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鎮](/img/7/79d/nBnauM3XygTM4EjN3Iz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yc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概況
白琳鎮地處福建省福鼎市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西北麓,東面臨海,總面積12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3.85萬人。建設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和擬建的溫福鐵路貫穿南北,鎮區距溫州機場僅100公里,八尺門千噸級碼頭直通國內外各港
![白琳鎮](/img/0/265/nBnauM3XxQTOwQjM5Ej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xY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白琳大嶂山的玄武岩:儲存量5000萬立方米,可連續開採1000年以上。礦石裸露在地表,呈黑色、色調凝重高雅,是全國罕見的高級建築板材,屬全國建築石材基地之一,因岩礦硬度高、質地細密、顏色黝黑,被國務院建材總局命名為“福鼎黑”。
經國家地質礦產部門勘察,白琳鎮蘊藏豐富的玄武岩、鉀長花崗岩、輝綠岩等非金屬礦產,其中被稱為“福鼎黑”的玄武岩可開採量達3800萬立方米,是國家建材局確定的全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暖濕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寬闊的海域,使白琳成為盛產海味珍品的區域,萬畝淺海灘涂,棲息大量對蝦、泥蛤、石斑魚、跳跳魚等珍貴海產品,山地田園密布茶園、晚熟龍眼、荔枝、白琳柿、美國歐柑、板栗、食用筍等綠色食品基地。黨委和政府帶領民眾耕山牧海,逐步形成“田裡稻花菜,山上茶果竹,海里魚蝦蟹,庭院禽畜菌,農林副牧漁”全面發展的格局。黑、綠、藍“三色”產業迅猛壯大,2001年白琳鎮鄉鎮企業產值11.62億元,財政總收入5694萬元,全鎮人均收入3750元,經濟總量和經濟實力居閩東鄉鎮之首。
行政區劃
全鎮轄白琳街1個居委會和康山、玉琳、下爐、大賴、車陽、棠園、翠郊、嶺頭坪、牛埕下、高山、翁江、沿州、白岩、旺興頭、藤嶼、郭陽、秀陽、外宅、坑裡洋、楩樹岔等20個行政村。
歷史
![白琳鎮](/img/1/c36/nBnauM3X1gjN1cjN4Mz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zc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白琳為福建省著名茶區之一,產茶歷史悠久。相傳早在漢代即產白毫茶,有史可查者在唐代陸羽《茶經》曾有記載:“永嘉東南三百里有白茶山”,即指於此。解放初期這裡精製的“白琳工夫”茶,銷往歐洲各國;現在大部分製作綠茶和毛茶,暢銷東南亞和港澳市場。
自然資源
![白琳鎮](/img/0/3c9/nBnauM3X4UTOwITOwIz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yc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境內風光秀麗,古鎮勝景俯拾皆是。建於清乾隆10年的翠郊洋里古民居堪稱中國江南古建築之傑作,與白琳寨址、藤嶼明代古城堡、三福寺宋代雙塔、玄武奇觀、肖氏古墓、蘭里溪瀑布等景點融為一體形成山、海、石和人文景觀風貌。
受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影響明顯,海洋性氣候特點突出,氣候溫和溫潤,雨量充沛,山珍海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品眾多。國家著名商標品牌的“白琳工夫茶”在清代就暢銷歐美,蜚聲海內外。境內海岸線23.5公里,生殖著大量對蝦、泥蛤、石斑魚、黃花魚、跳跳魚等珍貴海產品。
經濟概況
![白琳鎮](/img/d/07a/nBnauM3X0QTNzYjN2Qz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0c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已建成占地千畝的金山工業區,擁有加工企業360家,2007年生產總值13個億,年加工石材1500萬平方米,8類系列70多種規格的產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各國。建立了茶葉、茉莉花、水果、林木、蔬菜、畜禽、網箱養殖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格局,全鎮已發展速生林3000畝,高效毛竹墾復2000畝,白琳柿、蘆柑、臍橙等名優水果3500畝,東南白茶有限公司、白琳茶廠被列為市級龍頭企業,“福鼎大白毫”茶葉在太姥山旅遊節上被評為“茶王”。
特色產業
一是黑色產業---玄武岩.玄武岩產業是白琳鎮乃至福鼎市的支柱產業,市場上授其為“福鼎黑’、‘珍珠黑’的美名,年產值達8.5個億.
