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氣勢qìshì相關詞:氣勢洶洶:形容盛怒時很兇的樣子。[人或事物] 表現出來的力量、威勢
詞意探源:
(1)指氣焰;聲勢。
《淮南子·兵略訓》:“有氣勢,有地勢。”
(2)指氣象;形勢。
杜牧《長安秋望》詩:“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基本解釋
[momentum] [人或事物] 表現出來的力量、威勢民族解放運動的磅礴氣勢
詳細解釋
1. 指軍隊的士氣和威勢。《韓詩外傳》卷三:“勇猛強武,氣勢自御。”《淮南子·兵略訓》:“兵有三勢……有氣勢,有地勢,有因勢。將充勇而輕敵,卒果敢而樂戰。三軍之眾,百萬之師,志厲青雲,氣如飄風,聲如雷霆,誠積逾而威加敵人,此謂氣勢。” 元 無名氏 《衣襖車》第二折:“燦燦銀盔氣勢強,珊珊鐵鎧帶寒霜。”
2. 指聲勢。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一》:“立氣勢,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上乃命進輦,既至,登北城門樓,張黃龍旗。城下將士皆呼萬歲,氣勢百倍。”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苑家口》:“一河承受諸水,氣勢憤激,流沫盤渦,濤聲衝撞。”閻豫昌《蘇金傘評傳》:“這袁家山(袁可立別業),確實有點山的氣魄,又高又寬,氣勢很雄偉。”
3. 氣概,勇力。
《鬼谷子·飛箝》:“用之於人,則量智慧型,權材力,料氣勢。”《東觀漢記·蓋延傳》:“﹝ 延 ﹞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以氣勢聞。”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藝都曉通,賣弄你智量高,氣勢雄,你小可如 劉黑闥 、 王世充 。”
4. 氣焰,權勢。
宋 司馬光 《請自擇台諫札子》:“且條例司之害民, 呂惠卿 之奸邪,天下之人誰不知之?獨陛下與 王安石 未之寤耳。豈可更為之黜逐台諫,以長其威福,成其氣勢,臣竊為陛下寒心。”《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見 董卓 氣勢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王先謙 《孫子餘凌半叔哀辭》:“用事者多貴游公卿之弟,與夫突梯滑稽窺時赴勢之士,鮮衣怒馬,氣勢烜赫。”
5. 氣象,氣派。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帝既有仁聖之明,氣勢形體,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敵。” 宋 王安石 《和錢學士喜雪》:“閶闔與風生氣勢, 常娥 交月借光輝。”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中原之水,皆散而無統,弱而無力,其氣勢無有能相挾相屬,會同而入于海者。”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
6. 指詩文的氣韻或格調。
宋 陸游 《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後》:“ 司空表聖 論詩有曰:‘愚嘗覽 韓吏部 詩,其驅駕氣勢,掀雷決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高蟾》:“詩體則氣勢雄偉,態度諧遠。”
7. 指品質,功效。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椒》:“案今 青州 有 蜀 椒種……香、形、色與 蜀 椒不殊,氣勢微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