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縣

安平縣

安平縣隸屬河北省衡水市,地理坐標為東徑115°19′至115°40′,北緯38°14′至38°21′。東接饒陽、西鄰深澤、南交深州、北連安國與博野。南距衡水市70公里,西南距省會石家莊91.2公里,北距北京、天津約250公里。土地面積505平方公里。轄安平鎮、南王莊鎮、馬店鎮、黃城鄉、兩窪鄉、子文鄉、大何莊鄉、程油子鄉共3鎮5鄉,230個行政村。2001年總人口332萬,主要為漢族,另有回、壯、滿、土家、俄羅斯、蒙古、達翰爾、瑤族等17個少數民族近400人。縣人民政府駐安平鎮,郵編:053600。行政區劃代碼:131125。區號:0318。拼音:Anping Xian。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平地處冀中平原,因地勢平坦安居樂業而得名。安平經濟發達,人才濟濟。東周時期有被封為“孝感聖姑”的郝女君,西晉有張載、張協、張亢文學家。安平是革命老區,人物有:關向應、程子華、呂正操等。安平還是文明中外的絲網之鄉,是全國最大的專賣市場——安平絲網大世界。

行政區劃

安平縣轄3個鎮、5個鄉:安平鎮馬店鎮南王莊鎮大何莊鄉程油子鄉、西兩窪鄉大子文鄉東黃城

歷史沿革

春秋時,境域屬鮮虞國。 戰國時,縣境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秦時屬巨鹿郡。西漢始置安平縣,並於縣治西南25里處角邱置谷邱縣,均屬涿郡。新莽時,安平稱廣望亭。

東漢初,復安平縣原名,並廢谷邱縣。建初四年(79年)隸樂成國。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屬安平國,後隸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統安平、安國、南深澤、饒陽四縣。

三國魏時,安平仍屬博陵郡。晉時,於安平置博陵國。統安平、饒陽、安國、南深澤四縣。北魏、北齊、北周時,安平皆屬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縣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郡設州。安平改屬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屬深州。大業二年(606年)還隸定州。三年(607年)廢州置郡,定州改為博陵郡。大業九年(613年)改博陵郡為高陽郡,安平仍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屬深州,州治初為安平,尋徙饒陽。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深州,安平還屬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復屬深州。

北宋、金時,安平屬深州。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廢深州,安平改隸南平州,並為州治,領饒陽。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廢,安平復隸深州。中統二年(1261年)改隸真定路晉州。

明時,安平縣屬真定府晉州。清初,縣仍隸晉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屬深州。

安平縣滹沱河進村小樹林安平縣滹沱河進村小樹林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制,縣屬直隸省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安平仍屬之。民國17年(1928年)7月,直隸省改河北省,直領安平縣。民國26年(1937年),縣劃歸河北省第十督察區。民國27年(1938年),安平縣抗日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同年9月屬冀中區二專區。民國29年(1940年)秋,屬冀中區八專區。民國33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七專區。民國35年(1946年)7月,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7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

1954年4月24日,定縣專區撤消,安平縣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5日,安平併入深縣,1961年4月底復設安平縣(含原饒陽轄區),仍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饒陽從安平析出,縣恢復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屬衡水專區。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仍屬之。

安平縣歷史悠久,迄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衡水市建置最早的縣。安平縣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在安平建立,全國農村第一個黨支部在安平台城村建立;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冀中區黨委、冀中行署、冀中區支部均在此創建;合作化時期,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全國五億農民的方向”的初級合作社典型就出自安平縣南王莊。

自然資源

安平縣夕陽西下安平縣夕陽西下

地質地貌--本縣屬華北斷坳中的冀中台陷。東西橫跨冀中台陷中的兩個四級構造單元。西部屬高陽台凸的一部分,東部屬饒陽斷凹的一部分。前第三系基底埋深2500至3000米。

安平縣地處太行山前沖積扇前緣,境內多為滹沱河沖積平原。地勢平緩,略顯西高東低,平均坡降為1/3250。海拔最高31.5米,最低18.5米。滹沱河自西向東流經本縣,曲度小,西部河谷寬約300至500米,東部河谷寬約200至300米,谷深2至4米。

氣候--本縣地處半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少雨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氣溫適中,科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乾濕交替。

