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白鹿鎮](/img/9/dbb/nBnauM3X1cDOxMTN4kTOyATOwUTM4QjN0IjMzQTNwAzMxAzL5k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白鹿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宗教人文資源。 《華陽國志》載: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敗績,為秦軍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鄉,死於白鹿山,開明氏遂亡。由此可見白鹿之名源遠流長。全鎮共有寺廟宮觀遺址17所,均為佛、道兩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之漓沅治也位於境內。清代末民初,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此創建教會活動場所多處,以上書院(領報修院)和下書院(無玷書院)最為知名,其中上書院為培養高級神哲人員的高級修院,至今保存完好。
繼往開來,白鹿鎮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圍繞打好一張牌、實施兩項工程、建立三大基地、搞好四項建設,即:打好國家級龍門山地質公園這張名牌,實施小城鎮建設和生態觀光農業兩項工程,建立中藥材、無公害蔬菜和速生豐產林三大基地,搞好組織、思想、作風和精神文明四項建設的總體思路,團結全鎮人民,不斷開拓進取,為建設一個繁榮、文明的新白鹿而奮鬥。
白鹿恐龍園2016年成都第三屆天府古鎮藝術節月底亮相彭州白鹿鎮,第三屆天府古鎮藝術節將於9月30日在彭州市白鹿鎮啟幕,展示古鎮魅力的同時,帶來中西文化的碰撞,也為遊客在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期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本屆藝術節由成都市小城鎮辦、彭州市人民政府、四川音樂學院聯合主辦,以“天府古鎮,美麗畫圖—相約白鹿,邂逅浪漫”為主題,策劃組織了“天府古鎮聯盟特色產品博覽會”、“2016天府古鎮聯盟項目招商發布與路演”、“‘互聯大世界·白鹿一起玩’中法情歌大家唱”、“天府古鎮聯盟國際微電影創意大賽暨微視頻展播”、“原創音樂劇《東方巴黎·白鹿》展演”等十二大主題活動。藝術節期間,還將舉辦中法古鎮合作交流論壇、白鹿·法國古典音樂藝術節等活動,為廣大遊客和成都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的聽覺、視覺盛宴。
古鎮藝術節中較具有特色的白鹿恐龍園,白鹿鎮白鹿村將迎來主題為“尋覓恐龍足跡,重返侏羅紀”的大型恐龍園,以達到豐富白鹿古鎮藝術節文化活動的目的。將想像無限的主題通過仿真恐龍、玻鋼恐龍、仿真化石、彩燈元素、恐龍骨架等形態組合表現出來,將恐龍的生活場景、打鬥場面、遊玩畫面進行結合。園區立意科普、時尚、創意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為主線,提供豐富的遊客互動活動包括:恐龍工藝美術品製作、恐龍發掘、恐龍騎乘、侏羅紀恐龍露營活動、戶外拓展、燒烤、篝火電影等眾多類型。
特色景點
領報修院
領報修院又稱上書院,位於彭州市白鹿鎮以北2.5公里回水村,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有著100年的歷史。據《白鹿鄉志》和《彭縣誌》記載,1860年,成都天主教洪主教(洪傳廣,一說洪廣化)來白鹿時結識了鹹豐初年由廣漢遷至白鹿的朱元璋後裔朱益淳(也叫朱應純),並洽談把白鹿作為傳教基地。1865年,購朱建虎的院宅修建天主堂(現白鹿街區銀杏廣場上),後在白鹿河對岸今白鹿中心學校中學部修建“備修院”(俗稱“下書院”);光緒九年(1884年),成都主教杜昂派谷布蘭到白鹿重修備修院,落成後定名“無玷書院”。隨後,1895年在白鹿鎮以北的回水村地界,開始動工興建“中修院”,1908年修院竣工,歷時13年,初定名為“聖母領報修院”,簡稱領報修院,俗稱上書院,民國21年(1932年),改名為神哲學院。自此,彭州白鹿鎮領報修院就成為西南地區培養高級神職人員的重要場所——傳教士大學。當時的高級神職人員需要學習:拉丁語的語文、作文、地理、歷史、羅馬戰爭史、波斯戰爭史、哲學、邏輯學、本體學、形上學、宇宙學、心理學以及倫理神學、論理神學、聖經和教會的法典、禮儀、歷史等。比現在的研究生還要學習的多。