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北 · 十堰文化
遺產名稱:武當山道教醫藥
遺產編號:Ⅸ-1
遺產類別:傳統醫藥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十堰
遺產級別: 省
武當山道教形成後,歷代道士在草木丹藥、內丹術、疾病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八寶紫金錠”等武當道士更是醫藥大師,武當道教思想不僅影響了如葛洪、孫思邈等著名古代醫學家的養生觀和疾病防治學的形成,也成就了如戴孟、葛洪等很多道教醫藥家,經過他們不懈努力,不僅創造了一個理論完整、臨床療效神奇的道教醫藥,而且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發展史
在宋代以前,武當山遠離喧囂的井市,不被統治者重視。這裡山高壑深,林木茂密,藥用資源繁多,秀美的自然風貌和宜人的氣候,吸引了無數隱居、修真、煉丹、採藥者。南朝劉宋郭仲產的《南壅州記》說:“武當山廣三、四百里……學道者常百數,相繼不絕”。綿綿不絕的修道者來到武當山,他們不但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養生術和其他方術,並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醫藥知識。為了追求所謂的長生不死,他們不斷地收集藥物並鑑別藥物的種類和性能。道教出現後,修真的神仙方士衍化成道士,替百姓畫符祈禱、治病解厄成了擴大道教影響的一種方式,治病當然不僅僅是用符水,也需要醫藥作配合。道教的追求長生和治病解厄,直接促進了古代醫藥學的發展”。
有文字記載的武當山道人服食和治病的事跡可追溯到漢代武當著名道人尹軌。《武當福地總真集》載:“尹軌,字公度,太原人,文始先生弟子也,博極群書,晚乃學道……常起居山林服黃精,年百餘歲……入太和山去領杜陽官太和真人”。
宋元時期,以崇奉真武神為主要特徵的武當道教已經形成,各種道派著名道士紛紛來到武當傳道,使武當山出現南北道派交融匯合的新局面。各種道派人物帶來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攝養修煉方法。各道派在思想理論上融會吸收,攝養修煉方法上相互補充。盛於秦漢魏晉時代的煉丹服石以求長生之俗,在唐以後,已由服食金石丹藥逐漸向服食草木丹藥轉移。宋元時期的武 當道士更注重自身心神、行為的修煉,即通過守一、導引、辟穀、服氣、胎息、內丹等來達到長生的目的。陳摶是早期武當道教內丹理論的創始人和實踐者,他總結了漢唐道教與佛教內煉理論,結合自身實踐創立了獨具特色的內丹功法,對宋元武當內丹修煉影響深遠。
明代是武當道教鼎盛時期。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時公開宣揚真武神顯靈陰佑,即位後為鞏固統治、神化皇權,大修武當道教宮觀,選道設醮,武當道場被抬到了“朝廷家廟”的位置。與此相應,武當道教醫藥也得到了較大發展。武當山因其豐富的藥物資源和道人行醫濟世的聲名,使朝山進香者中有眾多的訪醫問藥者。當時武當山地區有“十道九醫”之說,在廟道人中有專門從事採藥者。《大岳太和山志》記:明永樂二十年,禮部左侍郎胡鴉到武當山,“將平昔所集醫書,類集成帙,名曰《衛生易簡方》,上表進奏”。《衛生易簡方》在武當山成書,加深了香客們對武當道教醫藥的崇信。武當著名道士中有不少精通醫術者,如張三豐,後人稱其武術擊技,氣功吐納,識藥通醫,無一不精。嘉靖年間,武當道醫曾抱一研製出“八寶紫金錠”,該藥治療小兒高熱驚風療效獨特,幾百年來盛名不衰。經過後代道醫的不斷探索,“八寶紫金錠”的套用範圍拓展到治療癲癇、昏厥、傷食、驚風、毒蟲咬傷等病症。同樣聲名遠播的武當道藥“萬銀錠”、“黃龍洞眼藥”也在這一時期研製成功,它們和“紫金錠”一樣被奉為武當神藥,在香客中享有極高的聲譽。明末以後至民國時期,由於戰亂和統治階級的壓制,武當宮觀殿宇多遭焚毀,武當道教開始走下坡路。與此相反,武當道醫在復興武當教的各種努力中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醫們利用自己的醫技來擴大道教的影響,使武當道教幾現中興景象。