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蘇聯早在1920年代就開始了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研究工作,但進展遠遠落後於英德兩國。1945年5月,德國戰敗投降後,蘇聯繳獲了大量有關噴氣發動機的研究資料。依據這些資料蘇聯衛國戰爭中最負盛名的雅科列夫設計局和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簡稱"米格設計局")同時展開噴氣式飛機的研製,分別利用德國噴氣發動機和蘇制飛機的機體,研製出雅克-15和米格-9噴氣式殲擊機。1946年4月24日,兩種飛機同時作了首次試飛,通過了鑑定,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蘇聯空軍。這是蘇聯的第一批噴氣式飛機。
因發動機性能差、推力不足,米格-9飛機時速只有800公里,無法截擊高速轟炸機。米格設計局隨即按空軍的要求開始研製更新型的噴氣式殲擊機,機型定為米格-15。此後不久,英國人的第一次"慷慨大方"導致了米格-15的誕生。蘇聯設法從英國進口了25台先進的"尼恩(Nene)"和"德文特"渦輪噴氣發動機。1947年6月,米高揚設計局使用一台"德文特"發動機製成了第一架米格-15原型機。蘇聯的克利莫夫發動機中心很快仿製出推力更大的"尼恩Nene"發動機,定名為RD-45型發動機[5] ,為米格-15的批量生產創造了條件。1948年底,米格-15開始大量裝備蘇聯空軍,最初集中部署在莫斯科周圍,並迅速成為蘇軍的主力殲擊機,主要用來對付美軍的轟炸機。
米格-15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機中的"佼佼者"。蘇聯專家吸收了德國技術,完善了後掠翼設計,並套用於米格-15。它採用了半硬殼式結構,為全金屬(鋁合金)機身,機翼為後掠中單翼,尾翼很大,帶後掠角向後傾斜,水平尾翼高高裝在垂尾上,成為米格-15的顯著標誌。
米格-15初期發展並不順利,受限於發動機技術始終無法試飛,直至英國工黨政府同意出售英國制的渦輪噴氣發動機之後,研發才有了轉機。米高揚設計局的工程師對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Nene”噴氣發動機進行了逆向工程設計,製造成功了4800磅推力的新發動機。
安裝了新發動機的I-310(米格-15的初始研發代號)戰鬥機,1947年6月首次試飛。但因為第一架樣機製造粗糙、存在隱患,首飛著陸時機毀人亡。第二架樣機通過重新設計改進,1947年12月再次試飛成功。
該機1948年6月投入生產,成為蘇聯空軍的主力戰機。早期批產型採用英國羅.羅公司的RD-45型"Nene"噴氣發動機,中後期批次則採用蘇聯仿製改進的克里莫夫VK-1型發動機。
設計特點
氣動布局
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後掠翼噴氣式飛機,已初具現代戰鬥機雛形。
米格-15採用機頭進氣,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內置彈射座椅。飛行中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隻副油箱或炸彈。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共同作用,將進氣氣流分為四股。在機翼前緣內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要求。
機載設備
米格-15的機載設備有:瞄準具、無線電台、無線電羅盤、高度表、信標接收機等。
米格-15未裝備雷達,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性能參數
米格 -15(MiG-15) | 米格 -15 比斯(MiG-15bis) | |
機型參數 | ||
機長 | 10.13米 | 10.86米 |
翼展 | 10.08米 | 10.80米 |
機高 | 3.4米 | 3.7米 |
機翼面積 | 20.6平方米 | |
全機空重 | 3,636公斤 | 3,681公斤 |
正常起飛重量 | 4,960公斤 | |