水文--縣地表水由自產水(降雨)和兩河(滹沱河、瀦龍河)客水形成。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五台山北麓,歷史上在河北省平原地區無固定河床,南北滾動,出叉分支,曾南侵寧晉泊,北擾文安窪,東穿黑龍港。現代滹濘河由西向東橫貫安平全境,流經大子文、察羅、東黃城、大何莊、劉吉口、河漕村、南蘇村、王胡林、程油子、西兩窪、袁營11個鄉,長約32.5公里。

瀦龍河現屬大清河水系,其上游主要支流為沙河和滋河,繞境內北疆而過,經馬店、劉吉口、南蘇村三鄉的部分村莊,長16餘公里。

土壤--境內土壤的母質類型以河流沖積物為主,西部有少量的沖積洪積物。土層深厚,沖積層次明顯,表層質地以沙壤、輕壤質沉積物為主,土壤顏色發灰,富含雲母。土壤養分包括有機質、氮素、速效磷、速效鉀及微量元素等。

人口概況

安平縣文物古蹟-聖姑廟安平縣文物古蹟-聖姑廟

人口數量
清朝以前無準確數字。清宣統二年(1911年),全縣共有24145戶,141974人;民國10年(1921年),有32375戶,160608人;民國20年(1931年),有32049戶,172554人。

建國後,人口數量逐年增加。1949年,全縣共有人口172063人,1960年增至201648人,淨增29585人,增加17%,年均增加1.4%。1980年總人口為252640人,比1960年淨增50992人,增加25%,年均增加1.25%。1990年總人口為294498人,比1980年增加41858人,增加16%,年均增加1.5%。

人口分布
1949年每平方公里為341人,1960年增至399人,1982年8月第三次人口普查時為508人,1990年8月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增至583人。

全縣各鄉鎮人口密度均有差額。其中西兩窪、後張莊、袁營人口密度較小,1990年每平方公里分別為407人,449人,460人;安平鎮人口密度最大,1990年每平方公里為1406人。

人口結構

一、性別結構
1949年性別比例為100:87(以女性為基數,下同),至1963年,縣性別比例一直是女多於男。1964年縣有女110004人,男111174人,至1990年性別比例一直為女少於男,差距最大的1981年為100:108。

安平縣安平縣
二、年齡結構
198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全縣人口平均年齡為29.7歲,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6歲(以不滿周歲起累計人數達到總人口一半的年齡點),人口老化指數(指65歲以上人口同0至14歲人口之比)為29%。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及總人口數的比例為:0至9歲44278人,占總人口的17.7%;10至19歲54578人,占21.2%; 20至29歲45191人,占17.6%;30至39歲38194人,占14.9%;40至49歲23635人,占9.2%;50至59歲22288人,占8.7%;60至69歲16199人,占6.3%;70至99歲12999人,占4.9%。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全縣人口平均年齡為29.4歲,人口年齡中位數為27歲,人口老化指數為26%。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及總人口數的比例為:0至9歲65241人,占總人口的22.37%;10至19歲40696人,占13.8%; 20至29歲50811人,占17.4%;30至39歲48.37人,占16.5%;40至49歲32940人,占11.3%;50至59歲2235人,占7.8%;60至69歲17907人,占6.1%;70至99歲14013人,占4.8%。

三、民族結構
本縣系漢族聚落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很少。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有53人,占總人口的0.019%。其中,蒙古族1人,回族47人,滿族2人,土家族2 人,入籍3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少數民族有31人,占總人口的0.01%。其中,回族11人,壯族1人,滿族11人,土家族2人,達斡爾族3人,俄羅斯族3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少數民族增至325人,占總人口的0.11%,其中蒙古族29人,苗族12人,壯族55人,布依族11人,滿族46人,白族37人,土家族69人,傈傈族31人,拉祜族5人,回族3人,藏族1人,彝族9人,瑤族5人,傣族1人,黎族2人,土家族2人,俄羅斯族1人。

安平縣安平縣
四、農業、非農業結構
1949年,縣有農業人口168763人,非農業人口3300人,分別占全縣總人口的98.1%、1.9%。1960年,有非農業人口861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2%。1961年,壓縮非農業人口,翌年,非農業人口減至4658人,占全縣人口的2.06%。此後至1970年,縣非農業人口一直為4000餘人,占全縣人口的2.06%。1980年縣非農業人口達1022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05%。1990年,縣有農業人口276759人,非農業人口17739人,分別占全縣總人口的94.7%、5.3%。

