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1942年4月4日,王童出生於安徽省太和縣,很小的時候跟隨家人遷居蘇州。5歲的時候外婆帶著王童看了他人生的第一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王童6歲半的時候,他隨家人從上海黃浦江畔坐船去了台灣。王童開始做電影是為了討生活,從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系畢業以後,他碰上一個機會,是香港邵氏公司到台灣拍戲需要一個美工,叫他畫背景,王童畫得很好,而且發現做美工所拿的酬勞要比做老師多,於是在1963年進入電影公司當美工師 。
演藝經歷
在1963年進入電影公司後,王童從實習生、背景繪畫、美工助理做起,後升任美術設計,先後參與了30餘部影片的美術工作。1971年,王童赴夏威夷大學戲劇系舞台設計組學習 。
1974年7月19日,王童擔任美術設計的戰爭電影《英烈千秋》上映。1976年,在由白景瑞執導的愛情電影《楓葉情》中擔任美術設計 ,由此獲得了第1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 。
1977年7月26日,擔任美術設計的愛情電影《煙水寒》上映,王童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提名 。
1981年,王童執導了由譚詠麟、胡冠珍領銜主演的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該片是王童的導演處女作 ,在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了最佳劇情片獎,王童則憑藉該片獲得了最佳美術設計提名 。
1982年,拍攝了愛情電影《苦戀》 ,該片由慕思成、胡冠珍、徐中菲聯袂主演,獲得了第1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 。
1983年,執導了由陸小芬、蘇明明、馬如風等主演的劇情片《看海的日子》 ,該片獲得了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 。
1984年,執導了由馬如風和張盈真領銜主演的古裝片《策馬入林》 ,該片獲得了第2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王童則獲得了最佳美術設計獎和最佳服裝設計獎 。
1985年,王童拍攝了由於光中、張純芳聯袂出演的喜劇電影《陽春老爸》 。1987年,執導了由張柏舟、張純芳、楊貴媚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稻草人》,影片獲得了第2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王童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
1989年,執導了由鈕承澤、張世領銜主演的劇情片《香蕉天堂》,影片獲得了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王童則獲得了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1990年,王童出任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會委員 。
1992年,執導了由澎恰恰、楊貴媚、黃品源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無言的山丘》 ,該片與《稻草人》和《香蕉天堂》構成了台灣近代史三部曲。該片獲得了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王童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
1994年,受邀擔任了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會委員 。1996年,編導了由陶述、石雋、張世等聯袂主演的劇情片《紅柿子》,影片根據王童的童年故事進行創作 ,他憑藉該片獲得了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
1998年,出任第3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會委員 。2002年,執導了由李康生、葉全真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自由鬥神》 。2003年,擔任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會委員,負責劇情片類評審 。
2004年,應作家白先勇的邀請,王童在由對方製作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中擔任美術設計和服裝設計 。2005年5月8日,執導的個人首部動畫長片《紅孩兒大話火焰山》上映,該片獲得了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 、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卡通片獎 。
2010年6月13日,擔任製片人的愛情電影《活該你單身》上映;12月10日,擔任監製的音樂電影《我,19歲》上映。2011年,與侯孝賢、王小棣、朱延平等聯合拍攝了短片集《10+10》,王童負責的單元叫《謝神》,講述一對兄弟到山上去還願的故事 。
