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文化
中國酒的名稱歷來是以產地、原料、水源、配方、香型及名人典故確定的。上下數千年,歷經演變,形成了一個洋洋大觀的酒名王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酒文化的淵遠流長。和中國任何一件事物一樣,中國白酒名稱的確定都與相應的文字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東漢人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說:"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從水酉,以酉目為之,酉說聲,一曰造也。"劉熙的《彩名》一書也說,"酒,酉也。釀之類曲,酉愕久而味美也。"
由是可知,文字初創時期,"酒字寫作酉"。故《辭源》在一個條目中寫道:"古文酒與酉同"。
在甲骨文中,酒字的寫法有兩種,一是"酉"的單體象形,一是在"酉"字旁加上幾個點,表示液體。這說明,在甲骨文中,"酒"字尚未最後定形,仍處在酒器象形字的階段。"酒"字由象形字向形聲字轉變則是鐘鼎文產生以後的事。當時,飲酒風氣極盛,"酒池肉林"的典故就出自這個時期。"醴"和"留"就是殷商時代的名酒。
清人編著的《淵鑒類函》卷三百九十二轉引《飲膳標題》曰: 酒也,有清、獨、厚、落、甜、苦、紅、線、白之別,故清者曰栗,清而甜者曰她,濁者曰酪,亦曰醞,濁而微清者曰醮,厚者曰醇,亦曰爵,重釀者曰醉,三重釀曰酊,落者曰醣,甜而宿熟者曰醴,美者曰酗,苦者曰醋,紅者曰醒,綠者曰酩,白者曰醮。
宋朝人何剜所著《酒爾雅》所釋的酒名,與上述的解釋略有出入: 醪,重醒酒也;酌,醒酒也;酷,末涼之酒也;醪,汁滓酒也;醋,厚酒也,醣,落酒也;醴,一宿酒也;醮,酒微清而濁也,瞟,清酒也;她,清而甜也;酴,濁酒也;醒,紅酒也;曦,綠酒也;磋,白酒也;元,醇酒也。《酒爾雅》與《飲膳標題》對各類酒名的解釋雖然不盡相同,但它們均是周秦時代的酒名則大致沒有什麼區別。從周秦的酒名來看,酒的名稱以直接表現和區別酒的釀造原料、品味、色澤為特徵,酒的命名尚沒有顯現出更多的想像。漢魏南北朝,酒名已不再僅是區分不同酒類品種的符號,而是比較講求藝術效果,注入了美的想像,廣告色彩也日漸濃厚。漢朝人稱稻米酒為上等,稷米酒為中等,黍米酒為下等。武帝時東方朔好飲酒,他把喜愛的棗酒稱作仙藏酒,還有桐到酒、肋酒、恬酒、柏酒、桂酒、菊花酒、百未旨酒(一名蘭生)、椒酒、齋中酒、聽事酒、猥酒、香酒、甘醴、甘撥等。南北朝時酒則有金漿(即蔗酒)、千里醉、騎蟹酒、白墜春酒、縹絞酒、桃花酒(亦稱美人酒,據說喝了這種酒可”除百病、好容色”)梨花春、駐顏酒、榴花酒、巴鄉清、桑落酒等。
唐宋時代,就像發達的唐宋詩詞所表現出的無窮魅力一樣,酒名也帶有很濃的詩情和詞意,馳騁著美的想像。唐宋時期有多少種酒,現己很難統計,從李肇《唐國史補》和宋朝人張能臣《酒名記》及放見於其它一些詩詞、文集來看,至少有三百餘種。