五、職業結構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全縣在業人口為173825人,其中農、林、牧勞動者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生產工人、運輸工人,其他職業占比例較小。

六、文化結構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全縣國小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0331人,占總人口的45.4%,其中具有大專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165人,占人口總數的0.07%;高中文化程度的9958人,占人口總數的4.51%;國小文化程度的90208人,占人口總數的40.82%。同時還有初識字的7244人,占總人口的3.2%。

1982年人口普查時,全縣國小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79502人,占總人口的70%,其中具有大專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397人,占人口總數的0.15%;高中文化程度的23154人,占人口總數的9.02%;國中文化程度的53600人,占人口總數的20.9% 國小文化程度的102351人,占人口總數的39.93%。

1990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全縣國小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8994人,占總人口的74.9%,其中具有大專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843人,占人口總數的0.288%;高中文化程度的19665人,占人口總數的6.727%;國中文化程度的78656人,占人口總數的26.9%;國小文化程度的119831人,占人口總數的41%。

七、姓氏結構
據舊志及古碑墓考記,安平古姓有崔氏,西晉有張氏,隋有李氏,金有劉氏、王氏、國氏、馬氏、董氏,元有祝氏等。明永樂年間,大批山西移民遷至安平,姓氏種類及結構遂趨複雜。其後數百年因婚姻及工作流動等原因,境內姓氏也常有變動。1990年統計,縣內姓氏計有311個,其中人口逾萬的大姓有張、李、王、劉、趙五姓,人口分別為41235、34241、32957、24225、19511,人口合計15216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1.7%。

建築代表

安平縣安平縣
【聖姑廟】

聖姑廟位於河北省聞名全國的中國絲網之鄉衡水市安平縣,其廟宇位於安平‘閆會沃’村西。安平古稱博陵,位於冀中平原腹地,取“眾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之意,得名安平。安平自漢高祖置縣,至今已歷悠悠兩千年,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中心,交通便利。

安平八景由來已久,明朝嘉靖年間的《安平縣誌》和清朝康熙年間的《安平縣誌》均有記載,明、清多位詩人題詠過安平八景。據考,安平古八景為:仙台積雪、北寺晚鐘、康村曉渡、龍井湧泉、紫荊晴翠、孝林夕照、滋河月、義門秋雨。其中安平古八景的第一景“仙台積雪”就是指舊縣城北關外的孝感聖姑廟。聖姑廟建有高台,冬季積雪其上,久不融化,故稱“仙台積雪”。明代張爾庚詩云:“突兀崢嶸拔地孤,虛空盤插四鄰無。高寒積雪傳仙跡,縹緲攜雲入畫圖。”

聖姑廟相傳是漢光帝劉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廟東側築高台重建,明、清兩代多次擴建而成。據史料記載,“燕趙齊魯之民,雖千百里之遠,致香火者如織”。聖姑廟毀於1945年5月抗日戰火之中,現僅存高大的台基,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聖姑廟由牌樓、碑亭、蹬道、門屋、工字殿、寢宮殿、觀稼亭6個主體建築組成,布置在一條明顯的中軸線上。鐘鼓樓和配殿左右對稱,為比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寺廟布局。

據1935年營造學社調查,牌坊重建於1932年,位於廟南25米的方形台基上,面南而建,為三間四柱歇山頂琉璃牌坊。四柱為方柱,金柱粗290,次間柱粗230,南北都設有圓戧柱。四個夾桿石上有精美的浮雕和獸首。牌坊設11踩斗拱,施彩繪。瓦黃琉璃瓦,安正吻、垂吻,正脊中設塔剎,垂脊安仙人、走獸。牌坊正中橫匾刻五個大字“孝感聖姑廟”。

穿過牌坊,沿著石甬路向北5米就是碑亭,與牌坊同位於一個台基上。碑亭為青磚青瓦硬山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正脊設瓦片拼成的花脊。碑亭內東西各有四座石碑,石碑高大雕刻精細,石碑上帽雕有盤龍雲海,龍體透花栩栩如生,立體感極強。石碑兩邊雕有八仙,人物凸出碑面生動活潑。

碑亭外東西還各有一個白色巨大的石碑,因為年代久遠,碑面凸凹不平已看不清字跡。

走過碑亭,迎面就是高大宏偉的聖姑廟台。台寬23米,長68米,高5.3米。台階向外凸出近10米,由條石砌成,兩邊垂帶上設條石女兒牆。

安平縣安平縣
登上30級台階是聖姑廟的門屋。門屋僅一間,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門屋南,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配房,面闊進深均為一間,占地面積僅有4.6平方米,屋面為卷棚硬山布瓦頂,內供土地、蚤王。