清順治年間,武當道人曾和宗奉詔進宮,用自製八寶紫金錠為皇姑治癒疾病,得到皇帝封賞。被焚毀的部分宮觀得到修復。到了同治年間,武當道醫楊來旺立志修復武當諸宮,“由於他為陝西漢中撫台治病有驗,撫台病癒後親到武當山紫宵宮坐鎮三年,調運錢糧,修復部分宮觀”。楊來旺於1909年去逝,他生前為復興武當道教作了很大努力,使宮觀殿宇、道房在清末仍有3000餘間,道人千餘名。這期間,為復興武當道教作出重要貢獻的著名道醫有:黃清一(?—1900年),均縣人,清鹹豐年初皈玄武當山天合樓,識藥性、苦修煉,晝則入山採藥和丸濟世,夜則如定洞中消遣世慮,此外遂別無他事。至光緒庚子中秋,無疾而化。黃承元(1785—1876年),武當天雲樓道士,性慈祥,甘淡泊,日以採藥濟世為事,治癒病人甚多,據傳光緒丙子年七月七羽化於宮中。
近代對振興武當道教作出重要貢獻的道醫還有徐本善。按近年《武當山志》記載,徐本善(1860—1932年),號偉樵,河南杞縣人,入武當紫霄宮。他清整道教,制定教規,使武當道教重見生機。民國二十年(1931)四月,賀龍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進駐武當,徐率徒眾50餘人迎至紫霄宮東天門,主動騰出西道房,作為紅三軍後方醫院,並派徒弟水合一、羅教培等協助醫治傷員。賀率部轉移時,親出楹聯相贈,中寓偉樵、紫霄四字:“偉人東來氣盡紫,樵歌西去雲騰霄”
理論核心
以“氣”為本,保“氣”為先。武當道教醫藥受楚漢文化的影響,吸收了楚漢文化中的“養氣”理論,在醫藥理論上是以氣為本,保氣為先。老莊名著《知北游》中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南宋石泰《還源篇》中說:“氣是形中命,心為性中神”,三豐《大道論》中說:“氣脈靜而內蘊元神,則曰真性,神思靜而中長元氣,則曰真命”。從以上這些文獻上可以看出,“氣”是人生命之關鍵,人有氣則生,無氣則死。因此,武當道教醫藥中特別注重“氣”的保養。自從武當山道教創建以來,武當山的道醫們就源源不斷地從民間吸取營養,引進技術,將流行在民間的各種健身養氣法收入道教,加以宗教化地改造,納入道教醫藥體系中,成為武當道教醫藥體系中“養氣”方法的準則。在用藥治病療傷方面,道醫們也是以養氣、理氣、破氣、調氣為主要治療方法。
游遍武當山各廟觀,都可以看到:“太極八卦圖”,眾所周知,八卦圖是《周易》中演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符號。《周易》是道教諸經中的最重要的經書,道醫們根據“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就指的是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道者規律也,並以《周易》中所揭示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特性的一陰一陽,相反相對,相互依存,錯綜變化不己,於變化中生長、發展,在無窮反覆中保持和諧與統一理論,運用在臨床診斷與治療整個醫療體系中。這種矛盾與統一,對立而和諧的“陰陽平衡論”與上述“以氣為本論”也就成為武當道教醫藥學中的理論核心。在其核心理論指導下,武當道教醫藥認為:人體的病因主要是“二毒”,即是經絡之毒和臟腑之毒,經絡之毒是經絡中宿血所致,臟腑之毒是臟腑中宿便所致。針對其病因病理的認識,在漫長的醫療實踐中,武當道醫們創立了獨特的“四個一療法”,即是“一爐丹,一雙手,一根針,一把草”。其中一法可以治療多種病,一種病又可用幾個法。它把預防、治療、康復視為一個整體,總結出了不少治療奇難雜症和健身益壽的成功經驗,又經歷代武當道醫反覆臨床套用,不斷完善提高,這“四個一療法”已成為武當道教醫藥工作者們都能掌握,可重複操作性極強,藥到病除,手到痛止,帶有一定道教特色,具有中華民族地方風格的武當道醫神方妙法。
歷代重要人物
自秦漢時期以來,武當道教醫藥已具有較高的社會影響,藥物保健和內丹養生均達到較高水平,其代表人物有:
