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都安山羊產於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分布於該縣周邊的馬山。大化、巴馬、東蘭、平果、河池、忻城等縣,是都安瑤族自治縣南方喀斯物山區的一個肉用山羊品種。都安山羊品種於1983年被錄入《廣西畜禽品種表》,都安縣曾列為全國養羊基地縣,2003年9月被中國品牌宣傳保護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都安山羊之鄉”。都安山羊品種形成歷史悠久。據《都安縣誌稿》(民國)中食貨志記載,畜牧產量調查表“本縣家畜,大的如牛、馬、豬、羊;小的如雞……惟山地則兼養羊……”。山羊已列入地方的畜產,當地少數民族凡婚、喪、嫁、娶等都有殺羊祭祀的風俗,飼養山羊歷來就是當地民眾生活必須用品和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都安山羊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生態條件下和當地民眾長期選育而成。都安山羊肉質細嫩,板質輕韌,抗病力強,行動敏捷、善於爬高山攀懸崖,很適應南方高溫多雨的石山氣候環境,毛色黑色、麻色,也有白色和黑白花色,周歲齡體重25公斤左右,成年羊體重達40~50公斤,屠宰率為39.0~49.5%。
都安縣先後實施了“山羊雜交改良技術推廣”、“萬隻商品山羊飼養示範”、“羔羊生產配套增產技術推廣”等項目。採用“公司+農戶”的形式大力發展養羊業,並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使都安山羊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不斷提高。
外貌特徵
都安山羊毛短,四肢健壯堅實,肢勢良好,四肢間距寬,動作靈活有力。尾短小向上翹,行動靈活。
毛色:白色約35%,黑色約30%,麻花色約20%,灰色或其他約占15%。近年來市場需求的導向,毛色趨向於黑色為主。
被毛:多數羊為短毛。種公羊的前胸、沿背線及四肢上部均有長毛,被毛粗長而微捲曲;母羊被毛較短直;公、母羊膚色呈白色。
角型:公母羊均有須有角,角向後上方彎曲,呈倒“八字”形,為暗黑色。
蹄色:蹄形正,蹄質堅實,蹄呈暗黑或玉黃色。
成年公羊的平均體重是41.88kg,平均體高是61.25cm,平均體長是73.97cm,平均胸圍是81.70cm,平均胸寬是19.67cm,平均胸深是30.55cm,平均管圍是9.22cm。
成年母羊的平均體重是40.56kg,平均體高是58.43cm,平均體長是73.19cm,平均胸圍是81.25cm,平均胸寬是19.65cm,平均胸深是29.40cm,平均管圍是8.88cm。
體態結構。都安山羊體型適中,結構緊湊,為肉用品種。
產地分布
都安山羊中心產區分布在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地蘇、保全、澄江、龍灣、菁盛、拉烈、三隻羊等鄉(鎮)。其周圍的馬山縣、大化縣、平果縣、東蘭縣、巴馬縣忻城縣等石山地區也有大量分布,隆安縣、興賓縣、龍勝縣等以及其他平原丘陵地區均有飼養。據2005年底統計,總數達85萬餘只。
產地環境
都安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中西部,地處雲貴高原南緣,以石山丘陵為主。東經107°29′~108°41′,北緯23°42′~24°35′之間。海拔170~1000m,境內石山疊嶂,窪地密布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產區年平均氣溫18.2℃~21.7℃之間,相對濕度74%,無霜期347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97h。降雨量1737.9mm,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四季常青,宜農宜牧。
都安縣境內主要有紅水河、刁江、澄江、拉仁河、板嶺河、地蘇河、同更河等8條河流。耕作土類:分為旱作土和水稻土。以石灰土為主要土類,遍布全縣溶岩石山。自然土類有:紅壤、黃壤、石灰岩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沖積土等。
全縣草場面積13.7萬公頃,草場植被主要以石山高中禾草草叢和灌叢草叢為主。山上植物種類繁多,以藤類和灌木居優勢。藤類以金銀花、野山葡萄、千里光等為常見。禾本科以野古草、白毛、五節芒、馬唐、狗牙根等組成群落,山羊喜歡採食的喬灌木達200多種。農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旱芋、紅薯、豆類和蕎麥等。
經濟價值
都安山羊是高級製革原料和出口的暢銷物資;肉質嫩滑爽。肉泡清甜,營養豐富,全羊可加工成清燉羊肉、羊包肝、燜羊蹄、鮮脆白切肚等60多種菜餚,成為區內外賓館酒店的主菜,其中“美容長壽湯”苦而甘甜,長期飲用能延年益壽,“山珍羊扣”肥而不膩,“羊肉為鍋”令人回味無窮。利用優質山羊肉為原料,採用傳統的原始方式熏臘燒烤製成臘羊肉,風味特奇,是送禮待客的綠色佳品。
品種評價
多石山,半土半石山,土山以及平原地區均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在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下,也有一定的生產性能,但體型較小,生長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