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繡[民族傳統工藝]

湘繡[民族傳統工藝]
湘繡[民族傳統工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湘繡,湖南省長沙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它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繡,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 19世紀末,繡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繡自銷的“吳彩霞繡坊”,在湖南民間刺繡基礎上吸收“蘇繡”、“廣繡”之優點,漸漸湘繡針法以參針為其特色。“參針”也稱“亂插針”,與齊針相對應。可表現物象的立體形態和暈染效果。參針中又有接參針、拗參針、直參針、橫參針、毛針等。另有排針、游針、花針、鉤針、孔針、刻針、打子等針法。其絲線,經過莢仁液蒸發處理極光潔平整,劈絲細若毫髮,有“羊毛細繡”之稱。湘繡的風格是形象生動逼真、色彩豐富鮮艷、十分強調用色的陰陽濃淡、針法多變、劈線細緻,繡工講究“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繡品還有荷包、懷鏡袋、筆插、椅墊、桌圍、枕套、帳套、帳檐、手帕、衣邊、裙飾、腰帶等。 湘繡以著色富於層次、繡品若畫為特點,民間有蘇貓、湘虎之說。湘繡獅虎毛紋剛健直豎,眼球有神,幾可亂真,已發展到異色、異形、異面的雙面全異繡。湘繡先後參加過日本、巴拿馬、美國等地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多次獲得優勝獎,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2011年03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湘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綜述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工藝品的總稱。現代意義上的湘繡主要是在湖南民間刺繡工藝的基礎上融入古代宮廷繡,士大夫閨閣繡的技藝與某些形式,同時吸取了蘇繡和粵繡及其他繡種的精華而發展起來的刺繡工藝品。

湘繡主要以蠶絲、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繡制而成,其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容於表現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無論平繡、織繡、網繡、結繡、打籽繡、剪絨繡、亂針繡等都充分發揮針法的表現力。注重精細入微地刻畫物象的外形和內質。

湘繡強調寫實,質樸而優美,形象生動,結構上虛實結合,巧妙地將中國傳統的繪畫、刺繡、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

西漢·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西漢·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湘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作品具有極高的傳統手工技藝價值和地域性文化藝術價值;湘繡繡品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形神兼備,動靜互彰,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成為湖南乃至中國的“藝術名片”。

藝術特色

湘繡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形象生動、逼真,質感強烈,它是以畫稿為藍本,“以針代筆”,“以線暈色”,在刻意追求畫稿原貌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故其獨特技藝,盡在“施針用線”之中。湘繡針法多變,以摻針為主,並根據表現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紋理的不同要求,發展為70多種針法。線色萬千,根據各種不同畫稿的題材,運用各種不同的針法,選配各種不同色階的繡線——絲線或絨線,憑藉針法的特殊表現力和繡線的光澤作用,使繡制出來的物象,不但保存著畫稿原有的筆墨神韻,而且通過刺繡工藝,增添了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起到了一般繪畫所不及的藝術效果。以致湘繡獨成一派,到清末“湘繡盛行,超越蘇繡,已不沿顧繡之名。法在改藍本、染色絲,非復故步矣”。

“以針為筆,以縑素為紙,以絲絨為顏色”,繡工們大大發揮摻針參色的作用,巧妙地以各種原色花線在質地上參互調合。用於同一色彩由深到淺或由淺到深的過渡,表達出逐漸變易又混合均勻的色階,創造了各種絢爛和諧悅目的色彩。用第一號深色線刺繡後,接繡第二號深色時,銜接必須參差不齊,互相交錯,且不著痕跡,色彩才能和諧。交接搭線不可過長,也不可一線太長,一線太短。這是湘繡與其他繡品針法的基本區別之處。成為湘繡的特點之一。

繡線的運用,粗細相間,色澤有別,兼以適當誇張。湘繡繡工劈線,是一種特殊技能,湘繡的勻薄細膩與這一技能的日益進步分不開。以手指劈線,可劈至2開、4開、8開、16開等。線劈開後,千絲萬縷,分辨不出差別,但繡上質地,求得對比統一,突出主題,達到明暗的自然變化,陰陽渾然一體。