當時的“領報修院”與西方的教堂相似,主建築高大挺拔,共有三層,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法式的穹頂、過廳和雕花外飾,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覺。整個書院坐西向東,修建在半山腰的山坳里。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老百姓稱為“九龍歸位”。前有白鹿河蜿蜒而過,青山綠水,風水極佳。遠觀,青山環抱之中,白色的立柱和灰黑色的屋瓦,顯示書院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築風格。既有典型歐洲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的特徵,又兼有中國四合院落的結構。
書院內,正面主樓南北橫列長達120米,徑深16米,樓高三層,層高約5米,底層依山坡而建,為儲藏室,二層有走廊貫穿主樓。
從主樓正門沿環型石梯拾級而上,大門門額上的字跡清晰可見:“SEMINARIUMANNUNTIATIONIS”。SEMINARIUM為拉丁語,直譯為“育種田”或“苗圃”,意譯為“修道院”,也有譯作“神學院”,簡稱“修院”。
穿越門廳進入四合院天井,天井南北寬約60米,東西長約22米。主建築禮拜堂高大挺拔,法式的穹頂、過廳和雕花外飾,給人以宏偉壯觀的感覺。禮拜堂兩旁的人字型側屋於1934年被土石流沖毀。
南北兩側廂房高度與主樓齊平,均為二層建築,內外兩側皆有走廊。上層總計60餘間約十平方米大小的房屋,作為修生單人寢室用。下層則是教室、辦公室、廚房、麵包房等等,全系木質結構。
地震後,幾乎全部損毀,國家文物局於2009年開始修復,現已基本完成。因為是按照文物修複方式重新恢復,現在基本重現了上書院當時的原貌。
天主堂
1865年建設於現銀杏廣場,解放後,遷址重建。512地震損毀後,按統一規劃,遷建至現水觀村,依舊是現在白鹿鎮天主教信教民眾的宗教活動場所。國家地質森林公園
上世紀20年代,老一輩地質學家首次在龍門山脈發現飛來峰,多為距今約二、三萬年前青藏大冰蓋的冰川漂礫,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重大地質科學奇觀和自然景觀,極具科學價值,屬“世界級地質科學遺產”。目前已發現溶洞上百個,是飛來峰中岩溶發育最典型、完整的一處,也是不可多得的“石炭系”、“二疊系”地層壓覆“新第四系”地層的可見之地之一,國內外知名度高,旅遊觀賞性強,並具有極高的科研、科普、教學、考察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飛來峰主要包括三處。尖峰頂飛來峰,地處彭州市白鹿鎮北部地帶,並與什邡市交界,面積25.5平方公里,為龍門山飛來峰群面積最大的飛來峰,地貌形態突出,山腳冒水洞(位於白鹿鎮三河店村)接觸關係清楚,冒水洞附近林茂谷深,有溶洞暗河深不可測。臥牛坪飛來峰,位於白鹿鎮西南,面積2.9平方公里,其特徵是飛來峰和溶蝕窪地發肓,峰叢林立,山形似臥牛,故得其名。溜沙坡飛來峰,位於白鹿鎮的白鹿頂以北,面積1.25平方公里,其特徵是飛來峰體較為清晰,但構造接觸露頭不很明顯。
除了飛來峰群還有眾多的岩溶景觀。景區內岩溶景觀風格獨特,多是飛來峰岩體發育起來的,在塘壩村9.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有大小峰叢40餘座,窪地漏斗數十處,較大溶洞20餘個,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岩外側峭壁和各條溝谷的兩旁,溶洞密度大於10個/平方公里。塘壩子岩溶洞多以小型為主,大中型洞穴主要有:五龍洞、硝洞、黑烏鴉洞、蘆仙洞、鐘鼓洞、神仙洞、石象洞、豹子洞、響黃洞、毛狗洞、五爪洞、朝天洞等。溶洞長數十米至一、二百米,最長可達700米,有石筍、石鐘乳、石幔、石柱、石瀑等各種造型景觀。塘壩子溶洞被稱為離成都最近的溶洞,其中,五龍洞是已經開發的第一個溶洞,還有一個被譽為川西最壯觀的圓形天坑,進入之後讓人恍若進入世外桃源。震後的塘壩子景區還處在植被穩定、恢復建設過程。
據北宋《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元嘉九年(433年),有樵人逐鹿,所趨限絕,進入石穴,行數十步,豁然平博,問是何所?人答云:“小成都”。後為求之,不知所在。此段頗具《桃花源記》風采的文獻,成為塘壩村區域利用地質奇觀打造漢唐古風的緣考。更加上歷史悠久的道教二十四治之一的漓沅治恢復之後,地質奇觀與人文歷史相得益彰,塘壩將會成為白鹿發展的第二個騰飛。
白鹿歐式風情街區
![白鹿鎮](/img/4/2cc/nBnauM3XzQTNxgDMyADMzATOwUTM4QjN0IjMzQTNwAzMxAzLwA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地震遺址公園
