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射珊瑚

四射珊瑚

四射珊瑚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是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中的1個亞綱,營底棲固著生活。由於它們的後生隔壁在生長時每次增生4個,所以稱為四射珊瑚。又稱皺紋珊瑚。

基本信息

簡介

Tetracoralla古無脊椎動物。亦稱“皺紋珊瑚”。珊瑚蟲綱的一亞綱。骨胳有外壁及各種類型的隔壁、橫板、復中柱(或中軸)、泡沫組織等。外形分單體和群體。單體珊瑚有錐狀、拖鞋狀、盤狀等;群體珊瑚有樹枝狀、多邊狀、互通狀等。營底棲固著生活。開始出現於中奧陶世,絕滅於二疊紀;泥盆紀、石炭紀最為繁盛。某些種屬地理分布廣,延續時間短,可作為標準化石。

一般認為,四射珊瑚發生在中奧陶世。在泥盆紀和石炭紀最為繁盛,到晚二疊世,全部衰亡。據統計,目前已經建立的四射珊瑚屬近1000個。

體態特徵

四射珊瑚四射珊瑚

在外形上,四射珊瑚分為單體和復體兩種。單體有圓錐狀、角錐狀、柱狀、盤狀、方錐狀或半錐狀。復體有塊狀和叢狀;塊狀又可分多角狀、星射狀和互通狀;叢狀的有樹枝狀和笙狀。四射珊瑚的軟體沒有保存下來,保存的是它們的骨骼部分,包括外壁、隔壁、床板和鱗板以及其他派生的骨骼。外壁是包圍珊瑚體的最外層的構造。它的表面上常覆有縱棱,位置相當於兩個隔壁的空隙,稱隔壁間脊。隔壁間脊之間的凹槽稱隔壁溝,其位置相當於珊瑚體內的一級隔壁或二級隔壁。外壁表面的橫向皺紋稱生長紋或橫紋。生長紋有粗有細,它們反映了年、月、日的變化。

內部構造 

四射珊瑚四射珊瑚

四射珊瑚的內部構造有兩類即縱列構造和橫列構造。隔壁是主要縱列構造。典型的四射珊瑚首先發生 6個原生隔壁:主隔壁、對隔壁、側隔壁(2個)和對側隔壁(2個)。以後,在主隔壁的兩側及側隔壁的對部方向共4處,隨著珊瑚體的生長,依序發生後生一級隔壁。四射珊瑚的隔壁序生的結果,形成隔壁的兩側對稱。

隔壁的細微構造有羽狀和層狀兩類;或者是羽榍狀和正交羽狀。隔壁的細微構造的基本單元是鈣質羽針。

除隔壁以外,縱列構造還包括軸部構造,有簡單和複雜兩類。簡單的軸部構造由一個一級隔壁延伸至珊瑚體中心加厚而成,即為中軸。復中柱的結構繁雜,由中板、斜板和輻板組成。中板和輻板的發生與隔壁有密切關係,斜板則與床板有關。從石炭紀開始,珊瑚體的軸部構造十分發育,它們是四射珊瑚的主要骨骼構造。

四射珊瑚的橫列構造為床板、鱗板和泡沫板。橫板位於中部,其形狀為平坦狀的完整橫板或者分化為不完整橫板;鱗板、泡沫板位於邊緣。前者被隔壁分隔,後者不被隔壁分隔。

四射珊瑚四射珊瑚

由於各種不同類型的骨骼構造相互配置,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珊瑚體,包括泡沫型、單帶型、雙帶型和三帶型。泡沫型的珊瑚體的內部,幾乎全部由泡沫板充填,在其餘3種類型中,隔壁和床板是基本構造,在單帶型中,無鱗板或泡沫板;雙帶型中具鱗板或泡沫板。三帶型還發育軸部構造(中柱、中軸)。泡沫型珊瑚分布在志留紀和泥盆紀,三帶型珊瑚主要分布在石炭紀和二疊紀。

演變

四射珊瑚四射珊瑚

自中奧陶世至晚二疊世,四射珊瑚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其中,晚奧陶世至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疊世是四射珊瑚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些時期,珊瑚體的演化迅速,屬種分異顯著。

四射珊瑚的祖先,有人認為起源於古杯類。也有人認為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具有共同的祖先。目前,流行的觀點是早奧陶世的床板珊瑚地衣珊瑚是四射珊瑚的祖先。到古生代末期或晚二疊世,四射珊瑚滅絕。有人認為它們直接演化為中生代的六射珊瑚,亦有人主張四射珊瑚與六射珊瑚之間沒有親緣關係,六射珊瑚是起源於骨骼未保存下來的一類腔腸動物。

