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
沂蒙黑山羊主要分布在蒙山腹地的卞橋、資邱、柏林、武台等鄉鎮。
產品品種
沂蒙黑山羊共有“花迷子”、“火眼子”、“二粉子”和“禿頭”四個品系。產品特點
沂蒙黑山羊主要特點是頭短、額寬、眼大、角長而彎曲(95%以上的羊有角)。頷下有鬍鬚,背腰平直,胸深肋圓,體軀粗壯,四肢健壯有力,耐粗抗病,合群性強。該羊生長在沂蒙山區海拔較高的突出地帶蒙山、魯山及沂、沭河上游。那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木、水草茂盛,飼料資源豐富。該山羊靈敏活潑、喜高燥,愛潔淨,抗病力強,耐粗飼,適應性強,愛吃吊草,善於爬山,常年放牧,素有“山羊猴子”之稱。它善於爬山,能在高山懸崖陡壁上放牧採食;喜高燥,愛乾淨,不吃污染飼草。飼養方式是長年放牧。抓膘期在農曆七、八、九月份。成年公羊體重40—50千克,成年母羊體重35—40千克,產仔率1.5/胎。黑山羊肉質細嫩,脂肪少,味道鮮美,無膻味,營養豐富,出肉率為43%,膘情好的出肉率可達50%;產絨量高,成年公羊年產絨
450—550克/只,成年母羊年產絨400—500克/只,且絨纖維細長,柔軟,有光澤,雜質少,是高檔毛絨原料。其繁殖性能強,生後6-7個月齡可達性成熟。一般母羊初配年齡,春羔7-8個月齡,秋羔1周歲。妊娠期150天,年產2胎者較多。一般每胎一羔,雙羔率約10%左右。配種季節在農曆二月、四月、七月,發情期較集中。黑山羊春羔當年育肥,秋季體重即可達20-25公斤。
據測定,成年公羊平均體重32.5公斤,體高58厘米,體長64厘米,胸圍72厘米,胸深29厘米,胸寬17厘米。成年母羊平均體重26公斤,體高53厘米,體長59厘米,胸圍68厘米,胸深27厘米,胸寬15厘米,明顯地具有體軀寬、深的特點。全身黑色的羊約占70%,棕紅色的約占10%,其他雜色的約占20%。
產品歷史
據費縣玉皇廟碑文記載:“清道光年間重建玉皇廟,曾用黑山羊馱磚瓦上山。”可見黑山羊品種的形成至少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產品價值
沂蒙黑山羊全身是寶。除肉供食用外,山羊絨又是一種高檔紡織原料。山區多在春季一次抓絨,含絨量在80%左右,纖維細長,平均在18厘米以上,色澤光亮,毛質柔軟,含脂量低,雜質少。公羊產絨6兩左右,成年母羊年產絨4兩左右。羯羊可產絨8兩至1市斤。收購的羊絨多為一等絨。沂蒙黑山羊的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13.3%,脂肪4.6%,熱量367卡。羊肉質柔軟易於消化,一般健康人可消化羊肉中粗蛋白90%以上,脂肪98%以上。沂蒙黑山羊肉細嫩,色紅均勻,膻味小,食用時味香而不膩口。含脂肪比牛肉多2倍,熱量超過牛肉1倍多,含鈣量比牛肉多50%,和豬肉差不多,含鐵質比牛肉多1倍多,比豬肉多4倍,膽固醇含量低。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是肉食中的佳品,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聲譽。屠宰率為44.2%。好的山羯羊屠宰率達57.7%。
山羊板皮是製革工業的原料。黑山羊板
皮面積大,成年公羊一般4平方米,厚薄均勻,有彈性。秋皮毛絨豐富,板質良好,是制裘的好原料,又是製作女鞋、手套、皮衣、提包的上等原料。山羊皮衣、板皮均可出口換匯。另外山羊的角、蹄、腸、油脂等,則是醫藥、輕工、食品工業的原料。山羊的皮、角、鮮腸衣,又是樂器中琴、弦、鼓皮和裝飾的上等材料。黑山羊糞尿是一種優質速效熱性有機肥料、氮、磷、鉀含量高,其肥份是各種家畜糞尿中最高的。一隻羊年排糞尿750-1000公斤,總含氮量8-9公斤,相當於硫酸銨35-40公斤,可施1-1.5畝地。羊糞尿對於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防止板結,提高肥力,具有顯著效果。
養殖發展
費縣山場廣闊,水草豐盛,發展黑山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1984年,沂蒙黑山羊選育已列入了山東省科委科研項目計畫。通過建立黑山羊核心群,採取多種育種措施,在原基礎上培養出了肉絨兼用型的黑山羊,截止2008年1月,存欄6萬隻以上。認識羊的品種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