原為下書院,又稱無玷書院,解放後,改建為白鹿中心國小,原下書院僅存門口一段圍牆作為文物保存在這裡,見證著歷史變遷。512地震後,改建為地震遺址公園。設立地震科普館、地震體驗館、抗震訓練館。最牛教學樓
5.12大地震發生時,白鹿鎮九年制義務學校—中心學校周圍建築物幾乎都在地震中倒塌,唯獨兩棟教學樓屹立不倒,該校1000多名師生全部安全撤離。如今“史上最牛的學校”,最牛教學樓和前面這棟樓,本來是處於同一水平面的兩座教學樓,地震發生後,靠山的教學樓由於斷層的相互作用,向上抬升了3米,但樓梯依然穩健,僅輕微受損,白鹿中心國小1046名學生因此得以安全撤離。所以我們稱之為史上最牛教學樓。
中法橋
中法橋,又名金橋,始建於1893年,位於白鹿鎮金橋村西北100米。東西走向,磚石結構,雙孔拱橋,東起白三公路,西至下書院大門,是當時通往下書院的必經之路。白鹿中心學校就是在下書院遺址基礎上修建的,現已改建為地震遺址公園。中法橋全長30.8米,寬4.7米,跨度9.65米,拱高5米,橋欄高1米,橋面用青石板鋪成。地震後全橋僅餘單孔,成為遺蹟。現在,我們可以從周圍數十根名木古樹依稀看到它昔日的輝煌。天心群雕
“天心”群雕由四川美術學院和西安美術學院根據5.12大地震發生時原白鹿九年制義務學校師生為人物原型設計,雕刻由主雕“天心”和群雕“地震逃生”組成,依託學校教學樓而塑,真實再現了地震當天原白鹿九年制義務學校的危急場景。銀杏廣場
銀杏廣場,1865年所建天主堂之地,又稱聖母堂,天主堂遷建後,曾是白鹿政府駐地,現改建為廣場,是法式街區與中式老街交匯之地,旁邊建有羅亞爾城堡。廣場中,因矗立著4株上千年的銀杏樹而得名。銀杏樹為雌雄異株,民眾戲稱“夫妻樹”,為白鹿鎮的“鎮鎮之寶”,每年夏秋時節樹上枝繁葉茂、林蔭蔽日、碩果纍纍,而初冬來臨時金黃色的樹葉迎風招展,飄落在這童話般的世界裡,見證著白鹿鎮的歲月變遷!在銀杏廣場觀景台處遠眺,白鹿河、中法橋遺址、下書院遺址公園等景點映入眼帘,遠近之景,相得益彰。老街
為什麼叫它老街呢?因為白鹿鎮老街河壩場——即白鹿場,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成都市的十大古鎮之一。整條老街依白鹿河(古稱:雁江)而建,南北長,東西短,形似一隻巨船。街中大多建築採用《清工部法則》營造,木結構穿梁架,小青瓦屋面。老街柵子門分布四方,門上貼字“白鹿場”,環形拱門,石板門方。其中兩道柵門上書有“閣街買賣三千種,沿河耕讀百萬家”和“出入軍學界,去來中外商”的對聯,這些都反映出當時白鹿場的文明與繁榮。地震後古街建築幾乎全部損毀。而今,老街通過重建,在原址重建川西民居,重現川西特色風情,體現出中國文化深厚的底韻。山澗會所
神聖的教堂、歐式的會所、浪漫的庭院、自然的草坪,無一不訴說著法蘭西式的浪漫格調,這就是獨具特色的百年婚慶莊園。歷史悠久的中西文化積澱,歐風蜀韻的建築形態,舉行一場溫馨浪漫的歐式莊園婚禮,讓法式浪漫在生命中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旁邊還有天主教堂,是教友們心靈交融的地方。風土特色
藥王會
醫藥行業組織,供奉藥王孫思邈,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祭祝藥王生日,白鹿鎮的醫生都要聚集在“天良堂”藥鋪交流醫術。吼山歌
村民在玉米田間除草,農民盛行“吼山歌”,滿山洋溢歌聲,互相助興,生氣勃勃地勞動。除沿襲舊調外,觸景生情,出現創作性,邊編邊吼,一人領唱,眾人幫腔。王爺會
煤廠、磚廠同行俱供“王爺”,傳說“王爺”系賊,偷國土、燒磚瓦,磚瓦行“燒青”“燒亮”,忌“燒紅”。年冬月十一生日,三月十一得道日,為紀念王爺會期,煤廠,忌說“烤火”“鴛篼”,犯者喝“潲火”。平安夜
天主教在白鹿鎮影響廣泛,現有教徒1000餘人,每逢周末都要祈禱,做彌撒,念《聖經》,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眾教徒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賀。白鹿民宿
“來白鹿,住民宿”。從喧囂中走來,邂逅了浪漫的歐風小鎮,這時的你可以停下腳步,找一家別致的民宿小住一夜,好客的主人正坐在門邊的小凳上向你揮手。不同的民宿組團以不同的文化主題打造,佛教文化、巴蜀文化、天主教文化、道教文化,不管你是想感受與眾不同的異域文化,還是想體驗純正的鄉村風情,這裡總會有一個適合你的“家”。白天,你可以沏一壺茶坐在農家小院享受一下午的慵懶時光;晚間,享受著主人精心準備的農家飯菜,聽著主人講訴這座山林小鎮的故事,等待一宿安穩的睡眠;夏日,坐在明澈的河水邊,消遣清涼假日;冬天,站在清爽的庭院裡,欣賞銀妝素裹。
名優特產
無公害蔬菜