根據現代海洋中六射珊瑚的生態條件,推測古生代的某些珊瑚是在淺而溫暖的海水中生活的。在泥盆紀和石炭紀的復體珊瑚中,常有些共生的藻類,它們喜歡溫暖的習性,間接地證明了四射珊瑚生長在溫暖的淺水環境。某些單帶型單體珊瑚的生活範圍比較廣泛,在水溫較低和較深的海水中也能生存。

研究四射珊瑚的起源、演化和絕滅是古生物學的重要內容,它們的實用意義還由於它們在地層中有廣泛的地理分布,所以,常常被作為劃分和對比地層的重要化石。另外,它們生活在一定的海域,所以又是一類指相化石。

種類

我國的珊瑚化石種類也是十分多的,研究的珊瑚主要以古生代地層中的化石為主。主要有:四射、床板和六射珊瑚。它們大部分保存在淺海沉積物內,常與其他典型淺海生物伴生,其生活習性可能與現代珊瑚蟲一樣。

四射珊瑚四射珊瑚

以四射珊瑚研究為例。四射珊瑚的骨骼是個灰質座,是珊瑚蟲生長棲息的場所。珊瑚的外部構造一般均由外壁圍成,外壁表面的一層灰質薄膜是珊瑚體壁下垂的部分在上移過程中分泌的生長線紋,細的叫橫紋,豎的的叫皺。根據現代珊瑚的研究,每一條細的生長線代表一晝夜,每一個生長帶或生長周代表每個月、每年的生長周期。因此,當珊瑚的體表保存完美時,可以通過計算每一個生長皺所包含的生長線的數目,推算出當時每年的天數,這就是所謂的“古生物鐘”的研究。還有萼部,萼部是珊瑚蟲棲息的場所。內部構造比較複雜。縱列結構為:隔壁、軸部結構。橫列結構有橫板、鱗板、泡沫板。根據橫列結構和縱列結構將珊瑚的骨骼分為單帶型、三帶形和泡沫形。

四射珊瑚的骨骼外形分為單體和復體兩種。單體珊瑚的骨骼叫珊瑚體,它的外形大致可分為:盤狀、荷葉狀、彎寬錐狀、彎柱狀、曲柱狀、拖鞋狀以及方錐狀等。復體珊瑚的骨骼叫復體珊瑚,也叫珊瑚體。組成復體珊瑚的個體珊瑚骨骼叫做珊瑚個體,也叫個體。

個體珊瑚骨骼相連緊密的塊狀,和個體之間留有空隙的叢狀。叢狀復體珊瑚又分為枝狀或笙狀,還有多角狀多邊狀。這些不同的形狀反映了珊瑚的不同生活習性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與不同的生殖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某些珊瑚個體的始端或復體珊瑚的基部發育根狀突起物,短而粗的稱為爪,使之穩固成長。長而細的稱做根狀突起。這些構造有利於更好地加固和支持珊瑚體。

珊瑚的頂端成凹穴,常呈杯狀、漏斗形或其他形狀,代表珊瑚蟲底盤的附著處,就在珊瑚體的杯部。杯部的中央常有下凹的形孔,稱為杯穴,杯穴與外壁之間的部位叫做杯原或圍台。

隔壁是珊瑚骨骼構造中最主要的部分,它的方式和程式對於珊瑚體的外形及對稱程度都有決定的影響。在主壁的兩側及側隔壁的對方四個點,隨著珊瑚體的成長,依次發生一級隔壁叫序生,次級隔壁之間叫輪生,由此引起的對稱的特性就是四射珊瑚與六射珊瑚間的主要區別。四射珊瑚中四個原生隔壁把珊瑚體分成四部分,六射珊瑚是六個原生隔壁把珊瑚體分成六部分。

四射珊瑚四射珊瑚

內溝珊瑚化石在四個原生隔壁的位置上,即主隔壁和側隔壁處,常由於它們退後收縮,內端凹陷,而分別形成凹陷,分別形成主內溝、對內溝、側內溝。

珊瑚體的中央發育軸,有些是簡單的實心灰質軸,稱做中軸,比較複雜的叫復中軸。它與隔壁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繫。橫板、鱗板及泡沫板是四射珊瑚的主要橫列構造。橫板發育於珊瑚體的中央或穿越整個體腔。鱗板是位於相鄰隔壁之間的小板。在鱗板發生的早期叫泡沫板。這些細的構造是珊瑚化石研究的方向,也是化石分類的重要依據。

珊瑚世界中的常見品種

珊瑚之名來自古波斯語sanga(石),為珊瑚蟲群體或骨骼化石。珊瑚蟲為腔腸動物,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像樹枝。骨骼叫珊瑚石或簡稱珊瑚。產在熱帶海中。

