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於元,擴建於明,後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後由米芾第十八代孫米瓚、十九代孫米爵、二十代孫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內有紀念性建築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並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米公祠位於襄樊市樊城西南漢水之濱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為紀念中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內亭台廊榭錯落有致,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里陳列著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米公祠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據《米氏世系》碑記載,在元代至正年間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毀,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為牌樓親題“米公祠”門額。民國時期,米芾27世孫米高秦千方百計保管米公祠中45塊石刻,使這批珍貴的文物倖免於戰亂,解放後米高秦主動獻出石刻,運至米公祠存放。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國以來,國家曾撥款對米公祠多次進行維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米公祠進行大規模的修復。不僅將僅存的牌樓過廳和寶晉齋修復一新。而且依據米公祠記石碑文等史料,增設了一進院,內有大屏風、半壁廳、怪山石、墨池;二進院通過“墨園覓勝”門,有潔亭、曲徑通幽、米氏故里碑;三進院為石林、四百餘歲的銀杏樹,樹下矗立著五通記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記》、《米南宮志林序》、《淨明齋記》《米氏宗譜序》、《米氏世系序》。園兩側建有碑廊,計16間,朱紅廊柱,飾以雕刻,美觀大方,內嵌砌米氏父子、黃庭堅、蔡襄、趙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璣滿壁,交相輝映。米公祠經過修繕後,前來觀賞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方毅、張愛萍、張廷發、楊靜仁等曾到米公祠參觀,有的領導人還為米公祠題詞。
文化遺產
米公祠位於襄樊市樊城西南漢水之濱的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為紀念我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祠內亭台廊榭錯落有致,五百年銀杏巍峨參天。畫廊里陳列著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其書法藝術韻味生動,爐火純青。米公祠可謂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具《米氏世系》碑記載,在元代至正年間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毀,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為牌樓親題“米公祠”門額。民國時期,米芾27世孫米高秦千方百計保管米公祠中45塊石刻,使這批珍貴的文物倖免於戰亂,解放後米高秦主動獻出石刻,運至米公祠存放。
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以來,國家曾撥款對米公祠多次進行維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米公祠進行大規模的修復。不僅將僅存的牌樓過廳和寶晉齋修復一新。而且依據米公祠記石碑文等史料,增設了一進院,內有大屏風、半壁廳、怪山石、墨池;二進院通過“墨園覓勝”門,有潔亭、曲徑通幽、米氏故里碑;三進院為石林、四百餘歲的銀杏樹,樹下矗立著五通記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記》、《米南宮志林序》、《淨明齋記》《米氏宗譜序》、《米氏世系序》。園兩側建有碑廊,計16間,朱紅廊柱,飾以雕刻,美觀大方,內嵌砌米氏父子、黃庭堅、蔡襄、趙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璣滿壁,交相輝映。米公祠經過修繕後,前來觀賞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方毅、張愛萍、張廷發、楊靜仁等曾到米公祠參觀,有的領導人還為米公祠題詞。
景點介紹
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築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築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懸掛的匾額、楹聯琳琅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後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
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台、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游魚滿塘。廊壁陳列著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這些書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每年吸引著大批中外遊人到此參觀,弘揚了中國古老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宣傳襄樊,創建文明城市起著重要的作用。
祠堂庭院清靜,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銀杏參天,給人以清靜幽深的感覺。米公人稱“米襄陽”。他攻詩文,擅書畫,尤善長行、草,史有“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之美譽,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宋代四大家。米芾繪畫染山水,獨具一格,被人稱為“米氏雲山”。米公祠原外米家庵,是米氏家廟,始建於元末,明代被毀,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並摹刻碑碣30餘通。祠宇由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建築組成。除仰高堂的重檐歇山式外,其餘均為硬山式。拜殿正中有帖牆四柱三間五樓式牌樓,每樓檐下置斗拱,起支撐和藝術裝飾作用;牌樓兩邊額枋置有人物八仙圖案,玲瓏別致,莊重古樸。新建的碑廊和東、西兩苑內鑲有米芾、黃庭堅、蔡襄、趙子昂及近現代書法家的書法石刻100餘通,為華夏米芾書刻的藝術寶庫。現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介紹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後遷居湖北襄陽,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勛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年。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型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太后輓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無繪畫作品傳世。著《山林集》,已佚。其書畫理論見於所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書中。
米芾書法宋代以來,為後世所景仰。其作書謂“刷字”,意指其作書行筆方法與前人不同。宋史載:“米元章初見徽宗,命書《周官》篇於御屏。書畢,擲筆於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徽宗潛立於屏風后聞之,不覺步出縱觀。”
相同景點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於無為縣城內,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知無為軍時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遷居湖北襄陽,人稱“米襄陽”。北宋崇寧三年至大觀元年(1104-1107年),米芾知軍無為。他為官清廉,勤政愛民,時人感其德政,在他離任去世後,於米公軍邸的舊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紀念。
米芾崇尚晉人書法,“寶晉齋”是他得到晉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日帖》墨跡後自題的書齋名。時值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他將3種法帖摹刻上石,並於“寶晉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硯亭。他公餘之暇在此讀書揮毫,還在公署西側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時人以為怪癖,故稱此石為“拜石”。
巢湖旅遊景點
襄樊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襄樊為襄陽和樊城的合稱,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連江漢平原,西通川、陝,南接湘、粵,北達宛、洛,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說。據方誌載,周宣王封仲山甫於樊,是為樊國,建城至今已有2800多年;襄陽古稱襄國,漢初置襄陽縣。1983年襄樊市與襄陽地區合併,轄襄陽、宣城、南漳、保康、谷城五縣和棗陽一市,代管隨州、老河口兩個縣級市,總面積26563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其中市區面積326平方公里,人口54.3萬人。 |
景點 | 抱璞岩|承恩寺|夫人城|古隆中|廣德寺| 隆中山|五道峽|白竹園寺|米芾紀念館 | 水鏡莊|李曾伯紀功銘摩崖|鹿門山|鹿門寺|綠影壁|孟浩然墓|米公祠|龐居洞|水鏡莊|唐杜工部之墓|習家池|襄陽古城|徐庶廟|漁梁洲|九連墩戰國古墓|五道峽|薤山旅遊度假區|楚皇城城址|湯池峽溫泉度假區|宜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南漳香水河風景區|襄樊襄王府綠影壁|唐梓山風景區|三顧堂|戰國長城遺蹟|洪湖藍田生態園|東山遊樂園|巴楚樂宮|車溪民俗風景區|林家大灣(林彪舊居)|老塔山|畢升森林公園|吳家山森林公園|英山烈士陵園|南河風景區|青龍山熊河風景區|保康野花谷自然風景區|錦繡園高新農業觀光園|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