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刺繡

中國刺繡

中國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刺繡也叫針繡。歷介各時期精品刺繡、名家名繡、民族刺繡、民間刺繡等,希望喚起人們對精美刺繡的更多追憶,感受人類借刺繡抒發對生活熱愛和追求的真情實感;書中關於刺繡的源流、名人軼事、名繡特色的介紹,則欲將讀者帶入舊時女紅的溫婉,重溫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基本介紹

中國刺繡中國刺繡

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叫刺繡,又稱絲繡。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繡工藝的發展。

上海的露香園顧繡、北京的鳳凰繡,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繡。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繡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繡不僅名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

如今,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於全國,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繡。發展到今天的刺繡藝術品,工藝精細複雜。例如雙面繡《貓》,是蘇繡的代表作品之一。藝人們將一根頭髮粗細的繡花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細線繡,並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無論從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貓調皮活潑的神態,繡貓最難的是一對貓眼睛,藝人們需用20多種顏色的絲線才能把貓睛繡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至今,在雙面繡的基礎上,又發展成雙面異色樣繡,為刺繡工藝開闢了新的途徑。一般的刺繡日用品如被面、枕套、靠墊、鞋面之類,中國民間很多婦女都能繡出,比較普及。

用羽毛手工繡制而成用羽毛手工繡制而成

現在又有金絲羽毛繡更是栩栩如生立體感強,羽毛繡不但可以繡山水花鳥,還可以繡日常用品乃至地毯、掛毯等。製作方法簡單,是利用人們日常生活扔掉的各種禽類的羽毛,經過消毒處理,手工繡制的。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繡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繡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繡實物之一。

中國古代的刺繡,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繡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繡拍品,價格競相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究竟什麼叫“刺繡”?

俗稱“繡花”,是在已經加工好的織物上,以針引線,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穿刺,通過運針將繡線組織成各種圖案和色彩的一種技藝。

中國刺繡鑑賞寶典

中國刺繡中國刺繡

邵曉琤編著的《中國刺繡鑑賞寶典》

歷介各時期精品刺繡、名家名繡、民族刺繡、民間刺繡等,希望喚起人們對精美刺繡的更多追憶,感受人類借刺繡抒發對生活熱愛和追求的真情實感;書中關於刺繡的源流、名人軼事、名繡特色的介紹,則欲將讀者帶入舊時女紅的溫婉,重溫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作者:邵曉琤

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精裝

ISBN:9787547808665

條形碼:9787547808665

ASIN:B005JRI0P6

刺繡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就伴隨著祭天禮器(青銅器、玉器)、陶器和織物而誕生,且世代更迭生生不息。如今,傳統手工刺繡在工業化生產的浪潮中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可是,放眼尋覓,“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刺繡就在人們身邊她並沒有遠去。

刺繡繡法

中國刺繡中國刺繡

資料記載的繡法有以下幾種:

彩繡

泛指以各種彩色繡線統制花紋圖案的刺繡技藝,具有繡面平服、針法豐富、線跡精細、色彩鮮明的特點,在服裝飾品中多有套用。彩繡的色彩變化也十分豐富,

它以線代筆,通過多種彩色繡線的重疊、並置、交錯產生華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針針法來表現圖案色彩的細微變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淺融匯,具有國畫的渲染效果。

包梗繡

主要特點是先用較粗的線打底或用棉花墊底,使花紋隆起,然後再用繡線繡沒,一般採用平繡針法。包梗繡花紋秀麗雅致,富有立體感,裝飾性強,又稱高繡,在蘇繡中則稱凸繡。包梗繡適宜於繡制塊面較小的花紋與狹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單色線繡制。

雕繡

又稱樓空繡,是一種有一定難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繡法。它的最大特點是在繡制過程中,按花紋需要修剪出孔洞,並在剪出的孔洞裡以不同方法繡出多種圖案組合,使繡面上既有灑脫大方的實地花,又有玲戲美觀的樓空花,虛實相襯,富有情趣。繡品高雅、精緻。

貼布繡

也稱補花繡,是一種將其他布料剪貼繡縫在服飾上的刺繡形式。中國蘇繡中的貼續繡也屬這一類。其繡法是將貼花布按圖案要求剪好,貼在繡面上,也可在貼花布與繡面之間襯墊棉花等物,使圖案隆起而有立體感。貼好後,再用各種針法鎖邊。貼布繡繡法簡單,圖案以塊面為主,風格別致大方。