軟珊瑚
柳珊瑚
紅珊瑚
石珊瑚
角珊瑚
水螅珊瑚
蒼珊瑚
笙珊瑚
粉珊瑚
黑珊瑚
藍珊瑚
地中海珊瑚
火珊瑚
柱孔珊瑚
蘑菇珊瑚
四射珊瑚
蜂巢珊瑚
硬珊瑚
腦珊瑚
玫瑰珊瑚
桃色珊瑚
草皮珊瑚
隔板珊瑚
拖鞋珊瑚
鏈珊瑚
珍珠珊瑚
火炬珊瑚
萬花筒珊瑚
羽珊瑚
鹿角珊瑚
雛菊珊瑚
飛碟珊瑚
鳥巢珊瑚
舌頭珊瑚
菊珊瑚
特種珊瑚
花瓶珊瑚
飛盤珊瑚
氣泡珊瑚
鈕扣珊瑚
扇形珊瑚
香菇珊瑚
線珊瑚

紅鞭珊瑚
小管孔珊瑚
異波紋珊瑚
蘑菇葵花珊瑚
細枝碓珊瑚
太陽水螅珊瑚
虎耳香菇珊瑚
黃水螅珊瑚
鹿茸軟珊瑚
軟指珊瑚
橙紅角珊瑚
六射珊瑚
綠鈕扣珊瑚
羽毛香菇珊瑚
手指皮革珊瑚
黃鈕扣珊瑚
柔性皮革珊瑚
針鏈珊瑚
綠色皮革珊瑚
黃色皮革珊瑚
捲心菜皮革珊瑚
綠色蜂巢珊瑚
月亮息肉珊瑚
綠色笙珊瑚
橙杯珊瑚
太平洋玫瑰珊瑚
水仙千手佛珊瑚
藍海綿珊瑚
六方珊瑚
坦帕灣珊瑚
床板珊瑚
日本紅珊瑚
管柱珊瑚
紫柳珊瑚
管柳珊瑚
美麗鹿角珊瑚
多葉珊瑚
石芝珊瑚
大碓珊瑚
正菊石珊瑚
千手佛珊瑚
紫菜珊瑚
銀河珊瑚
貴州珊瑚
白千手佛珊瑚
多皺珊瑚
貝氏耳紋珊瑚
捲曲耳紋珊瑚
輻板軸孔珊瑚
殼形足柄珊瑚
黍軸孔珊瑚
葉形表孔珊瑚
雪松角海樹珊瑚
巨枝鹿角珊瑚
大象耳香菇珊瑚
放線杯珊瑚
網銳孔珊瑚
桌形軸孔珊瑚
兩叉軸孔珊瑚
方格軸孔珊瑚
大園盤珊瑚
小水螅體珊瑚
圓管星珊瑚
夏威夷柔紋珊瑚
粗糙棘葉珊瑚
片繩紋珊瑚
星形棘杯珊瑚
白蘆莖珊瑚
直紋合葉珊瑚
繡球雀屏珊瑚
象耳香菇珊瑚
鐘形微孔笠珊瑚
牛眼香菇珊瑚
花傘軟珊瑚
小葉細菊珊瑚
方錐珊瑚
葉形笠珊瑚
太陽花珊瑚
鹿角花珊瑚
葉形盤珊瑚
綠色氣泡珊瑚
環菊珊瑚
星狀珊瑚
牡丹梳珊瑚
大榔頭珊瑚
水手珊瑚
黑角珊瑚
脊珊瑚

片形棘孔珊瑚
狹小片菊花珊瑚
柔指形軟珊瑚
艾氏角星珊瑚
圓實冠形軟珊瑚
肥厚肉質軟珊瑚
大花腦珊瑚
紫側孔珊瑚
肉質葉形軟珊瑚
綠蘑菇葵花珊瑚
灰瓣葉珊瑚
冠指軟珊瑚
聚集葉形軟珊瑚
棕綠紐扣珊瑚
花環肉質軟珊瑚
星形棘柳珊瑚
叉狀軟珊瑚
紅扇軟柳珊瑚
加勒比海綠星光珊瑚
萼形柱珊瑚
片腦紋珊瑚
棕綠鈕扣珊瑚
紅寶石香菇珊瑚
綠叉枝幹星珊瑚
綠色貓眼腦珊瑚
盤形蕈珊瑚
紅叉枝幹星珊瑚
綠色八字腦珊瑚
美國橙色氣泡菇珊瑚
尖銳軸孔珊瑚
斑節千手佛珊瑚
強壯屣珊瑚
黃紐扣珊瑚
長軸珊瑚
紅雞冠珊瑚
聖誕樹珊瑚
河谷腦珊瑚
非造礁珊瑚
變形角珊瑚
紅扇珊瑚
珍珠腦珊瑚
鏈狀珊瑚
板珊瑚
仙人掌珊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