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

如東縣

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黃橋戰役後因“如皋縣一分為二,河東為如皋東鄉”而得名。 地處南黃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北翼、是“揚子江城市群”中的一員,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洋口港和南黃海風情的小洋口度假區。如東縣,南部與通州區為鄰,西部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市毗連。如東轄有1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村(居)256個,其中居民委員會47個、村民委員會209個,東凌社區等區域由南通濱海園區託管。全縣陸域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總人口102.79萬人。如東是中國海鮮之鄉、教育之鄉、文化藝術之鄉、體育之鄉和長壽之鄉;特產有狼山雞、天下第一鮮文蛤、蠶絲被、鯧魚、黃魚、竹蟶、泥螺、紫菜等。2018年10月,再次入選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如東縣以原為如皋縣東鄉而得名。

歷史沿革

如東縣如東縣
如東地區古時大都未成陸或是長江口的沙洲,至距今6000年時,江海淤積,沿海逐步出新一片古沙洲群。至西周,古沙洲群逐漸漲接為一片卵形沙洲,史稱為“扶海洲”。
春秋,如皋又叫鄖,又名發陽、發繇口、發繇亭,屬吳國。戰國時,改屬楚國。秦時,屬九江郡。
西漢,為吳王劉濞封地,屬於海陵縣。此時,扶海洲範圍大略南至今如泰運河一線,西抵丁堰、栟茶一線,東、北在范公堤以內。劉濞“東煮海水為鹽”,開淮區煎鹽之先河,如東出現第一批“鹽丁”。
三國,江淮為曹吳戰爭前線,曹操遷徙江淮地區居民,海陵縣成為隙地。
東晉,屬廣陵郡海陽縣。太元七年(382年),扶海洲與大陸間的小芹河淤塞,終與大陸連為一體。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設定建陵、寧海、臨江、蒲濤、如皋五縣。
北周,廢蒲濤縣,並臨江縣入寧海縣。如皋縣隸屬於海陵郡。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併入寧海縣,隸屬於揚州總管府(605年改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設定如皋場,隸屬於海陵縣。此時扶海洲擴張演變為唐廖角咀,其地屬淮南煎鹽場亭。開成年間,掘港亭、郭補村(今馬塘鎮)始見於典籍。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泰州。後周世宗年間,如皋東部海岸縣形成馬蹄形海灣,後稱賣魚灣。
北宋,如皋縣隸屬於淮南東路泰州軍。宋朝,范仲淹等在蘇中沿海等興修海堤,蜿蜒至如東,史稱“范公堤”。如東陸域範圍也大致穩定下來。兩宋時期,栟茶、豐利、馬塘各場相繼建立,掘港立有營寨,豐利設有水軍。
元朝,如皋縣隸屬於揚州路泰州府。元朝掘港場楊家畈一帶鹽民回響張士誠起義,北上與張部會合轉戰江淮蘇南。
明朝,如皋屬於揚州府泰州。洪武年間,在掘港建“備倭營”,設東營和西營,派重兵把守。嘉靖年間,如東地區官民多次與倭寇交戰,湧現出楊縉、邱陞等抗倭名將。萬曆十九年,朝鮮壬辰戰爭前夕,掘港營招精勇千餘人防備倭寇,明代駐軍達到鼎盛時期。掘港等地逐步繁榮。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泰州。雍正二年(1724年),屬通州。清朝時,如東地區先後迎來沙地人、太平天國戰爭難民等移民。眾多移民的到來,促進了沿海鹽業的大發展,掘港場等四大鹽場收入在清代前期占到全國鹽業收入的七分之一。
中華民國,初年,如皋縣先後隸屬於蘇常道和淮揚道。
1927年,廢道存縣。
1933年,屬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38年3月19日,日軍占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往李堡、豐利、馬塘。
1940年冬黃橋決戰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東進掘港。11月下旬,於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分縣,東部為如皋縣(如皋東鄉),西部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後升為如西縣。1941年起,如皋縣隸屬於蘇中第四行政區。1945年秋,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皋縣易名如東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
1949年後,如東縣隸屬於蘇南行政區南通專區。1953年後,為江蘇省南通專區。1968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1983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如東縣轄14個鎮,49個居民委員會,2113個村民委員會,面積2009平方公里。
2015年7月31日,如東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掘港鎮和苴鎮,設立掘港街道、城中街道、苴鎮街道,並將原苴鎮的何丫、環東、近海3個村委會劃歸長沙鎮管轄

