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玄參科泡桐屬Paulownia植物,全屬共有7種, 分別是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毛泡桐[P.tomentosa(Thunb.)Steud.],蘭考泡桐(P. elongataS.Y.Hu),
椒葉泡桐(P.catalpifoliaGong Tong),台灣泡桐(P.kawakamiiIto),川泡桐(P. fargesiiFranch.)和南方泡桐(P.australisGong Tong),光泡桐[P.tomentosavar.tsinlingensis(Pai) GongTong]是毛泡桐的變種。除東北北部、內蒙古、 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區外全國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白花泡桐在越南、寮國也有分布,有些種類已在 世界許多國家引種栽培。作為一種優質木材,它不僅在工農業方面有廣泛用途,同時它還是一種常用 的中草藥,其花、葉、皮、根、果古時就有其藥用記載。 如《本草綱目》記述:“桐葉⋯⋯主惡蝕瘡著陰,皮主 五痔,殺三蟲。花主傅豬瘡,消腫生髮。”《藥性論》也言:“治五淋,沐發去頭風,生髮滋潤。”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有:抗菌消炎,止咳利尿, 降壓止血,同時還具有殺蟲作用。
化學成分
泡桐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 代初。日本學者最先對泡桐屬植物的化學成分進行 了研究,1931年mascokazi等從泡桐葉的樹皮和樹葉中分離得到糖苷類化合物。1959年,Kazutoru Yoneichi研究了桐木中的木脂素成分,分離得到了丁香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色譜分離方法 和現代波譜技術套用於天然產物的研究,從泡桐屬植物中不斷發現新化合物。該屬植物中所含化學成分類型主要有環烯醚萜苷、苯丙素、木脂素苷、黃酮、倍半萜、三萜等。其中許多化合物被證明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1、苯丙素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在泡桐屬 植物中分布較為廣泛。主要有:(1)木脂素(四氫呋 喃駢四氫呋喃類):細辛素(d-Asarinin),芝麻素(d-Sesamin),泡桐素(Paulownin),異泡桐素(Isopaulownin)、(+)-Piperitol等。(2)苯丙素酚類:Verbascoside,Isoverbascoside。
2、 環烯醚萜類富含環烯醚萜類成分是泡桐屬植物的一大特徵,在該屬植物中多以成苷的形式出現,廣泛分布於桐木、桐皮、桐葉中,花中還未見文獻報導。泡桐屬中的環烯醚萜成分具有九碳骨架(即C-4去甲基)的環戊烷型、環戊烯型和7,8環氧戊烷型,顯示了其在植物分類學上的意義。其取代基位置比較固定,一般1位羥基與1分子葡萄糖成苷, 8位為甲基或羥甲基。另外,Soern等從成年毛泡桐的葉部獲得兩個5,6位為雙鍵的環烯醚萜苷,同時, 他還發現成年和幼年的毛泡桐中環烯醚萜苷成分有所不同。
3、倍半萜類李志剛等從毛泡桐的花中分到7個落葉酸型的倍半萜,為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到倍半萜類化合物,可能與該類激素促進開花,抑制種子發芽有關,其他部分未發現。
4、甘油酯類杜欣等從毛泡桐的花中還分到了甘油酯類的化合物及其苷。
5、其他成分從該屬植物中還分離出黃酮類、二氫黃酮類、三萜(主要為熊果酸及其苷)、生物鹼、多酚、單糖、鞣酸、脂肪酸等多種成分。另外,栗原滕三郎和宋永芳等對泡桐花的精油成分作了色譜、質譜分析,研究了其中的蛋白質、胺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利用GC/MS技術鑑定出許多長鏈及芳香族化合物。
6、植物激素王文芝等對河南蘭考泡桐的根、莖、葉中的植物激素進行了研究,利用HPLC技術分離鑑定出了激動素、反式玉米素、激動素核酸等8種激素。
生物活性
1、抗菌作用芝麻素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而泡桐花及其果實的注射液(醇提取後用醋酸鉛沉澱去雜質製成),體外實驗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布氏桿菌、革蘭菌、酵母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從泡桐屬植物中分到的紫葳新苷Ⅰ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乳鏈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最小濃度為150μg/ml,並認為其角甲基是抗菌必要基團。魏希穎等將泡桐花的黃酮提取物作了體外抑菌實驗,發現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最強,而對黑麴黴、啤酒酵母、產黃青黴無明顯的抑制作用。
2、治療氣管炎泡桐果及花治療慢性氣管炎有一定療效,臨床治療1341例,有效率為81%,其中臨床控制率7%,顯效25%。
3、消炎作用泡桐花可用於治療炎症感染,臨床報導用其治療16種疾病計244例,均有一定療效,其中對上感、支氣管肺炎、急性扁桃體炎、菌痢、急性腸炎、急性結膜炎的療效較好,治療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實驗中通過觀察泡桐花浸膏對哮喘豚鼠肺病理組織學的影響發現泡桐花浸膏能明顯延長豚鼠誘喘潛伏期,優於地塞米松(P<0.001);對肺組織炎性細胞浸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對哮喘豚鼠肺組織結構的破壞。李寅超等通過實驗發現泡桐果總黃酮及揮髮油可通過抑制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血嗜酸粒細胞(EOS)聚集而具有一定的抗哮喘氣道變應性炎症的作用。
4、止血作用泡桐屬植物中所含丁香苷有明顯止血作用。本品注射液用於手術70例,良效(明顯止血)30例,占42.9%,有效(出血減少)26例,占 37.1%,無效14例。