釘線繡

又稱盤梗繡或貼線繡,是把各種絲帶、線繩按一定圖案釘繡在服裝或紡織品上的一種刺繡方法。常用的釘線方法有明釘和暗釘兩種,前者針跡暴露線上梗上,後者則隱藏於線梗中。釘線繡繡法簡單,歷史悠久,其裝飾風格典雅大方,近年來在和服中套用較多。珠片繡,也稱珠繡,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寶石、閃光珠片等為材料,繡綴於服飾上,以產生珠光寶氣、耀眼奪目的效果,一般套用於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裝的美感和吸引力,同時也廣泛用於鞋面、提包、首飾盒等上面。

十字繡

也稱十字桃花,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刺繡方法。其針法十分簡單,即按照布料的經緯定向,將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線跡排列成設計要求的圖案。由於其針法特點,十字繡的紋樣一般造型簡練,結構嚴謹,常呈對稱式布局的圖案風格。也有寫實風格的紋樣,題材多為自然花草。十字繡具有濃郁的民間裝飾風格。

絢帶繡

也稱扁帶繡,是以絲帶為繡線直接在織物上進行刺繡。絢帶繡光澤柔美、色彩豐富、花紋醒目而有立體感,是一種新穎別致的和服裝飾形式。抽紗繡,是刺繡中很有特色的一個類別,其繡法是,根據設計圖案的部位,先在織物上抽去一定數量的經紗和緯紗,然後利用布面上留下的布絲,用繡線進行有規律的編繞扎結,編出透孔的紗眼,組合成各種圖案紋樣。用抽紗繡繡面具有獨特的網眼效果,秀麗纖巧,玲班剔透,裝飾性很強。由於透制有一定難度,抽紗繡圖案大多為簡單的幾何線條與塊面,在一幅繡品中作精緻細巧的點綴。

戳紗繡

又稱納錦,是傳統刺繡形式之一。它是在方格紗的 底料上嚴格按格數眼進行刺繡的。戳紗繡不僅圖案美麗,而且隨著線條橫、直、斜的不同排列作豐富的變化,但花紋間的空眼必須對齊。

平繡

針法說明:是刺繡的基本針法。起落針都必須是繡在紋飾邊緣 繡線做平行緊密的填補繡,針腳排列整齊均勻。

套用特色:一般用來繡小花、小葉等圖案。不適用於大圖案。

最早實物資料:西漢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

平針因針腳的不同排列方式,而有各種不同的名目,如:直平針、橫平針、斜平針等。

直平針:依圖文垂直方向運針。

橫平針:依圖文水平方向運針。

斜平針:斜向運針,斜度一般為45。

魚骨繡

針法說明:在尖端做小距離的直繡,中央部份的線略為重疊。

套用特色:多用在繡葉片,表現其立體感。

開口魚骨繡

針法說明:如魚骨繡,但針腳距離較疏鬆。

填高魚骨繡

針法說明:從尖端出針,插入中間,從輪廓線出針,挑取尖端,再繡與葉同寬的布,

如此上下交換挑取,漸漸向下前進,將芯填入。

套用特色:用於繡有立體感的葉片。

輪廓繡

針法說明:繡成的線紋不露針眼,針針相連,後一針約起於前一針的三分之一處,針眼藏在前一個針腳的下面,銜接自然。

套用特色:多用來表現彈性線條,其表面效果如同一條股線。線條粗細勻稱,常用來刺繡植物枝條和葉筋圖案紋飾的圈邊以及堅挺的線條。

最早實物資料: 最早使用此種針法的實物是南宋仿畫繡「瑤台跨鶴圖」。

輪廓繡的卷線繡法

針法說明:繡成輪廓繡後,以另一線穿繞輪廓繡。

輪廓繡的滿繡法

針法說明:完全以輪廓繡繡滿整個圖案。

釘線繡

針法說明:用細線以垂直方向將浮線釘固在繡地上的一種針法。可為圖紋之輪廓線,也可將圖案填滿。

套用特色:釘線用的繡線較細,可利用它們色彩的搭配使紋飾增添調子變化,針腳間距相等,才會整齊美觀。

最早實物資料: 葉茂台遼墓出土。(唐代「綾地花鳥紋刺繡袋」與「綾地花紋」刺繡殘片)