人民大會堂收藏湘作品《冬雪北國》 人民大會堂收藏湘作品《冬雪北國》

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湖南長沙為中心,是在湖南民間刺繡工藝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精華而發展起來的刺繡工藝品,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強調寫實,質樸而優美,形象生動。特點是絲細,後用皂莢仁溶液蒸煮,再裹起來揩拭,防止絨絲起毛,其光細勝眼於髮絲,湘繡在配色上善於運用深淺灰及黑白色,加上適當的明暗對比,增強了質感和立體感,結構上虛實結合,善於利用空白,突出主題。

品種題材

湘繡 湘繡

湘繡的主要品種有:花鳥、山水、風景、人物、肖像、走獸、條屏、冊頁、被面、繡衣、圍巾、手帕、披巾以及雙面繡、雙面異繡、雙面全異繡、大型精雕精繡座屏、掛屏等。湘繡常用的形象,花卉中有牡丹、月季、茶花、菊花、梅花、蘭花、竹子等;鳥類有鳳凰、孔雀、錦雞、丹頂鶴、鷹、鴛鴦、鴿子、八哥、喜鵲、白頭等;走獸有獅子、虎、馬、鹿、貓、狗、松鼠、熊貓等;還有人物、山水、小花草、金魚、蝴蝶、書法等無不可繡制。

工藝特色

制稿是湘繡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好的繡品離不開一個好的構圖。此時,設計者腦中對於藝術領悟能否完全轉換成版面,制搞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一個高明的制稿藝人,能夠完全的將他面前的照片,圖案,甚至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物體按照設計者的意識用素描勾勒在一張小小的蠟紙之上。

臨稿

勾勒於蠟紙之上的素描之後,要用一根細小如髮絲的小針按照繡稿的細線刺出勻稱的小孔。完成之後,將已經裁好的真絲緞面放於紙稿底部,臨拓出一張張的繡稿。

選料

定義:根據繡品的種類和工藝表達要求選擇最佳的底料。

原則:按單面繡、雙面繡選料;普通緞料和精品緞料選料。

主要品種及用途:

①、素庫緞:簡稱硬緞,是一種材質較厚的真絲底料,主要以白、米黃為主,因材質名貴,主要用於繡制極品、精品湘繡。②、軟緞:材質較軟,以白色、仿古色為主,主要用於繡制普通繡品。

③、透明尼綸、透明真絲:以白色為主,主要用於繡制極品、精品雙面繡。

印版

印版定義:將製作好的手工模版用油墨印刷至底料(緞面)的過程。

配色

繡稿出來了,剩下的就是配線了,一般多種顏色,近兩千個色相,全靠配線藝人一雙眼睛根據設計者的思路配出恰當的顏色。線料的介紹:線料主要分為絲線、絨線、金銀線等。線料顏色介紹:湘繡繡線色彩的豐富,是與其他繡種區別的主要特點之一。據《雪宦繡譜》記載,有青、黃、紅、黑、白(以上正色)、綠、赭、紫、交、蔥(以上間色)9類,88種原色,因其深淺染製成745種不同的色彩。湘繡繡工認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餘種色彩包括無遺。所以,湘繡用色基本上可稱為"有色皆備"。

飾繃

湘繡單面繡 湘繡單面繡

意見繡品在刺繡之前需要將其緊緊繃於一個繡花棚架之上,並壓條,拉筋。在繡制的過程中還要根據需要換好幾次繃架。繃架根據繡品不同有大號的,中號的,小號的,高的,矮的,特大的,手繃近20多種型號,一般的繡品都選擇中號的繃架飾繃。

