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潰瘍

消化道潰瘍

消化道潰瘍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亦可發生於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周圍及含有異位胃黏膜的美克爾(MECKEL)憩室。這些潰瘍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本病的總發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較胃潰瘍多見,以青壯年多發,男多於女,兒童亦可發病,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亦逐年有所增加。胃潰瘍患者的平均年齡高於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約10年。

基本信息

概念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消化道潰瘍主要指發生在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亦可發生於食管下段、胃空腸吻合口周圍及含有異位胃黏膜的美克爾(MECKEL)憩室。這些潰瘍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近年研究發現潰瘍的形成與幽門螺鏇桿菌(HP)的存在有關。本病絕大多數(95%以上)位於胃和十二指腸,故又稱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深入研究表明,胃潰瘍病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病在病因和發病機制方面有明顯的區別,並非同一種疾病,但因兩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和藥物治療反應有相似之處,所以習慣上還是把它們歸併在一起。本病的總發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較胃潰瘍多見,以青壯年多發,男多於女,兒童亦可發病,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亦逐年有所增加。胃潰瘍患者的平均年齡高於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約10年。

流行病學

1、全球性常見病

2、任何年齡,中年常見,DU多見青壯年,GU中老年多見

3、男性﹥女性

4、DU︰GU 3︰1

病因學  

引起消化道潰瘍的常見病因:

1、遺傳:在胃潰瘍中,尤其是男性的親屬中,其發病率高於一般人,有時可見到一些家族中的幾代人都有消化性潰瘍,分居兩地的雙生子同患本病的事例也偶有發現,揭示本病可能與遺傳有關。

2、地理環境和氣候季節的變化:本病的發病率具有顯著的地理環境差異,如在美、英等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比胃潰瘍多見,而在日本則相反,胃潰瘍的發生率比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發生率高。氣候季節的變化也與胃潰瘍的發病明顯相關,它好發於秋末春初。

3、飲食:食物對胃黏膜可產生物理的或化學性的損害。據文獻報導,在日本有一種泡菜能引起嚴重的胃竇炎,可能是胃潰瘍的一個致病因素。酒精在本病病因上有無作用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人認為酒癖者易患本病。此外,營養不良、暴飲、暴食都可誘發胃潰瘍病。

4、情緒:持續強烈的精神緊張和憂慮、沮喪等情緒,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缺乏應有的調節與休息,對胃潰瘍的發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響。 

5、吸菸:吸菸作為胃潰瘍形成的一個條件和使已有的潰瘍加重,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6、藥物:一些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激素已被列為致潰瘍的物質。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致潰瘍藥物,許多解熱鎮痛藥及治療感冒的藥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長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潰瘍。

7、某些疾病:如胃泌素瘤、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肺氣腫、肝硬變、腎功能不全及小腸切除過多的患者易患潰瘍病,這些在我國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如肺氣腫的病人,可能是由於局部黏膜的抗酸能力降低而引起胃潰瘍,胃泌素瘤無疑是由於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壁細胞,引起大量胃酸分泌而損傷胃黏膜,導致胃潰瘍形成。

幾種常見的學說:

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

潰瘍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理比較複雜,迄今尚無定論。近一百年以來,世界各國對潰瘍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理都在進行不斷地研究和探討,並已有數十種學說,但仍末取得一致的認識。現將幾種主要的學說介紹如下:

1.感染學說:自從1983年人們重新認識幽門螺桿菌(簡稱HP)後,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理起了一個根本性變化。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HP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可見消化潰瘍應被認為是一種傳染病,在HP根除後,消化性潰瘍可得到根治。

2.創傷學說:有人認為胃和十二指腸原發性損傷是潰瘍形成的原因。這些損傷的因素有機械性、溫熱性、化學性的刺激。這些刺激使胃黏膜損傷;成為“自體消化”的起點,繼而發展為潰瘍。這一學說闡述了引起潰瘍病的外因,顯然的錯誤是沒有重視更為重要的內因。應該來說,那些創傷因素,僅僅是外因,只有通過一定的內因才能引起潰瘍病。