《唐國史補》所裁唐代酒名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榮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別南之嬈春、河東之乾和、葡萄,嶺南之雲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淚水,京城之西市腔、暇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青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謂摩勒,毗梨勒,訶梨勒。此外《龍城綠》裁有:錄,翠濡"。唐太宗曾賦詩讚曰:"錄勝蘭生,翠濤過玉菱,乾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詩中蘭生酒即是漢武帝時期的百味旨酒,玉菱則是隋煬帝當中的酒宋酒琳琅滿目,酒名美不勝收。
現將張能臣《酒名記》、昊自牧《攀梁錄》、周密《武林舊事》等文獻轉述如下:
四京:香泉、天醇、蘇醣、瓊酥、瑤洫、坤儀、觴玉、慶會、膏雷、親賢、瓊腴、蘭芷、五正位、樁令、嘉統醋、重釀、玉瀝、詩字、公雅、成春、獻卿、香瓊、琨瓊、情醇、褒公、光忠、嘉義、美減、玉液、酴醣香、金漿醒、香桂、法酒、桂香、北庫、琨泉、眉嘉、和旨、他醒、玉液、瑤液、王醞、瓊漿、流霆、清風、玉髓、玉醋、碧光、瓊波、千日春、延嘉、玉漿、瑤光、法清、大桶、仙酴、瓊酥、羊羔、美祿。
河北東、西路:金波、玉液、中和堂、宜城、蓮花、延相堂、碧琳、石門、宜城、揀米、細酒、銀光、碎玉、中山堂、九醞、瓜曲、錯著水、沙酷、金波、宜城、香桂、梧泉、洛酒、玉瑞堂、夷白堂、玉友、玉酷、風曲、法酒、瑤波、巡邊、銀條、知訓堂、杏仁。河東路:玉液、靜制堂、甘露堂、乾和酒、歲寒堂、瓊、金波、瓊酥、珍珠紅。
陝西路:天祿、舜泉、陝府、蒙泉、蓮花、冰堂、上、靜照堂、玉泉、江漢堂、瑤泉、清洛、清心堂、清白、風州酒、回酒。淮南路:白桃、瓊花房、金城、金斗城、杏仁。
兩浙路:竹葉青、碧香、白酒、秋自露、梨花酒、薔薇、流香、思堂春、風泉、宣賜、碧香、玉練槌、有美、中和堂、言酷、真珠泉、皇都春、常酒、和酒、皇華、愛咨堂、齊雲、清雷、愛山堂、得江、留部春、靜治、第一江山、北府兵屁、錦波香、秦淮春、清心堂、豐和、思政堂、慶遠堂、清白堂、藍波香、秦淮春、情心堂、豐和春、恩政堂、慶遠堂、清白堂、藍橋、風月、紫金泉、慶華堂、元勛堂、眉壽堂、萬象皆春、濟美堂、勝茶、十州春、木蘭堂、白雲泉、雙瑞、金波、雙魚春堂堂堂露堂萼漿谷溪春、蒙泉、蕭酒泉、常州、金斗泉、龜峰。
江南東、西路:芙蓉、百桃、清心堂、銀光、池陽春、雙泉、金波、谷廉、金盤露。
四川路:忠臣堂、玉髓、錦江春、梟花堂、刺麻酒、蜜酒、廉泉、瓊波、竹葉青、東溪、葡萄、金波、長春、香桂、銀液、仙醇、香糜、至喜泉、法醮、法醞。
荊湖南、北路:金蓮堂、白玉泉、法酒、琨光、香桂。福建路:竹葉、謝家紅、劈震春。
廣南東、西路:十八仙、香蛇酒、換骨、玉泉、古辣酒、瑞雷。
京東、西路:舜泉、近泉、清燕堂、真珠泉、蓮花清、銀光、三毆、牡羊、荷花、風曲、白怫泉、香桂、重酪、朝屋、玉液、壽泉、揀米、宜城、細波、杏仁、揀米、清虛堂、風曲、冰堂、漢泉、香桂郢酒、白雲樓、銀倏、淮原、泌泉、銀光、香桂、瓊酥、金沙、宜城、檀溪、竹葉青、香泉、寒泉、香菊、甘霹、仙醇、河外、金泉、潺泉。
元朝是燒酒崛起的重要時期,燒酒的名稱有阿刺吉、汗酒、燒刀子、火酒等。其它酒類名稱在流傳至今的文獻中記載不多。"元氏繆庭記"說元朝宮中有"五團春、石凍春、葡萄春、風乾腦、薔薇霹、錄膏漿"等。
明清兩代的酒名,在現存的文獻中亦無完整的記載,據《道生八陸》、《本草綱目》所載,明代約有近百種酒。
