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崔實(又名崔寔),字子真,冀州(今河北安平一帶人)。東漢後期政論家、農學家,著有《四民月令》、《政論》等,系東漢著名文學家崔瑗之後,與蔡邕齊名,號稱“崔蔡”。
持家
治黑暗,世家地主累世貴盛。他們除了擁有田園、苑囿外,還將西漢時少見的塢壁、營塹作為自家的莊園形式。莊園內聚族而居,宗族首腦、長者是莊園的統治核心。崔實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名門高第的莊園主家庭。“崔氏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後漢書·崔實列傳》)崔實是繼祖父崔之後崔氏在文林中最享有盛名的一個,他的父親崔瑗雖然對農業生產十分重視,一次曾“為人開稻田數百頃”,但性格豪邁,不關心家中生計,偌大的莊園全由崔實母親一人操持。崔實是個孝順的孩子,看母親辛苦,就學著幫助料理,他處處留心經營管理的經驗,逐漸學得不少按照時令來安排耕織操作時間的知識。崔瑗去世後,崔家莊園經濟窘迫,單靠耕職不夠開銷,於是除了加強屯賤賣貴之外,崔實還利用家中舊有的釀造技術,經營釀造酒、醋、醬業,維持生活。“正月可做諸醬,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醬。”《四民月令》)我想,崔實的這個經驗應該就是在助母持家過程中得出的吧,而此處的“清醬”,應當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醬油吧。
出仕
在東漢,名門望族”式的家庭,其男性成員在選擇自己“出仕”時機的時候,一般是相當慎重、不肯輕易屈節的。所以,雖然兩次被桓帝召拜,朝中大臣多次舉薦,性格內向的崔實出仕時還是到了中年。人到中年,閱歷和知識更加豐富。崔實就帶著一腔憂國憂民的心和積累了半生的農業知識來到了五原郡(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北部和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西部地區),任太守職。那時的五原郡,經歷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戰以及漢匈交戰,百姓貧苦不堪。崔實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之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雖然那裡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紡織……環境的惡劣不可怕,可怕的是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崔實決心帶領五原郡的人民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他先是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然後用得來的20餘萬兩銀子買來紡織機器,並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漸漸改善。後來,在五原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漚麻的池塘,麻池這一地方俗名也由此而來。
著書
由於在五原政績卓著,崔實又被推薦為帶有邊防重任的遼東太守,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他的母親病故了。回鄉,為母行喪;喪滿,升為尚書;遇黨禍,免歸。《四民月令》就在崔實家居洛陽時誕生了。這本用“月令”體裁寫成的古代農書與《汜勝之書》齊名。崔實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將一個家庭中的事務分作三大類:一是家庭生產和交換;二是家庭生活,包括祭祀、醫藥養生、子弟教育、住房和器物修繕收藏等;三是社會交往。這三大類中,他著重強調的是家庭生產的交換。比如,一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正月,“雨水中,地氣上騰,土長冒橛,陳根可拔,可種春麥、瓜、芥、葵、大小蔥等;林木方面,可移竹、桐、松等樹;蠶桑加工方面,令女紅促織布、令典饋釀春酒、作諸醬等。”農曆二月,“陰凍畢釋。
春分中,雷且發聲,玄鳥巢。可種禾、大豆、苴麻、胡麻、地黃等。”到了農曆三月,就“清明穀雨杏花盛了,時雨降,可種胡豆、胡麻;昏參夕,桑椹赤,可種大豆;三月桃花盛,農人候時而種也,利溝瀆。清明後十日封生薑,至立夏後芽出,可種之……”崔實不迷信,所以他的《四民月令》非常務實。在寫到農田水利方面時,他堅持“人力足以改造自然”的主張,極力稱頌“史起引漳水灌鄴、李冰鑿離堆通三江,秦開鄭國,漢作白溝”,主張“崇堤防以御水害”。這實際上就是與傳統思想,即荀況的《天論》一脈相承的反天命觀點呀。崔實還是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在述正月“陳根可拔”時,他自注“此京師洛陽地區之法,其冀州遠郡各以其寒暑早晏,不拘於此”;述二月種植禾,三月種粳稻,四月種大小豆,自注均提到“美田欲稀,薄田欲調”。就是說,對農事操作,要隨時、隨地、隨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生活