過門屋,是鐘樓和鼓樓,與門屋平齊,而且大小也完全一致,面闊2.9米,進深2.8米。鐘鼓樓外觀是二層,一層面北開門,一、二層層間設磚檐出挑,二層四面設磚券窗採光。屋面為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正脊中間設寶頂。但由於鐘鼓樓開間很小,樓內不可能設樓梯,所以樓內僅為一層。鐘鼓樓北面東西兩側設配殿,面闊3間,進深1間,也是硬山布瓦頂,設正脊、正吻、垂脊、垂獸。

廟門正北是高高的天燈桿,後面有一個2.6米長的香池,上廟的人多時,香客進不了廟殿,就把香投入池裡。

再北為正殿,殿的平面,繫於前後二殿之間,以柱廊連線,成為工字形。前後殿都是面闊三間,進深顯三間,上覆單檐歇山頂,面積外觀完全相同。柱廊平面正方形,進深顯二間,即 今日俗稱的穿堂。

工字殿所有闌額、普拍枋及昂嘴形狀,都和定興縣慈雲閣一致。唯昂系假昂,後部秤桿乃撐頭木所延長。上部梁架,因為平面採取工字形的關係,結構比較複雜。梁架有兩點特徵。一、梁架富於變化。二、儘量利用天然木材不加斫削。關於後者,如稍間的順爬梁,外端置於外檐斗拱上面,比內側置於四椽栿上者,約低半米,乃選用天然彎曲的木料,以當其任。
工字殿外東西兩側在廟台上設有磴道,可以下到廟外。

工字殿北是寢宮殿和觀稼亭。寢宮殿面闊三間,進深3間,後出廊,為卷棚布瓦頂。東西山牆上有腰牆和腰門把前後院隔開。觀稼亭面闊三間,進深2間,前出廊,為卷棚布瓦頂。

安平絲網

安平縣安平縣
中國最大的絲網集散地——安平

公元1895年,以銅絲為原料生產絲網傳入了安平。至此, 安平開始了以金屬絲為原料生產絲網的時代。經過幾代安平人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勞作,絲網已在安平生根 ,發芽,並不斷壯大。目前,安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絲網集散地。安平--被國內外譽為: “絲網之鄉”‘絲網產銷基地’。

到目前,已有500多年發展歷史的安平絲網產業,年生產量和銷售量均占全國的80%,絲網產品已發展到8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中國絲網產銷基地”的榮譽稱號是中國五金交電化工商業協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動工具分會,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材料委員會通過對安平絲網產業充分考察論證後聯合授予的。

政策帶動,加快發展優環境。安平縣相繼出台了《關於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決定》、《關於實施特色興縣戰略的決定》、《關於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關於鼓勵外來項目投資和建設的規定》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縣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制定了《外來企業服務制度》 ,實行項目“一 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極大地簡化了項目審批手續。並從辦電、用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優惠,使廣大絲網生產經營者放心想路子,放手鋪攤子,放膽掙票子。另外,安平縣為使絲網產業做大做強,規模化發展,又做出了建設高標準中國安平國際絲網生產基地的決定,該項目投資60億元占地6780畝,由清華大學設計的一 期工程已開工建設,98家大型絲網生產企業已入駐。

安平縣安平縣
科技推動,更新設備強科技。投資數億元引進高密度織機、超細型拔絲機、聚脂網織機等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設備和技術,把全縣舊型織機全部更新,全行業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8%,與京津30多所大專院校結成科研聯合體,進行高新技術開發,目前,全縣已研製出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1600台(套)、研製開發新產品60多項、其中29項填補國內空白,24項填補省內空白,11項獲省、部優獎,使全縣絲網業的整體科技水平和絲網產品的科技含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開放促動,注入新機添活力。安平縣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堅持引、輸並重,積極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請絲網行業的專家、學者和教授培訓絲網專業人才,傳授國際貿易知識;請各級中間商到安平實地參觀考察,使他們進一步了解安平絲網的規模、質量和信譽,活躍安平絲網的流通和銷售;請生產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外地絲網企業到安平投資辦廠。近幾年相繼建成鶴皇、捷通、雲升等絲網三資企業54家。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泰國、緬甸、俄羅斯等國家設立20多處絲網銷售視窗和辦事機構,直接參與國際大循環、大競爭。

