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8年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擔任美工一職。1973年自組震旦影視公司,主要業務為製作廣告影片與紀錄片,業餘的嗜好則在拍攝實驗電影。當時還幫國和 傳播公司製作了多部在中視播出的「芬芳寶島」系列紀錄片,如《元宵節》、《賽鴿》、《毒牙下的英雄》、《毒蛇與蛇毒》、《烏魚來的時候》、《台灣的蝴蝶》 等,都獲得不少好評,1977年以《烏魚來的時候》獲得第十四屆金馬獎優等紀錄片,1979再以《台灣的蝴蝶》得到第十六屆金馬獎優等紀錄片與最佳紀錄片 攝影獎項。
然而鍾情於實驗電影的他,並不滿足於此,1977年年底開始籌拍的《風車》,內容描述一個火車上的旅客,看到鄰座小孩在車窗邊迎風玩風車,勾起他一連串的回憶與省思。獨特的攝影風格加上充滿實驗意象的影像語言,讓本片獲得1978年首屆金穗獎最佳16㎜劇情長片。
連續的得獎記錄,讓王菊金嶄露頭角,也獲得了拍攝35mm劇情長片的機會。選擇以《六朝怪談》做為處女作,正如導演所言:「我做《六朝怪談》,不過是借一個古代的時空和形式,透過現代人的眼光,用唐代古典小說如「摘神錄」、「摘仙錄」里的幾個小點子,希望能闡述一些人性罷了!」,這部影片不僅讓王菊金獲得了第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並被新聞局評選代表台灣參加第五十三屆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的角逐。
當時電影界盛行拍攝大堆頭演員、動輒上千萬製作費的影片,而場景設於澎湖七美島的《六朝怪談》卻只用三百萬的預算,拍出三段故事。全片由王菊金與詩人管管編劇,除了胡茵夢及韓江是職業演員外,其它都是非職業演員,王菊金本人除了編劇,還身兼導演、攝影甚至剪輯等工作。
接著拍攝的《地獄與天堂》,延續《六朝怪談》的神怪類型,描述一個封建時代為求功名而讀書的知識分子,進入一個烏托邦世界,卻一無所得並將之破壞,只能重返現實世界。這兩部影片的票房成績,不僅讓王菊金受到電影圈的重視,也引發學界對他作品的討論。1981年,他接下永升電影公司影片《上海社會檔案》的導演工作,結合了傷痕文學與社會寫實風格,引發一陣風潮,也讓女主角陸小芬一炮而紅。
然而對王菊金而言,源自個人拍攝實驗電影的製作經驗,讓他的劇情長片呈現出不同於當時商業影片的清新感,並且多了一份對人性及對自我的諷刺與探討,但是他對電影的期許並 不只於個人的成就。他表示「國片的題材不應自囿於善惡之間,人性的探討應最重要,生活結構也不宜只有起承轉合,而須有世界性的共鳴」,他希望「中國電影趕 快藝術化、專業化,進軍國際與各國抗衡」(摘自真善美電影雜誌92期,1981年)。
只是,面對當時國內的製作觀念、拍攝製度與製片老闆的「撈一筆」心態,滿腔的理想似乎只落得螳臂擋車的下場。接著幾部不叫好也不賣座的影片,讓王菊金在80年代末期之後,淡出了台灣影壇。
主要作品
作品年表 - 導演
1975 《元 宵節》(紀錄片)
1975 《賽 鴿》(紀錄片)
1975 《毒 牙下的英雄》(紀錄片)
1976 《毒 蛇與蛇毒》(紀錄片)
1976 《海 濤聲第三集-寒流帶來的禮物》(紀錄片)
1977 《烏 魚來的時候》(紀錄片)
1978 《風 車》
1979 《六 朝怪談》 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1979 《台 灣的蝴蝶》(紀錄片)
1980 《地 獄天堂》 Those Days In the Heaven
1981 《上 海社會檔案》 On The Society File Of Shanghai
1982 《中 國開國奇譚》
1983 《女 性注意》
1984 《一 代名妓小鳳》(原名:南京的基督)