鎮名 別稱 合署單位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萬人)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萬元)
城中街道 蠙城 如東高新技術開發區 74.16 7.95 157.60 100500
掘港街道 145.06 11.06
苴鎮街道 苴沙 如東經濟開發區 113.65 5.16 40.60 30600
長沙鎮 洋口港經濟開發區 110.77 3.98 20.35 36000
大豫鎮 如東循環經濟產業園 195.47 9.79 43.42 9126
洋口鎮 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 125.83 7.30 32.27 22600
栟茶鎮 南沙 95.7 5.73 22.67 7766
岔河鎮 燕川、茶塢 141.63 8.22 45.53 9200
河口鎮 116.1 6.38 35.02 16700
曹埠鎮 92.36 4.70 19.44 9859
豐利鎮 古楓 140.37 8.11 31.79 7276
馬塘鎮 驥渚、曉塘 140.83 8.06 43.28 13200
雙甸鎮 霜橋 112.33 7.26 29.19 5835
新店鎮 盪里 80.69 3.76 18.88 5797
袁莊鎮 南澪 99.19 5.84 22.80 366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如東縣位於東經120°42′~121°22′,北緯32°12′~32°36′,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位於江蘇省東部和南通市域東北部,東、北方向瀕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面長江,直線距離約40公里,緊靠南通市通州區;西連長江流域的內陸地區,與如皋市接壤;西北連蘇中里下河平原,與海安縣毗鄰。

地形地貌

陸地
如東縣陸域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如東縣境內地勢平坦,從西南略向東南傾斜,西北部高程為4.0-5.0米,東南部高程在3.2米左右。如東陸地地貌是典型的濱海平原,分屬三角洲平原區、海積平原區和古河汊區三種類型。沿海地區建國後經過二十多次圍墾,形成大片陸地。
海洋
境內海岸線全長102.59公里,海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如東縣沿海屬黃海海域,海岸線外連陸灘涂寬廣,近海海域沙洲散布,北部岸線外有蔣家沙、竹根沙、太陽沙、火星沙等沙洲,東部岸線外接有腰沙、冷家沙。如東縣海岸線面向呂四漁場,其中爛沙洋、黃沙洋水深條件較好,具備通航條件。

氣候

如東縣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受海洋的調節和季風環流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如東縣總的氣溫特點為:春季氣溫高,夏季無酷暑,秋季氣溫低,冬季為暖冬,如東縣年全年平均氣溫15℃,適宜人居及生物生長。如東多年平均降雨量1042毫米,降雨量年內分配不均,汛期(6-9月)雨量相對集中,約占年總降雨量的55-80%。全縣常年主導風向東南風,平均風速3.5米/秒。

水文

境內水資源豐富,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量5億立方米,年引長江水5.90億立方米。境內水系分屬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境內最大河流為如泰運河,最大湖泊為東凌水庫(5.8平方公里)。
沿海潮汐24小時漲落兩次,一般早潮稱潮,晚潮稱汐。同一潮次,洋口閘比東安閘早30分鐘左右到達。一年之中秋汛為勢大,故有“八月十六賽馬跑”之說 。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耕地面積10.85萬公頃,農用地14.33萬公頃,建設用地3.13萬公頃,水域面積1.70萬公頃。全縣海岸線長達106公里,灘涂面積104萬畝,其中已圍墾灘涂36.1萬畝,被譽為“第二如東”。

海洋資源

如東縣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有各種淺水貝類50餘種,其中被稱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基地。如東還有“西施舌”、竹蟶、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如東縣常見魚類則有百種以上,其中:黃魚、鯧魚、馬鮫魚、鰳魚、鯔魚、鮸魚、刀魚、板魚、箭頭、河豚等最為知名。蝦蟹類出名的則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關公蟹等。

