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形態 |
(學名:Pellonaditchela)為鯡科擬鰳屬的魚類。分布於台灣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鯡形目Clupeiformes
科:鯡科Clupeidae
屬:擬鰳屬Pellona
種:庇隆鰳P.ditchela
學名:Pellonaditchela
英文名:Shad,Toothedshad,Ditchelee,Indianpellona,Herring
中文名:庇隆鰳印度多齒鰳
科名:Pristigasteridae
科中文名:鋸腹鰳科
同種異名:Ilishahoeveni,Ilishahoevenii,Pellonaditcheli,Pellonaditchella,Pellonadithchela,Pellonahoevenii,Pellonanatalensis
最大體長:16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至菲律賓、中國南海及中國台灣,南至澳洲等皆產。中國台灣分布於東部海域。
模式種產地:Indi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河口、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0-55米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魚類,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亦常可於河口區、沼澤區及內灣區發現,甚至可進入淡水域。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焚寄網、底拖網及流刺網。體薄肉少,通常曬成魚乾出售,或製成魚粉作為飼料之原料,同時常被做為鮪釣業用的魚餌。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七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