3.血管學說:有的認為胃壁在血液供應正常時,不會被胃液侵蝕。當胃腸血管有病變時,使局部胃黏膜缺血壞死而致潰瘍。

4.炎症學說:據研究發現,100%的潰瘍同時見到胃或十二指腸黏膜的炎性病變,而且這種病變發生在潰瘍形成之前。因此認為,胃炎是形成潰瘍的第一階段,繼之才會發生典型的潰瘍。

5.消化學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把胃液量的增多、胃酸度的增高和胃蛋白酶量的增多放在第一位。認為這種胃液消化能力的增加,是潰瘍病發生的基本因素。所以以前把本病稱為“消化性潰瘍”。但是潰瘍病患者並非都是胃酸增多,有的患者胃酸正常甚至還缺乏。而一些胃酸很高的人,並不一定發生潰瘍。所以消化學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亦不能闡明與本病發生有關的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

6.植物神經不平衡學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與潰瘍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這一學說根本的缺點是對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估計不足,僅孤立地強調從植物神經系統對本病的作用,脫離了高級神經活動的影響,顯然是片面的。

7.皮層內臟學說:臨床上常可見到因精神情緒因素使潰瘍病發生或加重的病例。皮層內臟學說的創始人貝柯夫認為,大腦皮層機能狀態的紊亂是潰瘍病發生過程的主導因素。大腦皮層活動障礙,使皮層與皮層下部的正常關係失調,導致交感神經受抑制,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強而形成潰瘍。

8其他學說:除上述幾種學說外,有組織的酸中毒學說、維生素缺乏學說、神經營養學說、變態反應學說、遺傳學說、內分泌學說等等。這些學說都有一定的根據,但也有很多片面之處。

病理

胃、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

1、部位 GU多於胃小彎、胃角。DU主要見於球部,前壁。

2、數目 多單,少數2~3個潰瘍並存,稱多發性潰瘍。

3、大小 DU ﹤1cm;GU﹤2.5cm;直經﹥2.5cm~4cm;巨大潰瘍並非罕見。

4、形態 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邊緣增厚或充血水腫。基底光滑、清潔,表面覆纖維素膜或纖維膿性膜而呈灰白或灰黃色(苔膜)。

臨床表現

1.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中上腹部疼痛:消化道潰瘍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局限於上腹部的腹痛,可歸納為局限性、緩慢性和節律性。胃潰瘍的局限性疼痛多位於劍下正中或偏左;起病多緩慢,病程長達數年或數十年,疼痛多在餐後1/2~2小時發作,經1~2小時胃排空後緩解,其規律是進食→疼痛→緩解。當潰瘍較深,特別是穿孔性者,疼痛可涉及背部。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至午餐後才緩解。食後2~4小時又痛,也須進餐來緩解。其規律疼痛→進食→緩解。約半數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節律性疼痛大多持續幾周,隨著緩解數月,可反覆發生。本病呈周期性發作,與季節有關,秋末冬初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少見。與精神情緒、治療反應等亦有關。疼痛性質常為隱痛、燒灼樣痛、鈍痛、飢餓痛或劇痛,可為鹼性藥物所緩解。特殊類型的潰瘍如幽門管潰瘍、胃底賁門區潰瘍、巨大潰瘍、多發性潰瘍、複合性潰瘍或有併發症時,疼痛可不典型。

2.除疼痛外,還常兼有其他胃腸道症狀,如噯氣、反酸、燒心、噁心、嘔吐等,嘔吐和噁心多反映潰瘍具有較高的活動程度。

3.全身症狀: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經官能症的表現,疼痛較劇而影響進食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4.緩解期一般無明顯體徵。活動期胃潰瘍壓痛點常在中上腹或偏左;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者常在偏右;後壁穿透性潰瘍在背部第11、12胸椎兩旁。

影像學表現

1、龕影:是診斷消化道潰瘍的直接徵象;

