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
《後漢書·輿服志下》:“遠遊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橫之於前,無山述,諸王所服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晉書·輿服志》:“遠遊冠,傅玄雲秦冠也。似通天而前無山述,有展筩橫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後、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後常冠焉。太子則以翠羽為緌,綴以白珠,其餘但青絲而已。”
《新五代史·劉鋹傳》:“ 鋹於內殿設帳幄,陳寶貝, 鬍子冠遠遊冠,衣紫霞裾,坐帳中宣禍福,呼鋹為太子皇帝,國事皆決於鬍子 。”亦省稱“ 遠遊 ”。
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若得辭遠遊,戴武弁,解朱組,佩青紱……乃臣丹情之至願,不離於夢想者也。”
傳統漢族服飾(一)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