《道生八陸》中的酒名有:桃源酒、香言酒、碧香酒、腦酒、建昌紅酒、五香燒酒、山芋酒、萄萄酒、黃精酒、白朮酒、地黃酒、莒蒲酒、羊羔酒、天門冬酒、松花酒、菊花酒、五加皮、三骰酒。
《本草綱目》共載有六十九種配製藥酒。清朝有多少酒名,難以統計,據"清京道人"所著的《聽雨軒筆記》云:"酒之種類,難以枚舉。"
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險園食單》所載酒名有:金壇於酒、德奶慮酒、四川郎筒酒、紹興酒、潮州潯酒、常州蘭陵酒、溧陽烏飯酒、蘇州陳三白酒、金華酒、山西汾酒、山東膏梁嬈、蘇州女貞、福貞、無燥、宣州豆酒、通州棗兒紅、揚州木瓜。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載有清代廣東的酒名:陽江春、醴泉、龍漳清、嚴樹酒、荔支酒、倒捻酒、甜娘酒、七香酒、龍眼之、杏之凍、蒲桃之冬白、仙茅之春紅、桂之月月黃、荔支之燒春、龍江燒、百花酒等。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和《情稈類鈔》載有北京的酒名:中國公、黃連液、茵陳線、桔豆青、潛酒、徠酒、易酒、冬酒、木瓜、千榨、良鄉酒、玫瑰雷、蘋果露、山植雷、蓮花白等。
《鏡花緣》一書的第九十六回列舉的五十餘種酒,大致是清朝中期的名酒:山西汾酒、江南沛酒、頁定煮酒、潮洲瀕酒、湖南銜酒、饒州米酒、霉州甲酒、陝西權酒、湖南潯酒、巴顯咋酒、貴州苗、無錫惡泉酒、蘇州福貞酒、杭州三白酒、直隸東路酒、衛輝明流酒、和州苦雷酒、大名滴溜酒、濟寧金波酒、雲南包裹酒、四川路江酒、潮南砂仁酒、冀俐衡水酒、海寧香害酒、淮安延壽酒、乍浦鬱金酒、福建梟香酒、海州辣黃酒、樂城羊羔酒、河南柿子酒、泰州枯陳酒、茂州鍋疤酒、山西路安酒、蕪湖五毒酒、成都薛濤酒、山陽陳壇酒、清河雙辣酒、高郵簽酒、嘉興十月白酒、鹽城草艷漿酒、山東谷輥子酒、廣東翁頭春酒、流球蜜林酊酒、長沙洞庭春色酒、太平府延春益酒。
元人宋伯仁《酒小史》所例的一百餘種酒,大致是從春秋至元代的歷代名酒。
春秋椒漿酒、杭城秋露白、西京金漿膠、相州碑玉、薊州意珏仁酒、金華腑金華酒、
高郵五加皮酒、長安新豐市酒、汀州謝家紅、南唐腦酒、處州金盤露、廣南香蛇酒、
黃州茅柴酒、、漢時桐馬酒、關中桑落酒、平陽襄陵酒、山西蒲州酒、
山西太原酒、郎孫郎筒酒、淮安苦蒿酒、雲安曲米酒、成都刺麻酒、建章麻姑酒、
榮陽士窟春、富平石凍春、池州池陽酒、宜城九醞酒、杭州梨花酒、博羅顥桂醣、
劍南燒春、江北括酒、唐時玉練槌、灞陵崔家酒、汾州於和酒、山西羊羔酒、
安陽宜春酒、路州珍珠紅、魏徵廳醮翠濤、閎中霹雷、嶺南瓊琴醉、蒼梧寄生酒、
唐憲宗李花釀、宋昌王桂、普阮籍步爾、曹提介壽、隋煬帝玉茲、孫思邈酴酥、
王公權荔枝綠、廖致平綠荔枝、謝世昌蜜酒、肅王蘭香酒漢武蘭生酒蔡攸棣花酒、
陸士衛松醒、淮南荼豆酒、華氏盪口酒、顧氏三白酒風州清白酒劉拾玉露春、
曹成保平、宋劉後玉腴、王師約琨源、秦松表勛、宋開封瑤泉、宋高后香泉、
梁簡文見花、劉孝標雲液、宋德隆月波、定郡王洞庭春色、東坡羅浮春、范至能萬里春、
段成式湘束美品、魏賈將崑崙觴、劉白墜好酒、燕昭王瑞氓膏、洪梁鼯、洪梁酒、高祖菊花酒、
梁孝王縹玉酒、漢武百味旨酒、扶南石榴酒、辰溪夠藤梁州諸蔗酒、蘭溪河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