2、“狹頸征”、

3、“日暈征”。

4、以龕影為中心的黏膜皺襞糾集;呈放射狀分布,其外圍逐漸變細消失,為慢性潰瘍的另一徵象。

5、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則出現“激惹征”、假性憩室、十二指腸球畸形等。

嚴重併發症

胃角潰瘍癌變胃角潰瘍癌變

1.出血:消化道潰瘍常見的併發症。出血是由於血管受到潰瘍的侵蝕、破裂所致。毛細血管受損時,僅在大便檢查時,發現隱血;較大血管受損時,出現黑便、嘔血。一般出血前症狀加重,出血後上腹部疼痛減輕或消失。

2.穿孔: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發生急性胃穿孔,內容物溢入腹腔,導致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表現為突然上腹部劇痛、噁心、嘔吐、腹部呈板樣,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肝濁音界及腸鳴音消失,腹部透視見膈下游離氣體,部分患者呈休克狀態。

3.幽門梗阻:幽門潰瘍可致幽門括約肌痙攣,潰瘍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妨礙幽門過道的通暢,造成暫時幽門梗阻。在潰瘍癒合後,因瘢痕形成或周圍組織粘連引起持久性的器質性幽門狹窄。表現為胃排空時間延長,上腹疼痛,脹滿不適,餐後加重,常伴有胃蠕動波、蠕動音、震水音;後期無蠕動波但可見擴大的胃型輪廓,往往大量嘔吐,吐後上述症狀減輕或緩解,嘔吐物常為隔宿食物,味酸臭。

4.惡變:幽門螺桿菌與胃體和胃竇部的腸型腺癌有關,而與胃賁門部的癌腫無關,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發生胃癌的可能性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也與該感染有關。

5.復發:經傳統抗潰瘍治療停止後,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一年復發率>60%,長期套用H2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可減少潰瘍病復發的危險性,這與所用抑酸劑的劑量相關.經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後,潰瘍病的復發率明顯減低(<10%)。消化性潰瘍復發最常見的原因是未根除幽門螺桿菌,對復發的患者,應查明可能存在的持續感染,若感染存在,應再一次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診斷

1、病史是診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依據

2、確診需要依靠內鏡檢查和X線鋇餐檢查

3、部位、形態、大小和數目,活檢病理可鑑別惡性潰瘍。

4、X線壁龕或龕影是診斷的唯一依據,其他徵象作為參考,胃液分析有助於診斷。

鑑別診斷

一、胃癌

鑑別要點見下表。

臨床表現 良性潰瘍 惡性潰瘍
年齡 表中年居多 多見於中年以上
病史 周期性間歇性發作 進行性持續性發展
病理 較長,多以年計 較短,多以月計
全身表現 多明顯,消瘦顯著
制酸藥 可緩解潰瘍 效果不佳
胃鏡檢查 圓或橢圓形,規則 呈不規則形
潰瘍邊緣 可糜爛出血 凹凸不平、腫瘤狀突起、較硬脆
基底苔色 平渭、潔淨、是灰白或灰黃色苔 污穢苔、出血、島梢狀殘存
周圍黏膜 柔軟、皺襞向潰瘍集中 呈癌性浸潤、增厚、常見結節狀隆起、皺襞中斷
胃壁蠕動 正常 減弱或消失
X線檢查

多﹤2.5cm,常圓或橢圓形,光渭,胃腔外黏膜紋粗細一致、柔軟、

龕影四周有炎症性水腫引起的密度較低透明帶

潰瘍口部顯示1~2mm的透亮細影,即Hampton線

多﹥2.5cm常呈三角形或不規則形不整齊胃腔內胃癌性浸潤隆起或結節狀或息肉狀、

黏膜變厚而不規則、僵硬、皺襞中斷、斷端棒狀、變尖、邊緣毛棱、龕影無透亮區、

也無Hampton線。

其它檢查
糞便隱血 活動期可陽性,治療後轉陰 多持續陽性
胃液分析 胃酸正常或偏低,無真性缺酸 缺酸者較多

以下情況應當特別重視

1、中老年人近期內出現中上腹痛、出血或貧血

2、GU臨床表現發生明顯變化或抗潰瘍藥物治療無效

3、胃潰瘍活檢病理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或稱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三、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 疼痛與進食油膩有關、右上腹、放射背部、伴發熱、黃疸、腹部B超或內鏡下行膽管造影檢查。

