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年少成名
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聖元年(695年)中進士、狀元,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官宦之路
賀知章中狀元後,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年),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
開元十三年(725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晚年生活
天寶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舍本鄉家宅為道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皇帝詔令準許,賜鑑湖一曲。唐玄宗以御製詩贈之,皇太子率百官餞行。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
其間,寫下《回鄉偶書二首》,為人傳誦而膾炙人口,未幾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以侍讀之歸,追贈禮部尚書。
主要成就
文學成就
賀知章作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詩人,其詩作對唐詩的健康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引作用,對盛唐詩歌創作實踐也具有示範意義,並對盛唐詩歌的繁榮產生了“一花引來萬花開”的巨大效應,為唐詩的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賀知章詩歌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從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詩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反映和表現 了社會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人情人性,寫出了人類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種情感,如《回鄉偶書二首》。賀知章繼承和發揚了陳子昂標舉“魏晉風骨”、追求“比興寄託”和 高揚“人情人性”的精神,對由初唐李嶠所倡導、躬行的詠物詩範式實即樊籬予以大膽的突破,寫出了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詠柳》。由於生逢盛世、仕途順利的人生際遇和曠達灑脫的個性,賀知章在詩歌中沒有憤世嫉俗,身世悲涼的哀 嘆,即使有惆悵,基調也是樂觀豁達的,風格氣度雍容,清新瀟灑。賀知章的詩歌感情自然、逼真,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源於生活,發於心底,意境深遠。
賀知章詩歌今存共十九題二十首,包括斷句一則。
《唐禪社首樂章·順和》 | 《唐禪社首樂章·太和》 | 《唐禪社首樂章·肅和》 | 《唐禪社首樂章·雍和》 |
《唐禪社首樂章·壽和》 | 《唐禪社首樂章·福和》 | 《唐禪社首樂章·大和》 | 《曉發》 |
《奉和御製春台望》 | 《望人家桃李花》 | 《送人之軍》 | 《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 |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 | 《題袁氏別業》 | 《詠柳》(一作柳枝詞) | 《相和歌辭·採蓮曲》 |
《回鄉偶書二首》 | 《答朝士》 | 《董孝子黯復仇》 | 《句》 |
書法成就
賀知章是唐代書法名家,善草隸。竇氏兄弟評唐名家書多譏貶,惟推崇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可知賀知章當時書法之聲譽。
賀知章的作品被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賀知章墨跡留傳很少,其傳世書法作品中,尚有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和流傳到日本的《孝經》草書等。《孝經》全卷縱筆如飛,一氣呵成,龍蛇飛舞,神采奕奕。略取隸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
據記載御府藏賀知章草書十二幅,惜已佚失。紹興東南宛委山南的飛來石上,曾有賀知章所書摩崖石刻十二行,原刻在南宋嘉泰年間漫滅,現在的石刻為後人重刻。張旭之外,另一位唐代書法家鍾紹京也是賀知章的好友,畫聖吳道子還曾向賀知章學過書法。
歷史評價
李白《對酒憶賀監二首》:“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陶宗儀:“善草、隸,當世稱重。晚節尤放誕,每醉必作為文詞,行草相間,時及於怪逸,使醒而復書,未必爾也。”
竇臮《述書賦》:“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采,實一望而寫憂。”竇蒙注云:“(賀知章)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
施宿《嘉泰會稽志》:“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
呂總《續書評》:“縱筆如飛,奔而不竭。”
軼事典故
飲中八仙
賀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的“酒仙”。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裡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
為子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賀知章告老致仕。唐玄宗對他諸事待遇異於眾人,問他還有什麼要求。賀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知章拜謝受命。
時間長了,賀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玄宗送行
賀知章在8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後來死裡逃生,又回過來了,並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準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準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這還不算,唐明皇又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唐明皇在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大概是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籙,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
金龜換酒
唐天寶元年(742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裡。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客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就親切地攀談起來。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詩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訝地對李白說:“看來,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仙呀!”
