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賡

黃吉賡

黃吉賡(1929年—),男,漢族,江蘇南通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先生出身於中藥世家,少年時代從父學習中藥採購、炮製和配方,對中醫藥產生了濃厚興趣。受當時名醫丁濟萬先生的影響較大。1949年學成畢業,在浦東東溝鎮懸壺。行醫期間,他深感祖國醫學寶庫博大精深,但長期以來多憑經驗世襲相傳,缺乏有系統的深入研究,如果不改變這種現狀,中醫很難有發展和突破。為此,在1952年又考入北京醫學院深造。1957年畢業後,在上海第十一人民醫院(後改為曙光醫院)工作,其間又受到童少伯、黃文東、程門雪、張伯臾、張羹梅等諸位前輩指導,精研醫經,博採眾長,中西合璧,突破創新,孜孜不倦。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童少伯先生指導下,對慢性腎炎、尿毒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行了探討,並參加編寫《慢性腎炎的中醫理論和治療》一書。60年代中期,在急診工作中,參加研製銀黃片、抗炎靈的工作。從70年代起,潛心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肺系疾病的臨床和研究,76~78年參加的“慢支病人皮泡液巨噬細胞掃描電鏡觀察”,74~78年參加“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陰陽學說”導研究;以及87~90年主持的“慢性支氣管炎的腎虛本質及補腎益氣藥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除臨床和科研外,長期擔任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注重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理論和實踐相聯繫,並將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及研究成果充實到中醫內科教學中去,編著了《中醫內科臨床手冊》、《現代中醫內科手冊》、《臨床中醫內科學》等書,先後在省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12篇,在醫院科研論文彙編上發表論文12篇,還四次參加國際和地區中醫學術交流會,登台宣讀論文。先生還指導了四位碩士研究生,四位學術繼承人的學習,既嚴格要求,又熱情傳帶,培養了一批後繼人才,為中醫事業作出了貢獻。先生是上海第二屆,全國第二屆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1997年評為上海名中醫。

榮譽成就

編著了《中醫內科臨床手冊》 、 《現代中醫內科手冊》 、 《臨床中醫內科學》 等書,先後在省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12篇,在醫院科研論文彙編上發表論文12篇,還四次參加國際和地區中醫學術交流會,登台宣讀論文。除臨床和科研外,長期擔任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注重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理論和實踐相聯繫,並將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及研究成果充實到中醫內科教學中去。

學術觀點

腎虛是慢支、哮喘的發病本質

慢支、哮喘均以病情反覆發作為主要臨床特點,哮喘病有宿根,常因先天腎氣不足。慢支以老年人多見,遷延難愈,故雖以咳嗽、咳痰、喘息、哮鳴的肺系症狀為主,其本質在於腎虛。《內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先生通過研究發現,慢支“腎虛”客觀上反映在性激素水平、細胞免疫功能、肺通氣功能的明顯下降,而現代研究也證實哮喘病人無論有無腎虛見證,皆存在“隱藏性腎虛證”(即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低下)。這是病情反覆發作的根源。故對慢支、哮喘病人,在遷延期和緩解期,補腎益氣,抗復發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根據“金水相生”、“培土生金”、“精氣互化”的理論,在治本藥物選擇上,辨別陰陽,偏陽虛者,以仙靈脾,鎖陽,狗脊,續斷溫腎助陽為主,配以功勞葉滋養肺脾之陰,加黨參、黃芪健脾益氣,全方溫陽益氣補腎,有溫而不燥,陰中求陽,補氣生精之妙。偏陰虛者,以生地黃、女貞子、功勞葉滋陰補腎為主,配以仙靈脾、續斷溫腎助陽,加黃芪、當歸補養氣血,全方滋陰補腎益氣,補而不膩,陽中求陰,精氣相生。兩方既能使腎臟精氣來復,又能健旺脾運,補益肺臟,正氣得以恢復,減少咳痰喘哮的發作,使病情緩解直至消除。 陰虛痰飲證的病脈證治

先生認為痰飲病早期多為“陽虛陰盛”,但由於長期咳嗽,大量痰液排除出,日久津液耗損;或由於痰飲郁而化熱,耗傷津液;或由於反覆感受風熱或燥熱之邪,損耗津液;或由於經常使用激素或平喘藥物,而產生陰虛火旺之象;所以痰飲病日久,可以出現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並有痰飲內阻之候,先生將這類徵候稱之為“陰虛痰飲證”。常見症狀為:慢性咳喘日久,咳嗽,痰多或不多,咯吐不暢或易咯,可伴氣喘,胃納欠佳,口乾不喜飲或喜熱飲,大便多偏爛,或稍進寒涼則為腹瀉,形寒烘熱並見,自汗盜汗均有;苔花剝或少苔,或少津,舌質淡暗或暗紅,有裂紋,脈細弦或帶數。其中以舌質和舌苔為陰虛痰飲證之陰虛辨證要點。治宜益氣養陰化痰肅肺,《金匱》麥門冬湯合澤漆湯加減。常用藥:麥門冬、人參、南沙參、制半夏、澤漆、白前、紫菀、款冬花等。若伴氣急,喘鳴,可加射干、麻黃;若伴痰多,可加蘇子、白芥子;若伴痰粘不暢,可加竹瀝、海蛤殼;若伴咳多,加百部、天竺子;兼痰熱加黃芩、柴胡;陰傷甚加百合、生地;納呆便溏加白朮、茯苓、淮山藥;兼氣血失調加丹參、鬱金等。先生認為此證乃虛實夾雜,不能因為陰虛而大量使用養陰滋膩之品,而以甘寒養陰合健脾生津之品,使脾旺而津液輸布正常,肺津得復,痰飲得化。