最大起飛重量 | 5111公斤(11270.0lbs) | 6045公斤(13327磅) |
動力性能 | ||
發動機型號 | 一台克里莫夫RD-45型噴氣發動機 | 一台克里莫夫VK-1(Klimov VK-1)噴氣發動機 |
發動機推力 | 2,722公斤(6000磅) | 2,700公斤(5952磅) |
最大平飛速度 | 1,078公里/小時(海平面)(670英里每小時) | 1,075公里/小時(海平面)(668英里每小時) |
最大升限 | 15544米(51000英尺) | 15500米(50853英尺) |
爬升率 | 3,000米/分 | 3499米/分 |
最大爬升率 | 42米/秒(海平面) | |
最大航程 | 1782千米(10000米高度) | 1860千米(10000米高度) |
續航時間 | 3小時。 | |
機載武器 | ||
一門37毫米(н-37型)機炮,兩門23毫米(нс-23км型)機炮,攜彈200發。 | 一門37毫米(N-37型)機炮在機身前下右側,兩門23毫米(NR-23型)機炮在機身前下左側。 |
衍生型號
米格-15比斯
米格-15比斯(俄文:MИГ-15БИС,英文:MiG-15bis)是米格-15的最主要改進型,該機換裝了推力2700千克的的克里莫夫VK-1型發動機,飛行性能有所提高,整機重量有所增加,機體尺寸稍有變化。外形上,米格-15比斯翼刀帶有一個缺口,而米格-15沒有這個缺口。米格-15比斯可攜帶多種武器(航彈或57毫米火箭彈),完成複雜氣象甚至夜間良好天候情況下的截擊、護航、偵察、戰術轟炸等多種任務。米格-15比斯於1949年投產,到1950年年底,該型號成為前蘇聯空軍的主力殲擊機。後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相繼仿製該機。烏米格-15
米格-15雙座教練型,又稱“烏米格-15”(уMИГ-15,MiG-15UTI)。型別概覽

裝備動態
廣泛外銷
各型米格-15戰鬥機曾裝備的國家: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保加利亞、高棉、中國、剛果、古巴、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埃及、芬蘭、幾內亞比索、匈牙利、印度尼西亞、以色列(繳獲埃及米格-15戰機)、伊拉克、利比亞、馬達加斯加、馬里、蒙古、摩洛哥、莫三比克、奈及利亞、越南(北)、巴基斯坦、朝鮮、波蘭、羅馬尼亞、索馬里、蘇聯、斯里蘭卡、蘇丹、敘利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米格-15戰鬥機的足跡遍布東歐、亞洲、非洲、南美、中東地區的38個國家。中國裝備
在20世紀1950年爆發的韓戰中,為了對抗美國空軍,1951年2月中國時任總理周恩來致電 史達林,表示希望增購5架米格-15,加上原有的米格-15,組成4個殲擊機團參加 韓戰。當時美軍已經在朝鮮投入了F-80、F-84、F-86等先進的戰鬥機或戰鬥轟炸機,其中F-86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其性能比米格-15原型機明顯高出一籌,與米格-15比斯相當。而此前蘇方大力推銷給中國的米格-9性能更為落後,無法在朝鮮與美軍戰鬥機抗衡。經史達林批准同意,蘇聯開始向中國提供米格-15戰鬥機。中國首次獲得米格-15,是在1950年10月。當時,在中國華東地區協助防空的蘇聯空軍巴季茨基部隊即將回國,蘇軍向中國有償轉交了該部隊使用過的38架米格-15殲擊機。同時移交的還有其他一些作戰飛機。隨後,東北地區的別洛夫部隊移交給中方122架米格-15。需要明確,蘇聯方面從未向中國無償提供武器裝備。1952年8月蘇聯開始向中國出售“米格-15比斯”改進型殲擊機,1952年底中國已擁有6個師的米格-15“比斯”。但此時距離朝鮮停戰只有半年,“比斯”發揮出來的作用就較為有限。1953年12月23日,中蘇兩國政府換文,蘇聯同意將製造米格-15比斯(含發動機)的許可權授予中國。但後來計畫改為向中國移交米格-17的生產技術。中國空軍獲得米格-15及米格-15比斯型戰鬥機進程:1950年10月13日,駐上海蘇聯空軍部隊向中國空軍移交38架米格-15。1951年蘇聯贈送372架米格-15飛機,包括12架烏米格-15。中國於1951年6~8月間分3批進口,僅支付運輸費。1950~1951年間,中國從蘇聯共進口(轉讓)米格-15飛機654架。1951~1958年,中國從蘇聯進口烏米格-15飛機357架。1952年蘇聯交付348架米格-15比斯,於當年8月23日至10月17日,從滿洲里、綏芬河陸路口岸入境。1953年5~10月,中國第二批進口134架米格-15比斯。1952~1955年,中國共進口(轉讓)米格-15比斯飛機1460架。