1985 《典 妻》 The Pawned Wife
1988 《三 頭魔王》 Three-Headed Monster
作品年表 - 編劇
1979 《六 朝怪談》 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1980 《地 獄天堂》 Those Days In the Heaven
作品年表 - 演出
1979 《台 灣的蝴蝶》(紀錄片)
作品年表 - 攝影
1975 《元 宵節》(紀錄片)
1975 《賽 鴿》(紀錄片)
1975 《毒 牙下的英雄》(紀錄片)
1976 《毒 蛇與蛇毒》(紀錄片)
1976 《海 濤聲第三集-寒流帶來的禮物》(紀錄片)
1977 《烏 魚來的時候》(紀錄片)
1979 《六 朝怪談》 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1980 《地 獄天堂》 Those Days In the Heaven
1982 《中 國開國奇譚》
作品年表 - 剪接
1979 《六朝怪談》 The Legend of the Six Dynasty
1980 《地獄天堂》 Those Days In the Heaven
作品年表 - 音樂
1980 《地獄天堂》 Those Days In the Heaven
得獎紀錄
1977 以《烏魚來的時候》(紀錄片)獲得第十四屆金馬獎優等紀錄片。
1978 以短片《風車》獲得第一屆金穗獎最佳16㎜劇情長片。
1979 以《台灣的蝴蝶》(紀錄片)獲得第十六屆金馬獎優等紀錄片與最佳紀錄片攝影獎項。
1980 以《六朝怪談》榮獲第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劇情片配樂獎。
歷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第1屆 陶秦 《千嬌百媚》 / 第2屆 李翰祥 《梁山伯與祝英台》 / 第3屆 李行 《養鴨人家》 / 第4屆 李翰祥 《西施》 / 第5屆 李嘉 《我女若蘭》 / 第6屆 白景瑞 《寂寞的十七歲》 / 第7屆 白景瑞 《新娘與我》 / 第8屆 張曾澤 《路客與刀客》 / 第9屆 丁善璽 《落鷹峽》 / 第10屆 李行 《秋決》 / 第11屆 程剛 《十四女英豪》 / 第12屆 劉藝 《長情萬縷》 / 第13屆 張佩成 《狼牙口》 / 第14屆 張曾澤 《筧橋英烈傳》 / 第15屆 李行 《汪洋中的一條船》 / 第16屆 胡金銓 《山中傳奇》 / 第17屆 王菊金 《六朝怪談》 / 第18屆 徐克 《鬼馬智多星》 / 第19屆 章國明 《邊緣人》 / 第20屆 陳坤厚 《小畢的故事》 / 第21屆 麥當雄 《省港旗兵》 / 第22屆 張毅 《我這樣過了一生》 / 第23屆 吳宇森 《英雄本色》 / 第24屆 王童 《稻草人》 / 第25屆 羅啟銳 《七小福》 / 第26屆 侯孝賢 《悲情城市》 / 第27屆 嚴浩 《滾滾紅塵》 / 第28屆 王家衛 《阿飛正傳》 / 第29屆 王童 《無言的山丘》 / 第30屆 李安 《喜宴》 / 第31屆 關錦鵬 《紅玫瑰與白玫瑰》 / 第32屆 侯孝賢 《好男好女》 / 第33屆 姜文 《陽光燦爛的日子》 / 第34屆 陳果 《香港製造》 / 第35屆 陳冲 《天浴》 / 第36屆 許鞍華 《乾言萬語》 / 第37屆 杜琪峯 《槍火》 / 第38屆 關錦鵬 《藍宇》 / 第39屆 陳果 《香港有個好萊塢》 / 第40屆 劉偉強、麥兆輝 《無間道》 / 第41屆 杜琪峯 《大事件》 / 第42屆 周星馳 《功夫》 / 第43屆 陳可辛 《如果·愛》 / 第44屆 李安 《色,戒》 / 第45屆 陳可辛 《投名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