證治經驗

一、咳嗽的診治心得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狀之一。咳嗽辨證首分外感內傷。外感咳嗽,病起於暴,有六氣形症可據;內傷咳嗽,大多漸積而成,每有五臟相勝、五邪相併之症;咳嗽辨證,次辨咳聲清濁,痰色形質,而分虛實寒熱;但久咳之人,往往虛實寒熱錯雜,應四診合參,正確判斷。治咳之要:治外感咳嗽,藥不宜靜,靜則留邪不解;治內傷咳嗽,藥不宜動,動虛火上浮,切忌溫燥劫陰,苦寒滋膩之品。 二、治痰飲者,護固脾胃為要

先生常云:“治痰飲不治脾胃者,非其治也”。痰飲的產生,與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咳喘反覆發作者,肺脾腎已虛,復加經常服用各種藥物,更傷脾胃,往往出現納呆、腹脹、噯氣、便溏等症狀,故在治療前要仔細詢問患者的飲食、二便等情況,以審脾胃狀態;調理脾胃以四君子為基礎,痰濕內盛,痰多苔膩者加厚朴、陳皮、半夏、蒼朮等燥濕化痰;氣滯不暢,加炙雞內金、萊菔莢、焦楂曲等消導食積;脾陽不足,胃中虛寒,倦怠、便溏加理中丸溫運中陽;肝胃火旺,噯氣泛酸,加黃連,吳茱萸,海螵蛸降逆;胃陰不足,胃痛隱隱,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加沙參、麥冬、玉竹、芍藥等養陰益胃。在治療時應注意下列方面:1)病邪偏盛,脾胃功能減弱時,急則治標,藥物選擇上儘量避免克伐胃氣之品,或適當佐以健脾和胃之品;2)雖病邪偏盛,但胃氣大傷時,以調治脾氣為主,祛病除邪為輔,冀脾胃得健,氣血得生,正氣復而能達邪;3)遷延期扶正達邪,先從扶脾著手,緩解期益氣健脾補腎同治。

三、.治痰飲者,理氣活血為助

咳嗽反覆發作,肺氣阻塞,痰氣交結,日久氣滯血瘀,臨證時常見病人舌質偏暗,或有瘀斑,口唇發暗,胸膺脹悶,疼痛,後期由於痰飲凌心,心陽不振,心脈痹阻,出現面、唇、舌、指甲紫紺,甚則出現喘汗欲脫,亡陰亡陽的危局。所以在套用治咳、平喘、化痰、定哮、扶正固本諸法時可以加入調理氣血,活血化瘀之品,此乃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氣行血也行。早期套用,可助肺氣得宣,氣機升降正常,防止病情遷延;後期套用,使氣血流通,臟腑功能維持正常。根據近年國內研究證明,活血化瘀法對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改善肺組織血液供應,糾正血液流變學異常,防止肺氣腫、肺心病的產生,均能起到良好效果。理氣之品,可選用枳殼、枳實、厚朴、陳皮、香附、沉香、降香等。活血之品,可選用丹參、鬱金、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牛膝、丹皮等。

用藥特色

一、善用地龍,平喘治咳

地龍性鹹寒降泄,具有平喘通絡的功效。先生認為由於其性寒,且水煎劑和乾粉口服有特殊的腥味,在常規劑量時(6~9克)上咳平喘效果不佳,若加大劑量易致消化道副作用,特別是小兒和老人脾胃功能差的患者,難以接受。為此先生不斷進行地龍劑型改革,先後用地龍注射液、複方龍星片、地龍口服液等治療慢支、哮喘,取得較好療效。 二、重用澤漆,化痰消飲

澤漆,始載《神農本草經》,“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本草綱目》記載“澤漆苦,微寒,無毒”。《金匱要略》中以澤漆湯治療“咳而脈沉”之痰飲咳嗽,先生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它確定是一味療效確切的止咳、化痰藥。澤漆的提取物晶Ⅰ、晶Ⅱ是澤漆中的止咳化痰單體,澤漆浸膏、澤-6粉能使痰中酸性粘多糖纖維、氣管黏膜脫落上皮細胞及壞死上皮細胞減少,提示其化痰作用,D晶祛痰效果顯著,D粉藥理上祛痰作用很好,但腹瀉副作用大。在觀察中發現除D粉外的其他提取物,患者服用後易出現口乾反應,說明性偏溫,尤以D晶為著,有溫化痰飲作用;D粉全組發生腹瀉,卻無口乾反應,說明性寒涼,有峻瀉逐飲作用。澤漆的常用劑量為30~60g。

