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唐 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所載唐代名酒有:“河東之乾和、葡萄,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灑,法出波斯,三勒者,謂摩勒,毗梨勒,訶梨勒。”
宋伯仁《酒小史》一卷。《酒譜》又云:“酒之名最古,於今不廢,唐人言酒之美者,有鄂之富水、滎陽土窟春、石洞春、劍南燒春、河東乾和……”“說明“土窟春”在宋代還繼續生產,而且也很有名。這些在古籍中都有載。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三:酒有“若下春”,謂烏程也;“九釀”,謂宜城也;“千日”,中山也;“蒲桃”,西涼也;“竹葉”,豫北也;“土窟春”,滎陽也;“石凍春”,富平也;“燒春”,劍南也;“桑落”,陝右也。
明邵璨所著的戲曲《香囊記》第八出 《投宿》:〔末〕路途辛苦,諸公,尋宿歇如何?〔淨〕正合下懷,此間有酒店,當共諸公典衣一醉,酒保那有?〔醜上〕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官人有何分付?〔淨〕有好酒么?〔醜〕隨官人要甚么樣酒?〔淨〕胡說,你有多少樣酒?〔醜〕洞庭春、石凍春、羅浮春、土窟春、梨花春、竹葉春、珍珠紅、葡萄綠、玉膏靑、秋露白、桂髓椒漿、蘭英桑落、烏程白墮、醥醑醍醐。般般有,品品高,直須儀狄齊名,那許新豐奪市。
南宋趙令畤著《侯鯖錄》卷第八: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樑春。
北宋李昉等人 編纂的《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三《酒》著 名酒有:郢城產的富水酒,烏程產的若下酒,滎陽產的土窟春酒,富平產的石凍春酒,劍南產的燒春酒,河東產的乾和葡萄酒,嶺南產的靈溪博羅酒,宜城產的九醞酒,潯陽產的湓酒,京城產的西市腔酒,蝦蟆陵產的郎官清酒,河漢產的三勒漿酒。
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十三 杜少陵八 東坡云:“退之詩:‘百年未滿不得死,且可勤買拋青春。’《國史補》云:‘酒則郢之富水,烏程之箬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子美詩亦云:‘聞道雲安曲米春。’裴鉶作《傳奇》,記裴航事,亦有酒名松醪春。乃知唐人名酒以春,則拋青春亦必酒名也。”
據《唐音癸簽詁箋五》:“東坡雲,唐人酒多以春名,今具列一二:‘金陵春、竹葉春……萬凍春、土窟春、燒春、松醪春。’
清乾隆時代,有一個具有叛逆性格的叫空空主人。標新立異,寫了一部語出驚人的著作《豈有此理》。因文字獄,故一直未能出版。書內關於“飲名酒”:酒味不同,以水土故也。各地皆有醇酒,名不同,味亦異。試言之:郢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蒲桃”,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之“郎官清”,河漢之“三勒漿”。 嗚呼!古人飲名酒,品味也;今人飲名酒,附庸風雅也。
“春”酒來歷
古人把酒以春命名這主要是一方面古代的酒大都是冬釀春熟,人們叫它為春酒。另一方面魏晉以來,出現了一種叫做春酒的酒麴。於是人們就把用春酒麴釀的酒,很自然地叫做“春”酒了。後來人們在稱呼酒時也自然為了簡捷,就用“春”代替了酒的通名,“春”就成了酒。
唐朝的名酒歷史上都有記錄,如當時滎陽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凍春、劍南有燒春、郢州有富水酒、烏程有若下酒、嶺南有靈溪酒、宜城有九醞酒、長安有西市腔酒,還有從波斯進口的三勒漿、從大食進口的馬朗酒等等。唐代人們稱酒為"春",所以唐朝名酒多帶春。宋代也有各種各樣的名酒以春為名,諸如“百花春”、“千日春”、“錦江春”、“武陵春”等等。就是現代,也有不少帶有“春”的酒名。如劍南春、回醞春、燕南春、虎陽春、五糧春、玉泉春、萬年春等等。
現狀
滎陽“土窟春”酒,在唐代即是全國名酒,排名第二,而“劍南春”排名第四(百度網可查),如今劍南春是全國名酒,而“土窟春”反而被人遺忘。
土窟春酒已命名為鄭州太子春酒業有限公司,公司同時擁有“土窟春”、“太溪春”、“亞喜亞”商標,公司以中低檔系列為太子春酒,高中檔則為土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