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因失血引起循環血量減少或腎疾病導致腎血流量減少等,可促進腎小球旁器的球旁細胞分泌腎素(一種酸性蛋白酶),進入血液後,使血中由肝生成的血管緊張素原(屬α球蛋白)水解為血管緊張素Ⅰ(10肽),它隨血液流經肺循環時,受肺所含的轉化酶作用,被水解為8肽的血管緊張素Ⅱ,部分血管緊張素Ⅱ受血漿和組織液中血管緊張素酶A的作用,被水解為7肽的血管緊張素Ⅲ。
血管緊張素Ⅰ能刺激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它直接收縮血管的作用不明顯;血管緊張素Ⅱ能使全身小動脈收縮而升高血壓,此外,還可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於腎小管,起保鈉、保水、排鉀作用,從而引起血量增多,血壓升高;血管緊張素Ⅲ的縮血管作用較弱,只有血管緊張素Ⅱ的1/5,但促進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卻強於血管緊張素Ⅱ。
補充說明
正常情況下,由於腎素分泌很少,血中血管緊張素也少,對血壓調節不起明顯作用。但當大失血時,由於動脈血壓顯著下降使腎血流量減少,血管緊張素生成增多,對防止血壓過度下降而使血壓回升卻起重要作用。腎血管長期痙攣或狹窄的患者,因腎血流量減少,血管緊張素生成增多可導致腎性高血壓。
此外,血管升壓素可引起血管強烈收縮,但在正常情況下不參與血壓調節。當機體處於失血等情況而使循環血量減少時,該激素在血中濃度將顯著升高,對保持循環血量和維持動脈血壓起一定作用。
藥理毒理
血管緊張素來源於血管緊張素原,血管緊張素原是存在於人體血漿α2-球蛋白的一種十四肽,經腎素作用裂解為十肽和四肽,僅具有很小的生物活性,當被體內血漿中轉換酶水解為八肽即血管緊張素後,才具有升壓的生物活性。血管緊張素能特異地引起血壓上升和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它支配動物血管平滑肌感受器而致血管收縮,因此它比一般的擬交感神經胺類藥物(如去甲基腎上腺素、新福林、間羥胺、恢壓敏等)升壓效能強,且無組織壞死、影響腎功能之嚴重副作用,是一種升壓的急救藥物。
適應症
用於各種原因的虛脫、休克所引起的低血壓症,包括麻醉及安眠藥物過量所致的低血壓,亦可用於心臟外科手術上,使血壓維持正常。
用法用量
臨用前,用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後套用。靜脈滴注,滴速一般為每分鐘3~20μg,以15μg為佳,若滴注速度過快,會產生胸悶現象,減低滴注速度,該現象隨即消失。
不良反應
快速注射血管緊張素時,可能立即產生非常嚴重高血壓和心動徐緩,使用高劑量可能發生室性節律不齊。偶有眩暈,頭痛及中度蕁麻疹樣反應。
禁忌
患者已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或停藥在14天以內,不得使用血管緊張素。
接受催產劑患者不得使用血管緊張素。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