戴孟:由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所著《真誥》記“武當道士戴孟, 姓燕名濟,字仲微,漢明帝末時人也。”成書於周武帝文邕(561-578)時期間《無上秘要》卷八三說:“戴孟,本姓燕。名濟,字仲微,漢明帝末入華陰山及武當山受裴君玉佩金璫經,又受石精金光符……行此者不死,非仙人。”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所編寫的《真誥》記有:“……服食大黃及黃精,種雲母,雄黃、丹砂、芝草…… 得不死之道, ……遂能輕身健行,周旋名山,日行七百里之術,為武當道教醫藥學及武當內丹術做出了巨大貢獻。
馬明生,《總真集》引《神仙傳》說:姓馬,字君賢,號明生。得太陽神丹之秘,丹成,服半劑週遊人間。架屋從徙,與谷無異。不過三年,夫婦輒易其處,今五龍觀自然庵即其隱處。武當山五龍宮有煉丹池、自然庵,《總真集》說:“按《圖記》馬明生故址……明生所煉太陽神丹爐灰尚存,非鐵非石”。
鮑 靚,暫住江東,於蔣山北道見一人年可十六七許,好顏色,其人徐徐動足,靚奔馬不及,已漸而遠,因問曰:相觀行步,必有道。其人曰:吾乃武當仙人陰長生也,太上使到赤城,君有心,故得見我爾。靚即下馬,隨其上武當山,拜問寒溫。向他學習解之法。《太平御覽》卷六引《道學傳》與《仙鑒》卷二十一《鮑靚傳》,也有類似記載。鮑靚是葛洪的岳父兼師傅,曾拜左慈為師學道教醫術,左慈所傳的“左慈耳聾丸”,至今還被廣泛使用。
尹 軌,據葛洪《神仙傳》載:“尹軌者,字公度,太原人也。博學五經,尤明天文星氣。河洛讖緯,無不精微。晚乃在武當道,常服黃精,日三合,計年數百數。腰佩漆筒十數枚,中皆有藥,言可避兵疫。常與人一丸,令佩之,會世大亂,鄉里多罹其難,唯此家免厄。又大疫時,或得粒許大塗門,則一家不病。”
葛 洪,字稚川,自號抱撲子,道號葛仙翁,西晉,丹陽句容人,是晉代著名的道教學者,偉大的道教醫藥學家。師從鮑靚學道,鮑靚除將自已道術及醫術全部傳給葛洪,並將自已的親生女兒嫁給葛洪為妻。葛洪一生專攻煉丹術,並發現所煉之丹能治療很多疾病,也發現某一種藥和另一種藥合在一起,通過燒煉可以變成另一種東西,這即是化學藥的開始,也是世界最早的化學工藝。葛洪一生著書甚多,《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證類本草》、《玉函方》、《葛氏單方》等,在臨床上他發現了很多寄生蟲病,傳染性病等診斷方法及治療這些病的特效藥物,為武當山的道教醫藥學和中國的中醫藥學的發展均起了很大作用。
徐子平,《類書》載晉安帝(379-418)在位時,有華陰縣令徐子平,棄官入道,隱居於武當山砂朗澗釣台之下。洞明針炙,常以針為人治病,針到病除。
劉 劃,《雲笈七籤·屍解部》記:劉劃,不知何許人也,長大多須,垂手下膝。久住武當山,去襄陽五百里,旦發夕至。不見有所修為。頗以藥術救治百姓,能勞而不倦。用藥多自采,識草石窮於藥性。善屍解法,著有兩短卷書,可惜沒能保存下來,最後因臂長而被宋文帝所殺,反映了封建統治的殘暴無道。
陶弘景,曾在武當山修道,在他的《玉蕢記》中說:“大和山形南北長高,大有神靈棲憑之者甚多。”陶弘景:字通明,華陽真人,魏晉南朝,丹陽秣陵人,從小就很聰明,博學多才,好道術,幼年得葛洪《神仙傳》一書,一心一意鑽研學習,遂立志養生術,精究醫術,以後在道教醫藥學方面造詣很深,他長期從事採藥製藥及煉丹的實踐,不斷豐富自已的醫學知識。他發現《神農本草經》幾經戰爭破壞與多次轉抄和錯簡,已十分殘缺不全,他重新編寫了《本草經術集注》,並著有《效驗施用藥方》、《斷秘方》等二百二十三部著作,為我國道教醫藥學做出了很大貢獻。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人,初唐時期著名道士、著名醫學家。少時日誦千言,通曉百家之說,喜愛老莊,“隱於太白山,學道,求度世之術,洞曉天文,精究醫藥,務行陰德。”著有《千金要方》等醫書和《攝養論》、《太清丹經要決》等道書,共三十餘種。明代山志稱他曾在五龍峰西南的靈虛岩隱居修煉。清代山志云:“遍游名山,歷武當。”