繡制

繡制在刺繡藝術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一幅好的繡品與一個技藝精湛的湘繡藝人是分不開的。通常一名湘繡藝人要達到繡制精品的程度非十餘年刺繡經歷不可,千針萬線遊走於繡稿之上,看線,選線,通常一名湘繡藝人要達到繡制精品的程度非十餘年刺繡經歷不可,千針萬線遊走於繡稿之上看線,選線,辟絲,分線穿針,斷線,一絲一縷上都極見功底

拆繃

拆繃相對於繡制來說比較的容易。將繡好的繡品細心拆下,除掉上面多餘的絨線和線頭。將已經繡好的繡品放鬆,拆下。但是整個過程需要非常的細心。

刺繡

針法的介紹:

a、齊針:齊針是湘繡的基本針法之一,也是各種針法的基礎。平繡的針法是:起落針都要在紋樣的邊緣,線條排列均勻,且緊不能重疊、稀不能露底,力求齊整。平繡按絲理不同分為直、橫、斜三種,即直纏、橫纏、斜纏。

b、散套:散套是欣賞品中最常用的,也是運用得最廣泛的針法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等長線條,參差排列,皮皮相迭,針針相嵌。由於線條的組織形式比較靈活,絲理轉折自如,鑲色渾厚和順,繡面細膩平服,因此能夠細緻地表現花草,翎毛等的生動姿態。

c、施針:施針是繡制人像、動物、飛禽等的主要針法。它的特點是用稀針分層逐步加密,便於鑲色,絲理轉折自然,線條組織靈活。

d、虛實針:由虛虛實實的線條組成,線條等長參差,由粗到細,排列是由稀到密,針腳亦逐步由長到短。

e、亂針繡因其表現力強,已經成為獨具一格的新品種。亂針繡粗看似亂,其實亂針:亂中有律,它是利用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摻合而成,能一次、再次地摻色。由於線條組織成交叉形,因而在摻合後,仍能保留多種色線的固有色。色彩摻和的次數不拘,直至光、色、形都符合要求為止。

f、打點:打點是傳統針法之一,歷史上多用它來繡制日用品。解放後,刺繡工人創造性地用它來繡制欣賞品,效果很好。打點繡是以紗為底,按紗格經緯點斜繡,每點一針,聚集而成。

g、戳紗:戳紗也是傳統針法之一,用以繡人物的服飾,裝飾性很強,戳紗以紗為底,用許多小几何形花紋組成圖案。

h、接針:短針前後銜接連續進行,後針接前針的末尾連成條形。

i、滾針:兩線緊捻,連成條紋,線條轉折比較靈活。無論繡直線或曲線都比較恰當。

j、打子:也是刺繡傳統針法之一,即用線條繞成粒狀小圈,組成繡面。因為每繡一針見一粒子,所以稱為"打子繡"。在欣賞品中多用來繡花心;或單獨用來繡靜物,如花籃等。

k、擻和針:針法組織與散套大同小異,不同的是散套針線條重疊,擻和針線條平鋪。散套針的針跡隱伏於線條間,擻和針的針跡比較顯露。擻和針在繡欣賞品上多用來繡樹幹和石頭。

l、集套:集套是繡圓形紋樣的針法,以等長參差線條分皮順序進行,繡時後皮線條嵌入前皮線條中間,絲絲相夾,並銜接著再前一皮線條的末尾。每一針針跡都要對準圓心,在近圓心處要做藏針。

m、正搶:用齊針分皮前後銜接而成,由外向內順序進行。

n、反搶:用齊針分皮前後銜接而成,由內向外有規則地進行,絲理方向一致,皮頭相互銜接。

o、鬅毛繡:鬅毛繡表現力強,主要運用於貓科動物的繡制上,直至光、色、形都符合貓科動物要求為止。

整燙

繡品繡制完成之後,應將其整燙。因為繡線在近一百多度高溫下更能折射出絲質的光澤。讓整副繡品充滿了動感和活力。

飾裱

湘繡雙面繡 湘繡雙面繡

任何一件湘繡藝術品,都離不開精心飾裱。也是繡品的最後的工序。通常,一件繡品在飾裱和框架的選擇方面應與繡品的構圖和顏色搭配。

價值意義

歷史價值

湘繡作為古老而傳統的民間手繡技藝,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代代相傳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不僅是我國藝海之林的一朵奇葩,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更是湖湘文化的傑出代表。有“魔術般的藝術”、“最珍貴的刺繡品”之美譽。