白鹿鎮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傳統的種植方式造就了無公害蔬菜的優良品質,目前全鎮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如紅皮蘿蔔、黃瓜、無筋豆、馬鈴薯等。白鹿洋芋
白鹿鎮是彭州市最早種植洋芋的地區。白鹿塘壩子成為四川省洋芋種子基地。白鹿洋芋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澱粉含量高。銀杏
又名白果、公孫樹,口感細膩,皮肉皆可入藥,民間稱之為“藥白果”。白鹿銀杏種植歷史悠久,數量較大,多有百年以上歷史,尤其政府院內四株巨大的銀杏樹最為知名,疑為法國傳教士於1865年移栽而來。野菜
白鹿盛產蕨台、春芽、雪芽菜、竹筍等珍貴野菜。蕨類野菜產量尤其巨大,尤以一俗名“雞兒蕨”的蕨苔最為可口。白茶
白鹿盛產茶。早清康熙年間,就將白鹿河源頭冒水洞至紅岩鎮的白石溝定為“茶堆”。民國八年,白鹿鄉建立了茶葉市場(老街同仁店)專營茶葉,茶葉種、管、采、制技術也日趨成熟。白鹿茶葉當中應以白茶為極品,葉片大而厚,消暑解渴、清心潤肺。黃蓮
黃連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名醫別錄》載:“黃連生巫陽(今四川省巫山縣)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內)、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見自古以來即以四川為主產地。白鹿地處高山,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黃連的生長,全鎮現已大規模的種植黃連,自70年代白鹿引進黃連種植開始到現在已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名人
朱清時
漢族,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人,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63年9月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地理系,1998年6月國務院任命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5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兼任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主任,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任。他是雷射分離同位素重大項目研究的學術帶頭人,在雷射光譜和分子高振動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國際一流的研究成果。肖光全
男,生卒年歲不詳,白鹿場人,家貧寒,苦力維生。清光緒三十一年(一九O五年)九月,革命組織“同盟會”,成立於日本東京不久,內江縣同福場七鹽井人,活動川西平原溫、郫、彭、灌地區,廣交豪傑,聯絡楊均、肖光全……,組織起義軍,決定在彭縣起義反清,為活動方便,易名曰泰,號大同,眾推為元帥,統領起義隊伍,命名“大同軍”。後來,與彭縣革命同志劉子成、王錫鄉等,聚會西山“海窩子”,以西山七場為根據地,楊均即在白鹿任軍師,號召民眾舉事,肖任會黨道領。清鹹豐末年,透露出朱不利何之舉,何聞潛逃甘肅省,投靠何軍門,為甘肅知府。何勿忘救命之恩,回鄉探親,邀至甘肅,推薦為開官,後受朝庭封為五品蘭翎。何宇樞
名維新,男,生於一八九二年,終年五十四歲,白鹿三河店人。畢業於原四川高等學院法政系。清貧好學,讀學期間,每於夜間代人抄寫文字,獲得微資,以供學費。民國初年,在川南自貢縣任縣長,任職二年,後調任四川高等法院任“推事”。民國二十四年任西康省省政府秘書、軍法科科長、少將軍銜,性情耿直廉正,有“何青天”之稱。經濟發展
![白鹿鎮](/img/4/d6f/nBnauM3X3QzM3MDNyAjN4ETNyITM2ADO3YTMwADMwAzMxAzLwY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白鹿鎮
民營經濟成為鎮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到2002年底,白鹿鎮民營經濟達720戶,從業人員1450人,年產值營業額5400萬元,比2000年增長36%,其中私營企業21戶,年產值營業額2600萬元,比2000年增長57%,民營經濟的財稅貢獻額達到了財政收入的60%以上,2002年實現財政收入251萬元,比2000年增長23.38%,連續三年獲得全縣經濟綜合目標考核第一名。