澤漆水煎劑及浸膏經長期觀察,未見有攻瀉逐水作用,並且通過對心、肝、腎、造血系統的功能進行治療前後檢驗,未見有毒性反應。澤漆的副反應以胃部不適、口乾、頭暈為主,發生率為6.08%,所以對素有胃痛、或年老體弱、脾胃虛弱者應慎用或用小劑量。曾有用藥不當,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報導。

三、麻黃和麻黃根----宣斂並用

麻黃是治療肺系疾病的要藥,既能解表,又能平喘。在使用時應注意下列問題:1)劑量:麻黃用藥,因應地應時應人而斟酌定量。對城市人、體質虛弱、老人、幼兒應注意劑量。特別在慢支的治療中,由於病人年齡偏大,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或有前列腺肥大史,用量不宜大,一般在3-6g。麻黃量大,易耗傷肺氣,並出現心率增快,血壓增高,失眠,排尿不暢,尿頻等症狀。故在使用前,要詢問病史;對長期使用者,劑量不宜大於5g。2)選藥;發汗散寒解表,可用生麻黃,其辛散作用較強;宣肺平喘定哮,多和炙麻黃。3)麻黃與白芍或甘草合用,可減少其副作用。麻黃根,古人認為其專主止汗。到了70年代,有麻黃根止咳化痰平喘的報導。據先生經驗,麻黃與麻黃根同用,既共有平喘宣肺之效,又能互相監製,如麻黃髮汗,麻黃根斂汗,麻黃升壓,麻黃根降壓。對咳喘伴汗多的病人,兩藥經常合用。對於不能耐受麻黃者,可用麻黃根來代替。

四、蟬衣與僵蠶----祛風抗敏

蟬衣,甘寒,入肺,肝經。有散風熱、利咽喉、退目翳、定驚癇的功效。藥理實驗證明有鎮靜作用,能降低橫紋肌的緊張度,又能降低反射反應,並具有神經節的阻斷作用。僵蠶,鹹、辛、平,入肺、肺經。其長於熄風解痙、疏散風熱、化痰散結。藥理分析:僵蠶所含的蛋白質有刺激腎上腺皮質的作用,並有殺菌作用。先生常用兩藥治療肺系疾病,他認為兩藥既能清宣肺氣,疏散風熱,又能鎮靜解痙,並具有抗過敏、抗病毒的作用。疏風祛痰利咽,可配伍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熱止咳可配伍連翹、柴胡、黃芩;咳嗽日久,仍伴喉癢,為風邪戀肺不解,可配伍天竺子、臘梅花宣肅並用。清熱平喘可配伍射干、麻黃;疏風涼血,利濕止癢,可配伍丹皮、白蘚皮、地膚子;清熱明目止頭痛,可配伍桑葉、蔓荊子。

五、全蠍與蜈蚣----通絡平喘

全蠍,為治風要藥,有熄風解痙、祛風止痛、解毒散結之功;蜈蚣,善於搜風通絡而解痙,解毒止痛。臨床上經常合用治療急、慢驚風,破傷風,風濕痛,頭疼,瘡瘍腫痛。先生常用兩藥治療哮喘急性發作,他認為哮喘發病的特點為突發性、陣發性和反覆性,類似於風“善行而速變”的特性,所以在治療時加入兩藥,常獲良效。先生認為祛風解痙藥有抗過敏和緩解支氣管並攣作用,對於頓咳也有一定的效果。

科研成果

一、1987~1990年

慢性支氣管炎的腎虛本質及補腎益氣藥的臨床實驗研究,獲上海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三等獎。

(一)本課題探討了慢支腎虛本質與肺通氣功能、性腺功能、細胞免疫功能及某些血漿蛋白酶等的內在聯繫。

(二)根據“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套用溫陽補氣的仙靈合劑和滋陰補氣的地黃合劑治療慢支,並觀察其療效和實驗室堅持的變化,與單純治標的對照組進行了比較,以討論補腎益氣藥的療效。

(三)進行了低氧動物模型實驗,發現補腎益氣藥能提高家兔動脈血氧分壓,降低靜脈血氧分壓,糾正鹼血症,消除低氧所造成的SOD活性降低和氧自由基大量產生而給細胞帶來的損傷,並在組織形態學中得到了證實。

(四)通過臨床及動物實驗的綜合資料,初步闡明了補腎與益氣合用,可更好發揮“金水相生”、“補精以化氣”、“補氣以生精”的相輔相成作用,從而提高細胞免疫和性激素水平,增強抗感染力和改善通氣功能,藥物還提高機體耐缺氧、抗疲勞能力,使病人在精神、體力、感冒次數等方面都有所好轉,為提高療效和減少復發奠定了基礎。

二、1976~1978年參加的“慢支病人皮泡液巨噬細胞掃描電鏡觀察”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

三、1974~1978年參加的“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陰陽學說”獲中央衛生部甲級獎。

當代名醫(一)

在他們成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他們嚴肅地保證將他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他們用良心和尊嚴來行使他們的職業,病人的健康將是他們首先考慮的, 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他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也決不將他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