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蒼珊瑚](/img/4/26f/nBnauM3XxATO2czNwMjM4ETM4QTM4QzM5YjNzQTNwAzMxAzLzI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營群體生活。個體直徑1mm,每個個體具8個羽狀觸手。隔膜8個不成對,隔膜肌向腹生長,隔膜絲單葉狀。僅有一個口道溝,位於腹面。骨骼多在體內,或由體內發生後伸向體表。蒼珊瑚的骨骼是由霰石所組成,珊瑚蟲在骨骼內的筒子中生活,由一層骨骼外的薄組織連結。群體骨骼呈巨大塊狀,是八放珊瑚中唯一的造礁種。具寬闊的胃腔,缺乏隔板。共肉在表皮下形成許多盲管以增加表面積及分泌鈣質。組成淺水的珊瑚礁。
因為其硬的藍色骨骼帶有細長的水螅體,屬於軟珊瑚。形狀有枝形、盤子形、柱形和表覆形。骨骼由碳酸鈣和金屬鹽類構成,這使它的顏色呈現奇特的藍色。但是,珊瑚蟲是褐色或淺藍色。
棲息環境
生活環境比較廣泛,熱帶、亞熱帶,甚至寒帶均可生存,在淺海、深海,以及各種基質的海底,如沙質、岩石底部都可以生存。生活習性
![蒼珊瑚](/img/3/dc1/nBnauM3XxcDMwMzN2MjM4ETM4QTM4QzM5YjNzQTNwAzMxAzLzI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其次造礁珊瑚要求一定的海域深度,主要生活在淺海區,大陸架及海島的四周,其垂直分布限制在60m之內,在30m左右深度處生長最好。因為淺海區是日光的穿透層,有利於珊瑚體內共生藻類的光合作用,淺海區由於潮汐作用及風浪、海水的震動為珊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源及充足的氧氣,並易於移走代謝產物。
另外,造礁珊瑚要求生活在較清潔的海水中,如果過多的陸源物質污染海水,便會抑制珊瑚取食、呼吸等正常生理作用的進行,它們要求生活在標準鹽度範圍的海水中,即每升海水含35g的鹽,而受污染的海水內的陸源物質也會降低海水的鹽度,所以靠近河口的海域是不會有造礁珊瑚分布的。
再者一些具有鈣質骨骼的動植物的存在,也是形成珊瑚礁的重要生態條件。造礁珊瑚為這些動植物,例如軟體動物、棘皮動物、仙掌藻、珊瑚藻等石灰藻類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而這些動植物所形成的鈣質骨骼又與珊瑚骨骼礁結在一起共同構成了珊瑚礁或珊瑚島,其中特別是藻類起著重要的聯結粘合作用。另一個重要的生態因素,就是幾乎所有的造礁珊瑚胃層的細胞內都共生有藻類,例如動物黃藻(Zooxanthellae)、動物綠藻(Zoochlorellae)等。其密度之大使造礁珊瑚體內蛋白氮含量的50%來自這些藻類,以致使珊瑚蟲表現出共生藻類的黃褐色、綠色等。這種共生關係對雙方都是重要的,珊瑚蟲為共生藻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及安全保護,並由珊瑚體內獲得藻類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碳、氮、硫等物質;而共生藻類對珊瑚也是不可缺少的。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屬薩摩亞群島,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英屬印度洋領地,高棉,聖誕島,科科斯群島,葛摩,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斐濟,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約旦,肯亞,吉里巴斯,科威特,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模里西斯,馬約特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莫三比克,緬甸,諾魯,新喀里多尼亞,紐埃,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卡達,留尼旺島,薩摩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席爾,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蘇丹,中國台灣,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托克勞群島,湯加,吐瓦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美國本土外小群島,萬那杜,越南,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葉門。繁殖方式
![蒼珊瑚](/img/0/bf9/nBnauM3X4ITMzMTOxQjM4ETM4QTM4QzM5YjNzQTNwAzMxAzL0I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種群現狀
這個物種廣泛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區,在分布範圍內很常見。然而,分布深度極淺的蒼珊瑚特別容易採集,這使它們成為水族館的極寵和古玩貿易的收藏品;豐富的珊瑚棲息地由於人類的開採威脅,其數量正在遭到破壞而減少。可以推斷,在棲息地質量下降的基礎上,面臨珊瑚礁和珊瑚礁的破壞退化,它們面臨的威脅是在未來的一代完全喪丟失的可能性增加了。估計棲息地退化和喪失以三代長度(30歲)的37%的數量減少推理,並符合閾值的弱勢在標準A4cde下。這將預測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的威脅,重新評估該物種在10年的時間。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寶石成份
蒼珊瑚是一種有機寶石,其化學成分為碳酸鈣,形態多呈樹枝狀,橫斷面有同心圓層的花紋結構和心點。玻璃光澤至暗淡光澤。硬度3.5~4;密度2.62~2.7克/立方厘米。質地細膩,柔韌均一,斷口平坦,不透明,藍色珊瑚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珊瑚。珊瑚世界中的常見品種
珊瑚之名來自古波斯語sanga(石),為珊瑚蟲群體或骨骼化石。珊瑚蟲為腔腸動物,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石或簡稱珊瑚。產在熱帶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