服役參戰
蘇軍實戰

2、1951年上半年,蘇美空軍由初戰時的小規模空戰發展到較大規模空戰。據蘇聯國家檔案館收藏的飛行員作戰記錄顯示:1951年4月12日,美國空軍出動152架飛機對中朝邊境安東鴨綠江鐵橋及其附近的目標實施了大規模空襲,其中B-29轟炸機72架、F-80和F-84戰鬥機48架、F-86“佩刀”式戰鬥機32架。蘇聯空軍第50殲擊航空兵師共出動殲擊機60架與美機展開空中格鬥。這次空戰持續40分鐘,蘇軍共擊落美機34架,其中B-29轟炸機20架、F-80戰鬥機14架,而自己無一損失。這一天也被美國空軍官員稱為“韓戰空軍最黑暗的一日”。
3、1951年下半年,隨著韓戰戰線南移和中朝邊境地區的新機場建成,蘇聯空軍逐漸深入朝鮮腹地支援中朝地面部隊作戰。在此期間,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也大大增強,中蘇飛行員在許多空戰中開始並肩作戰。1951年10月24日,34架美國飛機轟炸順川大橋,中蘇空軍共40架米格飛機同時起飛迎戰,擊落美國1架F-84戰鬥機和1架B-29轟炸機。10月30日,56架處於戰備狀態的中蘇兩國米格-15飛機在清川江上空迎戰由21架B-29飛機和200架護航戰鬥機組成的美國機群,擊落12架B-29飛機和4架F-84飛機。
4、入朝作戰的蘇聯飛行員大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許多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王牌”飛行員。航空師長闊日杜布作為地面指揮員指揮部隊擊落美機258架;克拉馬連科少校駕駛米格-15戰鬥機,在1951年10月順川大橋上空的一次空戰中,被美軍3架飛機夾擊。他連續做了幾十個螺鏇滾轉和極限過載跟頭擺脫了困境,並抓住機會開火,將美軍上校的座機打得凌空爆炸。韓戰期間,他創下了一人擊落美機23架的最高紀錄。
5、據戰後統計,韓戰中蘇聯飛行員共擊落美機1097架,蘇軍損失飛機345架,200多名飛行員在戰鬥中陣亡。
中國實戰
1、韓戰空戰中,中國空軍駕駛米格-15戰鬥機擊落美機330架,擊傷美機160架;中國被美機擊落231架,擊傷220架,犧牲飛行員116名。2、中美空軍首次空戰。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與美國空軍的第一次空戰。當日上午,美國空軍出動F-84型戰鬥轟炸機20架,沿朝鮮平壤至新安州一線對鐵路進行轟炸,阻滯中國後勤供應。中國志願軍空軍第4師師長方子翼令第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6架米格-15型殲擊機起飛迎擊。李漢等駕機接近安州時,發現美F-84型戰鬥轟炸機正在1000米高度上對清川江橋進行俯衝轟炸。李漢遂率隊向美機發起攻擊。此時,一批美機從志願軍空軍編隊上方對頭衝過,另一批於右前方向南飛去。李漢迂迴到4架美機左後側400米處,瞄準長機開炮,將其擊傷。3號機李憲剛、4號機張洪清向其他美機開炮,未能命中。6號機趙志財被美機擊傷,跳傘時因高度過低而犧牲。此戰,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第一次空戰,擊傷美機1架。中方被擊落一架,犧牲飛行員一名。
3、中國首次擊落美國飛機。1951年1月29日,美國空軍16架F-84戰鬥機,在新安州地區上空活動,企圖襲擊清川江大橋。中國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10團大隊長李漢率2箇中隊共8架米格-15飛機起飛迎戰。在地面指揮所的指揮引導下,他們利用陽光,隱蔽迅速地迂迴至美機後方,搶占高度和有利位置。乘美機尚未發現時,李漢令第2中隊掩護,率第1中隊進行攻擊。李漢咬住美機1架,逼近至400米開炮,當即將其擊落。在追擊中,他又擊傷美機1架。此戰,中國空軍首開擊落美機的紀錄,自己無傷亡。
