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

挫折

挫折[cuò zhé],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的障礙。有關挫折的系統的心理學闡釋,包括挫折的含義、內容、形式、原因以及解決挫折的方法等。屬於動機理論範疇。挫折產生的機制有各種假說,如挫折-倒退假說、挫折-攻擊假說、挫折-固執假說等。挫折與個人的抱負水平直接相關。挫折具有雙重性質。在積極方面,給人以交易,鍛鍊人的意志;在消極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喪,甚至是意志消沉而不思進取。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基本介紹

挫折挫折
拼音:cuózhé
英文:1. setback;2. reverse注釋: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的障礙
在第5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
1)壓制,阻礙,使削弱或停頓
2)失敗,失利。①壓制阻礙;使受挫或失敗:雖遭挫折,但始終不渝挫折教育。②社會心理學上指個體在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而產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失望、痛苦、沮喪、不安等。挫折可使意志薄弱者消極、妥協;也可使意志堅強者接受教訓,在逆境中奮起。挫折是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失敗挫折可以鍛鍊一般優秀的人物:它挑出一批心靈,把純潔與強壯的放在一邊,使它們變得更純潔更強壯;但它使其餘的心靈加速墮落,或是斬斷它們飛躍的力量。
詞意探源:(1)指失利;挫敗。《後漢書·馮異傳》:“北地營保按兵觀望,今偏城獲全,虜兵挫折。”(2)亦作“銼折”。《元史·蓋苗傳》:“雖經銼折,無少回撓。”

基本含義

挫折包括三個方面的涵義: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對人們的有動機、目的的活動造成的內外障礙或干擾的情境狀態或條件,構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種自然、社會環境;
二是挫折認知,即指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認識和評價;
三是挫折反應,即指個體在挫折情境下所產生的煩惱、困惑、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交織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認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應的性質及程度,主要取決於挫折認知。
一般來說,挫折情境越嚴重,挫折反應就越強烈;反之,挫折反應就輕微。但是,只有當挫折情境被主體所感知時,才會在個體心理上產生挫折反應。如果出現了挫折情境,而個體沒有意識到,或者雖然意識到了但並不認為很嚴重,那么,也不會產生挫折反應,或者只產生輕微的挫折反應。因此,挫折反應的性質、程度主要取決於個體對挫折情境的認知。
挫折反應和感受是形成挫折的重要方面,個體受挫與否,是由當事人對自己的動機、目標與結果之間關係的認識、評價和感受來判斷的。對某人構成挫折的情境和事件,對另一人不一定構成挫折,這就是個體感受的差異。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世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基本解釋

1. [knock]∶壓制,阻礙,使削弱或停頓
2. [jolt]∶遭到失敗
這個…主張進化的論點遭到嚴重的挫折
3. [frustration;setback]∶失利
殘酷的挫折使他逐漸喪失了信心

詳細解釋

1. 失利,失敗。
漢 桓寬 《鹽鐵論·誅秦》:“控弦之民,旃裘之長,莫不沮膽,挫折遠遁。”《東觀漢記·耿弇傳》:“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宋 楊萬里 《張魏公傳》:“ 元祐 至 隆興 初,首薦論事切直、挫折不撓者數十人。” 鄒韜奮 《不相干的帽子》:“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鍊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機會。”2. 折斷,摧折,損傷。
明 康海 《香羅帶·離思》套曲:“便做挫折金針,也解不得我愁腸千萬結。”《楊家將》第三十回:“被吾打破三陣,已挫折其銳氣矣!” 茅盾 《子夜》十七:“在公債方面,他們尚未挫折銳氣。”
3. 屈服。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徐大理 有功 ,每見 武后 將殺人,必據法廷爭……終不挫折。”
4. 凌辱。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上》:“古者大臣……有大罪北面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挫折而刑之。”《西遊記》第五五回:“卻怎么今日把你這般挫折?”《紅樓夢》第八十回:“ 秋菱 正因 金桂 近日每每的挫折他,不知何意,百般竭力挽回。”