文明城鎮:2000年以來,通過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爭取多方支持,並投入450萬元資金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完成了3公里主街水泥路面改造、集鎮路燈建設及改造彩磚人行道建設等市政工程;興建了興農集貿市場;縣客運車站、州客運車站改擴建工程正在進行;通過招商引資和集鎮有量資本營運,房地產開發方興未艾,全州鄉鎮級第一個住宅小區正在興建;鐵匠包商貿小區開發建設正式啟動。
電信事業發展加快,集鎮安裝了IC電話,建成了130聯通和139行動電話基站,白鹿鎮改造公路17條,建設里程21公里。2002年完成金子墩村村級公路建設,實現了白鹿鎮村村通公路,白鹿鎮路網建設格局基本形成,農網改造二期工程完成總投資135萬元,改造入戶率達100%,是全縣唯一村村完成農網改造的鎮;通過飲水解困工程,解決農村飲水困難2400人;萬宜鐵路白鹿鎮段定測,主要指標調查已全面完成,忠武天然氣管道工程白鹿鎮段有關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緒。
改革措施
![白鹿鎮](/img/a/7c1/nBnauM3XxETO1YzMzAjN4ETNyITM2ADO3YTMwADMwAzMxAzLwY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白鹿鎮
社會事業:在連續兩次獲得省級文明鄉鎮稱號後,2002年,白鹿鎮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在文明創建中,白鹿鎮廣泛開展了《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主題教育,廣大民眾學科學、用科學講素質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注重加強了同共青團、婦聯、工商聯、工會等群團組織的聯繫,認真聽取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級幹部等社會各界意見,推進民主決策化、科學化。完成了村委會換屆選舉,完善了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在白鹿鎮上下廣泛開展了“四五”普法學習,執法部門依法行政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民眾法制觀念不斷增強。社會綜合治理成效顯著。認真抓好信訪接待工作,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兩基”成果得到鞏固,基礎教育穩步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經費進一步落實。科技、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事業有新的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5%以上。計生工作繼續在全縣名列前茅。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徵兵任務圓滿完成。國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保障惠民
![白鹿鎮](/img/4/43d/nBnauM3X3cDNzUjM0AjN4ETNyITM2ADO3YTMwADMwAzMxAzLwY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為了儘量減輕居民負擔,彭州市對白鹿鎮加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居民,入院後發生的費用均可報銷。這意味著,已住院治療產生了一大筆費用的城鎮居民,可帶病、帶賬加入保險,政府同樣買單。
白鹿鎮符合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人員共有1.29萬人,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676人,殘病人員3381人,男滿60周歲、女滿50周歲的城鎮居民11238人。在白鹿鎮,新增0.5萬城鎮無業居民自此開始享受大病統籌。
