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
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做法:
一是培育主導產業,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該村抓住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檸檬、蠶桑、勞務”三大產業。檸檬產業加快發展,該村引進業主,建設標準化檸檬生產示範園600畝,並依託業主領辦創建盛紅檸檬專業合作社,獲得自營出口權,按照“334”分成方式給農民二次返利,增加了果農收入;利用“以工代訓”的技術培訓模式,70多名村民學到了一整套檸檬標準化生產技術。蠶桑產業穩步發展,該村按照“五個統一”的生產技術要求,2007年,全村養蠶1800張,蠶農收入130萬元。勞務產業支撐明顯,該村引導剩餘勞動力700餘人長期在外務工,年總收入近500萬元。蓬勃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使水觀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富裕村,輻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二是搶抓發展機遇,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該村通過層層比選競爭立項,獲得了200萬元“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在項目資金的粘合下,通過“農民投入、金融支持、社會捐資”等辦法,多渠道籌資1000餘萬元,新建村級水泥路2.87公里,社級片石路9.2公里,新修、整治橋4座,蓄水池11口,整治山坪塘4處,維修石河堰2處,囤水田5處,水渠2500米。基礎條件改善了,民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按照村民自願、統一規劃的原則,依山而建、布局合理、戶型統一的一幢幢新型民居拔地而起,全村建成樓房428戶,其中新建148戶,改擴建280戶,村容村貌及農民生活環境得到了大改善。
三是突出全面發展,和諧新農村建設加快。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該村堅持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取得了良好成效。村兩委按照“三民四自”的要求,在項目實施、工程建設、產業發展、兌現政策等方面,始終堅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受到民眾好評,班子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2006年被資陽市委、2007年被安岳縣委評為先進村黨支部。為了保持村風樸實、村容整潔,該村成立了公民道德協會和村容整潔義務監督隊,建立了體育健身隊、老年協會和“留守兒童之家”,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王明正等170戶被評為“五星級文明戶”,李福榮等10人被評為“十佳文明村民”,康素群等10人評為“十佳婆媳”。如今,鄰里和睦、尊老愛幼、互幫互助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已在該村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