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錫夔

蔣錫夔

蔣錫夔(1926年9月—2017年8月1日),男,回族,1926年9月生於上海,祖籍南京,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有機化學家和有機氟化學家,中國物理有機化學和有機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 194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獲特等榮譽學士學位,1952年獲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化學所和上海有機所從事科研工作。曾任上海有機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聯合利華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六、七、八屆政協委員。 2017年8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蔣錫夔 蔣錫夔

1926年9月生於上海。優裕的家庭條件使蔣老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從黎占亭寫的《蔣錫夔傳記》中,記者了解到蔣老小時候在上海工部局新閘路國小,四年級時就已讀了很多小說。與一般富家子不同,蔣老很早就表現出對化學研究的興趣,在華童公學讀國中時,經常與表哥一起在家中的小實驗室里做化學實驗。有一次,他們將氫和氧混合,差點炸了手指頭。高中時代,他在聖約翰大學附中時,即對生物學產生了強烈興趣。

194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獲得上海聖約翰大學特等榮譽理學士學位,第二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52年,獲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他在美國凱勞格公司從事科研工作,發現了一個有用的有機反應,從而合成了一類新的氟化合物。

1954年,在國外曾提出並證明了氟烯與SO3反應生成β─磺內酯, 發明了一種有用的有機反應。回國後領導完成了多氟橡種膠和氟塑膠的研究工作,為軍工和民用做出了貢獻。

1955年,他拒絕美國移民局官員的遊說,毅然回國。他安心投入到國防急需的絕密軍工項目,先後主持並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代氟橡膠、氟塑膠產品。曾任上海有機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聯合利華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六、七、八屆政協委員。

蔣錫夔 蔣錫夔

1978年,他又回響科學院號召,把科研重心轉移到基礎研究上來,並創立了中國科學院第一個物理有機化學實驗室。之後就一直堅持基礎研究,在有機氟化學、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和親鹵反應,結構─性能關係,新穎反應機理探索,溶劑和微環境效應,疏水親脂作用等方面均有建樹。特別是對有機分子的簇集和自卷現象以及對自由基化學中的取代基參數σ的建立和套用這兩個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85年,其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中科院的持續支持,還是國家973的支持項目。

1989年,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稱號。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92年,獲兩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與惠永正等)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9年和2001年,他們的研究兩次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5年,上海科技大會上獲授“科技功臣”。

20多年,發表論文120篇,其中相當一部分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上,被國內外引用802次。

蔣院士被邀請在國際會議和國外大學研究機構上做研究報告105次,並在國際同行矚目的美國《化學研究評論》上兩次撰文論述工作進展。

研究工作

他們的研究直接關係到生命的形成以及很多疾病的產生,將來很有可能由此產生很多新的藥物,或者弄明白中藥是如何起治療作用的。

蔣錫夔 蔣錫夔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複雜而可怕的疾病,其罪魁禍首是膽固醇酯和甘油三酯。蔣錫夔發現粥樣硬化斑塊的組成物,有一個共同的可測量的內在特徵,是各組成成分的共簇集傾向形 成了斑塊。如果有一天能找到一種有效的無毒解簇劑,能被不斷引入血液中,就有可能成為防止甚至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

另一方面,通過研究古老中草藥的成分是否有結簇作用,也許能找到一些沒被發現的物質。還可以用簇集的概念研究癌細胞的表面結構,從而設計抗癌新藥。

能在科學研究上做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有特立獨行的思路。蔣錫夔說,“在選題時,我自作主張,沒有受任何聯繫生產或效益的束縛。”他認為,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好奇、愛美,這也是基礎科學研究的動力所在。如果強調基礎研究必須與套用或效益聯繫,那是非常短見的。人們受追求真善美本能的驅使,執著於基礎科學的研究,而它創新的科學理論方法如能套用於其他學科或領域,就能套用於實際。