4、1951年9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在朝鮮安州地區與美國空軍進行的空中作戰。當日15時許,美國空軍出動作戰飛機5批112架,襲擊朝鮮順川、安州、平壤等地區鐵路。志願軍空軍第4師32架飛機奉命起飛迎擊。第12團副團長李文模率領16架米格-15型殲擊機,在蘇聯空軍112架飛機配合下,在6000米高度直飛安州。飛至安州上空時,與20餘架美機遭遇,雙方相距僅1000米。李文模編隊來不及區分兵力即投入戰鬥。1大隊大隊長李永泰率隊攻擊左下方8架美軍F-84型戰鬥轟炸機。2、3、4號機先後開火,因射擊角度不當未獲戰果。隨後,2批8架美軍F-86型戰鬥機從左、右後方偷襲。李永泰左轉上升占位準備反擊時被美機擊中,僚機權太萬隨即將美機驅逐。李永泰迂迴到美軍2號機尾後實施攻擊,因航炮已被打壞,攻擊未成,左轉彎退出後,遭4架美軍F-86型戰鬥機圍攻。李永泰臨危不懼、沉著應付,上升高度至12300米擺脫美機,駕駛中彈30餘發、受傷56處的飛機安全返回基地。5號機陳恆、6號機劉涌新在掩護李永泰、權太萬的過程中,與6架美機格鬥。陳恆在其駕駛的飛機被擊中後,跳傘成功。劉涌新駕機擊落美軍F-86型戰鬥機1架,後飛機被美機擊中,因跳傘高度過低而犧牲。此戰,志願軍空軍首次參加100餘架飛機的大規模空戰,首創擊落美國空軍F-86型戰鬥機記錄。
5、1951年10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在朝鮮清川江橋上空進行空中作戰。當日9時42分~10時9分,132架美機活動於朝鮮新安州、順川、永柔等地區上空,其中一批F-80戰鬥機轟炸掃射清川江橋。10時11分,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10團團長阮濟舟率領20架米格-15型殲擊機,在蘇聯空軍98架殲擊機協同下,前往清川江橋上空打擊美軍戰鬥轟炸機。在清川江橋東南上空,該團1大隊發現20餘架美軍F-80型戰鬥轟炸機。激戰中,副大隊長李憲剛擊落美機1架;中隊長褚福田在吳奇掩護下擊落美機1架;中隊長趙明在張洪清掩護下擊傷美機1架;飛行員吳奇擊傷美機1架。隨後,該團2大隊發現另1批美機。副大隊長侯書軍在何有珍的掩護和配合下,擊落美機1架。此戰,基本保持雙機、四機作戰,長僚機配合密切,取得擊落美軍F-80型戰鬥轟炸機3架、擊傷2架的戰果。己方被擊落飛機1架,飛行員孫悅昆跳傘成功。
6、1951年11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在朝鮮永柔地區上空進行的空中作戰。當日10~11時,發現6批128架美機向朝鮮清川江、定州、博川地區進襲,其中2批50餘架美機在介川、寧邊方向策應。10時26分,志願軍空軍第3師第7團副團長孟進率領22架米格-15型殲擊機,在蘇聯空軍掩護下,打擊活動於介川地區上空的20餘架美空軍F-80、F-84型戰鬥轟炸機。在師指揮所引導下,該團編隊飛至朔州上空,團長機孟進令2大隊為攻擊隊,在6000米高度搜尋前進;3大隊為掩護隊,保持高度7000米。編隊進入戰區後,左轉彎進行搜尋,因美機群向南飛離,團長機決定不予追擊。3大隊未聽到團編隊左轉彎的命令,脫離團編隊向南前進,於順川上空發現10餘架(實際是24架)F-84型戰鬥轟炸機,高度4000米。大隊長機牟敦康向團長機報告後,率領大隊占據高度優勢,從美機群右側上方突然展開攻擊,打亂了美機隊形。此時,團長機奉師指揮所命令率1、2大隊返航。3大隊乘美機群混亂之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英勇作戰,大隊長牟敦康雙機與4架美機格鬥,擊落美機1架;副大隊長趙寶桐擊落美機2架。此戰,共擊落美機3架。

8、1952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空軍在朝鮮鎮南浦地區上空進行的空中作戰。當日10時30分,英軍飛機在朝鮮平壤以南地區活動。10時45分,志願軍空軍第3師技術檢查主任林虎率領第9團2、3大隊米格-15型殲擊機8架,經鐵山沿西海岸利用雲層隱蔽出航,直插鎮南浦地區,採取迂迴戰術打擊敵機。編隊飛至鎮南浦上空,開始左轉彎向北搜尋敵機。帶隊長機林虎利用地面高射炮射擊敵機的硝煙,判斷敵機位置,率領編隊右轉彎,利用雲層發現英軍FMK-5型飛機4架,立即投入攻擊。英軍飛機企圖利用雲層脫離,第9團以雙機為單位緊追不捨。戰鬥中,3號機張守蘭、4號機朱志敏各擊落英機1架。5號機劉志田見敵機鑽入雲層欲脫離,在僚機羅滄海掩護下,繞其後方,擊落敵機1架,接著又將迎面飛來的1架敵機擊傷。此戰,志願軍空軍第3師第9團擊落英軍飛機3架,擊傷1架。
