻、白芷各1兩,與前藥一處為末,以新瓦器密收。
【用法用量】隨時取,不拘旦暮揩齒表里。久用髭鬢黑潤,牙齒甚白。
紫金散『5』
【藥物組成】紫金藤1兩(米泔浸1宿,焙乾)。
【處方來源】《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經驗良方》。
【方劑主治】婦人血氣刺心痛。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鐵秤錘燒紅淬酒溫下。
紫金散『6』
【藥物組成】枯礬5錢,砒霜1錢,石膽5分。
【處方來源】《 外科精義》卷下。
【方劑主治】瘰癧久不愈。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入黃丹2錢。
【用法用量】每用紝入瘡口內,以膏貼之。如未破者,灸1-2炷,用津唾鏇調1豆許,安瘡上,以膏貼之,去根自平復。
紫金散『7』
【方劑別名】紫金藤散
【藥物組成】好降真香。
【處方來源】方出《朱氏集驗方》卷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二。
【方劑主治】惡瘡、金瘡、刀斧傷見血。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貼之,入水無妨。
【附註】紫金藤散(《惠直堂方》卷三)。
紫金散『8』
【藥物組成】紫金皮。
【處方來源】《傷科方書》。
【方劑主治】跌打損傷。
【製備方法】酒浸1宿,瓦上焙乾,為末用。
紫金散『9』
【藥物組成】橘紅1兩,枳殼1兩,肉桂1兩,玄胡索1兩,甘草(炙)1兩,紫金牛5兩,當歸(酒浸1宿,焙乾,銼)3兩,香附(炒去毛)3兩,南木香半兩(生)(一方無紫金牛,有紫金皮)。
【處方來源】 《女科百問》卷上。
【方劑主治】婦人血氣不和,血塊疼痛,月水不調,久閉羸瘦;臨產橫逆;產後血運,頭鏇中風口噤;敗血停積,攻刺腰痛;赤白帶下,胞漏。
【方劑功效】暖子宮,通經絡,安胎養氣,催生,下死胎。
【用藥禁忌】忌生冷、醃藏、毒魚。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婦人室女月水不調,久閉羸瘦,蘇木煎湯調下,白雞冠花末煎酒調下亦得,每服1匙,常服安胎養氣;臨產橫逆,蔥白煎酒下;血氣脹滿,催生,下死胎,煎枳殼酒下,地榆末煎酒下亦得;產後血運,頭鏇中風口噤,惡證發動,虛腫,豆淋酒下;產後惡血不止,血海衰敗,赤白帶下,胞漏,棕櫚灰酒下,綿灰亦得;胎氣絞刺,脅肋腹肚疼痛,炒姜酒下;心氣不足,陳皮湯下;產後敗血沉積,攻刺腰痛,無灰酒下,1日3次,日、午、臨睡各1次。
紫金散『10』
【藥物組成】禹余石糧不拘多少(燒紅醋蘸)。
【處方來源】 《醫方類聚》卷二一七引《醫林方》。
【方劑主治】盲腸氣痛,婦人少腹痛。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酒調服之。
【附註】《本草綱目》引《衛生易簡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錢,米飲調服,一日二次。
紫金散『11』
【藥物組成】鐵粉1分,龍齒1分,石膏1分,牛黃(並研如粉)1分,甘草(生,末)1分
【處方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七○。
【方劑主治】小兒驚悸不安。
【製備方法】上先搗龍齒、石膏為末,後與諸藥同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用淡竹瀝調下。3-4歲兒每服1錢匕,1日3次,早晨、午間、日晚各1。
紫金散『12』
【藥物組成】紫草5錢,蛇蛻(炒焦)5錢,牛蒡(炒)5錢,連翹4錢。
【處方來源】 《種痘新書》卷十二。
【方劑主治】痘出不快及痘倒靨;遠年惡瘡。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痘出不快,用升麻、蟲蛻、筍尖煎湯調服;倒靨,用蟲蛻煎水調服。
紫金散『13』
【藥物組成】禹餘糧(火煅,醋淬7遍)3兩,赤石脂3兩,龍骨3兩,白芍藥3分,甘草(炙)3分,川芎3分,附
