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起鶴

朱起鶴

朱起鶴,1924年7月12日出生於北京市,分子反應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化學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和長沙國防科技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起鶴從事化學與物理教學和國防科研工作,研製超導磁體、超導微波腔和研究雷射加速粒子;創建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先後研製成6台高水平的大型分子束實驗裝置,並開展了分子和團簇的雷射光解、光電離和分子的超快過程等反應動力學研究,取得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朱起鶴 院士 朱起鶴 院士

1947年,朱起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現為南京工業大學),同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

1948年8月,轉入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化學系,師從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低溫化學家吉奧克(W.F.Giauque,1895-1982)從事化學熱力學研究。

1951年初,獲博士學位,同年3月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回國後,朱起鶴立刻投入了新中國的建設中。

1951年-1977年,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長沙工學院工作,曾進行反應堆設計和雷射套用等研究。

1978-1981年,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負責研製超導磁體、超導微波腔和研究雷射加速粒子。

1981年後,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負責創建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先後研製成6台高水平的大型分子束實驗裝置,並開展了分子和團簇的雷射光解、光電離和分子的超快過程等反應動力學研究,取得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事跡

1952年12月,朱起鶴被派往剛剛建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擔任教授。這是新中國的一所培養國防戰線高級人才的神秘殿堂。

1958年至1960年,他參加領導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核動力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1962年,朱起鶴擔任哈軍工二系副主任,二系即原子工程系,主要任務是研究核子彈。他負責培養核武器設計和核爆炸測試人才。之後,又與哈工大合作進行雷射研究,在高精度透射率反射率測量儀,雷射打孔機、雷射掃描檢紙機和雷射測量儀器等項目上都取得顯著的成績。1977年,朱起鶴被抽調到北京高能物理所,參加質子加速器的研製。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身處國防尖端領域內的朱起鶴,因為家庭出身等問題,幾經冤屈。特別是在1969年,他甚至被誣為美帝間諜關進監獄達一年。據他本人回憶,5平方米的牢房裡,擠13個人,睡3層鋪,沒有放風,不準交談,原地踏步就是鍛鍊。七八兩一天的糧食,遇到一餐土豆湯算是好菜。他惟一的兒子就是在那個年代早逝,年僅18歲。

朱起鶴 朱起鶴

1981年底,他進入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此後,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例如,他負責創建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黃壽齡教授合作研製的“束源轉動式分子束雷射裂解產物平動能譜儀”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榮獲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還研製了雷射光解時間分辨紅外發射譜儀等四台大型實驗裝置等等。在新建的實驗設備上,他進行了重大基金和攀登計畫的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意義的成果,例如,在利用串級飛行時間質譜儀進行的原子團簇實驗中,首次發現了一類新的含氫碳原子團簇,並根據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提出了這類含氫碳原子團簇的筒狀結構。這一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許多著名科學家的高度評價。1987年,朱起鶴被邀請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李遠哲實驗室工作半年。他成功地得到碘甲烷在248nm光解後甲基傘形振動能級清晰可辨的高精度平動能譜,並發現C-H鍵伸縮振動的激發。這一重要的研究結果,受到國際同行的好評。

1978年1月,朱起鶴調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負責超導磁體、超導微波腔和雷射加速等新技術研究,並在超導磁體方面獲得重要成果。1981年底,調到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這一化學前沿研究,先後領導研製了多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分子束實驗研究設備,如分子束雷射裂解平動譜儀、串級飛行時間質譜儀等。這些成果獲1987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2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朱起鶴在學術會議上 朱起鶴在學術會議上

原子團簇是介於分子和晶體之間的物質過渡形式,二十一世紀初,屬於科學前沿熱點。朱起鶴領導的實驗室系統地研究了過渡金屬與硫二元原子團簇的生成和光解,總結出穩定團簇的組分規律。他還根據實驗和理論,提出多種團簇的結構模型和價鍵解釋以及團簇形成的動力學。這些進展對感光敏感中心作用機制、催化反應機理和鐵硫蛋白結構的研究,都有重要意義。此外,他在與燃燒過程密切相關的含氫的碳團簇研究中,首先發現含氫原子數目遞增的規律,並提出筒狀結構的模型。這些關於團簇研究的結果,受到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大氣平流中臭氧的消融,將使太陽的紫外輻射更多到達地面,這將對生物生存造成嚴重威脅。朱起鶴和他的研究小組研究了嚴重破壞臭氧層的氟里昂系列化合物以及溴碘化合物的紫外光解,得到產物及能態分布規律,解釋了反應機制。這為研究氯、溴、碘等鹵素原子破壞臭氧層的作用,提供重要依據。

