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南川複葉耳蕨
種拉丁名:ArachniodesnanchuanensisChingetZ.Y.Liu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複葉耳蕨屬
屬拉丁名:Arachniodes
中國植物志:5(1):095
植物形態特徵
大部分種類具有橫走的根狀莖,少數種根狀莖斜升或近於直立;根狀莖和葉柄基部被有鱗片,鱗片常為鑽形至線狀披針形,邊緣全緣或有疏齒,以基部著生;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稍長於葉片;葉片常為三角形、五角形或卵形,除極少數發育不良或幼小的葉片以外,一般為2—5回羽狀,基部羽片最大,其外形常為三角形,其下側的小羽片通伸長;各級羽片(小羽片)的基部一片小羽片和各級葉脈的基部小脈均為上先出;葉片質地多為近革質而有亮綠色光澤,並有粗糙的手感,少數種類葉片紙質或近草質;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不對稱,基部上端較下端擴大,邊緣常具有帶芒尖刺的鋸齒;孢子囊群圓形,通常著生於末回小脈的頂端或近頂端,少數種類的孢子囊群著生於小脈的背部;囊群蓋圓腎形,以深缺刻處著生;孢子兩面型.具周壁;後來的細胞學研究表明。本屬植物染色體基數均為X=41。在葉的質地、羽片、脈序、鋸齒和芒刺等方面特徵近於耳蕨屬,而在形體和囊群蓋等方面的特徵極似鱗毛蕨屬。
分布
複葉耳蕨屬植物種類狀況及其分布複葉耳蕨是一個泛熱帶分布的屬”“”.分布極不均勻。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濕潤區域,以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種類最為豐富絕大多數種類分布在中國南方及亞洲東南部和南部,只有少數種分布於中美洲(約11種)、非洲(2種)和澳洲(1種)。Et本的種數僅次於中國,而且日本有許多與中國相同或十分相近的種,因此,中國和Et本應當是本屬的現代分布中心。
藥用
複葉耳蕨屬植物因其分布廣泛、資源豐富,歷年來為民間所習用,為了充分利用其廣泛資源,近年來對該領域的研究正逐漸引起關注。
所有物種:
哀牢山複葉耳蕨
安順複葉耳蕨
百色複葉耳蕨
半育複葉耳蕨
背囊複葉耳蕨
長刺複葉耳蕨
長羽複葉耳蕨
川滇複葉耳蕨
刺齒複葉耳蕨
刺頭複葉耳蕨
粗裂複葉耳蕨
大苗山複葉耳蕨
大姚複葉耳蕨
滇南複葉耳蕨
滇西複葉耳蕨
鈍羽複葉耳蕨
多距複葉耳蕨
多裂複葉耳蕨
多芒複葉耳蕨
多羽複葉耳蕨
峨眉複葉耳蕨
佛特山複葉耳蕨
福建複葉耳蕨
複葉耳蕨屬
甘肅複葉耳蕨
高大複葉耳蕨
高聳複葉耳蕨
貢山複葉耳蕨
貫眾葉複葉耳蕨
灌縣複葉耳蕨
廣南複葉耳蕨
廣通複葉耳蕨
廣西複葉耳蕨
國楣複葉耳蕨
河口複葉耳蕨
河源複葉耳蕨
黑鱗複葉耳蕨
湖南複葉耳蕨
花坪複葉耳蕨
華東複葉耳蕨
華南複葉耳蕨
華西複葉耳蕨
灰脈複葉耳蕨
茴葉複葉耳蕨
雞足山複葉耳蕨
急尖複葉耳蕨
假長尾複葉耳蕨
假長羽複葉耳蕨
假西南複葉耳蕨
堅直複葉耳蕨
漸尖複葉耳蕨
江西複葉耳蕨
金佛山複葉耳蕨
金平複葉耳蕨
近刺複葉耳蕨
近肋複葉耳蕨
景東複葉耳蕨
九龍山複葉耳蕨
闊基複葉耳蕨
闊羽複葉耳蕨
溧陽複葉耳蕨
鐮羽複葉耳蕨
亮葉複葉耳蕨
裂羽斜方複葉耳蕨
廬山複葉耳蕨
瀘水複葉耳蕨
馬關複葉耳蕨
昴山複葉耳蕨
美麗複葉耳蕨
蒙自複葉耳蕨
南川複葉耳蕨
南方複葉耳蕨
南靖複葉耳蕨
泥巴山複葉耳蕨
片馬複葉耳蕨
綦江複葉耳蕨
淺裂複葉耳蕨
清秀複葉耳蕨
球子複葉耳蕨
全緣斜方複葉耳蕨
仁昌複葉耳蕨
日本複葉耳蕨
疏羽複葉耳蕨
雙柏複葉耳蕨
四川複葉耳蕨
縮羽複葉耳蕨
台灣複葉耳蕨
天童複葉耳蕨
同羽複葉耳蕨
凸角複葉耳蕨
尾葉複葉耳蕨
五回複葉耳蕨
西藏複葉耳蕨
細裂複葉耳蕨
狹長複葉耳蕨
湘黔複葉耳蕨
斜方複葉耳蕨
斜方複葉耳蕨(原變種)
新刺齒複葉耳蕨
新平複葉耳蕨
雁盪山複葉耳蕨
漾濞複葉耳蕨
瑤馬山複葉耳蕨
宜興複葉耳蕨
異羽複葉耳蕨
印江複葉耳蕨
雲棲複葉耳蕨
中華複葉耳蕨
中華斜方複葉耳蕨
中越複葉耳蕨
紫雲山複葉耳蕨
鱗毛蕨科植物(二)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
複葉耳蕨屬植物
鱗毛蕨科複葉耳蕨植物約40種,分布於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有20餘種,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北達秦嶺,生於海拔50~200m的林下或溪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