【處方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方劑主治】沖任虛損,月水崩下,淋漓不斷,腰腹重痛,五種帶病。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麝香少許,食前米飲調下。
紫金散『14』
【藥物組成】白礬1兩,黃丹1兩,硇砂3錢。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七五。
【方劑主治】惡瘡。
【方劑功效】追毒,去死肉。
【製備方法】上為末,於銚子內一處同炒,去盡水為度。
【用法用量】量瘡貼之。
紫金散『15』
【藥物組成】明羽澤(即明礬,煅)3錢,溺中垽(即人中白,煅)、百蟲瘡(即五倍子,煅)5錢,赤鉛華(即東丹,炒紫色)1錢,玉虛(飠術)(即冰片)1分,水銀臘(即輕粉)3分。
【處方來源】 《走馬疳急方》 。
【方劑主治】走馬疳。遍口生疳作穢,臭爛延及咽喉,敗壞甚速。
【製備方法】上以前4味各等精製,共為末,加後兩味少許,再為極細末用。
紫金散『16』
【藥物組成】當歸(酒浸)半兩,玄胡索半兩,川芎半兩,肉桂半兩,香附子1兩,烏藥1兩,紫荊皮1兩,木香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五。
【方劑主治】婦人血氣相搏,心腹急痛。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熱酒點下;霹靂酒下亦得。
紫金散『17』
【藥物組成】生大黃不拘多少。
【處方來源】 《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方劑主治】齦腫痛楚。
【方劑功效】解風熱,疏積壅,去口氣,止牙宣,白牙。
【製備方法】入罐內,煅存性,研為細末。
【用法用量】早、晚用少許擦之,溫水漱口。
紫金散『18』
【藥物組成】紫荊藤皮2兩,降真香1兩,續斷1兩,骨碎補1兩,無名異(燒紅,酒淬7遍)1兩,琥珀(別研)1兩,蒲黃1兩,牛膝(酒浸1宿)1兩,當歸(洗,焙)1兩,桃仁(去皮尖,炒)1兩,大黃(濕紙裹,微煨)1兩半,朴消(別研)1兩半。
【處方來源】 《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方劑主治】打仆傷折,內損肝肺,嘔吐不止;或瘀血在內,心腹脹悶。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濃煎蘇木、當歸酒調下,並3服。覺微利即止。
紫金散『19』
【藥物組成】紫草半兩,赤小豆1合,黃芩半兩,漏蘆半兩,車前子半兩,黃柏半兩(銼),糯米1合(炒令焦)。
【處方來源】《聖惠》卷六十四。
【方劑主治】一切熱毒瘡。
【製備方法】上為末,以生油調令稀稠得所。
【用法用量】外塗,1日3次。以愈為度。
紫金散『20』
【藥物組成】天南星(去皮臍)半兩,甘草(細銼)半兩,白礬半兩,烏梅(取肉)1兩。
【處方來源】 《御藥院方》卷五。
【方劑主治】一切痰嗽,晝夜不得眠睡。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用慢火於銀器內炒令紫色,放冷,再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2錢,臨臥時身體都入鋪內,只坐地,用齏汁7分,溫湯3分,暖令稍熱,調煎藥末服之。咽下便仰臥高枕,想藥入於肺中,須臾得睡,其嗽立止。
紫金散『21』
【藥物組成】糞鹼(煅過)1錢,血竭1錢,茄皮(燒灰)5分。
【處方來源】《遵生八箋》卷十八。
【方劑主治】下疳瘡。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搽患處。
紫金散『22』
【藥物組成】信石1錢,雄黃1錢5分,硼砂(炒)1錢5分。
【處方來源】 《明醫指掌》卷八。
【方劑主治】疔瘡。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撥開瘡口敷之2次。
紫金散『23』