陳 摶,字圖南,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人,一說陳是普州崇龕人,《仙鑒》記此人,“享年一百一十八歲,是五代北宋著名道教學者、詩人,學識淵博,著述甚多,其中主要著作大都是隱居武當山時期撰成,如《指玄篇》、《無極圖》、《觀空篇》《陰真君還丹歌注》等,大多著作均是講解內丹修煉的著作,它據天地方位,五行所屬,陰陽交感,四時運轉的道理,說明人身臟器(腎、肝、心)部位,修煉的時機,方法和功效,把武當道教內丹的功理、功法及修煉及所達到的效果,講的非常清楚,對武當道教醫藥學、內丹的修煉有其深遠的影響。”
田蓑衣,《武當傳》稱不知其姓名,隱居武當山隱仙岩石室,冬夏只穿一蓑衣,故當地人就稱他為田衰衣。隆冬臘月,其身上則真氣蒸,盛夏苦暑,其身上則溫涼如玉。人有疾病叩請他,則摘蓑衣草吹氣與之,服之即愈。曾煉大丹,隱仙岩有其丹室爐灶。端平(1234-1236)間,失其所在,他是內丹、外丹並重的奇士異人。
孫寂然,名元政,號寂然子。嗣業茅山清真觀,得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雲遊遍地及名名山福地。北宋未,汴湖龍去,江漢地區遭受金兵蹂躪,武當殿宇被毀壞一空,他於紹興十一年首先率徒登上武當山,披荊斬棘,興復五龍殿宇,開闢基緒,創立五龍派。他擅長醫道,為民除疾治病,得到民眾的敬慕和支持。經過數年努力,殿宇悉備。宋高宗詔赴闕廷,以符水換旨,敕度道十人,後還山,無疾而終,冠劍遺蛻藏於桃源之東。
吉志通(?—1264),《山志》稱其為邵陽人(說蒼陽)。幼穎悟博學,居武當十餘年,不火食,但餌黃精蒼朮,雙目澄澈,行步若飛。一日召弟子戒以珍重道教,言訖而逝。
魯洞雲(1204—1285),名大宥,號洞雲子。隨州應山(今湖北應山縣)人。其家世代為官宦。他幼年棄家往武當山學道,遍歷南北。據元程矩夫(1246—1316)撰寫的《大元敕賜武當山大天一真慶萬壽宮碑》稱:“漢東異人魯大宥隱居是山,草衣菲食,四十餘年,救災捍患。”如張守清稱他“以道著遠,點墨片紙可療疾。”張守清,元代名醫,名洞淵,號月峽叟,峽州宜都(今湖北宜昌人),他31歲時拜武當派士魯洞云為師,後來成為武當道史上承上啟下的一位關鍵人物,他弟子甚多,其中汪道一,是江西龍虎山汪文富之子,生有異證,既長超悟不羈,至元丙子(公元1336年)秋,遇武當道人張守清,帶回武當山,授以金丹雷霆秘訣,一語有省,復往江西,元末兵興,福建光澤縣杉關一帶疾疫頻甚,民眾請汪道一,驅治皆驗。可見元代張守清弟子中,有精通醫道者,在福建光澤縣為民治病一實例。
張三豐,元明之際著名道士,字玄玄,遼東懿洲人,丰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鬢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明洪武初入武當冊拜玄帝於天柱峰,創武當內家拳,又言其精通醫道,常身帶七針,人稱“七針先生”,常於人祛痛苦於俄傾,救性命一瞬間,他事跡甚多,在此不多贅述。
雷普明,明代道士,湖北均縣人,生卒年月不詳,成化四年(公元1473年),提憲宗命太監陳喜等護送真武聖像,安奉太和,玉虛二呂,後皇宮御馬傳染疾病,檄雷普明醫治,馬疫遂平息,這說明武當山還有獸醫。
曾和宗,清代當道醫,清順治年間,皇姑患病,太醫們束手無策,武當道知普和宗奉詔進宮,用武當秘制的“八寶紫金錠”為皇姑治癒疾病,得到皇帝封賞。
楊來旺,陝西白河縣人。曾舉孝廉,清同治初,來武當山拜金真門派何陽春為師,修道習醫,由於他為陝西漢中撫台治病有驗,撫台病癒來武當山紫霄宮坐鎮三年,調運錢糧,修復武當山被兵戰所毀的宮殿,使武當山再次興旺。
黃承元(1785—1876);武當天合樓道士;性慈祥,甘淡泊。日以採藥濟世為事,治癒病人甚多。據傳,光緒丙子(1886)七月七日,有人見其負重物行駛如飛,頃刻羽化於宮中,年九十一。
徐本善,號偉樵,河南扎縣人,生於清鹹豐元年,幼習儒業,聰明過人。及長入道,拜武當山龍門十四代王復渺為師,後為龍門派第十五代傳人。徐本善於光緒二十年為武當山全山總道長。一九三一年三月,賀龍等同志率紅三軍轉戰武當山,開闢了武當山革命根據地時,徐本善親自率領道眾迎大軍住入宮觀,協助部隊創辦紅三軍後方醫院,親自配製下當道教醫藥秘方“刀槍金創散”及武當山的其它方藥,並採集中草藥供醫療傷病員使用,並安排徒弟梁合啟、水合—及徒孫羅教培協助紅軍治療及護理傷病員,使大批傷病員很快康復,回到前線,徐本善為紅三軍所作的有益工作受到了賀龍同志的高度評價。
