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代雍正一朝,為時雖僅13年,但制瓷工藝發展到了歷史的新水平,某些品類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前後兩朝。由於官窯的影響,此時期民窯制瓷的水平也有所提高,從傳世的民窯生產的器物中有不少好的瓷製品。
清雍正青花夔龍紋瓷罐是雍正民窯的佳品,罐高12.7厘米,口徑5.2厘米,底徑8.2厘米,最大腹徑12.4厘米。此罐造型:小直口、短頸、頸下起一圈凸弦紋、圓肩、下腹漸收、內凹圈足。
器型輕巧秀麗,各部分之間比例協調,外形線條優美。
此罐胎骨瓷化程度好,潔白堅緻,釉層清亮透明,色澤白中閃青;製作修胎十分仔細,足端呈“泥鰍背”;足內施釉,內飾青花雙圈紋,這是雍正民窯款識中之一種。
此器青花呈色青翠鮮艷,呈色穩定,圖案紋飾線條纖細清晰,畫面疏朗、主次分明,口沿下繪青地白花紋,肩部畫一周變體蓮瓣紋,底部描繪一圈海水浪牙紋,中部主題紋飾三條夔龍遊蕩中央,別具一格,有仿明成化時期青花夔龍紋的風格。
青花瓷概述
青花瓷器起源於唐代,發展於元代,成熟於明、清,並成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是中國古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品種之一。青花瓷到明代青花瓷的燒造技術達到了頂峰,至清代開始走向衰弱,只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在工藝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雍正青花瓷工藝水平極高,處於歷代之最。雍正在位13年,所燒制的青花瓷的數量有限,物以稀為貴,因此雍正青花瓷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許多收藏者孜孜以求,其市場價格穩中有升。
清代是中國青花瓷器的高度發展時期,陶瓷史上的黃金時代,各種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雲集景德鎮,形成該鎮“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榮局面。體制上承襲明代,繼續在景德鎮設定御窯廠燒制宮廷御用瓷,並實行官搭民燒的辦法。
清代青花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狀況,最能代表景德鎮制瓷工藝水平的仍然是官窯產品,品質精良,主要擔負著朝廷陳設和生活用器及對內外賞賜和交換的需要。而民窯青花風格上則表現出自然、淳樸、流利,富於藝術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