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瓷為清朝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年號)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官窯青花花鳥紋雙耳扁壺

清雍正青花瓷清朝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年號)年間燒制的青花瓷器

清雍正的官窯青花瓷,早期接近康熙時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調艷麗明快。中期具有當朝特點,青花色調灰暗,一部分仿明宣德青花瓷,有暈散,紋飾上有人工點出的小黑色斑點,沒有金屬光澤,也不沉入胎體;一部分仿明嘉靖萬曆的青花瓷,深藍色艷,呈色穩定;還有一部分仿明成化時的青花瓷,顏色淡雅閃灰。

注釋:右圖為故宮博物院藏“清雍正官窯青花花鳥紋雙耳扁壺

歷史源流

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唐代,到明代青花瓷的燒造技術達到了頂峰,至清代開始走向衰弱,只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在工藝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雍正青花瓷工藝水平極高,處於歷代之最。雍正在位13年,所燒制的青花瓷的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因此雍正青花瓷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許多收藏者孜孜以求,其市場價格穩中有升。

清雍正青花瓷仿清雍正 青花嬰戲圖小碗清雍正青花瓷

仿清雍正青花嬰戲圖小碗

仿清雍正青花海水雲龍紋碗

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規定瓷器的造型、花紋圖案,不僅要求燒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適度,而且重視氣勢神韻,講究輪廓線的韻律美,對於要燒造的用瓷器必須經雍正皇帝審定,方可燒造。上有所好,下必趨之。為此,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年希堯唐英根據旨意,集中了中國最優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盡全力地燒制,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對這時期瓷器的造型、繪畫藝術風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胎釉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釉里紅雲龍天球瓶

清雍正青花釉里紅穿花玉壺春

清雍正青花釉里紅雲龍天球瓶

體精細,潔白堅緻,重量較輕,修胎一絲不苟,看不見鏇削痕,薄厚均勻。面光亮瑩潤,玻璃質感強,純淨無,白中微閃青花,帶有明代風格。

青料

採用浙江省產的上等青料,加以精煉。從顏色上看可分兩種:一種是色澤幽靜勻潤,發色較康熙青花柔和淡雅,沒有太多的深淺濃淡的色階,也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靖青花的中泛,淡描青花經常出現在一些小件器皿上,用筆纖細,淡雅宜人。另一種是青花發色濃重艷麗,色調深,釉中有小氣泡,釉面有橘皮紋,系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料風格,由於是用中國產料代替進口料加以描繪,只能採取人工濃色堆點的方法,來體現黑色斑點及暈散,比較而言,還是顯得死板一些,缺少永樂、宣德青花自然流淌、深入胎的效果。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瓷盤(正面)

清雍正青花瓷盤(背面)

雍正時期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還有青花胭脂紅、琺瑯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外豆青里青花、青花釉里紅、藍地白花、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其中青花釉里紅燒制很多,尤為精美,以青花繪輔助紋飾,釉里紅繪主題紋飾,既保持了青花幽靜雅致、沉靜安定的特點,又增添了釉里紅渾厚壯麗、鮮艷奪目的色調。如故宮博物館藏雍正青花釉里紅鳳穿花蓋罐、青花釉里紅三果紋雙耳扁瓶等,即為此類器的代表性作品。

造型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桃蝠紋瓶
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繼承也有發展,結構精巧,陳設與實用保持完美的結合,形成高雅而樸實的藝術風格。雍正青花善於博採眾長,無論是仿古銅器式樣,還是對於自然界的花果形態,如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單純機械的模仿,而是以簡潔、洗鍊的手法來增強其清秀的表現力。康熙青花中廣為流行的棒槌瓶、鳳尾尊、琵琶尊等器形很少出現,瓷器足部處理也沒有前期常見的台階痕、雙圈足,均為滾圓的“泥鰍背”,用手撫摸十分潤滑,俗稱“燈草根”。除了日常生活用的及各種小件文房用具外,還有許多大件琢器及創新式樣。

碗類:有撇口、斂口、花口、有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為流行。碗壁普遍較薄,口、足處理很精細,有圈足和臥足兩種,圈足切削整齊,比較大。民窯青花足內有砂底,帶鏇坯痕。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童子持荷罐

清雍正青花瓷

青花釉里紅水波雲龍紋雙耳大壺

茶壺類:壺形俊秀,既實用又美觀,有瓣式、式、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壺最多且最具代表性。

瓶類:有玉壺春瓶、象耳折角方瓶、式瓶、頭瓶、葫蘆瓶、雙耳六方瓶、直口瓶、賞瓶(賞賜之用)、燈籠瓶(形似燈籠)、四連瓶、六連瓶、撇口瓶、橄欖瓶、瓶等。梅瓶口沿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豐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樂、宣德的溜肩式樣。天球瓶有細砂底和釉底兩種。