市場拉動,著眼全球拓空間。安平縣不但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有固定的銷售門店6000多家,還依靠企業和商戶集資,建立了國內一流的貿易城。
優越的交通,河北省安平縣,位於京、津、石三角中心,西鄰京廣,東依京九,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絲網大世界
安平絲網大世界,是國家紀委批准立項的全國唯一的絲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總投資2億元,市場占地600畝,建築面積16萬平米,可容納座商1260戶,水、電、路、通訊、綠化等配套工程完備.市場掛牌營業的絲網廠、公司、門店980多家,轉運站16家.市場絲網產品交易十分活躍,每天有50輛貨櫃,將安平絲網發往全國及世界個地.2000年時交易金額已達30多億.現已成為絲網產品開發、銷售、轉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批發市場,是全縣鄉、鎮、村、戶絲網生產、銷售的核心.1999年9月8日,中國五金製品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於安平縣“中國絲網之鄉”榮譽稱號,在安平絲網發展史上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安平縣安平縣
絲網歷史
絲網是安平縣傳統產品。據縣誌記載,明孝宗弘治八年,此地就開始了以頭髮,蠶絲為原料的羅絹生產。“在天津設有數十家商莊”,“並遠販海外,與五洲商旅交遊”。公元1895年,以銅絲為原料生產的絲網傳入,於此,安平開始了以金屬絲為原料生產絲網的時代。目前,安平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絲網集散地。1999年中國五金製品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授予安平縣為“中國絲網之鄉”稱號。

安平博陵郡的由來

安平縣安平縣
博陵是郡望堂號。

堂號是一個姓氏的特殊標識,它能顯示姓氏發源的地緣關係。在家譜中,堂號具有聯繫姓氏與宗族關係 的意義,也是後代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為紀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創。一般來說,堂號多取自於郡號名,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 郡號名又取自於郡名,或諸侯國名, 地方府、州、縣名。隨著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號的由來。

相傳炎帝神農氏為少典之子,因居於姜水(渭水支流)之濱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後人有姜姓呂尚,字子牙,人稱姜子牙,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今山東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時為齊丁公。齊丁公嫡子季子本該繼承齊國國君之位,卻讓位於其弟叔乙,自己食采於崔邑。其後人以邑為氏,稱為崔姓,並尊仁愛有德的季子為崔姓得姓始祖。

崔姓發源於山東境內。季子後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鹹陽)大夫,封東萊侯。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後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春秋時,境域屬鮮虞國。

安平縣安平縣
戰國時,縣境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
秦時屬巨鹿郡。
西漢始置安平縣,並於縣治西南25里處角邱置谷邱縣,均屬涿郡。
新莽時,安平稱廣望亭。
東漢初,復安平縣原名,並廢谷邱縣。建初四年(79年)隸樂成國。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屬安平國,後隸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統安平、安國、南深澤、饒陽四縣。
三國魏時,安平仍屬博陵郡。
晉時,於安平置博陵國。統安平、饒陽安國、南深澤四縣。
北魏、北齊、北周時,安平皆屬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縣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郡設州。安平改屬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屬深州。大業二年(606年)還隸定州。三年(607年)廢州置郡,定州改為博陵郡。大業九年(613年)改博陵郡為高陽郡,安平仍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屬深州,州治初為安平,尋徙饒陽。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深州,安平還屬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復屬深州
北宋、金時,安平屬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廢深州,安平改隸南平州,並為州治,領饒陽。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廢,安平復隸深州。中統二年(1261年)改隸真定路晉州。
明時,安平縣屬真定府晉州。
清初,縣仍隸晉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屬深州。
安平縣安平縣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制,縣屬直隸省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為保定道,安平仍屬之。民國17年(1928年)7月,直隸省改河北省,直領安平縣。民國26年(1937年),縣劃歸河北省第十督察區。民國27年(1938年),安平縣抗日政府建立,屬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同年9月屬冀中區二專區。民國29年(1940年)秋,屬冀中區八專區。民國33年(1944年)6月,改屬冀中七專區。民國35年(1946年)7月,又改屬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7年(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屬華北行政區冀中區九專區。民國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縣劃歸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4月24日,定縣專區撤消,安平縣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1月5日,安平併入深縣,1961年4月底復設安平縣(含原饒陽轄區),仍屬石家莊專區。1962年1月,饒陽從安平析出,縣恢復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屬衡水專區。1970年,衡水專區改稱衡水地區,仍屬之。