藝術價值

湘繡作為一門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其藝術內涵博大精深。繡師們以針代筆,以線作色,將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融於湘繡之中,通過針、線將人物、山水、風景、花鳥、走獸、字畫、書法、金石等多種藝術融會貫通,進行藝術再創造,從而使繡品更加生動逼真、質感強烈、栩栩如生。

品牌價值

湘繡作為湖南的“省粹”,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並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國外元首和政要。被讚譽為“奇異的手,絕妙的作品”。

商業價值

湘繡系列產品因湘繡的傳統工藝特徵和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而享譽海內外,廣泛用於饋贈、裝飾、收藏以及服裝、服飾、頭巾、床上用品,產品銷往歐、美、亞、非及港、澳、台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是湖南的出口支柱產業。湘繡得到保護和發展,不僅可起到弘揚中華文化、振興傳統產業的作用,而且可極大的解決農村婦女勞動力就業,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甄別選擇

湘繡產品依據其創稿的新穎度、刺繡的精細度、裝飾的豪華度及其具有的欣賞價值與珍藏價值分為:珍藏品、極品、精品、普品(合格品)。工藝質量一般用這幾個字來概括:平、齊、淨、亮、密、活。這幾項做到的越多檔次越高。並要求產品所用絲線光澤豐富細膩,顏色飽滿持久,具有韌性。所用繡地輕薄而不易變形,不易崩壞。繡品圖案典雅、精緻。所繡作品平齊、細密、勻、順、光、有靈氣、不呆板,有絲線的柔和光澤。作品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點。

產地環境

長沙並不產絲綢。考古發現,湖南的古代蠶桑區在湘江上游的零陵、衡陽地帶。唐、宋期間三百多年,這兩個地區每年要給統治階級賦貢紗羅或平絕二萬尺。後來由於歷代朝庭官家濫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使湘南變成了紅壤乾旱地帶,曾經繁榮的蠶桑生產無形中消失。桑蠶的生存“逐水草而居”,一路沿湘江而下,向洞庭湖區發展。至元初,棉花的栽植迅速推廣,岳陽、常德、益陽等沿洞庭湖區域乃全中國十分重要的絲棉產區。岳陽、常德、益陽等沿洞庭湖桑蠶、木、棉基地是湘繡得以大成氣候的重要保障。

歷史淵源

湘繡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從長沙戰國楚墓和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大量繡品中,可以窺見當時湖南地方刺繡技藝已經達到令人驚訝的高度。1958年,在長沙楚墓中發現的龍鳳圖案繡品圖案之精美,繡工針法之細膩,早為世人嘆而觀止。

1972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來件刺繡衣物,說明遠在2100多年前的西漢,湖南地方刺繡即湘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輝煌燦爛的楚繡與馬王堆漢繡,不但是中國刺繡史上足資驕傲與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繡順理成章的最初發展之源。”

湘繡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還吸取了蘇繡、粵繡、京繡等繡系的優點,發展成為清代刺繡藝苑的後起之秀。湘繡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湖南民間很早就能夠刺繡。清代嘉慶年間,長沙縣就有很多婦女從事刺繡。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繡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繡自銷的“吳彩霞繡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繡從而聞名全國。光緒年間,寧鄉畫家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繡,長期深入繡坊,繪製繡稿,還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繡藝術水平。光緒末年,湖南的民間刺繡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刺繡工藝系統,成為一種具有獨立風格和濃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藝商品走進市場。田自秉教授在所著的《中國染織史》中指出:“湘繡的歷史,過去一般都認為創始於清朝未年,最為晚出。但自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絹地長壽繡’、‘絹地乘雲繡’、‘羅綺地信期繡’等精美漢代刺繡後,對於它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可以這樣說:湘繡是在清代後期形成了獨特風格的刺繡體系。”而“湘繡”這一名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見稱於世。