能源資源

如東地區擁有豐富太陽能、風能、地熱、潮汐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資源。如東沿海風力資源豐富,已開展建設海上風電場。小洋口地區多次發現地熱溫泉資源。如東縣在新能源開發上成效卓著,2009年9月,如東創建成為全國綠色能源之都。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如東縣常住人口98.0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達到56.75萬人,增長3.1%,城鎮化率57.89%,比上年提高1.82個百分點。全縣常住人口出生率6.83‰,人口死亡率8.72‰,人口自然增長率-1.89‰。年末戶籍人口102.79萬人,比上年減少7438人,其中,男性50.54萬人,女性52.2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如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2.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7.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86897元,增長8.0%。
全縣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1.3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91.21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89.92億元,增長8.8%。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8.4:45.9:45.7。
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563.33億元,比2016年增長9.1%,其中,產業投資461.2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81.9%;工業投資329.92億元,增長6.9%,其中,技改投資217.2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65.8%,工業設備投資235.8億元,占工業完成投資的71.5%;全縣服務業投資達到233.41億元,增長13.9%;民間投資446.82億元,增長20.1%。

第一產業

2017年,如東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8.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47.83億元,增長1.3%;林業產值1.07億元,增長2.2%;牧業產值35.03億元,增長3.5%;漁業產值54.12億元,增長5.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96億元,增長9.4%。
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66.18千公頃,比2016年減少0.47千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4.90千公頃,增加1.88千公頃,其中,夏糧播種面積64.68千公頃,減少1.64千公頃,秋糧播種面積70.22千公頃,增加3.52千公頃。全縣糧食產量93.23萬噸,增產2.6%;糧食畝產461公斤,增產1.1%;棉花產量2072噸,減產54.0%;油料產量4.09萬噸,增產1.7%。全年生豬出欄91.51萬頭,增長2.9%;羊出欄21.48萬隻,增長0.1%;家禽出欄2623.9萬羽,增長3.0%。水產品產量達30.45萬噸。
全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30台,高能聯合收割機447台,高效植保機230台,高效設施農業機械450台,全縣農機總動力達93.85萬千瓦,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5.5%。
全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6.79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26萬畝,新增造林面積1.61萬畝。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占比66.97%。全年新建或續建符合市要求的規模農業項目102個,其中,單體投入500萬元以上種植類28個、1000萬元以上養殖類16個、3000萬元以上加工類28個、500萬元以上休閒觀光類24個、1000萬元以上流通類6個。全縣新增家庭農場312家,累計1204家,新增市級以上示範性家庭農場13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8家。新增“全託管”農業經營主體164個,累計572個。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市級5家。年末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15家、市級53家。新增農產品“三品”認證40個,“三品一標”獲證數累計297個,種植業“三品”產量占比達60%以上。建設益農信息社207個,其中,示範站20個,建設縣級中心站1個。新增農業物聯網套用點22個,新增網上年行銷100萬元以上農業電商10個。

第二產業

2017年,如東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8家,其中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394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61.45億元,增長12.0%,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11.9%和12.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9.7%,股份制企業增長14.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5.9%。
全縣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36.34億元,比2016年增長19.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32%,占比提高2.7個百分點;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智慧型裝備、智慧型感測、節能環保等六大新興產業產值478.97億元,增長14.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2.16%。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55.51億元,比2016年增長10.6%;實現利稅219億元,下降2.5%,其中利潤總額152.74億元,增長6.0%。
年末全縣擁有資質建築企業175家,其中,特級企業2家,一級企業15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33.9億元,比2016年增長8.2%;竣工產值323.6億元,下降3.9%;竣工率達29.3%;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40.6萬平方米,下降8.9%;竣工面積1298.0萬平方米,下降26.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861.6萬平方米,下降40.4%。
年末全縣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6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4.86億元,增長11.8%。商品房施工面積198.44萬平方米,下降5.9%,其中,住宅施工面積156.8萬平方米,下降4.4%。全縣商品房竣工面積41.33萬平方米,增長453.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2.2萬平方米,增長439.7%。商品房銷售面積63.86萬平方米,增長60.5%,其中住宅39.3萬平方米,增長7.4%。