為了減輕因病致貧的程度,切實讓農民得到更大的幫助,彭州市對參加了新合醫療的農民中患大病、重病住院,一次性住院費用超過3萬元,個人負擔醫療費用過高,影響家庭生活,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次補償後,再從特困補償基金中給予第二次補償。根據相關標準,張萬忠再次得到2萬元補償,他總計報賬3.5萬元。
教育惠民
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減輕農民負擔實施“惠民行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惠民政策,切實改善民生、為民謀利的具體體現,是構建和諧白鹿鎮的必然要求。
![白鹿鎮](/img/d/157/nBnauM3XyEDO2MDM2AjN4ETNyITM2ADO3YTMwADMwAzMxAzLw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按照成都市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的要求,白鹿鎮自2006年春季起,對市域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免收學雜費和信息技術費,僅2006年—2007年學年度全市免收學雜費1783.29萬元,信息技術費500.64萬元,受益學生總計148550人次。
為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白鹿鎮進一步加強了對學校收費的管理和監督,全面清理收費項目,嚴格執行收費政策,建立和完善了監督舉報制度,設立並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今年,白鹿鎮繼續按照省市有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要求,確保雜費和信息技術費等轉移支付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並監督各中國小正確使用該部分資金,確保做到專款專用。
針對特殊的貧困學生群體,2006年—2007年學年度,共發放各類助困資金256萬元,資助學生6786人。其中:發放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專項資金65萬元,資助學生3760人;發放普通高中貧困學生助學金51萬元,資助學生781人;發放職業高中“三個一”工程助學金140萬元,資助學生2245人。發動民眾力量,2006年12月—2007年2月28日,白鹿鎮共募集資金91萬元,對境內貧困大學生進行了資助。
衛生惠民
衛生惠民行動實施以來,白鹿鎮致力於市鎮公立衛生院和村衛生站的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著力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健康圈,健全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享受到衛生醫療的實惠,民眾心中充溢起溫煦的陽光。
![白鹿鎮](/img/e/ac4/nBnauM3X2YjN2QDN4AjN4ETNyITM2ADO3YTMwADMwAzMxAzLwY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與此同時,白鹿鎮還全面啟動了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工作。至4月底,白鹿鎮已有45家村衛生站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在建60家,13家新建村站已落實土地。在各村站建立了疫情信息、合作醫療、婦幼保健網路直報系統,提高了村站執業人員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水平,全面落實了政府補償公共衛生服務政策,每年每站1200元標準予以補助。
惠民醫療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城市下崗職工、低保人員、殘疾人、軍烈屬、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及有特殊困難的其他人群。白鹿鎮衛生局一位負責同志說,在惠民行動的實施過程中,相應實施了減免優惠政策、減免優惠的內容有免門診掛號費、門診診查費、門診肌肉注射費、院內會診費、急診診查費、對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者免收住院診查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