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出處:出自《河南醫學院》《醫藥科研資料》拼音名:PàoTónɡGuǒ
英文名:FortunePaulowniaFruitRoyalPaulowniaFruit,FruitofRoyalPaulown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P.Tomentosa(Thunb.)Steud.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摘,曬乾。
性味:味苦;性微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原形態
1.泡桐,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幼枝、葉、葉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黃褐色星狀絨毛。葉柄長達12cm;葉片長卵狀心臟形,長可達20cm,先端長漸尖或銳尖頭,基部心形,全緣。花序狹長几成圓柱形,長約25cm;小聚傘花序有花3-8朵,頭年秋天生花蕾,先葉開放;總花梗與花梗近等長;花萼倒圓錐形,長2-2.5cm,5裂達1-3,裂片卵形,果期變為狹三角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白色,內有紫斑,長達10cm,筒直而向上逐漸擴大,上唇較狹,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齒痕狀齒或凹頭;雄蕊4,二強,隱藏於花冠筒內;子房2室,花柱細長,內彎。蒴果木質,長圓形,長6-10cm,室背2裂。種子多數,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2.樹幹多低矮彎曲,樹冠傘形。小枝、葉、花、果多長毛。葉卵形或廣卵形。花序為廣圓錐形,花蕾近球形,萼深裂,被毛不脫落,花冠鍾狀,鮮紫色或藍紫色。蒴果卵圓形,外被乳頭狀腺,粘手。分布於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各省,以陝西及河南西部為主要產區。
藥理作用
1.止咳作用:小鼠服毛泡桐果煎劑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2.祛痰作用:麻醉犬口服毛泡桐果煎劑,氣管分泌量並不增加。小鼠腹腔注射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則有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泡桐葉泡沫提出物亦有祛痰作用。
3.平喘作用:豚鼠腹腔注射毛泡桐果煎劑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都有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但後者對離體豚鼠支氣管平滑肌及離體兔腸卻有興奮作用,高濃度時對兔腸呈抑制作用。
4.抗菌作用:泡桐果煎劑在試管內對幾種常見呼吸道細菌並無抑制作用。泡桐花及果實(未註明品種)的注射液(醇提取後用醋酸鉛沉澱去雜質製成)體外試驗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布氏桿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對大鼠慢性氣管炎的實驗治療作用:大鼠吸入二氧化硫形成慢性氣管炎,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1.5g生藥/kg/日,共20天,可見治療組動物支氣管杯狀細胞數較對照組明顯減少,柱狀上皮細胞增生與鱗狀上皮化生的程度較對照組似有減輕,炎性變化也略有減輕的趨勢。對心血管的作用:白花泡桐果乙醇提取物2g/kg灌胃,對離體豚鼠、兔心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麻醉兔、狗1g/kg腹腔注射,產生血壓下降,並導致兔的心電圖異常,如室性早搏、房室傳導滯等。
毒性
毒性:小鼠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半數致死量為21.4g生藥/kg。大鼠口服2g生藥/kg/日,共21天,一般情況及體重均無異常,內臟病理檢查未見中毒性病理形態改變。麻醉兔服2g生藥/kg,血壓、呼吸無明顯變化,腹腔注射1g生藥/kg則血壓下降,心電圖可見傳導阻滯及室性早搏。麻醉犬腹腔注射1g生藥/kg,除血壓降低外,心電圖無明顯變化。離休兔心及豚鼠心臟灌流均見明顯抑制,後者且可見節律不整及傳導阻滯。在家兔急性、亞急性毒性試驗中,泡桐果煎劑對心、肝、腎、脾、胃均無毒性病理改變。家兔灌服泡桐花(未註明品種)浸膏2.5g生藥/kg、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1.5g生藥/kg(注射劑,製法如前述),間隔6小時,給藥兩次,一般情況及食慾、體溫、白細胞等均無明顯變化。毒性:白花泡桐果的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21.4g/kg。
鑑別
性狀鑑別
毛泡桐果蒴果卵圓形,長3-4.5cm,直徑2-3cm,表面紅褐色至黑褐色,常有粘質腺毛,先端尖嘴狀,長6-8mm,基部圓形,自頂至基部兩側各有稜線1條,常易沿稜線裂成2瓣;內表面淡棕以,光滑而有光澤,各有1縱隔。果皮革質,厚約0.5-1mm。宿萼5中裂呈五角星形,裂片卵狀三角形。果梗扭曲,長2-3cm。種子多數,著生在半圓形肥厚的中軸上,細小,扁而有翅,長2.5-4mm,氣微,味微甘,苦。
均以個大,開裂少,帶宿萼者為佳。
顯微鑑別
(1)泡桐果皮橫切面與毛泡桐不同處為中果皮外側有石細胞,單個散在或4-8個成群,並有多數細小維管束散在;內側石細胞5-8層,內果皮纖維2-4層。
(2)毛泡酮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表皮細胞,有人柄的分枝狀毛和腺毛。腺毛的腺頭為多細胞,有兩種:一為扁圓形,由3-6個細胞組成;另一國棒形,由5-9個細胞組成;腺柄均為2-5個細胞。中果皮為11-13層薄壁細胞,維管束散在於內側,下為2-5層石細胞,胞腔較大,紋孔明顯。內果皮由4-6層橫向排列緊密的纖維組成,纖維呈長梭形。(3)毛泡桐種子橫切面種皮外層為2-4列薄壁細胞,並有延伸呈10-12個棱狀突起,左右兩側處有數十層薄壁細胞排列成去狀,細胞長方形或方形;內層為一層黃色大形細胞,基徑向壁和內切向壁顯著增厚。胚乳細胞長方形,3-4列。子葉細胞類圓表,胚乳及子葉細胞中充滿糊粉粒和脂肪油。