5、毒性研究小鼠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半數致死量為21.4g生藥/kg。大鼠口服2g/(kg•d), 共21天,一般情況及體重均無異常,內臟病理檢查未見中毒性病理形態改變。家兔急性、亞急性毒理實驗中,泡桐果煎劑對心、肝、腎、脾、胃均無毒性病理改變。家兔灌服泡桐花浸膏或靜脈注射,一般情況及食慾、體重、白細胞等均無明顯變化,成人口服上述浸膏或肌肉注射,自覺症狀、體溫、脈搏及白細胞數等均無明顯改變,但有輕度血壓下降。已有報導苯丙素苷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清除自由基、延緩骨骼肌疲勞、DNA鹼基修復、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等多種生理活性。從泡桐屬植物的樹皮和莖部分離得到一個新的呋喃醌酮(methyl-5-hy2droxy-dinaphtho[1,2-2′,3′]furan-7,12-dione-6-carboxylate),對hela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對
polio病毒的brunhildeⅠ型EC50為0.1μg/ml對leonⅢ型EC50為0.1μg/ml。另外,咖啡酸的糖酯類化合物被認為與該植物的顏色改變有關。
6、殺蟲作用泡桐素、芝麻素可增強殺蟲劑除蟲菊酯的殺蟲作用,可有效殺滅蚊蠅及其幼體。
7、其他作用泡桐屬植物還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治手足癬與燒傷、消腫、生髮等功效。
從以上可知,泡桐屬植物化學成分療效顯著且具多樣化,但對該屬植物的成分研究多集中於毛泡桐種,其他種涉及較少,而對部位的研究則多為桐葉,皮、根,莖次之,花研究的最少。對生物活性的研究則不夠深入,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有待進一步確定。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67(2):28.
2MasaoKazi,TokitiSimabayasi.AglucosidefromPaulownia.Japan, 1931,93;735;27.
3KoitiIwadare.Lignin.Ⅱ.LiginofPaulowniaimperialis.JChemSoc Japan,1941,62:186-189.
4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詞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
5KijjoaA,KitirattrakarnT,AnantachokeC.Preliminarystudyofchem2 icalconstituentsofPaulowniaTaiwaniana.KasetsartJ,1991,25(4): 430-433.
6KotaroTakagawa.ConstituentsofmedicalplantsⅣstructureofpau2lownin,acomponentofwoodofPaulowniatomentosa.YakugakuZasshi,1963,83:1101-1105.
7Hiroji,MayumiO,YutakaS,etal.(+)-PiperitolfromPaulowniatomentosa.PlantaMedica,1987,53(5):504.
8SchillingG,HugelM,MayerW.VerbascosideandisoverbascosidefromPaulowniatomentosaSteud.Z.,Naturforsch,B:AnorgChemOrg.Chem,1982,37B(12):1633-1635.
9SticherI,LahloubMF.PhenolicglycosidesofPaulowniatomentosabark.PlantaMedica,1987,46(3):145-148.
10DamtoftSoren.BiosynthesesofCatalpol.Phytochemistry,1994,35(5):1187-1189.
11HegnauerR,KooimanP.Thetaxonomicsignificanceofiridoidsof tubifloraesensuwettstein.PlantaMedica,1978,33(1):1-33.
12AdrianiC,BoniniC,IavaroneC,etal.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aulownioside,anewhighlyoxygenatediridoidglucosidefrom Paulowniatomentosa.JNatProd,1981,44(6):739-744.
13SorenD,SorenRJ.Tomentosideand7-hydroxytomentoside,two iridoidglucosidesfromPaulowniatomentosa.Phytochemistry,1993, 34(6):1636-1638.
14SoerenD.Biosynthesisofcatalpol.Phytochemistry,1994,35(5): 1187-1189.
15李志剛.毛泡桐花化學成分.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16杜欣.毛泡桐花的化學成分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17YoshihisaT,SadaoK,KotaroT,etal.Constituentsofmedicalplants ⅢConstituentsofleavesofPaulowniatomentosaandRhododendron kaempferi.KauazwaDaigakuYakugakubuKeukguNempo,1962, 12:7-14. 8宋永芳,羅嘉梁,倪善慶,等.泡桐花的化學成分研究.林產化學與工業,1990,10(4):269.
19王文芝.反向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泡桐中的植物激素.分析化學, 1984,12(6):531.
20國家醫藥管理局中草藥情報中心.植物藥有效成分分離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21WhitePJ.SeparationofK+-andCl--selectiveionchannels fromryerootsonacontinuoussucrosedensitygradient.JExpBot。
唇形目百科(二)
唇形目(學名:Lamiales),也被稱為玄參目(學名:Scrophulariales),是一類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參科常含有生物鹼和甙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