四、胃泌素瘤 又稱Zollinger-Ellison綜合徵,頑固性多發性潰瘍,或有異位潰瘍,胃次全切除術後容易發,多伴有腹瀉和明顯消瘦。胰腺非β細胞瘤或胃竇G細胞增生,血清胃泌素增高,胃液和胃酸分泌顯著增多。

治療

一般治療

1、飲食要定時,進食不宜太快,避免過飽過飢。

2、戒酒及戒菸亦為治療的一部分。

3、應禁用能損傷胃黏膜的非甾體炎藥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穩定情緒,解除焦慮。

藥物治療  

1、抗酸劑。主要為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次碳酸鉍。常用複方製劑有:胃舒平、鋁鎂合劑、胃瘍寧、樂得胃複方鈣鉍鎂等。

2、胃酸分泌抑制劑。常用的有:顛茄阿托品山莨菪鹼,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洛賽克

3、加強保護因素的藥物。常用的有:硫糖鋁,三鉀二枸櫞絡合鉍,生胃酮

4、抗菌治療由於幽門螺鏇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可能有關。加服抗菌劑如痢特靈等。

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為:經過嚴格內科治療不愈的頑固性潰瘍,胃潰瘍疑是惡變者或有嚴重併發症內科治療不能奏效者。

潰瘍病的治療,首先要注意飲食調理,並且克服緊張,勞累等誘因,調整生活規律。可服用補脾益胃的黃芪建中湯(由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黃芪組成)來治療。另外,可用烏賊骨(海螵蛸)85克,浙貝或熟大黃15克,生甘草5克,研成細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6克。還可用白及,煅牡蠣各120克,生甘草60克,茯苓皮30克,研成細末後用蜂蜜調勻,做成藥丸。每次服10克,每天服3次。

併發症治療  

一、大出血的治療:

幽門管潰瘍幽門管潰瘍

1、一般治療絕對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小量鎮靜劑如安定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症狀、嘔血及黑糞的數量、血壓與脈搏、尿量等。定期複查血紅蛋白、血球壓積、尿素氮等。除大量嘔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給全流食,以中和胃酸,減輕胃飢餓性收縮以利止血。

2、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劑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套用,但效果不肯定。白藥(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冷鹽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內灌注,有一定效果。H2受體拮抗劑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較好的療效。內鏡下直接噴灑止血劑如1~5%孟氏(Monsell)溶液以及內鏡下高頻電凝及雷射止血等有較好的療效。

3、補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靜脈輸液,先補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右鏇糖酐或其它血漿代用品,如出血量較多,應及早輸血。

4、外科手術如內科治療無效,應急症手術。

二、幽門梗阻的治療

1、糾正失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鹼中毒,根據情況每日靜脈輸複方氯化鈉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鈉,低血鉀、低血氯者應注意補充。明顯代謝性鹼中毒者可緩慢地以2%氯化銨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鹽水靜滴(肝腎功能差者忌用)。注意補充熱量並適量給水解蛋白、複方胺基酸等。

2、胃管減壓:插入胃管抽盡胃內瀦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鹽水洗胃一次,並測定胃內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況。經過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顯著好轉,則提示幽門梗阻為功能性。此後可給流質食物,少量多餐,逐漸增加流食量,並給抗酸藥物等治療,但禁用抗膽鹼能藥物。

3、手術治療經1~2周上述治療未見好轉者,提示梗阻為器質性,應外科手術治療。

三、潰瘍病穿孔的治療

胃體潰瘍胃體潰瘍

1、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潰瘍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突然穿透而發生急性穿孔,以胃竇小彎及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多見。部分患者有飽餐、粗糙食物、腹壓增加等誘因。潰瘍急性穿孔後,胃、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嚴重腹痛,始於上腹逐漸延至臍周,有時胃腸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數小時後出現腹膜刺激症,多數患者有氣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症狀。需與其它急腹症鑑別,確診後常需緊急手術治療。

2、亞急性穿孔往往破損不大,其過程介於急慢性穿孔之間者,臨床症狀不如急性穿孔劇烈,一般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經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療法,可以痊癒。

