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名稱及品種分類(二)
清人編著的《淵鑒類函》卷三百九十二轉引《飲膳標題》曰:
酒,一也。而情、獨、厚、落、甜、苦、紅、線、白之別,故清者曰栗,清而甜者日她,濁者日酪,亦曰醞,濁而微清者曰醮,厚者曰醇,亦曰爵,重釀者口醉,三重釀曰酊,落者口醣,甜而一宿熟者口醴,美者曰酗,苦者口醋,紅者曰醒,綠者口酩,白者曰醮。
宋朝人何剜所著《酒爾雅)所釋的酒名,與上述的解釋略有出入:
醪,重醒酒也;酌,醒酒也;酷,末涼之酒也;醪,汁滓酒也;醋,厚酒也,醣,落酒也;醴,一宿酒也;醮,酒微清而濁也,瞟,清酒也;她,情而甜也;酴,濁酒也;醋,苦酒也;醒,紅酒也;曦,綠酒也;磋,白酒也;元,醇酒也。《酒爾雅》與《飲膳標題》對各類酒名的解釋雖然不盡相同,但它們均是周秦時代的酒名則大致沒有什麼區別。從周秦的酒名來看,酒的名稱以直接表現和區別酒的釀造原料、品味、色澤為特徵,酒的命名尚沒有顯現出更多的想像。漢魏普南北朝,酒名已不再僅是區分不同酒類品種的符號,而是比較講求藝術效果,注入丁美的想像,廣告色彩也日漸濃厚。漢朝人稱稻米酒為上等,稷米酒為中尊,黍米酒為下等武帝時束方朔好飲酒,他把喜愛的棗酒稱作仙藏酒,還有桐到酒、肋酒、恬酒、柏酒、桂酒、菊花酒、百未旨酒(一名蘭生)、椒酒、齋中酒、聽事酒、猥酒、香酒、甘醴、甘撥等。兩普南北朝時酒則有金漿(即蔗酒)、千里醉、騎蟹酒、白墜春醒、縹絞酒、桃花酒(亦稱美人酒,據說喝了這種酒可以“除百病、好容色”)梨花春、駐顏酒、榴花酒、巴鄉清、桑落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