圈金/銀

針法說明:只圈釘紋樣輪廓。

套用特色:使紋樣顯得整齊凸出,還可使相鄰的對比色協調起來。

最早實物資料:葉茂台遼墓出土。

盤金

針法說明:在整個塊面圖案上盤滿金線。

垂墜釘繡

針法說明:被釘的繡線不要拉緊,使之松垂成圈。

滿釘

針法說明:即包梗繡。圈釘的繡線緊密纏繞浮線,完全裹住,使其有立體浮凸的效果。

釘針

針法說明:在平針齊繡的長針腳中部橫釘一針或數針,針腳取直線排列或花式排列,有壓線與加飾花紋的雙重效果。

最早實物資料: 最早使用此種針法的實物是南宋仿畫繡「瑤台跨鶴圖」。

山形繡

針法說明:呈連續「V」形的針目。

套用特色:可用於兩線之間,做為輪廓邊界或填補圖案。

半山形繡

針法說明:由山形繡發展出的變化繡。

套用特色:可用於排繡成列,或隨圖紋的曲線走針。

搶針繡

針法說明:用短直針腳按紋飾形狀,分層刺繡。可使用顏色相近繡線製造由淺到深的色暈效果。

套用特色:採用這種針法的繡品較為結實,紋飾裝飾性強。

最早實物資料: 唐代「綾地花紋」刺繡殘片。

正搶針:從紋飾外緣向內順序分層繡叫「正搶針」。

反搶針:從內向外層層繡出叫「反搶針」。

松針

針法說明:按放射狀運針,繡線布列如半扇形或輪狀,外緣落針在一圓周上,但收針都在同一針孔內。

最早實物資料: 最早使用此種針法的實物是南宋仿畫繡「瑤台跨鶴圖」。

鎖繡

針法說明:由繡線圈套組成,因繡紋效果似鎖鏈而得名。繡紋裝飾性強,富立體感。

最早實物資料:西周陝西寶雞茹家莊墓(1027~249B.C.)中出土單股卷草紋鎖繡印痕河南安陽殷墟婦墓出土銅 (1300~1200B.C.)粘附菱形紋鎖針繡殘跡,是最早使用鎖繡的兩個例證。

各種變格形式:

閉合式鎖繡

針法說明:環套起落針在同一針孔內。

開口式鎖銹

針法說明:環套有或大或小的開口。

人字繡

針法說明:從右向左挑布,上下寬度相同作交叉繡,自左向右前進。

套用方向:用在繡寬度大的線條或填補面積,亦可固定嵌條、下擺等。

密人字繡

針法說明:縮小人字繡的間隔,一個針孔中各做2次插針刺繡。

索狀人字繡

針法說明:先作人字繡,再用別條線在交叉的位置繞線。

雙人字繡

針法說明:放大人字繡,然後在其間用別條線再繡一次,交錯刺縫。也叫做「陰影繡」。

平頭人字繡

針法說明:做人字繡後,在交叉處用別條線固定,如釘針方式。

亂針繡

亂針繡創始於三十年代,創始人為丹陽人,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先生。又名“正則繡”、“錦紋繡”。是適宜繡制欣賞品的一個新繡種。因其繡法自成一格,被詡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亂針繡主要採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手法來表現畫面。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擅長繡制油畫、攝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

發展歷程

刺繡作為一個地域廣泛的手工藝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通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在中國除了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這"四大名繡"外,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中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

四大名繡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繡產地的不同,刺繡工藝品作為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產品銷路尤廣,故有"四大名繡"之稱。

中國刺繡的“四大名繡”

蘇繡,蘇州地處江南,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因此,素有婦女擅長繡花的傳統習慣。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顏六色的花線,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朗、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蘇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點為: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時,在表現物象時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淺變化中,空留一線,使之層次分明,花樣輪廓齊整。因此人們在評價蘇繡時往往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概括之。

經過長期的積累,蘇繡已發展成為一個品種齊全,畫面豐收,變化多端的一門完整藝術,涉及裝飾畫(如油畫系列、國畫系列、水鄉系列、花卉系列、賀卡系列、鴿譜系列、花瓶系列等)。實用品涉及服飾、手帕、圍巾、賀卡等。

粵繡,廣東地區刺繡品的總稱。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黎族,先前繡工大多是廣州、潮州男子,為世所罕見。主要有衣飾、掛屏、褡褳、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為題材。粵繡的另一類名品是用織金緞或釘金襯地,也就是著名的釘金繡,尤其是加襯高浮墊的金絨繡,更是金碧輝煌,氣魄渾厚,多用作戲衣、舞台陳設品和寺院廟宇的陳設繡品,宜於渲染熱烈歡慶的氣氛。