第三產業

2017年,如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7.45億元,增長9.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5.91億元,增長8.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21.54億元,增長9.7%。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328.52億元,增長9.0%;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8.93億元,增長9.4%。
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比2016年增長84.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9.2%,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31.1%,金銀珠寶類增長27.6%,家具類增長24.2%,通訊器材類增長19.4%,飲料類增長19.1%,菸酒類增長16.2%,汽車類增長14.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9%,化妝品類增長12.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1.8%,糧油、食品類增長2.7%,日用品類增長2.5%。
全年接待海內外旅遊者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4億元。全年新入庫旅遊項目22個,旅遊項目投入完成12.3億元。年末全縣擁有旅遊星級飯店9家,旅行社12家,A級旅遊景區5處,省(市)級旅遊度假區1個,星級鄉村旅遊點7個。
全年進出口總值38.62億美元,增長53.8%,其中,出口總值17.66億美元,增長21.7%;進口總值20.96億美元,增長97.9%。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8個,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1個;新批協定註冊外資3.07億美元,下降58.0%;實際到賬註冊外資2.27億美元,下降22.7%。
全年新批設立境外企業7家,中方協定投資額1.02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契約額8679萬美元,增長101.5%;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5424萬美元,增長7.3%;新派勞務人員449人次,增長2.5%;年末在外勞務人員2667人,增長2.7%。

交通

如東縣如東縣
2017年,如東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4.23億元,比上年增長9.3%。年末全縣公路總里程達2763.25公里,公路密度為137.54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公里,一級公路242.40公里,二級公路356.98公里,三級公路242.96公里,四級公路1906.62公里。航道總里程達778.96公里,其中,等級航道7條,里程200.76公里,等外級航道578.2公里。碼頭101個、泊位128個、碼頭總延長4410米。
年末擁有城市公交、客運班車、旅遊客車263輛11751座,擁有營運貨車5698輛45793噸,運輸船舶206艘44574總噸。全年完成公路運輸客運量60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9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1462萬噸,貨運周轉量23.43億萬噸公里;水路貨運量371萬噸,貨運周轉量28.2億噸公里,累計傳送旅客89.59萬人次。海洋鐵路如東站全年接發旅客6.4萬人次,栟茶站接發旅客3.8萬人次,栟茶貨運站接發貨物1.1萬噸。
年末全縣機動車保有量23.19萬輛,其中,載客汽車18.27萬輛,載貨汽車0.62萬輛,機車4.29萬輛。年末全縣個人汽車保有量達18萬輛。

鐵路

海洋鐵路,自海安至洋口港,全長77公里,國鐵二級,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預留時速160公里/小時,預留電氣化和複線條件。設栟茶、如東兩個客運站及北漁貨運站。2014年1月開通客運。二期計畫建設跨海大橋,連線洋口港人口島陽光島。遠期建設洋口港至呂四港的鐵路,形成環繞南通地區的鐵路網。
三洋鐵路,規劃建設的自河南三門峽至江蘇洋口港的鐵路。

公路

高速
通洋高速(S19),連線南通至洋口港,一期工程南通至如東段已於2015年初通車。
海啟高速(S28),自海安經如東至啟東。
國道
328國道(江蘇臨海高等級公路),沿海岸線連線縣境各主要沿海經濟園區。
228國道(原223省道)。
省道
334省道(南部橫向,有複線)、355省道(中部橫向,苴東線)、225省道(中部縱向,有複線)、222省道(東部縱向,規劃北延至洋口港)、221省道(沿海岸線,海防公路)。

航運

內河
如泰運河為如東歷史上重要的航道,東西貫穿縣境,是重要的水運通道。為配合洋口港開發建設,又開挖洋口運河聯繫九圩港運河以實現江海聯運。此外縣境重要的運河航道還有:栟茶運河、江海河、通栟線(九圩港-馬豐河)等。

港口

漁業港口:洋口漁港(國家級中心漁港)、劉埠漁港(在建一級民眾漁港)、東凌漁港
物流港口:洋口港,位於如東東北海岸及外海的離岸深水港,規劃有四個作業區:陽光島作業區、東太陽沙作業區、環港作業區及金牛灣作業區。