尊類:造型古樸,多是皇室的大型陳設器。 一般高度在50-70厘米。有如意耳尊、雙螭耳尊、燈籠尊、蒜頭大尊、撇口圓腹大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雍正瓷器的造型與裝飾工藝,在仿古方面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體現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鎮御窯廠受雍正皇帝的影響,仿燒前朝作品達到高潮,尤以仿燒宋代五大名窯的色釉及明代永樂、宣德、成化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準。從仿燒的青花來看,有的不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紋飾色彩描繪逼真,這是因為以宮中真品為摹本去仿燒,所以有時是真假難辨,達到了“仿古暗合,與真無二”的程度。

總體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構思別致,每件器皿都有多種式樣。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追求實用與美觀的統一。大件琢器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剛中帶柔,注重上下比例之間的協調、空間關係的適度、整體的統一,可以說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達到了“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程度。

紋飾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八寶勾雲紋高足盅
雍正青花非常注重紋飾布局與造型的完美結合,能夠按照器物的形體,配以適當的構圖。用筆精細纖柔,構圖疏朗、明快,紋飾簡潔清晰,強調主題突出。官窯青花以繪龍鳳及纏枝蓮花為代表,畫風工麗,花式一致。民窯青花不拘一格,運筆熟練,追求自然隨意的畫風,具有很強的民間風格。

雍正青花的裝飾題材十分豐富,有植物花紋、動物紋、人物紋、吉祥圖案等,總體上看,雍正青花繪畫技術法多樣化,紋飾中大量使用團花、皮球花、過枝花,非常新穎獨特。圖案整體感強,規矩中富於變化,達到很好的裝飾效果。

款識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提梁壺
雍正青花的款識主要是在器物底足內寫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 其次是六字篆書款和四字篆書款。四字楷書款少。從故宮博物院藏品看,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書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寫楷書款,個別也寫篆書款。仿明代款識有“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物寫清朝官款,有的寫仿款,有的不寫款,對於這種不寫年款的仿品要仔細研究分析,如仿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就有這三種情況。另外比較特殊的是青花四連瓶,在每一個瓶底分寫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連瓶是在中間小瓶的足內寫“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

雍正本朝官款一般字型清晰、秀麗、工整,是典型的宋體小楷,字與字之間排列要比康熙官款緊密得多。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與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閣制”、“敬恩堂”、“椒聲館”、“慶宜堂”、“養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評價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樊紅雲龍大盤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釉下三色瓶
清雍正釉下三色瓶
雍正帝當朝時期,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從景德鎮青花瓷器看,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

雍正官窯青花瓷的胎子堅緻潔白,非常細潤,胎體輕薄,修胎非常規整,造型俊秀。仿明永樂、成化兩朝的瓷器釉面潔白光潤,仿明宣德朝的瓷器則為橘皮釉,釉面閃青,仿明嘉靖、萬曆兩朝的瓷器釉面是亮青釉。此時青花紋飾的總體風格是清秀雅致,常見的紋飾有皮球花、過枝花、過牆龍、八桃、蝠桃等。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層層的苔點,所繪人物只居於景中一角。文字中有用梵文裝飾的,用排列整齊的瘦體梵文滿飾器面,也是此時獨有。總體看,雍正青花構圖疏朗,簡潔明快,人物面目潔秀,花卉則細膩纖巧。

雍正青花瓷器造型很多,除仿永樂、宣德等前朝的器型,還有一些具有當朝風格的器型,這時盤、碗的口面、底足都比較大(在清代一朝中,只有雍正、道光時的有這一特點)。雍正青花瓷無論什麼器型,線條都非常柔美、秀麗,比例協調,恰如其分,是清代造型設計最完美的瓷器。雍正青花官窯瓷器的款,字型基本一樣,應是一人所寫,款、款全有,字型潔秀規矩,六字二行、三行款都有。雙圈畫得很規矩,幾乎看不出起落筆。

特色分析

雍正在位13年,所燒制的青花瓷的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因此雍正青花瓷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雍正青花瓷器的基本特點:

