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夔[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夔[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夔[中國科學院院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夔,資深院士。生物無機化學及無機藥物化學家,化學教育家,是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的倡導者和先行者之一。主要研究與醫藥學有關的生物無機化學。結合金屬中毒與解毒提出大小分子配體對金屬離子競爭的數學模型;提出自由基引起軟骨細胞分化異常、基質異常、礦化異常的大骨節病發病機制;膽紅素氧化聚合和鈣化的色素型結石形成機制;確定DNA以外順鉑的其他靶分子。提出了一些研究細胞無機化學的新方法和新概念,在開拓細胞無機化學方面有所貢獻。還提出了建立預防藥學學科和基於干預疾病發生髮展過程的預防藥學研究的計畫。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簡歷

王夔[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夔[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夔,男,1928年5月,漢族,無黨派人士,天津市人。1949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49-1952年先後為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1952年,分配到北京大學醫預科任教。1953年起在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現為北京大學藥學院化學生物學系教授。

王夔是我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的先行者之一,是細胞無機化學開拓者之一。他的課題組在細胞層次上研究無機物的生物效應的化學基礎,跟蹤細胞應答過程中發生的化學事件,研究它們與病理和毒理過程的關係,從而闡明無機物干預生命過程的機制,研究無機藥物。目前,王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稀土元素的生物化學反應和有關細胞化學過程的干預”的研究,目的在於闡明稀土生物效應的化學機制,解釋稀土金屬離子生物效應的兩面性和非線性濃度依賴關係,為稀土農用和藥用提供合理基礎。此外,他還參加了國家863計畫和北京市科技計畫的創新藥物和中藥研究的ADMET研究平台建設,開展了考慮ADMET性質合理設計抗糖尿病無機藥物的工作。王夔課題組在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Biochemistry”、“Clin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Biological Inorganic Chemistry”、“Pharmaceutical Researches”、“Journal of Bioinorganic Chemistry”、“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Chemo-Biological Interactions”和“科學通報”、“中國科學”等國內外有影響的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

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一次、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次,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次,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二等和三等獎各一次。2000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獲北京大學蔡元培獎。目前擔任“化學進展”和“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主編。

生平經歷

王夔 王夔

1928年5月7日 生於天津,無黨派人士。

1945-1949年 燕京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士學位)。

1949-1952年 燕京大學化學系及北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

1953-1956年 北京醫學院助教。

1956-1978年 北京醫學院講師。

1978-1983年 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藥學系主任。

1983-2000年 北京醫科大學教授。

1983-1988年 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

2000- 北京大學教授。

1978-1991年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第7,8,9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4-1998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主任。

2000-2004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研究課題

王夔在50年代,王夔教授在中國較早開始系統研究測定金屬離子用有機試劑的結構與分析性能的關係,並提出了幾種分析功能團和新的分析試劑。在此期間他還開展了點滴分析方法學研究。

60年代,王夔教授從事國家12年科研規劃中的一個課題“分析化學中的金屬離子水解聚集和沉澱的掩蔽”的研究。他建立了實驗方法和評估掩蔽效率的指標,獲得了多種金屬離子的絡合掩蔽順序,還發現了亞化學計量掩蔽現象。這些研究引起了中國外學者的注意。D.D.Perrin撰寫的《化學反應的掩蔽和解蔽》中全部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基於亞化學計量掩蔽原理,設計併合成了亞化學計量檸檬酸鋁以預防矽肺,曾經在勞動保護中使用。他在這個時期開始了與掩蔽有關的金屬絡合物研究。主要研究混合配體絡合物穩定性。

生物無機化學

他倡導和開展了在細胞層次上研究生物效應的無機化學基礎,聯繫臨床醫學和藥學實際跟蹤病理、藥理和毒理過程中發生的化學事件,研究它們與病理和毒理過程的關係。他的研究組創立了一些研究細胞內無機化學過程的實驗方法,闡明了一些疾病發生髮展中金屬離子的作用,總結了細胞對金屬離子的應答的兩面性機制,在開拓細胞無機化學方面做出了貢獻。

在大骨節病病理化學過程的研究中,發現了致病因子黃腐酸等通過自由基機制引起軟骨細胞膠原蛋白基因表達由Ⅱ型轉為Ⅰ型,使基質異常、骨礦物形成異常。同時自由基也引發基質的氧化性損傷。研究了自由基在細胞內產生的機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由基引發軟骨細胞損傷和分化異常—基質異常—礦化異常的病理化學過程的結論。這一工作和合作單位一起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及“八五”攻關重大成果。

結合色素型膽結石形成的過程,研究了膽紅素的溶液化學與自由基化學。發現了膽紅素自由基的形成、傳遞以及與之有關的膽紅素聚合的現象。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色素型膽結石形成的化學過程;包括過渡金屬離子誘導自由基形成、自由基引發的聚合、聚合物的鈣化以及粘蛋白在鈣化和聚合了的膽紅素的二次聚集中所起的作用。同時還發現了二羥基和三羥基膽汁酸與膽紅素作用時的手性選擇性和二者在抑制膽紅素鈣沉澱形成的差異。該項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求實創新

王夔王夔教授研究組對大小分子配體競爭金屬離子的反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生物大分子配體參與的競爭金屬離子的反應的特點,提出了表征這類反應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的方法和幾種數學模型。這一方面的成果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他們與口腔醫學院合作研究齲齒形成中的脫礦過程和促進齲齒再礦化的途徑。他們與王勤教授合作開發的再礦化液已在臨床使用。