9、1953年7月19日上午,美國空軍出動兩個機群襲擊新義州和義州機場,遭到志願軍空軍猛烈反擊。下午3時5分至4時15分,美國空軍又出動由各型飛機168架組成的混合機群,活動於鐵山、龜城和中國安東(今丹東)地區,企圖再度襲擊新義州和義州機場。志願軍空軍在複雜的氣象條件下抓住戰機,採取多梯隊,連續出動的戰法,英勇反擊。下午3時25分,志願軍空軍第6師第16團由曲成率領12架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組成第一梯隊起飛,至義州機場上空,迅速投入戰鬥,對正向義州機場準備俯衝投彈的4架F-86型美軍飛機展開攻擊,一下子打亂了美機編隊。美機來不及進入目標,便慌忙投彈後,右轉向海面飛去。志願軍空軍第3中隊4號機沈洪江對潰散的美軍單機發動攻擊,直追到距美機200米處開火,擊落F-86型美機一架。志願軍空軍第1中隊4號機郭樹武與美機空戰,擊傷F-86型美機一架。下午3時37分,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10團由大隊長褚福田率領8架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組成第二梯隊起飛,至義州上空與美機展開空戰。褚福田一舉將美長機擊傷,其餘美機慌忙逃竄,戰鬥結束。志願軍空軍完成保衛重要目標任務後,無任何損傷,全部勝利返航,以擊落1架、擊傷2架美機的戰績,為抗美援朝最後一次空戰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10、1957年1月5日,國民黨軍F-84型飛機2架,從福建平潭島以南竄犯中國大陸上空。中國空軍第9師起飛米格-15型飛機截擊來犯敵機,副師長劉玉堤擊傷其中1架。
中國統計
中國志願軍空軍的著名飛行員駕駛米格-15擊落、擊傷敵機統計:
飛行員姓名 | 擊落敵機 | 擊傷敵機 | 擊落擊 傷合計 | 備註 |
趙寶桐 | 7 | 2 | 9 | |
劉玉堤 | 6 | 2 | 8 | |
孫生祿 | 6 | 1 | 7 | 犧牲 |
韓德 | 5 | 0 | 5 | |
王海 | 4 | 5 | 9 | |
張積慧 | 4 | 0 | 4 | |
王天保 | 1 | 3 | 4 | |
李漢 | 1 | 3 | 4 |
美獲米格
韓戰的空戰中米格-15顯示出的優良性能,使美軍千方百計想弄到一架完整的米格-15,以揭開它的秘密。美軍先採取“空中圍捕迫降”,沒能得手。後來,又用俄、中、朝3種文字印了100多萬張傳單,聲明駕駛米格-15飛機“投誠”,可得到100萬美元的重獎,仍無所獲。直到韓戰結束兩個月後,朝鮮人民軍的一架米格-15誤入韓國境內,美國才如獲至寶,立即將米格-15運往美國,反覆研究,但價值已經不大。總體評價
米格優勢
據蘇聯國家檔案資料記載: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蘇軍擊落的美機與自己損失飛機的比例為7.9∶1;1952年為2.2∶1;1953年為1.9∶1。在美蘇噴氣式戰鬥機的較量中,米格-15一直占上風。米格-15的飛行性能在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中可以說"出類拔萃",它的飛行速度、火力、機動性遠遠優於美國的F-80和F-84,只有美軍的F-86堪與匹敵。米格-15的37毫米機炮可輕鬆地擊穿F-86的飛機裝甲,雖然在水平盤鏇、俯衝加速性和作戰半徑上不如F-86,但由於推重比大,爬升性能出眾,在此方面壓倒了美國的所有同類飛機,使它的垂直機動能力非常優異。所以米格-15和F-86的性能各有千秋。問題