清雍正青花瓷仿清雍正青花花澆
(1)在工藝上,雍正青花瓷的成就極高,講究精工細琢,露胎處潔白細潤,沒有窯紅出現,整個器物看上去很柔和。由於當時工藝水平極高,後代作偽者很難仿製出與其媲美的青花瓷,因此只要仔細觀察青花的做工是否精細,就能辨別其真偽。
(2)在色澤上,雍正青花瓷色調淺淡,由於呈色不穩定,青花有暈散現象,而偽造的青花瓷往往通體一色,沒有濃淡層次的變化和暈散現象,在鑑定時應注意辨別。
(3)在紋飾上,雍正青花瓷線條纖細而圓柔,紋飾內容主要有折枝花果、纏枝花卉八仙雙喜字圖案等;人物畫有麒麟送子、福壽三星等並以男性為多,琴棋書畫則以女性居多。從雍正早期開始,這些圖案在整個青花瓷體上所占的面積逐步縮小,這是雍正青花瓷在紋飾鑑定上的重要特徵。
(4)在胎釉造型上,從雍正開始,青花瓷的胎體開始變薄,且厚薄均勻;胎質潔白瑩潤,胎釉結合良好,釉汁滋潤,光澤度好。雍正青花瓷的器型多繼承康熙時代的造型特點,新品種很少,另外,雍正時期的碗和盤都是大圈足,鑑定時要注意這些特點。

真偽鑑別

清雍正青花瓷清代雍正青花瓷罐
鑑別清雍正青花瓷與後仿品
清雍正青花瓷有多種色調同時並存,有的發色淺淡而深沉,略有暈散;有的發色灰暗,但呈色穩定,色澤深淺不一;有的發色青翠,色調鮮艷而穩定;有的發色暈散,仿明宣德青花色調。胎體堅緻、潔白、細膩,釉面呈青色,表面呈現橘皮紋。雍正官窯青花有書“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後代仿前代官窯年號的;其餘都書“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少數書三行六字篆書青花款。

近現代仿雍正青花瓷品種很多,常見的器型有雙瓶、雙耳扁瓶。但青花顏色不如雍正青花厚重,雍正青花略有暈散,而仿品沒有。另外,雍正青花面多呈橘皮紋狀,而仿品沒有這一特徵,這是區別雍正青花真偽的重要標誌

寶貝鑑賞

清雍正青花瓷清雍正青花淡描纏枝蓮托梵文小杯 (一對) 直徑6.1厘米
估價:RMB40000一60000 成交價:RMBl76000
鑑賞:“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雍正本朝。胎薄體堅白釉瑩潤。內壁素白外壁以青花繪纏枝蓮托梵文圖,筆法纖細,青花發色淡雅,為雍正官窯精品。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龍鳳紋天字罐

名稱:青花龍鳳紋天字罐
直徑:10厘米
估價:RMB5O00 成交價:RMB5500
鑑賞:斂口,圓腹下收,平底。天字罐是仿成化時期的器型,因次種罐底常有一"天"字,故名。此罐上、下各繪一周變形蓮瓣紋,腹部繪龍鳳紋。寓意"鳳呈祥",多用於祝賀新婚。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山水紋筆筒

名稱:青花山水紋筆筒
規格:13.5X18厘米
估價:RMB2O000
鑑賞:,拱壁底,器外壁繪《溪山歸隱》圖,畫面上峰巒起伏,幾間茅舍掩映在茂密的川林中,上一老人攜杖前行。青花發色沉穩而顯暈散,給人以蕭疏自然的美感。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靈芝紋八棱罐

名稱:青花靈芝紋八棱罐
身度:10×8厘米
估價:RMB65000一70000
鑑賞:口,八棱形,每面繪兩到三朵靈芝,生長在葉片茂盛的枝幹上。束頸,線內繪一周小花;底書"大清雍正莊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清雍正青花瓷

名稱:清雍正青花寶相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直徑:37厘米
估價:RMB250000一280000
鑑賞:口沿小修。扁圓瓶身,前後繪寶相輪花,花新為陰陽八卦紋,邊際環以花瓣形紋;兩側則繪纏枝靈芝;束頸起棱;圓球形口,上飾一周纏枝花紋;綬帶耳上繪折枝花;底承方足。葫蘆瓶造型源自中東的金屬製品,清雍正青花寶相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的形制則直接仿自明初永樂、宣德朝作品。和永樂宣德時的區別在於:永、宣的上半腹斜直較瘦小,康、雍開始加寬下垂;永、宣時的綬帶且略小,小圈足,橢圓形,而清代康、雍時的綬帶且則大而飄,圈足略大,圓角方形;從工藝上看,永、宣的上下對接,而康、雍的則,前後相合。

清雍正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花鳥紋玉壺吞瓶

名稱:青花花鳥紋玉壺吞瓶
直徑:30厘米
估價:RMB60000一80000
鑑賞:撇口,細,鼓腹,圈。白釉純淨滋潤,胎質細膩堅硬。自頸部至底分飾青花蕉葉紋回形紋,卷草紋、花烏門石紋等。布局疏朗,色調明快,為雍正朝民窯精品。

直徑19公分.高6.5公分.

相關詞條

清朝
雍正
瓷器
古董
青花瓷
清康熙青花瓷
清乾隆青花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