20世紀30年代,湘繡的產值最高達80萬銀元,產品1/3出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西湖博覽會總報告書》“繡品”一節中,湘繡就占了一半的篇幅。

新中國成立後,湘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的“黃金期”。藉助毛澤東主席攜帶《史達林繡像》等大批湘繡產品訪問蘇聯的“東風”,湘繡產品迎來了面向蘇聯與東歐的第一個出口高潮。中蘇關係破裂後,湘繡出口一度受阻,生產跌入低谷。

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產業調整期。實現了日用湘繡與裝飾湘繡並舉,同時由向蘇聯出口轉向對香港的轉口貿易。到80年代初出現“湘繡四大廠家”鼎立局面,形成第二個發展高潮。一直到1987年,湘繡都是湖南輕工行業第一出口創匯大戶。

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百家爭鳴”期。隨著鄉鎮企業和個體經濟的興起,“四大企業”只餘一家,企業起落成為常態。

21世紀初,湘繡被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012年前後,湘繡產業再次回暖,但持續時間短暫。

湘繡 湘繡

生產情況

湘繡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西漢初期,湖南地區的刺繡技術已高度發達,可在漢代以後,卻莫名消失,直到清朝光緒年間,平江繡女李儀徽首創摻針法,才使湘繡重新崛起。1898年,長沙“吳彩霞”繡莊的開設,標誌著湘繡正式走向商品化的道路。

2008年,湘繡年產值突破5億元人民幣,每年出口總額達到120萬件(套)以上,帶動農村就業人員近6000人。其中,星沙湘繡工業園已引進相關湘繡配套企業60餘家,園區經營商戶500餘家全部建成,形成年產銷10億元人民幣規模,帶動就業人群約30000人。

2010年,沙坪湘繡總產值達到1.5億元。

2010年,沙坪湘繡年產值達到1億元。

2012年,湘繡行業共有相關企業100多家,擁有8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12名湖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從業人員近20萬人,年產值超5億元。

湘繡 湘繡

產品榮譽

1910年,湘繡在南洋勸業會上被譽為“渾筆墨於無痕”,“字格簪花,跡滅針線”。

1995年,長沙沙坪鎮被國務院授予“中國湘繡之鄉”的稱號。

2006年,湘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基地。

2011年03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湘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4年,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湘繡(沙坪產區)產地範圍為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沙坪社區、茶子山村、自安村、鍾石村、金霞村、成功村、竹坡村、告塘村、海塘村、雙湖村、漢回村、烏溪村、廣勝村、大安村、板塘村、大明村、大星村、白霞村、中嶺村、羅漢莊村、伍家嶺村、高源村、高嶺村、澇刀河村、鳳羽村、澇刀河社區、彭家巷社區、太陽山社區、群力社區、霞凝社區、天井社區、新源社區32個自然村、社區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湘繡 湘繡

1.絲線質量要求:真絲線用當地的皂莢仁溶液進行處理,再根據圖案的不同需要把一根絲線劈成成1/2、1/4、1/8、1/16乃至更細,一根線劈絲份數不少於16絲,128毛的真絲線。