分子間的碰撞和能量傳遞,是化學反應的重要過程。朱起鶴和他的研究小組開展了氮氧化合物的反應和傳能過程研究,這與燃燒過程、大氣污染、臭氧層消融都密切相關。他們突破了只能得到一個傳能常數的局限,同時獲得了多個碰撞過程的傳能常數信息。

朱起鶴治學嚴謹,工作踏實認真,作風正派,注意培養青年科研人才。他領導的實驗室已逐漸成長為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一個基地。他已培養博士生10餘名。1995年10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品性

朱起鶴院士一向熱心於愛心助學濟困,雖然自己一向生活簡樸,在助學濟困上卻從不吝財。每次大型的募捐活的募捐人名單上總能找到他的名字,名字後面緊跟的是一筆不小的募捐數字。朱起鶴院士一向關注人才的培養,關心青年學生的生活學習,他深信“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戰略是第一戰略”,他認為扶好學子的貧,助好學子的困,就是在為將來促進經濟、科技、文化發展而儲備力量。

他多次在社會捐助活動中傾囊而出,曾自掏腰包創立院士助學金,資助母校耀華中學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首筆12000元已使20名貧困生受益。12000元平攤到20個學生身上,每人600元,不多,卻可以讓這些品學兼優學生的學業得以繼續。

朱起鶴還致函北京新圓明學院,並寄去了“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貧困生資助者登記表”,並表示樂意支持該院的“濟困助學”活動,捐資18000元資助十個貧困學生,他曾在接見圓明園學生時寄語同學們:“新圓明學院堅持教育為本,做得不錯!希望你們珍惜機會,好好學習,努力鑽研,學好本領,建設祖國,建設家鄉!”

政治立場

中科院化學所經常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優秀黨員事跡的錄像報告,朱起鶴是一位黨齡近五十年的老院士,但每次觀看錄像他都積極參加,認真觀看,,每次看完錄像都結合自身的工作向黨組織匯報自己的觀後感和對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活動的切身感受。再看了鄧亞軍在東南亞海嘯中的事跡後,朱起鶴院士給與他高度評價,他說,在新時代,在和平時代,鄧亞軍同志能夠做到臨危不懼,遇到困難勇往直前,這種精神非常難得。再看了胡偉武的事跡後,他說:“胡偉武同志踏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的科研態度和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精神值得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共產黨員學習。”

在談到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應採取多種學習方式時,朱起鶴院士提出了“體驗民情”的建議,他說在現在的年代,仍有一部分地區的人民生活貧困,組織黨員和民眾到貧困地區參加和體驗民情,更能加強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朱起鶴一生中,一直在努力用行動踐行他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誓言。

業餘愛好

81歲時,朱起鶴院士藏石已經有十來個年頭,中國科學院化學所辦公室里書櫃、桌上、地下擺了各式各樣的石頭,用他自己的話講“好玩”。朱起鶴先收藏的是古生物化石,象三葉蟲、魚化石、矽化木等存了一層柜子,後來品種慢慢增加至各類奇石,全靠閒暇時一點點蒐集,十年前從潘家園買的第一塊石頭至今仍擺在書架上。他曾騎腳踏車到香山植物園參觀盆景展,看中了一塊浪濤石,此石長1米、重幾十斤,腳踏車馱不動,只好叫輛計程車把石頭拉回家,自己再坐公車回去取腳踏車。買石頭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一次到新疆出差,他買回一塊“雞血石”,請專家鑑定,原來是在石頭上染的紅色而成的。買假貨等於交學費,朱起鶴的鑑定水平在真假辨別之間漸漸提高。

張青蓮院士也是藏石家,朱起鶴曾兩次探望張青蓮教授,從張老處得到一塊大山石,一塊柳州石和一塊桂林溶岩石,樂不可支。朱起鶴把玩石頭還頗有雅興,有的石頭反覆欣賞、琢磨、命名。新近從花卉市場購回一塊靈壁石,放在辦公室里百看不厭,起名叫“險峰仙洞”,其它還有“翠堤春曉”、“觀音送子”…

目前健在的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