慢性穿孔指的是十二指腸球部後壁及部分胃竇後壁或小彎潰瘍浸及漿膜層,常與周圍臟器或組織粘連然發生穿透,多穿入鄰近臟器如胰腺等處,其發展呈慢性過程,稱慢性穿透性潰瘍,與急性穿孔不同,一般無急腹症表現,患者潰瘍疼痛節律性消失,但較劇烈且頑固,常放散致背部,內科治療難以奏效,需考慮手術治療。

四、癌變的治療

如胃鏡病理活檢確診胃黏膜癌變,需限期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潰瘍病還可用按摩點穴法來治療,具體方法是:俯臥,醫生在其背部脊柱兩側及兩脅部推擦,使局部皮膚紅熱。然後輕柔地點按膀胱經線上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正中旁開1.5寸)、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正中旁開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正中旁1.5寸)、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正中旁1.5寸)等穴,以及脅部肝經的期門(鎖骨中線上,第六肋間隙中)、章門(第十一浮肋游離端下)等穴,以達到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再讓病人仰臥,以手掌在胃脘部及整個腹部做環摩法及由上而下的推擦法。再輕點中脘(臍上4寸),氣海(臍下1.5寸),天樞(肚臍旁開2寸)穴。然後點按肢體上的足三里(髕韌帶外側向下3寸,脛骨旁開1寸),內關(腕橫紋中點向上2寸)穴,以活血開郁。而點按手三里(屈肘時,肘橫紋頭向下2寸),梁丘(髕骨外緣上2寸)穴則有較好的止痛作用。

檢查

1.內鏡檢查
不論選用纖維胃鏡或電子胃鏡,均作為確診消化性潰瘍的主要方法。在內鏡直視下,消化性潰瘍通常呈圓形、橢圓形或線形,邊緣銳利,基本光滑,為灰白色或灰黃色苔膜所覆蓋,周圍黏膜充血、水腫,略隆起。
2.X線鋇餐檢查
消化性潰瘍的主要X線下象是壁龕或龕影,指鋇懸液填充潰瘍的凹陷部分所造成。在正面觀,龕影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因潰瘍周圍的炎性水腫而形成環形透亮區。
3.HP感染的檢測
HP感染的檢測方法大致分為四類:①直接從胃黏膜組織中檢查HP,包括細菌培養、組織塗片或切片染色鏡檢細菌;②用尿素酶試驗、呼吸試驗、胃液尿素氮檢測等方法測定胃內尿素酶的活性;③血清學檢查抗HP抗體;④套用多聚酶鏈反應(PCR)技術測定HP-DNA。細菌培養是診斷HP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4.胃液分析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礎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別為2.5和1.3mmol/h,(0~6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BAO平均分別為5.0和3.0mmol/h。當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五肽胃泌素按6μg/kg注射後,最大酸排出量(MAO),十二指腸潰瘍者常超過40mmol/h。由於各種胃病的胃液分析結果,胃酸幅度與正常人有重疊,對潰瘍病的診斷僅作參考。

耳穴治療則可以取胃、十二指腸,皮質下,脾,交感,神門等穴,用膠布固定王不留行籽按壓,每周一次。

護理要點

1、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勞或睡眠不足,對急性發作,疼痛或伴消化道出血(嘔血或便血)者,應臥床休息;病情穩定者可適當活動。

2、加強精神調護,勸解患者克服不良情緒,避免惱怒憂思,保持樂觀;病情加重時,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3、患者宜進食不渣、柔軟又營養豐富的易消化食物,忌食堅硬、油煎類、辛辣、生冷食物,忌酒及濃茶;少食多餐;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急性期時以流質為主,如米湯、藕粉、水果汁等;病情好轉後可進半流質飲食,如稀飯、麵條湯、蒸蛋等。胃脹者應少食牛奶豆製品。

4、忌煙。長期吸菸會促使胃潰瘍發生或加重,故患者應忌煙。

5、注意保暖。患者要適時增減衣服,調節室溫,避免受寒,因寒冷常誘發疼痛。

飲食如何調理

生活規律,避免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睡前2-3小時不要進食,避免太緊的衣服。吃飯應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在潰瘍活動期,以進食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並以少量多餐為宜,症狀得到控制後,就應恢復平常一日三餐的規律飲食,同時應避免餐間吃零食。

