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唐詩中,多以詩歌內容和風格劃分流派,如邊塞詩人、山水詩人、田園詩人等;而吳中四士,則是以地域相同來稱謂同一時期的四位詩人的,他們都是江浙一帶的人。古時這一帶屬吳郡,賀知章,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張旭,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市)人;張若虛,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包融,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四人因此被後人稱為"吳中四士"。他們的詩歌都寫得清新婉麗,自成風格。除包融外,都有名詩傳世。
張旭
張旭,唐著名書法家,詩人,字伯高,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市)人。初為常熟尉,後任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與李白友善,工書法,尤精草書,喜歡喝酒,每當大醉後,便高聲喊叫,發狂般地奔跑,然後下筆,有時竟以頭髮蘸墨而書,時稱"張顛"。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亦能詩,長於七絕。所存六首寫景之作意境清麗深幽,別具一格。
張若虛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李顯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人都以吳越名士,揚名京都.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初年又與賀知章,張旭,包融齊名,號稱"吳中四士".張若虛在唐中宗時以“文詞俊秀”聞名長安。《全唐詩》存其詩僅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閨夢還》,成就一般;一首《春江花月夜》卻獨具特色,歷來為人們所稱道.這就是所謂的“以孤篇壓倒全唐”。
包融
包融:生卒年不詳,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市)人。與於休烈,賀朝,萬齊融為"文詞之友"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皆有名,號"吳中四士"。張九齡引為懷州司馬,遷集賢直學士,大理司直。子包何、包佶,世稱二包,各有詩集。包融僅存詩八首,載《全唐詩》里。
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會稽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證聖元年(695)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轉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開元十三年(725)擢禮部侍郎,宮至秘書監。故人稱“賀秘監”,又簡稱“賀監。天寶三年(744)辭官還鄉為道上,建千秋觀以隱居其內,未幾卒,享年86歲。
賀知章少時以詩文聞名,神龍年間(705—707)已名揚京城。開元初年與吳越人包融、張旭、張若虛以詩文齊名,世稱“吳中四士”,亦稱“吳中四友”、“吳中四傑”。賀知章邕容省闥,高逸豁達,為一代清鑒風流之士。尤喜好在飲酒中乘興書寫詩文,直到紙盡方止。曾與張旭、崔宗矽《海錄碎事》亦將其與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等人並稱為“仙宗十友”。賀知章還與張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為姻親,故時人也常以“賀張”稱之。兩人也經常同游,“凡人家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箋翰,共傳寶之”。(施宿《嘉泰會稽志》)
賀知章以草書名世。《述書賦》中贊其草書“落筆精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即到”呂總《續書評》則以為“縱筆如飛,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有言“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盧象《送賀監歸會稽應制》詩“青門抗行謝客兒,健筆違羈王獻之。長安素娟書欲偏,工人愛惜常保持。”則喻其為王獻之。當時人們還將其草書與秘書省的落星石、薛稷畫的鶴、郎餘令繪的鳳,合稱為秘書省“四絕”。然而賀知章的書法存世極少,現可見的草書作品只有《孝經》,其用筆酣暢淋漓,點畫激越,粗細相間,虛實相伴;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章法猶如潺潺流水一貫直下,充分地體現了他那風流倜儻,狂放不羈的浪漫情懷。賀知章的草書,拉開了盛中唐草書浪漫風氣的序幕。此外賀知章也擅楷書,有《龍瑞宮記》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