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白枕鶴又叫紅臉鶴、紅面鶴,是大型涉禽。虹膜暗褐色,嘴黃綠色,腳紅色。前額、頭頂前部、眼先、頭的側部以及眼睛周圍的皮膚裸出,均為鮮紅色,其上著生有稀疏的黑色絨毛狀羽。耳羽為菸灰色。頭頂的後部、枕部、後頸、頸側和前頸的上部形成一條暗灰色條紋,頰部和喉部為白色。頸側和前頸的下部以及下體呈暗石板灰色。上體為石板灰色。尾羽為暗灰色,末端具有寬闊的黑色橫斑。翅膀上的初級飛羽為黑褐色,具有白色的羽乾紋,次級飛羽也是黑褐色,基部白色,三級飛羽為淡灰白色,延長成弓狀,翅膀上的覆羽為灰白色,初級覆羽黑色,末端白色。三國吳陸璣《毛詩陸疏廣要》說:“蒼色者,人謂之赤頰。”可見早在1700多年前,古人就注意到了它的特徵。之後約800年,宋羅願又在《爾雅翼》中作了同樣的記載。蒼色是一種發藍的青色,亦可指灰白色,所以古人稱白枕鶴為蒼色、赤頰,是比較準確的。
大小量度:體重♂4750-5120g。♀5150-6500g;體長♂1200mm,♀1180-1500mm;嘴峰♂128-155mm,♀128-153mm:翅♂510-585mm,♀521-568mm;尾♂181mm,♀195-202mm;跗蹠♂242-262mm,♀230-265mm。
註:白枕鶴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白枕鶴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蘆葦沼澤和水草沼澤地帶,也棲息於開闊的河流及湖泊岸邊,以及鄰近的沼澤草地,有時出現於農田和海灣地區,尤其是遷徙季節。
分布範圍
繁殖於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烏裕爾河下游、三江平原,吉林省向海、莫莫格,內蒙古東部達里諾爾湖等地;越冬於江西都陽湖、江蘇洪澤湖、安徽菜子湖等地,偶見於福建和台灣;遷徙期間經過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等省。 繁殖於俄羅斯貝加爾湖以東,一直到俄羅斯遠東烏蘇里地區,越冬於朝鮮和日本。
生活習性
食性
主要以植物種子、草根、嫩葉、嫩芽、穀粒、魚、蛙、蜥蜴、蝌蚪、蝦、軟體動物和昆蟲等為食。取食時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撥開表層土壤,然後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種子和根莖,邊走邊啄食。白天多數時間用於覓食,非常警覺,通常在啄食幾次後就抬頭觀望四周,一有驚擾,則立刻避開或飛走。
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多成家族群或小群活動,偶爾也見單獨活動的,遷徙和越冬期間則多由數個或10多個家庭群組成的大群活動。行動機警,很遠見人就飛,起飛時先在地面快跑幾步,然後騰空而起,飛至一定高度時,頸和腳分別向前後伸直,兩翅扇動有力,飛行輕快。
遷徙
春季於3月下旬開始陸續到達繁殖地,一直持續到4月末。秋季於9月末開始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一直持續到11月初至11月中旬。遷徙時成家族群或由數個家族群組成的小群遷飛。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一雌一雄制,3月末到達繁殖地時即多成對或成家族群活動,雄鳥不時表現出求偶行為。求偶時雄鳥在雌鳥身邊興奮地來回奔走和跳躍,兩翅半張或完全張開,並伴隨著‘kou-kou-kou’的高聲鳴叫。雌鳥若接受雄鳥的求愛,則跟著對鳴和起舞,然後雌鳥展開雙翅,身體下蹲,雄鳥即跳到雌鳥背上進行交尾;若雌鳥對雄鳥的求偶表現冷淡或走開,雄鳥即停止求偶表演。營巢於蘆葦沼澤或水草沼澤中,水深10-30cm,有時可達80cm。由雌雄親鳥共同營巢,以雌鳥為主。巢呈淺盤狀,主要由枯蘆三棱草、苔草、莎草和蘆葦花、葉構成。巢的大小為直徑80-120cm,巢露出水面高度為7-16cm。領域性極強,雌雄鳥通過在巢域內的鳴叫、巡飛和追逐飛行等方式來表示對巢域的占有和保衛。領域大小為4.5-6.5平方公里,巢間距平均為2683m。最早於4月上旬開始產卵,一直持續到5月下旬,年產1窩,每窩產卵2枚。卵為隨圓形,灰色或淡紫色、密布紫褐色斑點,尤其以鈍端較著。卵的大小為90-98mm×56-63mm,平均92.9mm×60.9mm,重150-205g,平均167g。產出第一枚卵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以雌鳥為主。孵卵時另一鳥多在巢附近一邊覓食一邊警戒,孵卵的親鳥亦甚警覺,常常伸頭觀望,稍有驚動,便悄悄地從巢上下來,在走到離巢50m以外之後才突然起飛,使人難於找到巢。通常飛到離巢300m以外的較高處窺視,待入侵者離開後才又飛回巢中孵卵,孵卵期29-30天。雛鳥早成性,孵出的當日即能站立和行走。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數量稀少。據陳彬和王作義1983-1986年在白枕鶴的主要越冬地江西鄱陽湖的調查,1983年越冬種群數量為700隻,1984年為1162隻,1985年為1900隻,1986年為22的只,1990年為2716隻。在日本為600-1200隻。在韓國為200一250隻,總的種群數量3000-4000隻。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鶴形目百科
鶴形目(Gruiformes)鳥類體型大小差別很大,有最大型的飛禽,也有很小型的種類。鶴形目有12科,其中有些科分布非常廣泛,多數科則局限於狹小的地區。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更多鳥類百科,詳見微百科:中國鳥類百科 |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