消化道潰瘍患者應加強營養。

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他命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細麵條、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含非常多的維A、B、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加肌體抵抗力,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增進潰瘍癒合。反酸重及在急性期的病人應儘可能少飲用豆奶和牛奶,因其可刺激胃酸分泌過多。

消化道潰瘍患者忌食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物的機械性、化學性和過冷過熱的刺激有益於保護胃黏膜。機械性刺激可增加胃黏膜的損傷,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因而,

1.忌食生冷的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如粗糧、芹菜、韭菜、雪菜、竹筍、乾果類,乾豆類等。

2.忌食易產氣的食物,如生蔥、生蒜、生蘿蔔、蒜苗、洋蔥

3.易產酸的食物,如地瓜、涼粉、土豆。

4.忌食過甜的點心及糖醋食品等;推薦閱讀:預防胃潰瘍應分餐吃飯

5.忌進食大量冷飲、辛辣涼拌菜、堅硬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臘肉、火腿、香腸、蚌肉、油炸食品,年糕,粽子等糯米製品等;上述食品均可加重潰瘍病的病情和增進潰瘍病復發。但各種粗糧經過加工製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6.化學性的刺激對胃液有分泌強烈的興奮性和刺激性,如濃肉湯、肉汁、咖啡、可樂、味素、朱古力及雪碧等碳酸飲料;以及強烈的調味品,如芥末、胡椒粉、酒、辣椒、辣椒油、醋和咖喱等;以及油煎、油炸的食物和大量的蔗糖等。

7.任何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均能刺激潰瘍面,故應避免,一般食物的溫度以45℃為宜。

總而言之,食品不宜過酸、過甜或過鹹,要清淡爽口,不要油膩肥厚。

那么除此以外,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戒菸戒酒:

菸草中的尼古丁能改變胃液的酸鹼度,擾亂胃幽門正常活動,誘發或加重潰瘍病。乙醇可以直接破壞胃黏膜保護層,造成胃黏膜糜爛潰瘍形成。所以潰瘍患者應該戒菸戒酒。

食物烹調方法:

潰瘍病所吃食物必需切碎煮爛;烹調要恰當以蒸、炒、燒和燉等法為佳。煎、煙燻、炸等烹製的菜不易消化,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影響潰瘍面的癒合。

避免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

地塞米松強的松消炎痛、有一些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胃潰瘍的病情,應儘可能避免使用。假如因疾病需要非得要服用,向醫生諮詢,遵從醫囑。

預防

去除和避免誘發消化性潰瘍發病的因素甚為重要,如精神刺激、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飲食不調、吸菸與酗酒等。消化性潰瘍經藥物治療後達到症狀緩解、潰瘍癒合,仍需要繼續給予維持量的藥物治療1~2年,對預防潰瘍復發有積極意義。HP相關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在套用降低胃酸藥物的同時,給予有效的抗菌藥物,根除HP感染也是預防潰瘍復發的重要環節。此外,胃泌素瘤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Meckel憩室、Barrett食管等疾病常可伴發消化性潰瘍,應予及時治療。

預後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具有反覆發作傾向的慢性病,病程長者可達一、二十年或更長;但經多次發作後不再發作者也不在少數。許多病人儘管一再發作,然後始終無併發症發生;也有不少病人症狀較輕而不被注意,或不經藥物治療而愈。由此可見,在多數病人,本病是預後良好的病理過程。但高齡患者一旦並發大量出血,病情常較兇險,不經恰當處理,病死率可高達30%。球後潰瘍較多發生大量出血和穿孔。消化性潰瘍並發幽門梗阻、大量出血者,以後再發生幽門梗阻和大量出血的機會增加。少數胃潰瘍患者可發生癌變,其預後顯然變差。

春季易發疾病大點兵

春季是很多疾病肆虐的時間,這些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早知道,早預防,早發現,讓疾病遠離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春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