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風箏魏

天津風箏魏

天津風箏魏是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漢族傳統手工藝術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故稱風箏魏。風箏魏的發展經久不衰,在魏元泰第二代至第四代傳人的繼承和不斷創新下,風箏魏的風箏已經達到了1000多個品種。後來,風箏魏的風箏多次出訪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天津與世界各國民間文化交流的信使和紐帶。

簡介

天津風箏魏
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稱“風箏魏”。 1872 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一家扎 彩鋪當學徒,他對製作風箏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提高扎風箏的造詣,他反覆研究飛禽和飛蟲 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係,並套用於風箏的製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為主,造型簡單,色彩單調,為整體式。他扎的風箏可以拆展摺疊,一尺多長的大風箏,摺疊後可放在一個小信封里,便於收藏和攜帶。

製作

天津風箏製作,歷史久遠,工藝精湛,從清代的天津楊柳青年畫《十美畫放風箏》上即可得到證實,有串燈、盤鷹、唐僧取經、蝴蝶等10種風箏。對天津風箏製作技藝做出重大貢獻,享譽中外的是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1872一1961年)。他一生從事風箏製作,苦心鑽研,大膽創新,先後研製了平拍式、立體式、串式和整體式、組合式(即軟翅)風箏,還創造了摺疊風箏,一生研製風箏200餘種,被人稱譽為“風箏魏”。

特點及研究

魏記風箏的主要特點是用料講究(箏面多用綢絹,輕而結實;骨架選用質地細密、節長、彈性大的毛竹等)、造型多樣(造型、結構、尺寸大小等)、工藝精湛(穿眼扣榫、變色、變位特技等)、彩繪逼真(重彩、退暈等)、飛行平穩。魏記風箏在1914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和獎狀,在國內比賽中也名列前茅。魏記風箏在國內和我市博物館均有收藏陳列,並曾銷往國外。
魏元泰的後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孫)、魏永珍(侄孫女)、魏國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繼承家業,研製風箏,使“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的民間工藝不斷發展。

中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刺繡、印染、服裝縫製等更是直接來源於民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民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楊柳青木版年畫| 武強木版年畫| 桃花塢木版年畫| 漳州木版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 灘頭木版年畫| 佛山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 納西族東巴畫| 藏族唐卡| 衡水內畫 | 顧繡| 蘇繡| 湘繡 | 粵繡| 蜀繡| 苗繡 | 水族馬尾繡| 土族盤繡| 挑花| 慶陽香包繡制| 象牙雕刻| 揚州玉雕| 岫巖玉雕| 阜新瑪瑙雕| 夜光杯雕| 金石篆刻| 青田石雕| 曲陽石雕| 壽山石雕| 惠安石雕| 徽州三雕| 臨夏磚雕|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潮州木雕| 寧波朱金漆木雕 | 樂清黃楊木雕| 東陽木雕| 漳州木偶頭雕刻| 萍鄉湘東儺面具 | 竹刻 | 泥塑 | 塔爾寺酥油花| 熱貢藝術 | 燈彩 | 嵊州竹編 | 固安焦氏臉譜| 民間美術| 大悟織錦帶 | 武漢剪紙| 黃岡民間繪畫| 民間剪紙| 黃河澄泥硯 |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天津風箏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