公共運輸

截止2014年,全縣共開通城市公交5條、城鎮客運班線20條、鎮村公交班線7條,實現了14個鄉鎮214個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100%。
2014年如東縣機動車總量突破9萬輛,汽車密度接近48輛/平方公里。老城區人民路、青園路以及通海路等路段容易出現汽車擁堵。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如東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全年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6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77項;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6家。全年有1項科技成果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年末全縣共建成科技孵化器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4家。全年專利申請量2544件,比上年下降25.2%;專利授權量1147件,下降19.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17件,增長13.0%,發明專利授權量144件,下降5.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29件,增長12.5%。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58%,比20165年提高0.07%。

教育

2017年,如東縣擁有國小44所、普通國中22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總數57464人。新增幼稚園5所,年末全縣擁有幼稚園共51所,在園幼兒15160人。新增公辦園2所,全縣公辦園占比76.5%,省優質園占比78.8%。

文化

2017年,如東縣擁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15個,公共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256個,榮獲江蘇省“農家書屋提升工程試點工作示範縣”稱號。全縣擁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3項。
全縣擁有廣播電視台1座,年末數位電視用戶24.21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9%。年末全縣文化市場經營單位462個,廣播電視行業單位1個,印刷發行單位306個。
全年在中央、省、市媒體刊播的外宣報導達1158篇(件),其中,國家級媒體171篇(件),省級媒體549篇(件),市級媒體438篇(件)。全年在省級以上獲獎、發表和展演的文藝作品50餘件,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個,省級獎項5個。

衛生

2017年,如東縣擁有衛生機構45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8個,婦幼保健所1個。全縣衛生機構床位數4062張,衛生技術人員44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037人,註冊護士1631人。全縣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技術人員61人;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24人。
累計建成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243個,行政村覆蓋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

體育

2017年,如東縣成功舉辦縣第十二屆運動會暨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如東代表團參加南通市第十一屆運動會暨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獲團體第三名。縣體育中心建設有序推進,體育彩票銷售突破7500萬元。如東縣政府、縣體育局獲評“2013~2016年全國群體體育先進單位”。

歷史文化

方言

如東縣歷史上曾屬揚州府泰州如皋縣,大部分地區屬於淮語區泰如片。清朝時屬通州如皋縣,在清末民國初年的墾殖中,大量沙地人遷入,東南部兵房等地因而屬於北吳語區。在語言上又分東路區和西路區,東路區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語言活化石區域。隨著如東經縣濟發展,淮語音色也在不斷消褪。

藝術

繪畫:如東縣民間繪畫藝術源遠流長,相傳在清同治年間(1862—1874)由蘇州傳入,為桃花塢木版年畫的一個分支。風格樸拙靚麗,極具地方特色,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舞蹈:“跳馬夫”原是流傳於如東縣一帶的祭神舞,所祭之神為“都天王爺”。據傳,“都天王爺”是唐肅宗對其守將張巡的追封諡號。明清之時,倭寇海匪經常騷擾沿海,當地人們寄情於張,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災降福,於是將供奉逐漸演化為“燒馬夫香”,由此傳習數百年。2010年江蘇省如東縣的“跳馬夫”,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雜技:南通(如東)少年雜技團是江蘇三大品牌雜技團,是南通著名文化品牌之一。南通少年雜技團是1958年由如東的盧、秋、宋三家班子組成的,先稱如東麒麟雜技團,不久更名為如東雜技團。2004年成立了南通少年雜技團,並將原南通市少年雜技藝術學校與雜技團合併。

宗教

如東縣地區流傳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和道教。截至2016年,全縣共有宗教場所6處,其中佛教:國清寺(高新區)、海印寺(沿海開發區)、海福寺(洋口港開發區)、壽聖寺(栟茶)、地藏寺(河口)、大聖寺(豐利);道教:上真觀(高新區)、扶海宮(高新區)。