![白琳鎮](/img/8/fa6/nBnauM3X4QDMzEDO5Yz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2c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三是藍色產業---海洋經濟.海水養殖是該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01年全鎮漁業產值達1.3億元,成為白琳鎮又一大支柱產業。
四是特色產業---晚熟龍眼荔枝基地。經省科委,農科院有關專家論證、白琳鎮3000畝晚熟龍眼荔枝基地位於中國大陸架最北端,現巳初具規模、為白琳鎮農業發展增強了後勁。
五是新興產業---旅遊業正在崛起.擁有"東方奇石”之美譽的玄武岩礦山、建於乾隆年間的翠郊古民居及晉代雙塔等旅遊景點納入國家名勝太姥山旅遊圈。成為白琳鎮旅遊業又—大特色。
農業基地
①利用沿州,陳嶼、白岩特殊小氣候發展晚熟龍眼.荔枝3000畝
②以八斗坪.嶺頭坪茶場為中心,推廣無公害生態茶園1.8萬畝茶葉生產基地,同時擴大綠色食品基地3000畝,有機茶基地1000畝,提高茶葉的質量.
③建立一個網箱養殖2萬口,灘涂養殖1萬多畝水產養殖基地,增加技術含量,發展天然欄網養殖生產。
![白琳鎮](/img/5/beb/nBnauM3X1EDOykzM3kz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5c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⑤白琳柿生產基地:以大賴村為主,發展白琳柿1000畝。
⑥太子參生產基地:在柴頭山片五個行政村建立l500多畝太子參生產基地。
⑦名優水果生產基地:主要以蘆柑、臍橙,美國鰲柑,東魁楊梅為主。在郭陽、翠郊、牛埕下等村建立1500多畝生產基地。其中蘆柑600畝,臍橙、鰲柑400畝、東魁楊梅500畝.
⑧錐粟生產:在山區和半山區發展錐粟1000畝。
⑨食用筍生產:在山區行政村發展1000畝食用筍生產基地。
⑩食用菌生產:以蘑菇為主:引進示範草菇、茶樹菇,逐步在半山區村推廣一稻一一菇的耕作制度.而且要在種植規模、深化加工,創立品牌、市場行銷、增強輻射作用等方面下功夫。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發展格局,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農業經濟,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化生產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
社會事業
![白琳鎮](/img/a/e35/nBnauM3X1MTN3EDOyEDO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xg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白琳鎮現有國小(包括教學點)12所,鎮屬中學一所,農村完中一所;文化體育設施比較健全、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擁有一座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的鎮文化活動中心,內設圖書館、閱覽室、桌球室、影劇院等;醫療保健體系健全,行政村衛生所覆蓋率100%,形成以白琳鎮衛生院為主,行政村衛生所為輔的醫療網路;全鎮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程控電話,農村電網改造全部完成,電力、通信條件十分便利;社會保障較為完善,城鄉低保和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
旅遊景點
太姥山
![白琳鎮](/img/2/cba/nBnauM3XyMTM0kzMxYj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2Y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十分興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瑞雲、靈峰、芭蕉、天王等寺規模最大。今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枷寶塔和石池,可見當時之規模。玉湖庵為宋理學家朱熹草堂,璇璣洞為朱熹隱居之所,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太姥山下的秦嶼鎮,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寇的英雄陣地之一。有“萬古雄鎮”之稱。
翠郊古民居
![白琳鎮](/img/7/21b/nBnauM3XzEDOwATN2QjN3MTMyITMyATOxEjMwADMwAzMxAzL0Y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古宅地處距鎮中心12公里外的小鄉村,青磚灰瓦在青山碧水的環抱之中,出落得靈秀、恬靜,融于山水,又點綴了山水。天人合一、自然和諧,正應著門額上的四個大字:海岳鍾祥。
內部格局:3個三進合院並列而成進進高升的主體部分為“三合回籠”,二進屋脊最高為“中背四放”,兩者綜合更是仿造皇家宮庭建築,甚是規模。然而它卻不顯出一點的莊嚴、霸氣,而是一派的江南氣息,水靈、婉約、一股淡雅的書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