2.底料質量要求:優質庫緞、軟緞或軟質白畫布,並符合國家質量技術要求。

(二)畫面要求。

1. 刺繡圖案:健康並具有美感。

2. 刺繡圖案:不得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合法圖案。

3. 圖案內容:以繪畫類、攝影類、書法類及其他美術作品。

(三)工藝要求。

以湘繡純手工傳統工藝制稿、選料、配色、飾繃、繡制、拆繃、整燙、飾裱、檢驗等工藝程式進行生產。

(四)針法要求。

採用湘繡傳統72種針法。分平面繡類、織繡類、網繡類、結繡類五大類還有後來不斷發展完善的鬅毛針以及亂針等針法。

1.平繡類:以線平鋪料面的繡法。

2.織繡類:以線交織成一定形狀的繡法。

3.網繡類:是以各種色線相互牽連,結成網狀。

4.扭繡類:是以線扭結連環組成圖案,適於繡小件日用品和服裝上的圖案。

5.結繡類:是以線結成顆粒狀或圈狀,組成圖形或局部紋樣。

各種針法要根據畫面要求應題施針,順紋有序,不露底,繡面底料不得有針眼縫、色彩搭配自然,無線頭。

湘繡 湘繡

(五)裝裱要求。

1. 軟裱:要將剪下的繡片用真絲錦綾裝裱,圖案清晰、質感好、無氣泡,不脫殼,不斷裂,角度準確,絲縷直,紋樣正,通幅整齊。

2. 硬裱:要將剪下的繡片用膠水貼在三隔板或纖維板上,繡片四周用卡紙裝裱。裝裱時要去污、清晰,繡面繃平、整潔、無漿跡、無髒斑。鏡框、鏡架規格正確,油漆光亮、本質表層無傷痕、斑節。畫面刺繡部分與裝裱幅面之比不得少於70%。

(六)質量特色。

1.產品所用絲線光澤豐富細膩,顏色飽滿持久,具有韌性。所用繡底真絲輕薄而不易變形,不易崩壞。繡品圖案典雅、細緻、有絲線的柔和光澤,所繡作品平齊、細密、勻、順、和、光、有靈氣、不呆板,區別於機繡。作品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點。

2.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湘繡(沙坪產區)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湘繡(沙坪產區)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中國刺繡的門類

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中國刺繡已經形成了較高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工藝門類。

四大名繡
蘇繡:四大名繡之首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
粵繡:廣東地區刺繡品的總稱 蜀繡: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
地方名繡
京繡:“燕京八絕”之一 魯繡:山東地區代表性刺繡 汴繡:人物最傳神
甌繡:浙江“三雕一繡”工藝之一 杭繡:杭州刺繡,亦稱吉繡 漢繡:以楚繡為基礎
閩繡:福建地區的刺繡品牌 顧繡:顧名世家族的刺繡品 壯繡:壯族刺繡工藝

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製等更是直接來源於民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民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楊柳青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 漳州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佛山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 納西族東巴畫| 藏族唐卡| 衡水內畫 | 顧繡| 蘇繡| 湘繡 | 粵繡| 蜀繡| 苗繡 | 水族馬尾繡| 土族盤繡| 挑花| 慶陽香包繡制| 象牙雕刻| 揚州玉雕| 岫巖玉雕| 阜新瑪瑙雕| 夜光杯雕| 金石篆刻| 青田石雕| 曲陽石雕| 壽山石雕| 惠安石雕| 徽州三雕| 臨夏磚雕|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潮州木雕| 寧波朱金漆木雕 | 樂清黃楊木雕| 東陽木雕| 漳州木偶頭雕刻| 萍鄉湘東儺面具 | 竹刻 | 泥塑 | 塔爾寺酥油花| 熱貢藝術 | 燈彩 | 嵊州竹編 | 固安焦氏臉譜| 民間美術| 大悟織錦帶 | 武漢剪紙| 黃岡民間繪畫| 民間剪紙| 黃河澄泥硯 |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天津風箏魏

中國四大名繡

名稱分布地歷史
蘇繡江蘇及周邊蘇繡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說苑》記載,春秋時期吳國地區(即今江蘇省南部一帶)已經有“繡衣而豹裘者”。
湘繡湖南及周邊根據考古發掘,湘繡在長沙最遲不晚於漢代,已有2000多年歷史。
粵繡 廣東及周邊形成於唐,成熟與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蜀繡四川及周邊早在晉代就被稱為"蜀中之寶",而聞名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