蔣錫夔 一直大膽地套用“有機整體”的科學思想方法,用他的話講就是“ 有機整體、動態多因素分析”法。他強調看文獻和做實驗一樣都不可偏廢。與蔣錫夔共同完成獲獎項目的博士生導師計國楨有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一個課題組裡有不同的人,有指兔子的,有打兔子的,有撿兔子的。蔣錫夔先生每天查看大量的文獻資料,總能不斷地提出新的想法,是指兔子的人。其他的人有的設計實驗,有的從事實驗,是打兔子和撿兔子的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才能使課題組成為一個完善的梯隊。

人物成就

蔣錫夔 蔣錫夔

曾根據機理推論,發明了氟烯與三氧化硫的重要而有用的反應,合成新型化合物β-磺內酯。

1955年回國後,曾先後在北京化學所和上海有機所主持軍工和民用氟橡膠和氟塑膠的研製,為軍工和生產作出了貢獻。

1978年創建了中科院第一個物理有機研究室,從事純基礎研究,出了不少一流成果和研究人才。主要從事自由基化學和單電子轉移,有機氟化學,反應機理及新型反應,微環境及溶劑效應,疏水親脂作用等方面研究。特別是對有機分子的簇集和自卷現象,以及對自由基化學中的取代基參數δ-的建立和套用這兩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而兩次被邀在Acc.Chem.Res.上撰文,並出版專著《有機分子的簇集和自卷》。

1981年以來培養了不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曾被邀請到國外大學或國際會議作過105次甚為成功的學術演講。發表論文170篇以上。其中70餘篇發表在20種國外學報上,包括JACS 7篇。

先後於1982年及1992年(惠永正等)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2年獲兩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99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89年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稱號。

人物評價

關於真理

蔣錫夔 蔣錫夔

蔣錫夔教弟子,最喜歡用一個字:敢。不盲信權威,敢於創新,敢于堅持科學的真理,敢於自我否定。內心充滿著浩然正氣。做真人,說真話,從事科學也是為了追求真理。

當年在為基礎研究立項時,有人強調必須與經濟效益直接聯繫起來,而他堅持只選有學術價值的課題。他認為:從百年歷史來看,幾乎所有產生最大經濟效益、在生產和科技領域最實用的科學技術和方法,開始時都是純科學的發現。因為只有離開了短期、直接套用目的的束縛,才能去做最重要、最根本、學術意義最大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作為中國最早研究有機氟化學的科學家,蔣錫夔在為《中國有機氟化學研究》撰寫第一章時實話實說:"如果數十年前,我們對有機氟化合物(例如氟利昂)的物性和反應進行更多的基礎研究(例如其氣相自由基反應及其動力學),也許我們早就預見了今日之'災難',並換上了無害之代用品……"遺憾和痛切之情溢於言表。

關於美、善和德

蔣錫夔 蔣錫夔

蔣錫夔認為美和善啊,德啊,是交融在一起的。對美的欣賞,會影響和塑造一個人的心靈。

在蔣錫夔的寓所里,處處可以發現如西湖般優雅的痕跡,比如古色古香的家具、書畫,比如鋼琴、每日必飲的咖啡,還有那首常常哼的借用德沃夏克《新世界交響曲》鏇律自編的歌:“在那遼遠的天邊有一顆明亮的星,它是我的理想,它永遠照著我的命運。”而這也正是他為人處世的一個觀照。

他挑弟子一向視德為人之本。他批評學生也都是當面批評,從不背後說人壞話。他光明磊落,愛憎分明,無論是在研究所還是在大學裡,贏得了學生、同事、部下的普遍尊敬。

蔣錫夔對年輕的一代抱著很大的希望:生命花開花落,曾經的短跑健將,必定要把領跑的位置讓給年輕人。而他,和夫人在閒暇之餘,在每日午後咖啡的光陰里,越來越多地神遊西湖。

人物逝世

2017年8月1日上午9時,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蔣錫夔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1歲。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