理化鑑別
取樣品粗粉(20目)2g,用20ml75%乙醇浸泡過夜,濾過,。取濾液1ml,加鹼式醋酸鉛試液1-2滴,毛泡桐立即產生橘共同色沉澱,泡桐產生淡黃以學淀。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鹽酸2-3滴,水浴加熱,毛泡桐產生櫻紅色,泡桐無顏色反應。
原植物特性
泡桐對熱量要求較高,對大氣乾旱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因種類不同而有一定差異。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疏鬆程度也有較高要求。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地下水位不足2米時,生長也差。土壤pH以6~7.5為好。泡桐生長迅速,7~8年生即可成材。在北方地區,以蘭考泡桐生長最快。楸葉泡桐次之,毛泡桐生長較慢。不同種類的生長過程有所不同。如蘭考泡桐的高生長有明顯的階段性,能由不定芽或潛伏芽形成強壯的徒長枝自然接乾。栽植後經過2~8年,自然接乾向上生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能自然接乾3~4次,個別能自然接乾5次。第1次自然接乾高生長量最大,可達3米以上,以後逐漸降低。胸徑的連年生長量高峰在4~10年。材積連年生長量高峰出現在7~14年,這種高峰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值大小,取決於土壤條件和撫育管理措施。泡桐是一種喜光的速生樹種,原產於中國,春季先葉開花,花大,是不明顯的唇形,略有香味,盛花時滿樹花非常壯觀,花落後長出大葉,葉密而大,樹蔭非常隔光。是良好的綠化和行道樹種。但泡桐不太耐寒,一般只分布在海河流域南部和黃河流域,是黃河故道上防風固沙的最好樹種。
泡桐生長非常迅速,十幾年樹齡的泡桐要比同齡楊樹直徑大一倍,但生長時間長了,樹幹會出現中空。由於生長迅速,所以木材材質輕軟,容易加工,但也耐酸耐腐,防濕隔熱。
原植物栽培
泡桐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北宋陳翥所著《桐譜》一書,比較全面地記載了古代勞動人民在泡桐栽培和桐木利用方面的豐富經驗,至今仍有重要參考價值。1949年以後泡桐造林獲得很大發展。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厘米,粗度以1.5~4.0厘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
一般隨整地隨造林,採用穴狀整地,深1米,長、寬各1米。根據造林的目的和經營管理水平確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為3~5米;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株間還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帶狀或塊狀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實行糧食作物-泡桐間作時以桐為主的間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畝26株;以糧為主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畝3株;桐糧並重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畝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葉後到第2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有的地區進行秋季帶葉栽植,也可取得較好效果。
高幹培育方法①平茬法。在造林後第1年進行或於第1、第2年連續進行,時間多在冬初。方法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處將莖截斷,隨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條長到10~15厘米時將生長最好的留下,其餘全部去掉。
②抹芽法。在春季栽植後,待長高至3~5厘米時,在靠近苗木頂端處保留一個健壯芽,其餘側芽全部除去,使養分集中於保留芽的生長發育。
③自傷接乾法。在春季發芽前半個月,在樹幹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長枝,從而使主幹接著向上延續。
④剪梢接乾法又稱平頭法。在定植後的當年或次年春季,將乾枯的頂梢剪除,然後培育一個健壯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長。
病害蟲
泡桐叢枝病是較為普遍的病害,有的地區發病率高達80~90%,病原為類菌原體。幼樹發病後,多在主幹或主枝上部叢生小枝小葉,形如掃帚或鳥窩。防治方法包括選用無病母樹的根作為繁殖材料,及時修除病樹,選用抗病良種等。害蟲有大袋蛾為害葉部,毛黃鰓金龜的幼蟲食苗木根皮。
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鮮泡桐果8大兩,水煎去渣,濃縮成流膏為1日量,3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治療1341例,有效率為81%;其中臨床控制率為7%,顯效為25%。如配合百部、桔梗、青果、豬膽汁組成複方治療,療效有所提高。本品對咳嗽、咯痰、氣喘,肺羅音減少均有一定效果,而以止咳、化痰效果比較明顯,見效較速,有的1日以內即見效。副作用主要為噁心、頭暈、腹痛、腹瀉、鼻咽乾等,一般在3~4天后可自行消失。
對肝腎功能未發現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