近義詞

磨難 困難

反義詞

成功 順利

心理學

概念

從心理學上分析,人的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經過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如果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碰到了困難,遇到了障礙,就產生了挫折,挫折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行為。表現在心理上、生理上會有反應。遭受嚴重挫折後,個人會在情緒上表現抑鬱、消極、憤懣;在生理上,會表現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易誘發心血管疾病;胃酸分泌減少、會導致潰瘍、胃穿孔等。
總之,個人的挫折會產生反常行為。
個體有目的的行為受到阻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它必須包含以下因素:①具有必要的動機和目的;②有滿足動機和達到目的的手段或行動;③有挫折的情境;④有對挫折情境的認知;⑤有對挫折情境的認知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
個體受到挫折後,對自身的行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J.多拉德等人於1939年提出挫折一侵犯假說,揭示出個體的侵犯行為與其挫折感之間的關係。他們最初認為,個體所受到的任何挫折都必然導致侵犯行為。後來他們根據進一步研究的結果對上述理論作了一些修改,認為個體受到的挫折是否引發侵犯行為取決於下述4種因素:①受挫折驅力的強弱;②受挫折驅力的範圍;③以前是否經常遭受到挫折;④因侵犯行為而可能受到懲罰的程度。
由挫折而導致的侵犯行為並非總是指向挫折製造者,侵犯的目標可以轉移。當個體由於某種原因而不能對挫折製造者還擊時,往往把侵犯目標指向其他的替代物。社會心理學稱這種情形為目標轉移。有的研究表明,相似性是目標轉移的一個原則,即與挫折製造者相似的人,比較容易成為侵犯目標;另一個原則是受挫者尋求比自己弱小的人作為“替罪羊”,向其發泄挫折感。
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產生了挫折,可以出現如下幾種情況:
1.改變方法,繞過障礙物、另擇一條路徑,實現目標。
2.如果從困難逾越,修改目標,改變行為的方向。
3.在障礙面前,無路可走,不能實現目標。人們會產生嚴重挫折感。

理論

有關挫折的系統的心理學闡釋,包括挫折的含義、內容、形式、原因以及解決挫折的方法等。屬於動機理論範疇。一般而言,挫折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因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而受到阻礙或干擾,知識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的情緒體驗。挫折產生的機制有各種假說,如挫折-倒退假說、挫折-攻擊假說、挫折-固執假說等。挫折與個人的抱負水平直接相關。挫折具有雙重性質。在積極方面,給人以交易,鍛鍊人的意志;在消極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喪,甚至是意志消沉而不思進取。挫折可以導致不同的行為反應,既可以是理性行為,如改變策略、降低要求、找藉口以自我安慰等;也可能是非理性的。

應對

生活中必然面對困難和挫折,怎樣才能堅強呢?
①發泄:心中有痛苦,可以選擇多種方法發泄如找朋友傾訴、唱歌、旅遊。
②信念、精神支柱:堅信自己的信念,回答自己:自己的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什麼。相信自己是好人,比別人強。
③責任:看到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被需要。
④堅強沒有理由:看看自然界的事物,不管在怎樣惡劣的困境,都會頑強地生存,(例如小草,怎樣踐踏,就算是折曲,就算是只有一片葉子,都會向世界露出笑臉。)生存本身就是人生意義,生存就有希望。
⑤我是堅強的!:不報以負面情緒反應,不要想自己委屈,要激活正面的積極的情緒。順其自然。
⑥相信明天:相信會走出困境、明天會更好。相信時間會醫治好創傷。
⑦這是我的舞台:困難是一個良好的錘鍊、磨礪和洗禮自己的機會。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沒有不可攀越的高峰要以樂觀、自信、堅韌、坦然的心態去竭力拚搏。
⑧參考歷史文化:閱讀格言,查找司馬遷、韓信的資料。

成因

造成挫折的因素主要有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人們不能預測和及時防範的天災。比如,1976年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使24萬人死於非命,給人們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創傷;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使無數良田和房屋毀於一旦,人們因無家可歸而為此焦慮;2003年SARS病毒在中國一些地區肆虐,人們稱之為非典型肺炎疫情,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致使人們產生驚慌和恐懼。這些外在的自然因素由於不能預測和及時防範而使人們生活遭受挫折。
挫折挫折

