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詩詞《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另有樂曲、微畫雕等作品更豐富了詞條內容。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如果您所要找的“《春江花月夜》”在本詞條無介紹,請您添加。
《春江花月夜》不止一個,本詞條介紹幾個大家熟悉的《春江花月夜》。
1·詩詞 《春江花月夜》
2·樂曲 《春江花月夜》

3·微畫雕《春江花月夜》

詩詞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手卷/草書

概述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
作者:張若虛
體裁:樂府
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作品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春江花月夜》精品小楷圓形《春江花月夜》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什麼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
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遊子象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美好的閨房中的門帘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閒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作品賞析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春江花月夜》舞蹈詩《春江花月夜》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繫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裡“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藉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讚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詩朗誦《春江花月夜》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鏇律極其悲慨激盪,但那鏇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互動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迴環反覆,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製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製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製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作品評價

《春江花月夜》葛劍雄:水墨畫《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標誌性詩作,兼具初唐氣度和盛唐氣象。博大,進取,寬容,唯美,已經成為唐朝的一種“時代氣質”。身處初唐與盛唐前期的張若虛,其作品不自覺流露出時代的“脈象”,這是很自然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盛世之一。《春江花月夜》只有一首,唐朝只有一個。《夕陽簫鼓》的琴聲陣陣傳來,繪聲繪影,《春江花月夜》所描述的那種畫韻詩境盡現於眼前,使人有如夢回唐朝,進而無限感懷大唐盛世之萬千氣象。

作者簡介

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代詩人
張若虛雖不著名,但他擁有這首被後人稱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個天才輩出的年代裡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舊題,屬樂府清商曲,據說此曲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在隋唐時較為流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調與境界遠在同題的宮廷詩之上。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詩人,甚至不入《舊唐書》人物列傳。《舊唐書》只是在賀知章的列傳里簡略的提到了張若虛。張若虛是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一起被譽為吳中四士。賀知章是初唐著名詩人,張旭是書法大家,兩人都是杜甫“飲中八仙”詩中的絕頂人物。相比之下,張若虛的名氣遠遠不及與賀知章和張旭。《全唐詩》里只有兩首張若虛的詩,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為《代答孤夢遠》。到明代鍾惺在《唐詩歸》中評價道:“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中說此詩“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然成章。”清末王闓運在《王志·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評此詩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現代人對張若虛的評價更高,聞一多曾稱之為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樂曲 《春江花月夜》

概述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簫鼓》。《夕陽簫鼓》的曲名,早見之於清·姚燮(1805-1864年)《今樂考證》。而這首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民族音樂,民樂
琵琶曲的曲譜,最早則見於鞠士林(約1736-1820)所傳《閒敘幽音》琵琶譜。現今所見者,是其弟子鹹豐庚申年即1860年的傳抄本,以及清代嘉慶己卯年即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還有道光壬寅年即1842年江蘇松江張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譜、光緒乙亥年即1875年吳婉卿的手抄本、光緒戊戌年即1898年《陳子敬琵琶譜抄本》、1929年《養正軒琵琶譜》等。《陳子敬琵琶譜抄本》中之《夕陽簫鼓》一曲,已列有“迴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七個小標題。對於此曲之源流的考證,一篇論文是1993年第1期《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發表之王霖《曲源及作者探索》。根據此文,在江蘇崇明《縣誌》中,有清鹹豐年間宋珩“自出新意為《夕陽簫鼓》曲”的記載。

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園,將這首樂曲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並易其名為《潯陽琵琶》。此後,又有人將這首樂曲名之為《潯陽月夜》、《潯陽曲》。李芳園之《潯陽琵琶》已有“夕陽簫鼓、花蕊散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等十個小標題。

1923年,上海“大同樂會”(1920年由鄭覲文創立)柳堯章、鄭覲文根據汪庭昱的琵琶獨奏譜《潯陽月夜》,把它改編成為多種民族樂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易為《春江花月夜》。此曲之小標題與李芳園所擬有所不同,是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台、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

樂曲賞析

《春江花月夜》,改編自琵琶曲《夕陽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傳了,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1820年前)與吳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園在1895年編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時收入此曲,曲名《潯陽琵琶》

《春江花月夜》表演唱 《春江花月夜》
1929年沈浩初在編《養正軒琵琶譜》時,曲名叫《夕陽簫鼓》。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琵琶記》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