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歷史也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繡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繡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 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清中後期,蜀繡在當地傳統刺繡技法的基礎上吸取了顧繡和蘇繡的長處,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繡之一。蜀繡用針工整、平齊光亮、絲路清晰、不加代筆,花紋邊緣如同刀切一般過於齊整,色彩鮮麗。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長沙城裡的商人們為了滿足一批因鎮壓太平軍而發跡的新貴,開設了“顧繡莊”,不久又以湘繡之名壓倒了顧繡。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湘繡日用品的色彩艷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晚清至民國年間,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民不聊生的可悲可泣時代,從列強侵略到軍閥割據,內憂外患,戰事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刺繡與其它民族工商業一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幾近奄奄一息。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刺繡與其它工商業一樣,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許多地方為了保持發揚當地的刺繡技藝特色,紛紛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撥出專門的經費扶持推動刺繡技藝的整理和研究。特別是對流失於民間的許多刺繡絕技加以系統開發和利用,使刺繡的針法內容大為豐富,繡品更為美麗,品類也更為繁多。特別是在“雙面繡”的基礎上,又發展創研出“雙面全異繡”,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兩面能繡出畫面、針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繡品,使世人連聲驚嘆:“堪稱世界絕技”。

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繡”。至周代,有“繡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繡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繡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繡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繡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繡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此外尚有顧繡,京繡、甌繡、魯繡、閩繡、汴繡、漢繡和苗繡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繡針法

類別:直繡、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繡、施針、輔助針、變體繡

直針

完全用垂直線繡成形體,線路起落針全在邊緣,全是平行排比,邊口齊整。配色是一個單位一種色線,沒有和色。針腳太長的地方就加線釘住,後來就演變成鋪針加刻的針法了。

盤針

表現彎曲形體的針法。包括切針、接針、滾針、鏇針四種。其中切針最早,以後發展到鏇針。

套針

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園顧繡,清帶的沈壽時,就進一步發展了。

單套 :又名平套。其繡法是:第一批從邊上起針,邊口齊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針,第一批需留一線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針;第三批需轉入第一批尾一厘許,爾後留第四批針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許……;其後,依此類推。

擻和針

有稱長短針。這種針法是長短針參差互用的,後針從前針的中間羼出,邊口不齊,有調色和順的長處,可用來繡仿真形象。

搶針

又叫戧針,是用短直針順著形體的姿勢,以後針繼前針,一批一批地搶上去的針法。可以說,這種針法是直針的發展。

平針

是用金銀線代替絲線的繡法。其方法:先用金線或銀線平鋪在繡地上面,再以絲線短針紮上,每針距離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繡紋樣而迴旋填滿,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線要對花如十字紋,如同扎鞋底花紋。

散錯針

它以多種針法變化運用,達到陰陽濃淡適度,力求所繡的形體逼真。

散整針:是套針、施針、接針、長短針兼用的混合針法。

編繡

是一種類似編織的繡法。它包括戳紗、打點、鋪絨、網繡、夾錦、十字桃花、絨線繡等。這些針法都適用於繡圖案花紋,所以也可將它們稱為“圖案繡”。

饒繡

是一種針線相繞、扣結成繡的針法。打籽、拉鎖子、扣繡、辮子股和雞毛針,都屬於這一類。打籽:它是蘇繡傳統針法之一。可以用它繡花蕊,也可以獨立地繡圖案畫。

施針

是加於他針的針法。這種針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並,活而不滯,參差而不齊。

輔助針

這類針法不是獨立繡形體的針法,而是為了增強所繡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動性所採用的輔助性針法。歸入這一類的針法有:輔針、扎針、刻鱗針等。

變體繡

刺繡中,有一些藉助於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藝方法,使常規刺繡發生變化的特殊繡法,就是變體繡,其中包括染繡、補畫繡、借色繡、高繡、摘綾和剪絨等。染繡:元代繡品中的人物、花鳥多用墨描眉目,以畫代繡。染繡的方法,就是從這兒開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中國刺繡》英文版

中國刺繡中國刺繡

作者:邵曉琤

《中國刺繡》英文版

出版時間:2014年4月1日

ISBN:978 - 1602200159

語言類型:英語

CHINESE EMBROIDERY—AN ILLUSTRATED STITCH GUIDE

AUTHOR: SHAO XIAOCHENG

PUBLISHER: SHANGHAI PRESS, BETTER LINK PRESS; HARDCOVER WITH JACKET EDITION

PUBLICATION TIME: APRIL 1, 2014

ISBN:978-1602200159

LANGUAGE TYPE: ENGLISH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