社會因素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遭到各種人為因素的打擊和阻礙。比如,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據伊拉克方面公布有1 254名平民喪生,5 000多人受傷。1995年,一位兩歲的孩子因醫務工作者的疏忽,錯打了一針慶大黴素,導致孩子藥物性耳聾。從那一年起,父親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終於為兒子討回了公道。孩子已長到10歲,然而這個意外的打擊使他仍然只會喊出“爸爸”這兩個字。
學校因素是指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環境對學生成長造成的影響。比如,應試教育使許多學生產生挫折感和失敗感,一些教師簡單生硬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對學習和學校產生畏懼感。
家庭因素是指家庭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因素所產生的影響。比如,親人突然死亡使人產生強烈的悲痛,父母不理解子女的成長需要產生心理隔膜等。內在因素主要是個體由於體力、智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帶來的限制。例如,有的人很想當飛行員,但是在身體檢測時被檢測出色盲而失去了當飛行員的機會;有的人希望在學習中獲得好成績,但是由於努力不足造成考試失敗,從而產生消極頹喪的情緒;等等。

耐受力

所謂挫折的耐受力,指個體遭遇挫折情境時,能擺脫困擾而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能力,既個體經得起挫折的能力。
挫折挫折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力的、工作和學習中,挫折,情境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怎樣對待挫折以及挫折耐受力的程度,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有的人能忍受嚴重的挫折,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有的人卻稍遇害挫折就意志消沉、頹廢、沮喪、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忍受工作上的嚴重挫折,但卻不能忍受自尊的絲毫損害等等。
心理衛生學的研究表明,人對挫折的耐受力受遺傳、生理條件、挫折感受程度、認識與判斷水平的影響。一個發育正常、身體健康的人,比生理上有缺陷或多病的人挫折耐受力要強。神經活動類型屬弱型或強而不平衡型的人,一般耐受力差。生活中歷盡艱辛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經受挫折。如果一個人從小嬌生慣養,生活欲求總是順利地得到滿足,由於未曾受過挫折或缺乏克服挫折的機會,往往無法容忍挫折,對挫折感到困擾、無能為力,甚至逃避挫折。如果遭受的挫折過多,也會影響以後的發展及挫折耐受力的提高,容易形成自卑、怯懦等不健康的心理特性。挫折耐受性還與個人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有關,對挫折的情境人們可以有不同的判斷。同樣的情境,有人可能認為是遭遇了嚴重的挫折,而其他人可能認為是小事一樁。
一般說來,有兩種人對挫折的耐受力較強:一種是在生活道路上遇到過種種挫折,在同挫折鬥爭中,提高了自己應會逆境、戰勝困難、擺脫挫折情境的能力;另一種是從小受過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而且受到一定的社會訓練,學會了各種處理挫折技巧的人。因此,在家庭或學校里,父母與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有意識地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某些挫折情境,鼓勵他們在遭受挫折後還要再接再厲,而且還要提供重量的挫折情境以鍛鍊兒童的挫折耐受力。這對於學生形成堅強的性格,保持心身健康具有重大的意義。

應對方法

一、變挫折為動力。當我們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應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從中汲取教訓,並想辦法克服困難。
當克服了困難時,應自己鼓勵自己。這樣,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如果獨自克服不了困難,應向長輩請求一定的幫助,以免造過分緊張。
二、不讓別人包辦代替。父母們總希望給我們鋪一條平坦的路,這是不現實的。這既影響我們的交往能力,也不利於我們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還會造成我們長大後不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產生自卑、抑鬱、厭世等不良心理。我們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時,不要覺得受了莫大的委屈,而應該認為是得到了一次鍛鍊的機會,讓我們在經受挫折、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交往能力。
三、不怕別人嘲笑。我們缺乏社交經驗,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難免的。長輩們笑我們,還要一些具體的方法:

1、理智。就是在遇到挫折時,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理智地分析挫折,確定處理方法。
2、宣洩。宣洩是指心情煩躁,用理智控制不了自己時,可找班主任、課任老師、家長或好朋友,好好傾訴一下自己的苦衷、憤怒和不平,獲取別人的理解和同情,以解脫或減輕自己的煩惱,還可以大吼幾聲,痛苦一場,再冷靜的處理問題。
3、升華。是指遇到挫折時,不悲觀失望,不氣餒,把它變成動力,並升華到乾一番大事業上來。遇到困難,不斷不灰心喪氣,反而把它看成是前進的力量,不乾出成績來誓不罷休。