【藥物組成】厚朴(姜制)7分,蒼朮7分,川芎7分,茯苓7分,當歸7分,半夏(制)7分,白芍7分,羌活7分,獨活7分,牛膝7分,陳皮4分,桔梗4分,枳殼(麩炒)4分,白芷4分,麻黃3分(去節,淨),甘草5分,桂枝4分。
【加減】咳嗽,加杏仁(去皮尖)、五味子各5分;泄瀉,加肉豆蔻(煨)、粟殼各5分。
【處方來源】 《竹林女科》卷一。
【方劑主治】婦人出嫁後,經脈動時感冒寒邪,遍身疼痛,手足麻痹,或寒熱頭痛,頭目昏迷。
【用法用量】生薑3片,蔥白3莖,空心熱服。
紫金散『24』
【藥物組成】蛇黃2兩(鍛令通赤,釅醋淬7遍,醋內淘過,控乾)。
【處方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二一。
【方劑主治】齒根挺出,牙齦潰爛癢痛,血出不止者。
【製備方法】上為極細末。
【用法用量】漱口令淨,手蘸藥末,輕揩患處,熱漱冷吐,頻用為妙。
紫金散『25』
【藥物組成】炒蒼朮1兩,炒黃柏2兩,黃連5錢,生石膏2兩,黑山梔1兩,青黛5錢,花椒1兩,枯礬2兩,煙膏1兩。
【處方來源】 《中藥成方配本》 。
【方劑主治】鬎鬁頭,天泡瘡,皮膚濕疹。
【方劑功效】殺蟲止癢。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用油調敷患處。
紫金散『26』
【藥物組成】黃連1兩(銼如茱萸細,用茱萸1兩同炒令紫黑色,去茱萸不用)。
【處方來源】 《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
【方劑主治】小兒、大人感陰冷伏熱瀉痢。
【方劑功效】消疳積。
【製備方法】上為末,豬膽為丸,大小任便。
【用法用量】未斷乳小兒可粟米大10丸,加至20丸,米飲送下。或大人伏暑沖熱,即茱萸倍之為末,而用米飲調下;或小兒大瘕瀉,亦倍茱萸,此以意觀冷熱增減茱萸也。常服大消疳積,當為丸服,遇急病散服。
【附註】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紫金丸”。
紫金散『27』
【藥物組成】黃丹1錢5分,輕粉2錢5分。
【處方來源】《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方劑主治】瘤乾枯有瘡口者。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乾摻瘡口。
紫金散『28』
【藥物組成】焰消8兩,硫黃4兩,代赭石3兩,甘草3兩(焙)。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一三二。
【方劑主治】傷寒有熱,煩躁不安者。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生薑、蜜水調下。其躁即止。
紫金散『29』
【藥物組成】信石1錢,雄黃1錢5分,硼砂(炒)1錢5分。
【處方來源】 《明醫指掌》卷八。
【方劑主治】疔瘡。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撥開瘡口敷之2次。
紫金散『30』
【藥物組成】台麝香2錢,重樓3錢,千金霜1兩,明雄黃2錢,硃砂2錢,紅芽大戟1兩5錢,文蛤2兩,山慈菇2兩,黃連3錢。
【處方來源】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瀋陽方)。
【方劑主治】山嵐瘴疫,無名腫毒,瘟疫傷寒,絞腸腹痛,赤白痢疾,嘔吐泄瀉,急驚抽搐,五疳毒蠱,癍痧麻疹,瘡瘍丹毒,喉風乳蛾,皮爛紅腫,中毒中惡,四時瘟病,濕溫黃疸,神昏氣促。
【方劑功效】解毒防疫。
【用藥禁忌】忌生冷硬物,孕婦勿用。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每服7厘-1分,白開水送下。吹入鼻孔少許。可防疫癘傳染。
紫金散『31』
【藥物組成】定粉(研)1兩,鉛丹1兩,大棗2兩(去核),莨菪子1兩半,訶黎勒(炮,去核)1兩。
【處方來源】 《聖濟總錄》卷七十七。
【方劑主治】休息痢。
【製備方法】上相和搗成團,以面重裹於火中燒,令煙盡取出,去灰土令淨,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