2015年6月26日,王童執導的年代愛情電影《對風說愛你》上映,該片從籌備到拍攝歷時5年,由郭采潔、郭碧婷、楊祐寧等共同出演 。
個人生活
父親
王童的父親是黃埔將領王仲廉,曾任國民黨第四兵團總司令 。
名字
王童原名王中和,因為清朝有四個大畫家都姓王,而且都是單名,王中和的母親看他也很喜歡畫畫,就管他叫王童。為了紀念母親,王中和在藝專的時候畫畫就用“王童”做筆名了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片名 | 主演 |
1981年 | 假如我是真的 | 譚詠麟、古軍 |
1983年 | 看海的日子 | 陸小芬、蘇明明 |
1984年 | 策馬入林 | 張盈真、馬如風 |
1985年 | 陽春老爸 | 於光中、張純芳 |
1987年 | 稻草人 | 張純芳、柯俊雄 |
1989年 | 香蕉天堂 | 鈕承澤、張世 |
1992年 | 無言的山丘 | 黃品源、楊貴媚 |
1996年 | 紅柿子 | 石雋 |
2002年 | 自由鬥神 | 李康生、葉全真 |
2005年 | 紅孩兒大話火焰山(卡通片) | 阿雅、瑪莎(配音) |
2011年 | 10+10 | 舒淇、梅芳 |
2015年 | 對風說愛你 | 楊祐寧、李淳 |
製片作品
時間 | 片名 |
2002年 | 藍色大門 |
2010年 | 我,19歲、活該你單身 |
編劇作品
時間 | 片名 |
1996年 | 紅柿子 |
美術設計
時間 | 片名 |
1971年 | 八仙渡海掃妖魔、落鷹峽、追命槍 |
1974年 | 女朋友、好女十八變、英烈千秋、東邊晴時西邊雨 |
1975年 | 八百壯士、一簾幽夢、門裡門外、小女兒的心愿 |
1976年 | 翠湖寒、中原鏢局、楓葉情 |
1977年 | 微笑、人在天涯、愛的賊船、強渡關山、異鄉夢 |
1978年 | 棍王、鷹爪螳螂、我踏浪而來、天涯怪客一陣風、鐵手無情追魂令 |
1979年 | 摘星、神捕、醉拳女刁手、天生一對 |
1980年 | 師妹出關、皇天后土 |
1983年 | 天下第一、看海的日子、黑白珠 |
1987年 | 梅珍 |
1991年 | 密宗威龍 |
1993年 | 異域之末路英雄 |
2004年 | 牡丹亭 |
藝術指導
時間 | 片名 |
1975年 | 一簾幽夢 |
1976年 | 追球追求 |
1977年 | 煙水寒 |
服裝設計
時間 | 片名 |
1982年 | 天下第一 |
2004年 | 牡丹亭 |
獲獎記錄
上海國際電影節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其他獎項 |
|
人物評價
王童是台灣最重要的電影人之一,對底層小人物的關注,深厚的歷史感和人文關懷是他電影藝術的精髓。他致力於用極為質樸平實的手法為觀眾呈現一個個小人物的悲喜劇。歷史在他的鏡頭裡還原了虛構的真實,他讓觀眾跟隨他的人物去感受那段或悲涼、或苦澀、或無奈、或殘酷的歷史 。 (《寫作》評)
王童是台灣影壇能夠兼顧藝術水準和商業品位的傑出導演,是少數橫跨台灣兩種電影形態的人士。評論界將他喻為台灣的今村昌平,因為他與今村昌平一樣,都是不附庸潮流,透過嚴密的戲劇架構探討本土文化生態,且能維持不倒的影界奇才。王童的絕大多數電影都致力於刻畫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其影片中的戲劇衝突是建立在誠摯的人類和錯亂的時空之抗爭上。王童在映像的經營上特別用心。不論是鏡位、光影、色彩或布景等的搭配,都做到幾乎天衣無縫的地步 。 (《電影文學》評)
中國知名導演
歷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第1屆 陶秦 《千嬌百媚》 /第2屆 李翰祥 《梁山伯與祝英台》 /第3屆 李行 《養鴨人家》 /第4屆李翰祥 《西施》 /第5屆 李嘉 《我女若蘭》 /第6屆 白景瑞 《寂寞的十七歲》 /第7屆白景瑞 《新娘與我》 /第8屆 張曾澤 《路客與刀客》 /第9屆 丁善璽 《落鷹峽》 /第10屆李行 《秋決》 /第11屆 程剛 《十四女英豪》 /第12屆 劉藝 《長情萬縷》 /第13屆 張佩成 《狼牙口》 /第14屆張曾澤 《筧橋英烈傳》 /第15屆李行 《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16屆 胡金銓 《山中傳奇》 /第17屆 王菊金 《六朝怪談》 /第18屆 徐克 《鬼馬智多星》 /第19屆 章國明 《邊緣人》 /第20屆 陳坤厚 《小畢的故事》 /第21屆 麥當雄 《省港旗兵》 /第22屆 張毅 《我這樣過了一生》 /第23屆 吳宇森 《英雄本色》 /第24屆 王童 《稻草人》 /第25屆 羅啟銳 《七小福》 /第26屆 侯孝賢 《悲情城市》 /第27屆 嚴浩 《滾滾紅塵》 /第28屆 王家衛 《阿飛正傳》 /第29屆 王童 《無言的山丘》 /第30屆 李安 《喜宴》 /第31屆 關錦鵬 《紅玫瑰與白玫瑰》 /第32屆侯孝賢 《好男好女》 /第33屆 姜文 《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34屆 陳果 《香港製造》 /第35屆 陳冲 《天浴》 /第36屆 許鞍華 《乾言萬語》 /第37屆 杜琪峯 《槍火》 /第38屆關錦鵬 《藍宇》 /第39屆陳果 《香港有個好萊塢》 /第40屆 劉偉強、麥兆輝 《無間道》 /第41屆杜琪峯 《大事件》 /第42屆 周星馳 《功夫》 /第43屆 陳可辛 《如果·愛》 /第44屆李安 《色,戒》 /第45屆陳可辛 《投名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