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器物名稱】伯定盉【材質類別】銅器、青銅器
【製作年代】西周中期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24.9公分,口徑14.1×13.3公分,腹深11.7公分,腹圍53.2公分,重2615千克。
器物簡介
伯定盉蓋器同銘,銘文字數,蓋、器同銘,各5字。銘文釋文為白(伯)定乍(作)寶彝。但書風迥異:一承西周早期之清勁、一開中期之婉秀。此承先啟後的過渡書體,恰同出於一器之中,證明書范有二人,且代表新舊兩種書風的交替。口沿下及蓋各飾鳳紋一道,流飾蟬紋及竊曲紋,犧首作鋬,上有龜形環與蓋相連,口呈橢方形,侈口長頸,溜肩,淺分襠,四柱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另一側有獸首鋬,蓋呈球面形,上有半環鈕,一側有小鈕以鏈條與鋬相連。蓋沿和器頸均飾雲雷紋填地的鳥紋。
器物功用
盉是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於商代至戰國,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調酒。基本造型為圓腹,帶蓋,前有流,下設三足或四足。商周時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檔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則多做成空心。春秋戰國時,盉口變小,腹部扁圓,流往往做成彎曲的鳥頭或獸頭狀,蹄形足較為常見,有的蹄形足做成動物形象。許多盉還加上彎曲的提梁,並用環索連結盉蓋與提梁,造型輕盈秀巧。
青銅器注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