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巾

“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這種儀式只在子孫廟舉行。很多子孫廟都遵循著一條規矩:新出家者在廟行三年苦行,沒有過失,才給“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師。沒有“冠巾”沒有正式度師。三年苦行期對廟中老道士們皆以“師傅”稱之。也有進廟幾天就有師父的。這主要看小廟子孫多寡。會不會因收徒引起“家務”爭端而訂立廟規。冠巾又稱“小受戒”。行冠巾禮,有數師,高功為冠巾師。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梳發挽智者稱:攏發師。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冠巾科儀序

世之出家學道者,必須奏請冠巾何也?蓋欲正玄規、消除罪愆、通明結三緣故耳。昔時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設叢林七十二座,傳道指訣,垂訓文千有餘言,無非使後學盡大乘之境,悉脫輪迴之苦,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一書,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後之志士,刊版流行已久,其版存於四川梓潼宮,後因明末世亂,將宮焚燒,其版遂滅,故後引人入門者無所皈依,以致苟圖道教度玄之輩,子拜父為師,妻拜夫為師,重重漸入玄門。出家之後不習三乘功果,竊巾盜冠,假裝道像,不但天上真仙所嗔,而且為下方人鬼所笑。

余昔出家亦染此弊,後游至廣東羅浮山下,逢一道友,容貌異常,揖之坐,談道論玄,次及年庚及出家之語,友云:汝之出家並無遵照玄科冠巾,既未記名,又無外護,雖有志真,乃前途魔障太多。掃雲,請其故。據云: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即使黑夜入山,險逢盜賊,亦得解脫,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不遵玄科,不請冠巾,上界不知,臨回首時,縱然強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繩捆索綁同入酆都。

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中志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又有雖皈依玄門,不習正道,作孽百端,無常一到,惡報固在,若到陰司,身受苦刑。如在祖宗位前冠巾裝束,而鬼卒即不敢擅加擊拷,亦少受枷鎖之苦,此冠巾科儀最重要之事也。言訖,於袖中取出一書,展視之,乃冠巾科儀也。坐友杳然不見,驚拜於地,知遇仙真耳。

慈憫所示,次日手書十餘卷,遍送遭友,俟後稍得因緣,自當刊版流傳,庶後之皈依玄門者,盡遵科儀行事,亦不負真仙度世之心耳。

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 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若本廟無力請道友修設科儀,即隨他廟之科儀求師冠巾亦可。

要知光陰似箭,彈指經年,夭壽窮通,人豈預卜,莫看他人罪孽,誤了自己前程,大限到來,仍作俗鬼,豈不悲哉。

此書有志之人方能遵依,祖師前序曾云:無根無行之人,濫入玄門,亦必令其魔障多阻,不能賜給冠巾,不得遵科行事,師語豈不確切明亮哉!掃雲,再勸同教道友,日後收徒,必引有志之人,出家之後,不能飛升,亦不至墮落輪迴,不枉爾輩度脫一番之苦。

若將羊鼠之輩引進教門,只圖生活,不但敗壞道門,擾累千方,造孽積惡,為師亦分徒之罪.墮落師傳,代負無休,誠為可警可嘆,因托其事,並以為序。

儀序原文

據《冠巾科儀序》云:昔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省冠科儀。彈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如自悟大乘,本訪科事,不妨延友代誦經禮仔。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謀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不遵玄科,不清冠巾,上界不知。臨回首時,縱然強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繩捆索綁同人挪都。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中志之土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又有雖皈依玄門,不司正道:作孽百端,無常一到,惡報固在,若到陰司,身受苦刑。如在宗祖位前冠巾裝束,而鬼卒即不敢擅加擊拷,亦少受枷鎖之苦。此冠巾科儀是要之事也……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羽化,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進回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取之法名。若本廟無力語五道友修設科儀,即隨他廟之科儀求師冠巾亦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