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中央廣播樂團民族管弦樂隊指揮家、民樂大師彭修文對此曲的藝術處理極其細膩,他充分運用大樂隊擁有豐富的樂器色彩,巧加編配,樂器時增時減,使樂隊音響富有高、低、濃、淡、厚、薄的變化,層次分明;在音樂表現方面,既發揚古典音韻優雅的格調,又使音樂充滿內在的激情,頗具情韻,富有生氣。中國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飈將此曲改為吉它獨奏曲《潯陽夜月》,在1988年廣東、香港、澳門舉辦的吉它大賽中獲古典吉它冠軍;而黎海英則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春江花月夜》通過委婉質樸的鏇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讚頌了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姿。

樂曲開頭是“江樓鐘鼓”,以琵琶模擬鼓聲、簫和箏奏出波音,接著響起徐舒優美的鏇律,描繪夕陽映江、晚風輕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東山”,主題音調夠高四度,鏇律向上引發,表達了一種月亮緩緩上升的動感。
第三段:“風回曲水”,曲調層層下鏇後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層疊”,出現四個快疾繁節的樂句。
第五段:“水雲深際”,音樂先在低音區迴旋,接著八度跳越,並運用顫音和泛音奏出飄逸的音響,表達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編鐘樂舞《春江花月夜》
第六段:“漁舟唱晚”,展現的是一段漁歌的鏇律,柔美的簫聲如悠揚的漁歌自遠處飛來,表現了漁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著是稍快而有力的樂隊合奏,氣氛熱烈,表達了漁人滿載而歸的喜悅之情。
第七段:“洄瀾拍岸”,進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掃輪”技法奏出強烈的樂聲之後,樂隊全奏,描繪了群舟競歸,浪花飛濺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歸舟”,音樂呈反覆式遞升,箏劃奏的聲如流水的歷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強,表現了波浪層涌、櫓聲由遠漸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聲”,節奏舒緩,表現船漸漸遠去、江天一片寧靜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絲竹樂的藝術美,其藝術手法有以下幾個特徵:
1)由靜而動,則動而靜
2)由遠而近,則近而遠
3)以景抒情,情寓於景

微畫雕《春江花月夜》

概述

微畫雕《春江花月夜》是初山微畫雕極有代表性的重要藝術作品。共二件,其之一是用一塊大小為7.5×9.5×3.0cm壽山石坑頭凍來雕刻,另一件則用一塊大小為10.5cm×14.0cm×3.5cm壽山芙蓉石做載體,以三維圖像化技法雕刻而成。分別從不同角度生動而形象地把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以散點透視的構圖法一一鋪展開來,錯落重疊,伸縮變化,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無限深邃的月夜美景,不由讓人對生活美好的嚮往,從而引發了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妙的探索。另一件則是用芙蓉石雕刻而成,把春意盎然的月夜誇張到極致。

藝術作品《春江花月夜》是創作者初山先生的至愛,這二件作品圖照均被眾多網站廣為引用。

作品鑑賞(S362坑頭凍作品)

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62坑頭凍)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62坑頭凍)

雕刻月光的人

有一首歌叫《月色朦朧》,歌詞意思是:皎潔的月光把夜色朦朧,我用思念點亮我的心燈,遙望著夜空圓圓的月亮,為你掛一輪最美的笑容……
人們都喜歡月夜,創作者入手擒題,就題生髮,用他那獨特的細膩尖刀勾勒出一幅月夜壯麗畫面:江潮連天,月光浩瀚,氣勢宏偉,景象壯觀。在這幽美恬靜的夜空中,僅見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仿佛這世界無處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創作者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
作品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整個作品都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讀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62坑頭凍),無難乎有人稱創作者為“了。

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62坑頭凍)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62坑頭凍)

江天一色無纖塵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借引唐代張若虛詩作中的這幾句詩,把微畫雕藝術作品《春江花月夜》一種清峻雄奇之景觀描繪得太深刻了。試想創作者當初那徐徐鐵筆,那種用刀節奏、那種思路韻律,那種斷而復續,飛絲相接的創作進程,而創作出的春江花月夜,將月光之情,作者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給人深深地思考著,滿懷感慨和迷惘。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這般淋漓盡致,在其它雕刻作品中實屬罕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江天一色無纖塵

