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澤林旱龍舟](/img/1/cdc/nBnauM3XxUTO0ATO3kDM0QDMwMTMxgzM2ATOwADMwAzMxAzL5A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發展
千百年來,雖然時代變遷,澤林紀念屈原的日期定在農曆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從未改變。隨著生活的改善,澤林人不斷增加新的紀念內容,直至發展到每年扎制旱龍舟替代茅船“祭游”以寄託哀思。“文革”之中,這一紀念形式停辦。1993年,澤林這種以紀念屈原對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民俗活動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的肯定與支持,澤林人遂恢復和發展了游旱龍舟、唱會戲、賦詩作文、辦書畫展等多種紀念形式,一是懷念屈原,二是祈福。內容
澤林人紀念屈原以“旱龍舟”為主要載體。時至今天,旱龍舟的主題思想,龍船、人物的巧妙選用和布局,以及精美逼真的形象製作,真可謂堪稱一絕。旱龍舟出遊時,鞭炮齊鳴,鼓樂大作,按照“雨行有路,舟行有規,自上而下,自南而北”的行進路線,龍舟隊伍浩浩蕩蕩祭游。
整個隊伍近400人左右。一時間,澤林街煙火升騰“連天接地”,鞭炮鼓樂“振動天廷”,家家花酒、茶葉灑向龍舟艙“祭送屈原”,整個出遊時間前後約兩個小時。
特徵
澤林鎮澤林村旱龍舟游祭活動經過時代的洗禮和不斷的更新發展,已形成了獨具的特徵:1、基本製作保持先輩傳下來的舊時模樣;
2、水性活動形成的旱龍舟活動,在全國不多見;
3、懷念祈福;
4、民間活動形成的民俗性特徵;
5、規模宏大,僅舟上、中、下旁前後配件就得400人以上才能完成活動的要求;
6、整個旱龍舟製作藝術性強,它的題材形式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雅俗共賞的特徵。
湖北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