名言

挫折挫折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魯迅
不恥最後”。即使慢,弛而不息,縱會落後,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魯迅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
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機會也是實施挫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也就等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也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德國著名教育專家舒馬赫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饒。--貝多芬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愛迪生
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鍊意志、增加能力的機會,講到這一點,我還要對千方百計誣陷我者表示無限的感謝!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愛因斯坦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
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啓超
沒有播種,何來收穫;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佩恩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失敗是堅忍的最後考驗。—俾斯麥
對於不屈不撓的人來說,沒有失敗這回事。—俾斯麥
一次失敗,只是證明我們成功的決心還夠堅強。—博維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愛迪生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林肯
如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越碰釘子越有心眼
初生之犢十八跌
從跌跤中學會走路(哈薩克族)
不磕不碰,骨頭不硬
小孩是經過跌倒再跌倒,才逐漸長大的(蘇聯
事情的成敗以結果為斷,中間的波折不足為論(德國)
不計波折多,但望結局好(俄羅斯
流水在碰到牴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
不識坎離顛倒,誰能辨,金木沉浮(宋·呂岩
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鍊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機會,講到這一點,我還要對千方百計誣陷者表示無限的謝意(鄒韜奮)
我覺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為一點小障礙而不走路呢?——魯迅
“不恥最後”。即使慢,弛而不息,縱會落後,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魯迅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
給多多提供嘗試機會也是實施挫折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旦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也就等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因此也不可能邁向成功之路。—德國著名專家舒馬赫
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饒。——摘自彬彬有勵www.binzz.com
我認為挫折磨難是鍛鍊意志、增加能力的機會,講到這一點,我還要對千方百計誣陷我者表示無限的感謝。
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
挫折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愛因斯坦
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啓超
沒有播種,何來收穫;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佩恩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失敗是堅忍的最後考驗。——俾斯麥
對於不屈不撓的人來說,沒有失敗這回事。——俾斯麥
一次失敗,只是證明我們成功的決心還夠堅強。——博維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愛迪生
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林肯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

挫折教育

方法

挫折 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挫折 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挫折教育並不等於不分緣由地打擊孩子,也不是空口宣講說教,而是要在情境中鍛鍊孩子的抗壓力和承受力,塑造健全的人格。由此,挫折教育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有一個心理建設的過程。在日常生活里,家長要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間接地接觸和感知挫折,讓孩子對挫折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比如,在陪孩子一起看卡通片或者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當主人公遇到苦難的時候家長可以用略帶誇張的語氣進行描述,同時對孩子提問:“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呢?”

儘量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在剛開始這種情境設問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流露出一定的畏難心理,希望在父母的庇護下逃避挫折。這時,家長也不應揠苗助長,而是要儘量溫和地告訴孩子,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左右,他總需要獨立面對生活。如果孩子表現出不安情緒,家長則可以適當安慰。

其次,要讓孩子從生活中體會挫折。在“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結構中,家長總是眾星捧月般寵著孩子。書包爺爺背,鞋帶爸爸系,陽傘媽媽打,飯菜奶奶餵……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基本的挫折教育就是從要求孩子獨立處理個人事務開始。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在一開始可能是一個“天大的”困難。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時候,有些家長出於時間或氣候的考慮往往半途而廢。但是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面對這個困難,他就會學著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品嘗失敗後,再想其他辦法,最後解決問題。當孩子驕傲地穿好衣服站在家長面前的時候,“衣冠不整”,即使但其中的喜悅和自信是其他東西所無法取代的。

第三,對於那些自理能力比較強或者年歲稍長的孩子,家長可以人為地製造一些困難,小小“刁難”一下孩子。比如可以推遲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讓他們在等待的過程中磨練忍耐能力,同時也認識到:任何事情都是來之不易的。而在與孩子相處或遊戲時,也可以設定一些小困難,不要處處順他的意思,讓孩子初步體會人和人之間會存在摩擦,在人際交往中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和挫折。

適度原則

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挫折教育必須建立在恰當的教育程度之上。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應當考慮兩個因素——孩子的年齡和他的承受能力。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發展水平都不一樣。另外,每個孩子由於性格、環境的不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一些孩子會比較敏感,或者對某個方面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長就不應當一味地為了培養孩子的堅強而犧牲了孩子的快樂與健康。

相關事例

惠特曼的詩集

美國詩人惠特曼一生寫了一部詩集《草葉集》,這部集子出第一版時沒有人買,出第二版時只有11個人買。但他不灰心,他用畢生的精力來充實這個集子。幾十年里詩集從第一版的12首增到396首。25年後,美國一家出版社出版了這個詩集,書被搶購一空,而且連續再版。

