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側扁而狹長,背緣近平直;腹緣尖但無稜鱗,外觀狀似短刀,故而被稱為寶刀魚。頭短,背部平。吻中等長。眼小,有脂性眼瞼。口
裂大,向上陡斜,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向後延伸至前鰓蓋骨上或超過;上頜骨前端和下頜有銳利的犬齒,上頜兩側及齶骨均有細齒。鰓耙數7+14。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尾鰭基部亦被細鱗。背鰭、臀鰭位於魚體之後半部,背鰭軟條16;臀鰭基底長,軟條30-34;尾鰭深叉。體背青綠色,腹側銀白色。各鰭澹黃色或澹色;尾鰭具黑緣。棲所生態
近沿海表層洄游魚種。喜分散遊動,不集結成群。肉食性,主要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偶食甲殼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暖水海域,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
至索羅門群島,北至台灣,南至澳洲北部。台灣四周海域及澎湖均有產。漁業利用
一般利用流刺網或一支釣等漁法捕獲。但因為魚體瘦薄,肉質較少,因此並非主要經濟魚種,市場上亦較少見。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
鯡形目百科
鯡形目(學名Clupeiformes)是輻鰭魚綱中的一個目,其中包括許多在漁業上非常重要的成群魚類如鯡魚等。是重要的經濟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