旅遊

如東縣如東縣
如東縣地處黃海之濱,屬於平原地貌,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南黃海海洋風光和海鮮美食為主要特色的地方旅遊逐步興起,吸引了了周邊地區的大量旅客。“海上迪斯科”和“空中交響曲”是當地頗負盛名的特色旅遊項目,因其具有很高的參與性、娛樂性,每年吸引眾多海內外遊客。海上迪斯科是指在黃海廣袤海塗上踏踩文蛤,而空中交響曲則是在海塗上放飛具有如東特色的板鷂風箏。如東縣主要旅遊景點分布在沿海地區,其中小洋口地區是縣域主要發展的旅遊產業開發區。
小洋口景區:小洋口地區位於如東縣縣域西北部,是如東縣發展旅遊產業的主陣地,設有沿海旅遊經濟開發區,利用區內圍墾形成的土地資源發展健康旅遊產業。在圍墾開發過程中,該地區形成了湖泊、濕地、溫泉資源,開發有溫泉度假村、高爾夫球場、濱海濕地公園等項目。洋口國家中心漁港與景區毗鄰,因此小洋口的海鮮海味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招牌。
洋口港景區:主要是涉及洋口港港口設施的工業展覽,陽光島及黃海大橋在一望無垠的黃海之上氣勢萬千。黃海大橋全長12.6公里,從長沙鎮海岸北偏東延伸到海外,2006年10月28日開工建設,2008年12月28日順利完工。黃海大橋與陽光島為洋口港主要設施工程,因為洋口港的建設需要已停止對外開放。
國清寺景區:在如東縣城掘港鎮開發區的東南部。掘港國清寺與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屬於天台宗。天台山修禪寺座主行滿在唐元和年間(806-820年)來到如東,歷時十四年按照天台山國清寺的建築風格創建了掘港國清寺。1960年7月,掘港國清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8年底,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在文革中被全部拆除(藏經樓已在解放戰爭中被拆除)。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掘港國清寺異地重建,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題寺名。

文物遺蹟

海防公路:存於縣域北疆。該路築於古海堤(俗稱范公堤,始建於宋代)上,兩側樹木成林,今已去海數公里之遠。
串場河:存於掘港至馬塘間。始建於宋代前,見證如東千年鹽業歷史
鹽垣鎮:位於掘港鎮。初成於明代,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慶二十四年,掘港鄉紳修築石板街為北街(又稱正街)、南街(又稱岸街)。
三元池:位於掘港鎮。最早於明萬曆八年(1580)開挖。如東縣原政府駐地。
豐利古建築群:位於豐利鎮朝陽路將軍巷,為清代建築。
掘苴河閘:1957年興建,位於掘苴河入海口上。宋慶齡、郭沫若、陶勇等曾為之題詞。

名優特產

狼山雞:如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本港海鮮:其中如東文蛤號為“天下第一鮮”,梭子蟹,海蜇,相思螺,泥螺,白蝦,竹蟶,蟛蜞也是有特色的海鮮佳品。此外還有數以百計的貝類、魚類海產。
如東紫菜:條斑紫菜產量約占江蘇省四成,且品質優良,是喜之郎等著名食品商的重要原料供應地。
中華絨螯蟹:又稱大閘蟹,如東是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天然苗生產區,陽澄湖大閘蟹蟹苗也有來源於此。

著名人物

現當代人物

軍政界
李金華,全國政協副主席、審計署前審計長。
徐守盛,湖南省省委書記
黃玉章,國防大學原副校長,中將軍銜。
陳紹晏,蘭州警備區司令員。
繆瑞林,南京市市長,江蘇省副省長。
繆蒂生,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二級大法官。
學術界
管惟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科院院士。
黃先祥,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全國政協委員。
劉季平,北京圖書館館長、文化部顧問、陶行知研究會會長等。
胡濟民,從事核理論、電漿理論等教學與研究。
蔡美峰,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岩石力學專家。
文體界
康平,畫家。
林莉,國家游泳隊前隊員。
汪嘉偉,國家男排前主力隊員、主教練。
王冬齡,書法家。
王火,祖籍如東,作家。
馬伊琍,祖籍如東,大陸女演員。
黃磊,祖籍如東,大陸男演員。
財經界
季琦,創辦攜程、如家、漢庭
吳海軍,神舟電腦公司董事長

歷史人物

張謇,曾入籍如皋縣東鄉以參加科舉。
徐述夔,滿清四大文字獄之一。
繆文功,魏建功院士國文老師。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45)、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48)、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41)。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南通市縣級行政區劃

行政單位地名
市轄區崇川區港閘區
縣級市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