在關於金屬離子的病理、毒理和藥理過程的研究中,證明對無機物來說細胞作為多靶反應系統表現應答。他提出了無機離子的生物效應遵循的相似性規律,即無機離子的生物效應可以歸因於它們和作為參比的必需離子的化學相似性,包括相同與偏離造成的正反兩方面作用。這個研究組多年來研究金屬離子物種跨膜轉運機制以及對細胞膜結構的影響。提出無機物的跨膜運輸是多途徑、多步驟的複雜化學過程,以及細胞膜對無機物的通透具有手性選擇性。

他們系統地研究了順鉑類抗癌藥物與細胞的相互作用,提出順鉑的細胞靶分子不僅是DNA的論據。證明順鉑型絡合物在質膜上的結合和引起的膜磷脂和膜蛋白的構象改變、膜結構改變,引起自由基造成膜的氧化性損傷,發現順鉑類化合物對紅細胞膜骨架和細胞骨架的影響,闡明鉑結合引起的構象變化和聚集態變化的化學過程。較早地提出無機藥物的跨膜轉運是決定藥效的重要因素。測定了鉑絡合物的跨膜轉運動力學,提出了它們的轉運機制,發現細胞攝人金屬絡合物的手性選擇性。在此基礎上找到了幾種毒性低,抗癌活性強的鉑絡合物,已獲得專利。該工作獲教育部199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獲獎人)和北京市2000年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獲獎人)。

老當益壯

王夔90年代後期,他的研究組用細胞無機化學方法研究稀土生物效應的化學基礎,解釋稀土金屬離子生物效應的兩面性和非線性濃度依賴關係。

稀土金屬

研究發現鑭系離子可以:

①誘導細胞膜生成“疇”和孔洞結構,增強膜的通透性;②誘導膜結構的構象變化和細胞聚集;③引起膜磷脂醯肌醇水解產生DAG和IP3,介入細胞信號轉導系統;④稀土離子採取多途徑方式跨細胞膜被細胞攝入。提出了通過陰離子通道、通過提高膜通透性的自助擴散和通過轉鐵蛋白受體的三種跨膜轉運機制;⑤稀土離子可以通過與過氧化物絡合或通過偶極—偶極作用與自由基反應,從而影響ROS自由基的產生和代謝過程,進而影響細胞氧化性損傷過程;⑥稀土離子可以與血紅蛋白及其輔基2,3-DPG作用,誘導血紅蛋白的構象變化和2,3-DPG的水解,從而影響血紅蛋白的載氧功能;⑦稀土離子對於細胞骨架組裝的影響。這些研究解釋了許多稀土生物效應的機理,為稀土的正確套用有重大的意義。而且,他們把這些基礎研究結果用於稀土藥用的探索。他們發現胰島素的經肺吸收和降糖作用都可以用先經呼吸道給予稀土增強。他們還發現稀土的抑制冠狀動脈硬化作用與他們結合在低密度脂蛋白上取代Cu2+和Fe2+離子、抑制自由基生成與轉化以及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對抗氧化能力有關。這方面的部分成果獲得2001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釩化合物

他們研究了有降糖作用的釩化合物的降糖效果和跨膜轉運、消化道吸收、轉化、對膜結構的影響和損傷作用的關係。他們用細胞無機化學方法發現了不同結構類型的釩化合物採取被動擴散和陰離子通道進入細胞和從小腸進入血液,發現跨膜轉運過程中釩化合物在膜上的結合引起的膜分子構象改變、通透性改變,膜蛋白和磷脂的氧化,膜蛋白的脫落。進入細胞的釩影響由肌動蛋白的構象和聚集,因此細胞形態改變,在小腸吸收的Caco 2細胞模型中發現微絨毛變化和微絲的變化。

金屬化合物濃度

他們總結研究金屬離子生物效應的實驗結果,發現生物效應與金屬化合物濃度(或劑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特別是在研究稀土的各種生物效應中發現了大多數表現的依賴濃度的兩面性。他們提出了解釋和預計金屬離子生物效應的相似性規律。為此研究了磷酸根類似物-V,As,As與生物分子作用與細胞膜作用及跨膜轉運中的相似與不同。

新領域

他們的研究擴展到與疾病有關的細胞無機化學的諸多新領域,包括:①神經退行性病變中金屬離子的作用及細胞中過多鐵/銅離子的掩蔽和清除;②金屬離子—活性氧/信號系統—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生命過程的干預和調節機制;③含礦物中藥的藥效和顆粒尺度效應的關係;④無機藥物的ADME/Tox藥物動力學問題;⑤病理性生物脫礦/礦化的機制及在疾病發展中的作用。

研究計畫

預防藥學研究和開發預防疾病發生髮展的藥物,它包括兩個目標:研究開發針對疾病病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以及關鍵環節中的生物分子,篩選和設計干預或調整的藥物;同時,以相關生物分子為生物標誌物,研究開發針對該病理過程的預警預報實驗方法。以腫瘤、心血管病、腦神經退行性病變、骨質疏鬆等慢性病理過程為目標,尋找有預防活性的成分,開發預防藥物和建立相應疾病的預警預報方法。

鑒於王夔教授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他被授予2000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王夔教授指導在校博士生7人,博士後研究人員2人,並為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細胞生物無機化學”和“醫化學”等課程。

教育觀點

中國學生獨立學習不盡如人意,讀、寫、聽、說能力是最核心的科學素質,大學應加強基礎學科和通識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