輯摘

一輪明月隨潮湧生一輪明月隨潮湧生

1、作品正面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在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間,“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隨著江水的流動,大江急流,奔騰遠去。月光下,只見花草遍生的春之山野中,時隱時現著屋宇里閃爍的燭光,是否有人一地相思,牽出兩地離愁呢?作品從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叫人不能不產生一種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的感嘆。(fgsxd評)

2、《春江花月夜》正面由著名書法家、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作全文。他那單字結體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字字連貫,遊絲牽引;行氣欹正呼應、血脈暢通。而整體布局變化錯綜,起伏跌宕的行書微刻,為初山微畫雕藝術作品增色不少!(我讀“懷禪八大刻”-林俐

S362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作全文S362微刻家懷禪先生微刻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作全文

3、兩件題名為《春江花月夜》的作品,詮釋張若虛詩作,江流宛轉,春江月明,虛擬的良辰美景,令人心往神馳。初山在創作這類作品時,卸下“主題先行”的思想包袱,天馬行空,想怎么乾就怎么乾。我更願意品賞這類的作品,神秘,寧靜,親切,沒有感傷,沒有牢騷,沒有沉重的現實內容,從中可以輕輕鬆鬆的獲得美的享受。(陳篇祖:初山微畫)

江流宛轉,春江月明.江流宛轉,春江月明.

4、藝術作品《春江花月夜》圖照在2006-10-11首先引作初山微畫雕部落格頭像,而後以“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二枚”為題在部落格上發表,立即引起了很多讀者興趣和反響,一時間各種評論文章紛至沓來,並被多家網站所引載。《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受到這么多人喜歡,在於作者創作技法巧妙如神來之筆,徐林那篇“雕刻月光的人”我不知讀了多少次,感知到作者將月光之情,作者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畫面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秋石評)

5、畫面上“朦朧的月光,如薄薄之纖紗,如清溪之流水。”“籠住靜靜的春江、春花、春夜,還有在月樓上盼君歸來的多情思婦。”“迷濛的情懷,隱約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渾然一體不可拆分。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於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飄於流水之間。含蓄婉轉而不拘泥;輕潤細膩如思念之情,心欲靜而思不止。富於清幽恬雅,雋永和諧的意境。整個微畫雕畫面以月光為神魂。月色賦予春夜靈氣,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態連為一體。”

朦朧的月光,如薄薄之纖紗,如清溪之流水朦朧的月光,如薄薄之纖紗,如清溪之流水

作品鑑賞(S316芙蓉石作品)

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16芙蓉石)初山微畫雕《春江花月夜》(S316芙蓉石)

1、《春江花月夜》(芙蓉石)是初山先生另一件至愛的作品,因採用的是壽山芙蓉石作材質,其色潔質嫩,清白明瑩,凝結晃朗,溫柔迷人,恰好為《春江花月夜》作品鋪墊了朏朏(天剛亮)月夜那清幽恬雅而又不乏朝氣的雋永和諧意境。

2、進入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景觀: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而凝結晃朗略帶黃色的石質把春的氣息宣染得仿佛要“飛”起來似的,那宏偉氣勢不正是張若虛詩作開篇就生髮的“春江花月夜”壯觀景象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局部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局部
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局部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局部

3、該作品勾勒細膩,鋪敘合理,其獨特的微畫雕技法使得立體畫面更顯突出,層層疊疊,層出不窮。一會兒似由近而遠,一會兒在月光掩映下,那遠處花本連同亭台樓閣半遮半掩,而又感覺到可以讓你招之即來。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於春江之上,飄拂在月光之下。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清麗開宕,極富情韻。

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局部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局部

4、望著那薄紗似的月夜,高高掛起的一輪圓月成了畫中的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作者的脈搏,也牽引著讀者的靈魂。其三維圖像化把月輪的生落和起伏曲折,形象得活靈活現。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不由得不引起我們的遐思冥想:這世界究竟來自何方?人的一生又該如何渡過呢?……
作品提供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它讓人神思飛揚,還啟迪了對宇宙對人生的無限遐想,讓你追隨著月光去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
5、著名書法家、微刻家懷禪先生(詳見:懷禪八大刻)也為該件作品微刻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作全文,更顯珍貴。

S316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張若虛詩作微刻S316芙蓉石《春江花月夜》張若虛詩作微刻


相關條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