控制各翼面機械操縱方式較為落後,不如西方第三代戰鬥機使用的數字式線傳系統。米格-29的機上計算機可在飛行員做機動動作時提供監測限制,以防飛機飛出自身性能限制的範圍。在滾轉中,飛機飛到26度迎角時,會出現副翼失效的現象。但在俯衝時可以不考慮迎角和過載的限制。在海平面高度以450千米/時速度飛行時,米格-29標準的持續轉彎半徑為225米;以800千米/時飛行(這是目前各種戰鬥機作低空格鬥的速度上限)則為350米。這兩個指標優於以機動性出眾而聞名的F-16。在海平面高度以0.85馬赫飛行時,米格-29的水平加速度為11米/平方秒;在6000米高度時,則為6.5米/平方秒。米格-29的機械操縱系統僅有兩重液壓裝置,不象西方那樣通常採用三重(又稱三餘度)或四重裝置確保可靠性和被擊傷時的生存力。這樣會減低米格-29的生存力,但與蘇聯空軍的作戰和後勤理論相符。米格-29的兩台發動機間有較大空間,在機背上形成了一個長條狀的凹陷。兩個發動機進氣口分別安裝在兩主翼前端下方,截面呈矩形,內傾8度,以配合機翼不同部分的厚度變化。進氣口前沿呈60度楔形,在高迎角條件下仍能提供良好的進氣條件。每個進氣口帶有一個氣流鉸接擋板和三個向上開的輔助進氣口,用於控制進氣來源。在起飛和著陸時,擋板與前起落架隨動,擋板擋住主進氣口,則輔助進氣口工作,此時輔助進氣口向下打開,空氣從輔助進氣口的百葉窗形縫隙和887個小孔中進入進氣道。在主進氣道關閉,發動機只能從輔助進氣口吸入空氣的情況下,米格-29仍能以0.85馬赫飛行。使用輔助進氣口可避免發動機吸入地面異物,這對於經常要在野戰機場起降的米格-29尤為重要。
2012年珠海航展參展飛機
“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或“珠海航展”)是唯一由中央政府批准舉辦的國際性專業航空航天展覽。自1995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航展。該展會現已發展成為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為一體的,代表當今國際航空航天業先進科技主流,展示當今世界航空航天業發展水平的盛會,躋身於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 |||
戰鬥/轟炸機 | 中國轟-6H轟炸機|中國殲轟-7A戰鬥轟炸機 |蘇-27戰鬥機|中國JF-17戰鬥機|中國殲-10戰鬥機|殲-6|米格-15戰鬥機|中國殲-8戰鬥機| | ||
表演隊 | 八一飛行表演隊|百年靈噴氣機隊|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巴基斯坦雄獅飛行表演隊 | ||
飛機公司 | 美國灣流公司| 賽斯納飛行器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美國達索獵鷹公務機公司|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皮拉圖斯飛機公司 |山東濱奧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歐洲直升機公司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中歐飛機有限公司| 湖南羅特威直升機公司| 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 |阿古斯特維斯特蘭公司| 貝爾直升機公司 |龐巴迪宇航集團| 蘇霍伊航空集團| 卓誠動力有限公司 |豪客比奇|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西科斯基飛行器公司 | ||
直升機 | 中國直-9直升機| 中國AC311直升機| S-76直升機| 羅賓遜R44直升機| EC130直升機| 貝爾429直升機| 貝爾407直升機| A600直升機| A109S直升機| AS350B3直升機| 中國直-8直升機| 中國武直-9武裝直升機 | ||
公務機 | 灣流G550公務機| 灣流G450公務機| 達索獵鷹7X公務機| 皮拉圖斯PC-12公務機| 環球快車6000公務機| 飛鴻300公務機| 萊格賽650公務機| 空中國王C90公務機| 塞斯納獎狀君主公務機| 挑戰者300公務機| 挑戰者605公務機 | ||
無人機 | 翼龍無人機| 雷鳥氫燃料電池無人機| 夜鷹無人機| 天翼I無人機 | ||
客機 | 空中客車A320|蘇霍伊超級噴氣-100支線客機|ARJ21 | ||
運輸機 | 中國運-12運輸機|伊爾-76運輸機 | ||
其他 | 中國空警-200型預警機|DA40通用飛機|SR-22通用飛機|中國海鷗300水陸兩棲飛機|波音史提曼雙翼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