勞埃德保險公司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桿,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歷及在保費方面給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2013年時,這艘船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裡。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託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儘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歷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里,每當商界的委託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造紙工人

德國,有一個造紙工人在生產紙時,不小心弄錯了配方,生產出了一批不能書寫的廢紙。因此,他被老闆解僱。
正當他灰心喪氣、愁眉不展時,他的一位朋友勸他:“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你不妨變換一種思路看看,也許從錯誤中找到有用的東西來。”於是,他發現,這批紙的吸水性能相當好,可以吸乾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著,他把紙切成小份,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去賣,竟然十分暢銷。後來,他申請了專利,獨家生產吸水紙發了大財。

驢子的故事

有一天,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要救出驢子,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哀號著。最後,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已經老了,不值得大費周折的把它救出來,但是不管如何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來的。於是農夫就找鄰居幫忙,一起將井裡的驢子埋了,以免除驢子的痛苦。
大夥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井裡.當這頭驢子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悽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它安靜下來了。大家好奇的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情形令他們大吃一驚:
當鏟進的泥土落到驢子的背部時,它將泥土抖落一旁,然後站到泥土堆上面。
就這樣,驢子一步一步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的驚訝中快步跑開了。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畫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畫。
體育鍛鍊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掙扎就是奮鬥

塞曼小時候讀書的自覺性並不高,成績也一直平平。塞曼的母親看到兒子的這種表現,心裡十分著急。
一天,她把兒子叫到跟前,注視著他的眼睛,神情激動地說:“兒啊,早知道你是一個平庸無能之輩,我當初真不該在波濤中掙扎……”接著,她向默默呆立的塞曼憶起往事:在塞曼快要降生的時候,家鄉突然遭到洪水的襲擊,她死裡逃生,好不容易才登上了一隻小船,塞曼就降生在這隻小船上,母親望著滔滔洪水和剛剛臨世的小生命,想起了荷蘭人的一句古訓:我要掙扎,我要探出頭來!
聽完媽媽的回憶,塞曼才知道母親所經歷過的艱難,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暗暗發誓要發奮攻讀,絕不辜負媽媽的厚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受到學校當局的賞識,被學校聘為助教。當他滿懷喜悅去見母親的時候,母親已身染重病,奄奄一息了。在彌留之際,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視著塞曼,嘴唇在艱難地顫動著“掙扎,再——掙——扎!”留下這句遺言後溘然長逝。
掙扎就是奮鬥。掙扎,再掙扎,就是不滿足於現狀,永遠拼搏。塞曼把媽媽的話銘刻在心。他將嵌有母親遺像的金制小鏡框一直掛在胸前。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便凝視著母親的遺像,回想母親的諄諄教誨,以增加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塞曼在科學的道路上掙扎,再掙扎!終於攀上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峰,1902年塞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我也是一個海盜

一天,正當史密斯太太坐在醫生的候診室里等候看病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在他母親的帶領下也來到了診所,走到她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這個小男孩引起了史密斯太太的注意,因為他的一隻眼睛上戴著眼罩,讓史密斯太太感到驚奇的是,這個小男孩似乎並沒有因為失去一隻眼睛而受到什麼影響,更讓史密斯太太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個小男孩治癒了她的心理障礙。
那天,診所里的病人特別多,還要等很長時間才能輪到史密斯太太。借著這個機會,她和小男孩的媽媽聊了起來,而小男孩則獨自在地板上玩他的玩具士兵,並不時地抬眼瞟一下他的母親。
終於,史密斯太太找到了一個機會問小男孩眼睛怎么了。小男孩想了好一會兒,才抬起頭,掀起眼罩,答道:“我的眼睛沒什麼啊!我是一個海盜!”說完,又低下頭接著玩他的遊戲去了。
史密斯太太之所以來到診所里,是因為在一次車禍中,她的一條腿被撞傷了,並且從膝蓋以下被截肢了,她等待著醫生給她做檢查,看看傷口是否痊癒,以便裝上假肢。截肢給她帶來的打擊簡直太大了,她也曾嘗試要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現實,但是,她仍舊總感覺自己是個殘廢。雖然,在理智上,她知道這次截肢對自己今後的生活沒有大的妨礙,但是,在感情上,她卻始終不能克服這個心理障礙。醫生建議她嘗試一下想像療法。她照樣做了,但是,她卻想像不出一個在感情上可以接受的持久的形象。在她的腦海里,她看到的始終是一個殘廢的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