黃清一(?—1900),均縣人;清鹹豐年初皈依武當山之天合樓。識藥性;苦修煉,晝則入山採藥、和丸濟世;夜則入定洞中,消遺世慮,此外遂別無他事;後移居天仙岩,忽隱忽現。至光緒庚子(1900年)中秋節;無疾而化。
胡合貞,人們不知其名,皆呼之胡善女,修道後皆稱,“鬍子爺”偶於小抄本科知,其禮徐本善為師,老河口人,家為富豪之族,曾捐資老河口善書堂刻印《太上感應篇》、《玄天上帝報恩經》行世,出家於武當山玉女峰仙姑洞,後建妙賢院,為人慈善,甘淡澹泊,以採藥濟世度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見遇真宮破敗,以針灸藥物為人治病而倡修,後為其主持,曾兩次睡廟,又復設學堂,學生80餘人,後皆培養有用之才,胡合貞為武當山有文字記載的唯一的坤道道醫,在清末民國年間,振興武當有功,為人們所歌頌。
劉理山,山東人;生卒年不詳。曾任西北軍馮玉祥部少將旅長。一九二九年蔣馮之戰後;他毅然棄官入道。在武當山麓朝陽洞三清殿任主持,勤儉募化。修復殿字石房;設茶水施於過往行人。通醫述,為人治病,經常走鄉穿戶,為人治病不收分文。一九四四年游小南海,不返。
朱宇亮(1887—1961),湖北隨州人。幼家貧,隨母逃荒到武當山落戶,13歲時到太和宮皇經堂學道。師傅見其聰明、誠實,並愛好武當道教醫藥,秘授“武當山八寶紫金錠”之方,為其正宗傳人。
羅教佩(1904—1967),河南鄧縣人,幼讀四書五經,精醫術,有慕道之心。入武當山紫霄宮拜龍門派道人冷合斌為師。一九三一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進駐紫霄宮時,他同道友水合一等精心醫治紅軍傷員。一九五三年,賀龍因懷念武當道友,特電湖北省統戰部,詢問武當道人情況。同年羅選為湖北省政協委員和中國道教協會理事。他生活樸素,為人治病常不收費,頗得民眾稱頌。
趙元亮(1909—1987),甘肅省河西人,年輕時在北京讀書,適逢戰亂,遂投筆從戎於西北軍吉鴻昌部騎兵團當兵,擅刀術,幾次與日作戰以英勇善戰升為排長。吉鴻昌將軍遇害後,投效張自忠軍部,在特務營偵察連任職。一九四零年五月十六日,在南瓜店同日作戰中,在臂被打斷,僥倖不死,被送往宜昌治療,宜昌淪陷時,轉輾到鄖陽,傷愈後,身已半殘,其是感慨,一九四一年奮然出家,當拜洪永壽為師,皈依龍門。因愛好醫術,針灸,數年辛苦,得其師真傳,解放後,廣行方便之門,為民療病不收分文,幾十年治療病人數千,名揚武當上下。一九八一年善終,享年78歲。
朱誠德,俗名,朱林,河南南陽城關鎮人,生於清光緒庚子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1939年在南陽玄妙觀出家,為武當山龍門派三天門悟性丹功,24代傳人,盡受其師金宇成真傳,擅長武當龍門派三天丹功修煉,點穴按摩,針灸、藥物為人療病醫傷,朱誠德一生經歷了種種不幸和“文革”的磨練,但他毫無怨言,始終保持了一顆增功培德,助人行善的心,1988年朱誠德第二次應邀出席了古都西安作了三天門悟性丹功的表演,受到了與會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同年湖北襄樊市邀請朱誠德前往,作了他的丹功表演,並先後為400多人治癒了疑難雜病。1989年朱老足跡遍及大江南北數省,為數以千計的患者療傷醫病。1989年應中國人民大學邀請,在北京作了十數天的健康諮詢,他的高超醫術和神奇丹功,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許多師生的傾幕,科學家錢學森撥冗易繁抽出了寶貴時間,接見這位深山修道之士,兩位老人交談中,對人體生命科學和道教醫藥各自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達到了共鳴,建立了友誼。
十堰市首批市級非遺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堰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堰市歷史的見證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