黃昏時分,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兩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時才告別。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皇帝也已久聞李白大名,於是就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
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
寶珠市餅
據唐皇甫氏《原化記》載:賀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對門有一個小板門,有一個老人經常騎著驢在那兒出入。過了五六年,那老人的臉色衣服跟原來一樣,沒有變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屬。詢問巷中的鄰里,都說是西市賣穿錢繩索的王老。經觀察,看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賀知章經常在空閒日子到王老那裡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謹慎。他只有一個使喚童子。賀知章問他的職業,老人很隨便地回答。由於和他往來增多,言談也逐漸多起來,說了他善於修道煉丹之術。賀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願意拜老人為師。
後來賀知章和夫人拿一顆明珠,說是在家鄉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獻給老人,請求老人講授道法。老人接過之後就把明珠交給童子讓他去買餅,童子用明珠換來三十多個燒餅,請賀知章吃。賀知章心想,寶珠是特意送給老人的,可老人卻如此輕用,心裡很不愉快。老人已經察覺,說:“道術可以心得,哪裡是在於力爭呢?慳惜之心不停止,道術沒有理由成功。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它,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賀知章聽了頗有心得,領悟了老人的意思,拜別了老人。過了幾天,老人不見了。賀知章於是請求辭官,入道還鄉。
後世紀念
賀秘監祠
賀知章秘監祠(賀秘監祠),俗稱湖亭廟。相傳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郡守莫將在賀知章讀書的故地(紹興)重建“逸老堂”,以祀賀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1169年),太守張津重修。寶慶三年(1227年),太守胡矩重新進行維修。元至元年間(1335—1340年),逸老堂和涵虛館合併,改設水馬站,分為南北二館,賀秘監祠被廢。至正十九年(1395年),浙江分省命理問邱修館舍,得知章像於蕪穢中,於是就在驛站東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館合併為一驛站,將祠堂遷至現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後殿。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
該建築共有三進,均為五開間。正殿門額題有“唐秘書監賀公祠”,祠內原有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的《眾樂亭詩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馬光等十五人詩二十首;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重建逸老堂記》,吳潛撰文,張即之書,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賀秘監祠堂記》劉仁本撰文,史銓書,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敘唐秘監賀公知章碑》,沈愷撰文方仕集唐李邕書等碑刻。
墓地遺址
賀知章墓位於江蘇省豐縣歡口鎮賀堌集村西北隅。安史之亂後,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穩,社會動盪,其部分後裔千里避亂,流徙至蘇北,在今豐沛邊境的賀莊、賀堌集一帶落戶定居。為固本知源,在村莊西北隅虛構賀知章墓,以示紀念。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該村被定為賀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後,先後建起賀堌寺、玄帝廟、觀音廟、火神廟、關帝廟、佛祖廟等寺觀廟宇。賀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史書記載
《舊唐書.文苑.賀知章傳》
《新唐書.隱逸.賀知章傳》
中國著名書法家(古代及近代)
秦·漢 | 李斯|趙高| 胡毋 | 敬程邈 | 史游 | 曹喜 | 杜度 | 崔瑗 | 崔實 | 張芝 張超 | 羅暉 | 趙襲 |張昶 |韋誕| 姜詡 |梁宣| 田彥 | 韋少季 | 蔡邕 陳遵 | 王次仲 | 師宜官 |梁鵠 |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 皇象 | 邯鄲淳 | 劉德升 | 鍾繇 | 鍾會 | 索靖 | 衛覬 | 衛瓘 |衛恆| 杜畿 杜恕 | 杜預 | 陳暢 | 司馬攸 | 羊忱 | 李式 | 李定 | 王廙 |衛夫人| 李廞 羊固 | 王導 | 王恬 | 王洽 | 王珉 |王羲之|王獻之|王玄之| 王徽之 王淳之 |王允之|王濛| 王修 | 王綏 | 王珣 | 郗愔 | 郗超 | 庾亮 | 庾翼 謝安 | 許靜民 | 張翼 | 謝敷 | 康昕 | 張弘 | 羊欣 |范曄| 王僧虔 | 王慈 蕭子云 |蕭衍| 陶弘景| 王長孺 |趙文淵| 鄭道昭 | 崔浩 |
隋·唐 五代十國 | 智永 | 虞世南 | 歐陽詢 |褚遂良|薛稷| 李世民 | 歐陽通 | 孫過庭 張旭 | 陸柬之 | 李邕 | 李隆基 | 李陽冰 | 賀知章 |李白|顏真卿 柳公權| 徐浩 | 裴休 |懷素| 高閒 | 楊凝式 | 李煜 | 徐鉉 |
宋·元 | 歐陽修|范仲淹| 李建中 |蔡襄|蘇軾|黃庭堅|蔡京|米芾| 薛紹彭 趙佶 | 趙構 | 岳飛 | 秦檜 | 陸游|范成大| 張孝祥 | 朱熹 | 張即之 | 姜夔 吳琚 |趙孟堅|方回|文天祥| 趙孟頫 | 鮮于樞 |
明·清 | 董其昌|文徵明| 李東陽 | 王鐸 | 詹景風 | 鄧石如 |吳讓之 |
民國 | 董作賓|吳昌碩|齊白石 |
唐代著名詩人(五)
唐代被視為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代湧現出一大批詩人,他們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歌精華,而且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使唐代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箇中國,使得詩人眼界開闊,詩歌題材廣泛,聯想豐富。唐代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
古代詩人
古代詩人 |
吳中四士
中國古代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指中國唐朝好酒的八位名士,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這個說法曾經在杜甫的詩《飲中八仙歌》里提及過,在《新唐書》中關於李白的傳記中也提到這種說法。飲中八仙包括以下八人:人物 | 簡介 | 相關評價詩歌 |
賀知章 | 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 |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
李璡 | 初名嗣恭,又名淳,是唐朝宗室讓皇帝李憲的長子,獲封為汝陽王。 |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
李适之 | 始名昌,隴西成紀人。生年不詳,卒於唐玄宗天寶六年。 |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
崔宗之 | 名成輔,以字行。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 |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
蘇晉 | 數歲能屬文,作《八卦論》。 | 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 |
李白 |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
張旭 | 唐代大書法家,字伯高,吳縣人。 |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
焦遂 | 平民,平時口吃,但五斗酒下肚,便能高談闊論。 |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辯驚四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