城市建設

安平縣安平縣
近年來,根據《安平縣縣城總體規劃》 ,以縣城的綠化、亮化、美化、淨化為突破口,以“建設新工程,整治主幹道、美化全縣城”為重點,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大力進行了城市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環境日益最佳化,城市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000年圍繞“奮戰三年,把縣城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省級文明衛生城”的總目標和“城市建設管理年”這一中心,重點實施了“3136”工程,即全面整治為民街、中心路、西環路三條主要街道,建設一個中心文化廣場,實施排水渠清淤、紅旗街貫通、環境衛生整治三項工程;建設六個專業市場,即服裝鞋帽市場、糧油批發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建材市場、蔬菜水果小商品批零市場、農機經銷市場。全年總計完成拆遷面積5597.56平米,新鋪道路20600平米,整修便道7180平米,疏通下水道9160米,道路噴油罩面89800平米,排水渠清淤3740米,全社會完成城建投資5600萬元。

2001年,在“3136”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實施了“3336”工程,即以綠化 、美化、亮化為重點,全面提升為民街、中心路、西環路三條主要街道的品位,以硬化、淨化、整齊化為重點,綜合整新盈街、紅旗街、網都街三條主幹道,以完善功能,拓展街道為重點,完成縣城排水工程、東馬路北段延伸工程、陵園街東西兩段延伸工程三項重點工程,繼續完善規範建設建材市場、糧油批發市場、農機經銷市場、謀劃籌建絲網工業園區。全年共修補路面3760平方米,整修便道88000平方米,噴油罩面119800平方米,路面硬化23800平米,增加綠地3100平方米,全社會城建投資6200萬元。

安平縣安平縣
2002年,在完善“3336”工程的基礎上,又實施了“3210”工程。即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為重點,完成三項新工程。以綠化、美化、淨化縣城環境,建設優美、潔淨、文明的現代化小城市為重點,完成縣城衛生綜合整治及單位庭院綠化兩項工程,以抓好縣城配套設施建設,塑造安平形象為重點,完成十項市政重點工程。一年來,對縣城為民街、中心路、紅旗街等主幹道的樹木、花卉進行補植,新種植黃楊、女貞、法桐、青桐等樹種2.3萬株,特別是對中心路中段的樣板街的種植模式重新進行了規劃、設計、種植。通過綠化建設,全縣人均綠地面積達到3.1平方米,綠地率達2.4%。同時,下大力狠抓了縣城的亮化工程。投資93萬元對中心路、為民街、西環路等街道的路燈全部進行了維修、更換,並新添置了過街彩虹橋、霓虹燈、繞桿彩燈以及各種大型景觀燈,對臨街各單位進行了統一規劃,合理安裝了色彩艷麗、新穎別致的閃爍霓虹燈、射燈、建築輪廓燈等種種燈飾,為縣城的夜景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通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安平縣城已初步構成了一個現代化小城市框架。城區內樓房林立,各街道布局合理,乾淨整潔,一點一景均展示著安平的新形象。目前,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0.92萬平方米,城區有八街十路,道路長度82公里,道路面積101萬平方米。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35公頃,城市公共綠地面積16.8公頃,綠化覆蓋率為16.3%。

參考連結

http://www.anping.gov.cn/hscms/cms/website/apnew/apnew/index.jsp?channelId=2920
http://www.anping.gov.cn/hscms/cms/website/apnew/apnew/info.jsp?channelId=3162&siteId=63&infoId=99081
安平縣鼎聯五金絲網製品廠座落在全國聞名的“絲網之鄉”---河北省安平縣,距天津港230公里。北京250公里,工廠始建於1991年,歷經十幾年風雨、經過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一家以刀片刺繩,刀片刺網,刺網,刺繩,鍍鋅刀片刺繩,不鏽鋼刀片刺繩,PVC塗塑刺繩,鍍鋅刺繩,刀片刺繩機,刺繩機,護欄,螺旋形刀片刺繩,刀片刺繩防護網,平板式刀片刺網,刀片刺網護欄網,單捻刺繩,雙捻刺繩等防護產品的集科研、生產、經營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