兒子心中最崇拜的人莫過於父親,所以崔實的一生受父親崔瑗影響最深。書法家崔瑗是寫文章的高手,性情豪爽,當官時受百姓愛戴,遊歷處喜大宴賓朋,在家中只用粗茶淡飯。由於從不關心家裡生計,所以沒有什麼積蓄,去世時,孝順的兒子崔實為支撐“旺族”的門面,變賣田宅,為其修墓,也因此“資產竭盡”,不得不以釀酒販賣為生。
在以後的歲月中,崔實堅守著對父親的崇拜,在清貧的生活中筆耕不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及人生觀點付諸於筆端,為官之後更是理論同實踐相結合,用讀書人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其實,崔實對人民生活的真誠關心,正是他的主張———強本抑末,不同的是,他心目中的“本”,主要是指農桑;他所反對的“末”,則僅僅是指奢侈品的生產和交換。
請看他在其另一代表作《政論》中所發的感慨:“農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一谷不登,則飢餒流死”;“國以民為根,民以谷為命,命盡則根拔,根拔則本顛,此最國家之毒憂……”根深蒂固的農本思想加上從父親身上繼承下來的實在、專一,崔實在為母守孝期滿升任尚書不到一年,便不可避免地惹上了黨禍官司,免歸鄉里。靈帝建寧三年,患病身亡。這么一個出身貴族、官居尚書,有著豐富生產經營經驗的農學家,死時家徒四壁,連棺木都買不起,幸有眾好友相助,才得以安葬。
崔實教授老百姓織布的舉措,是通過扎紮實實的調查研究,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採用有針對性的、確實可行的措施,從根本上提高貧窮落後地區的造血機能,從而改變貧窮落後面貌,走的是徹底的治本途徑,站得高,看得遠,不失為高明之舉。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好官,竟然家徒四壁,死後的棺材都是眾人出資,才得以安葬。
公元144年,漢順帝死後,梁太后抱著2歲的兒子繼位,定位為沖帝。沖帝在位一年便夭折了。梁太后與大將軍梁冀(順帝皇后之兄)密謀,選中8歲的質帝稱帝。年僅10歲的質帝看不慣梁冀獨斷專權,當面稱梁冀為跋扈將軍。梁冀一恨之下投毒殺害質帝。建和二年(公元147年),15歲的劉志繼位,稱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梁冀失去依靠,桓帝發動宮廷政變殺梁冀,梁冀滿門遭斬。
因為崔實曾為大將軍梁冀的司馬,因此受株連被禁錮數年。這時北方匈奴勢利逐漸被鮮卑代替,鮮卑屢屢侵犯邊境,經司空黃瓊推薦,崔實再次被起用為遼東太守。不久因母親去世獲準歸葬行孝。服喪過後,崔實被拜為尚書。
這一時期發生“黨錮之爭”。漢桓帝時期,外戚與宦官的爭權奪利愈演愈烈。以李膺、陳蕃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郭泰為首的太學生聯合起來,結成朋黨,猛烈抨擊宦官的黑暗統治。宦官依靠皇權,兩次向黨人發動大規模和殘酷迫害活動,並最終使大部分黨人禁錮終身。崔實看到很多無辜的人被殺,自己又無能為力,只好稱病告老歸田。
包頭故地父母官崔實雖是朝廷高官,但是他兩袖清風,家境貧寒。建寧三年(公元170年),崔實去世。去世時家中一無所有,《後漢書·崔駰傳》中稱“家徒四壁,無以殯殮”。留下的只是空空四座牆壁,既沒有家具陳設,也沒有金銀財寶。他生前的好友光祿勛楊賜和太僕袁逢等人合起來出資才買下棺槨將崔實埋葬,曾為包頭故地五原太守的崔實才得以入土為安。
中國著名書法家(古代及近代)
秦·漢 | 李斯|趙高| 胡毋 | 敬程邈 | 史游 | 曹喜 | 杜度 | 崔瑗 | 崔實 | 張芝 張超 | 羅暉 | 趙襲 |張昶 |韋誕| 姜詡 |梁宣| 田彥 | 韋少季 | 蔡邕 陳遵 | 王次仲 | 師宜官 |梁鵠 |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 皇象 | 邯鄲淳 | 劉德升 | 鍾繇 | 鍾會 | 索靖 | 衛覬 | 衛瓘 |衛恆| 杜畿 杜恕 | 杜預 | 陳暢 | 司馬攸 | 羊忱 | 李式 | 李定 | 王廙 |衛夫人| 李廞 羊固 | 王導 | 王恬 | 王洽 | 王珉 |王羲之|王獻之|王玄之| 王徽之 王淳之 |王允之|王濛| 王修 | 王綏 | 王珣 | 郗愔 | 郗超 | 庾亮 | 庾翼 謝安 | 許靜民 | 張翼 | 謝敷 | 康昕 | 張弘 | 羊欣 |范曄| 王僧虔 | 王慈 蕭子云 |蕭衍| 陶弘景| 王長孺 |趙文淵| 鄭道昭 | 崔浩 |
隋·唐 五代十國 | 智永 | 虞世南 | 歐陽詢 |褚遂良|薛稷| 李世民 | 歐陽通 | 孫過庭 張旭 | 陸柬之 | 李邕 | 李隆基 | 李陽冰 | 賀知章 |李白|顏真卿 柳公權| 徐浩 | 裴休 |懷素| 高閒 | 楊凝式 | 李煜 | 徐鉉 |
宋·元 | 歐陽修|范仲淹| 李建中 |蔡襄|蘇軾|黃庭堅|蔡京|米芾| 薛紹彭 趙佶 | 趙構 | 岳飛 | 秦檜 | 陸游|范成大| 張孝祥 | 朱熹 | 張即之 | 姜夔 吳琚 |趙孟堅|方回|文天祥| 趙孟頫 | 鮮于樞 |
明·清 | 董其昌|文徵明| 李東陽 | 王鐸 | 詹景風 | 鄧石如 |吳讓之 |
民國 | 董作賓|吳昌碩|齊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